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ppt课件.ppt_第1页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ppt课件.ppt_第2页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ppt课件.ppt_第3页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ppt课件.ppt_第4页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 吴焕林邹旭 一 邓老诊治心衰经验二 心衰证候规律研究三 暖心方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内容 1 阴阳分治 阴阳互根 2 补气重于温阳 3 五脏相关辨治4 验方及加减 一 邓老诊治心衰经验 心主血 属火 阳中之阳 为君主之官 素问 金匮真言论 平旦至日中 天之阳 阳中之阳也 背为阳 阳中之阳 心也 素问 灵兰秘典论 云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体阴而用阳张景岳 景岳全书 心肺 阴体而阳用也 大肠小肠 阳体而阴用也等 1 阴阳分治 阴阳互根 心阳 心衰患者见肢冷 畏寒 甚至四末冰凉 虚阳欲脱 肢体浮肿 心阳亏虚 水饮瘀内停心阴 心衰全程均伴有心悸 为心阴亏虚 阴不敛阳之象故心衰的辨治当以阴阳为纲 体阴而用阳 故时时不忘阴中求阳 心衰早中晚期均见气之不足 从早期之气短 劳力性呼吸困难 到中晚期之动则气促 夜间呼吸困难 为气虚到阳虚的发展过程阳虚为气虚之渐故心衰的辨治以补气贯穿全程 2 补气重于温阳 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 医学正传 卷一 少火生气 谓滋生元气 盖火不可无 亦可少而不可壮也 少则滋助乎真阴 壮则烧灼乎元气 过强的温阳药耗伤心气故通过补气以温补心阳 补气为首 补气贯穿心衰治疗的始终附子等温阳药一般不超15g 心衰为重症 慢性疾病 脏腑相关 心病传变 影响五脏 而致变证丛生 3 五脏相关辨治 临床上多涉及到肺 脾 肾三脏 脾虚气机升降失常 运化失司 痰饮内生 症见苔厚 纳差 腹胀 水肿肺失于肃降治节之功 通调水道不利 水津不布 痰水内结 则可遏伤心阳 阻塞心气 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早期 土能制水 肾精又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 故脾胃不健 运化无权 久之可波及到肾 不但加重了原来的病情 又可产生新的病变 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后期 患者肢肿明显 辨治心衰主要分心阳虚型与心阴虚型两大类型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 红参 熟附子 桂枝 麦冬 五味子等 养心方 生晒参 麦冬 五味子等 前者重在温心阳 然不忘阴中求阳后者重在养心阴 分别用于阳气虚和气阴两虚的心衰患者 4 验方及加减 二方均以人参为主药 培元益气 二方均属以补虚为主 标本兼顾之剂 补气除用参 芪 术 草之外 邓老喜用五爪龙 且用量多在30克以上 五爪龙为桑科植物粗叶榕 又名五指毛桃 的根 性甘温 有补气 祛痰 除湿 平喘的作用 温阳可用桂枝 附片 对于心阴虚患者 也宜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 加用滋阴养血之品 这一点从养心方即可看出 方中用人参 茯苓 法夏三药益气祛痰通阳 而仅仅用麦冬一味滋心阴 退虚热 若虚热已退 气虚突出之时 仍当以益气扶阳为主 心衰日久 穷必及肾 症见阳虚水泛 心肾两虚之证 治疗必须心肾同治 予真武汤 亡阳欲脱 救急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人参 若心肾阴虚 则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对于阴虚阳亢者 则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用平肝潜阳之品 如草决明 代赭石 钩藤等 1 血瘀者加用桃红饮 桃仁 红花 当归尾 川芎 威灵仙 或失笑散 或选用丹参 三七 鸡血藤等2 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 五皮饮 3 心悸甚 加用龙骨 牡蛎等镇潜之品4 5 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 北杏仁 紫菀 百部 6 喘咳痰多者加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胆南星 海浮石 湿重苔厚者加苡仁 7 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 配合静脉注射参附针 或参麦针 以补气固脱 8 健脾气 扶正气 防复发研究表明 心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抵抗力下降 临床常见心衰者易因外感而诱发或加重 导致心衰再次住院率较高 心病日久 脏腑之气渐衰 正虚则易招致外邪而致病 通过健运脾气 扶正气 能抗御和清除外邪 同时也可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清除内邪 从而消除心衰发作的诱因 调整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 促进各脏器之功能恢复 预防心衰复发 减少再住院率 1 五脏相关与心衰证候调查对广东省中医院413例住院心衰患者 采取前瞻性调查方式进行信息采集 所有心衰患者病位均在心占100 涉及两脏及以上占97 8 其中涉及心脾两脏378例 91 5 涉及心肾两脏184例 44 5 涉及心肺两脏131例 31 7 涉及心肝两脏27例 6 5 涉及三脏及以上163例占39 5 其中涉及心脾肾三脏86例占20 8 涉及心肺肾三脏51例占12 3 涉及心肺脾三脏42例占10 2 涉及四脏及以上24例占5 8 涉及五脏8例占2 2 说明了心衰病位涉及五脏 与脾关系最为密切 二 心衰证候规律研究 2 对广东省中医院217例心衰急性加重期病人进行证候调查 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采集心衰中医证候类型与四诊信息 经多元统计分析 探讨心衰发生发展全过程中涉及的辨证 辨病因素 结果显示心衰的病性证候要素实证以痰证 瘀证为主 虚证气虚 阳虚 阴虚为主 气虚痰瘀证型 多与心脾肺相关 阳虚水泛证型 多与心脾肾相关 气阴两虚证型 多与心肝脾相关 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心气阴两虚 伴血瘀证候 随病情进展 逐渐由阴及阳 由心及肾 因虚致实而出现心阳气虚 心肾阳虚 阳虚水泛 阴阳两虚等证候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07年6月 2008年6月期间共纳入1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 疗程24周 三 暖心方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明尼苏达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记录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24周治疗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 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再次住院情况比较 结果表明 两组在治疗后随访24周 两者积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在心功能疗效方面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 87 和64 38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