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地质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班级 1 姓名 1 学号 1 指导老师 1 一 概述一 概述 如今的我们已经跨入了大三的学习阶段 随着前十周的紧张的学习的结束 本学期的第十一周的周二和周六 我们土木工程学院的道桥专业在闫老师的带 领下 开始了我们专业的工程地质的实习 我们实习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呢 老师要求我们在学校的其他的时间按照要求写了一份关于工程地质方面的书的 读书笔记 第二呢 就是出去实地实习 实地实习我们去了我们焦作市的缝山 针公园的一个管理处去看了一下那里的岩层的情况以及一个自来水的厂了解地 下水的情况 去过缝山针公园之后我们还去了新乡市的辉县 在那里有一个薄 壁宝泉水库 在水库的附近 我们看了一些岩层的产状以及一些其他的知识 二 实习路线二 实习路线 路线一 焦作市 辉县 薄壁宝泉水库 路线二 焦作市 缝山针公园 三 实习任务要求三 实习任务要求 了解地层的划分标准 能够将实习区出露的岩层和地质年代一一对应 认识 实习区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 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 并测量岩层 断层 产状 认识实习区重大的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 认识实习区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及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 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学会绘制实习区的地层剖面图 编写实习报告 七 实习内容七 实习内容 一 地质罗盘的认识及其使用方法 在实习的过程中呢 我们不仅仅要看一些岩层的情况 同时我们可以用小 锤子敲打一些石头来看一下 我们还有一个神秘的仪器可以用 那就是地址罗 盘 地址罗盘可以用来测量一些岩层的产状要素等等 地质罗盘又称 袖珍经纬仪 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主要包括磁 针 水平仪和倾斜仪 结构上可分为底盘 外壳和上盖 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 盘上 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 可用于识别方向 确定位置 测量地质体产状 及草测地形图等 地质罗盘上有一个指针 用它指明磁子午线的方向 可以粗 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位角 并利用水准器装置测其垂直角 俯角或 仰角 以确定被测物体所处的位置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 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 仪 由磁针 刻度盘 测斜仪 瞄准觇板 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 铝或 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磁针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 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 可自由转动 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 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 以保护顶针尖 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 使磁针自由 摆动 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 两端所受磁力不等 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 几圈铜丝 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 10 度一记 连续刻至 360 度 0 度和 180 度分别为 N 和 S 90 度和 270 度分别为 E 和 W 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垂直刻度盘 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 以 E 或 W 位置为 0 度 以 S 或 N 为 90 度 每隔 10 度标记相应数字 悬锥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 通过底盘处的觇板 手可使悬锥转动 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水准器 水准器 通常有两个 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 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 上 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 反光镜中间有细线 下部有透明小孔 使眼睛 细 线 目的物三者成一线 作瞄准之用 关于地质罗盘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 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 走向 倾向 倾角 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 具体方法如下 1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 将罗盘的长边 与罗盘上标有 N S 相平行的边 的一条棱 与层面紧贴 然后缓慢转动罗盘 注意 在转动过程中 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 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磁针停止摆动 这时读 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 因为岩层走向 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 相差 180 例如岩层的走向为 60 或 240 2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 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 使罗盘的短边 即 S 边 与层面贴紧 放平 并转动罗盘 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 所求的倾向 倾向仅有一个指向 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 例如岩层的倾向为 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 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 仍 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 罗盘北端紧靠底面 读指北针即可 假若测量 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 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 读指 S 针亦可 3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 将罗盘竖起 以其长边贴紧层面 并与走向线相垂直 用中指 拨动罗盘 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 长水准器 气泡居中 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 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倾角的变化界于 0 90 之间 如一岩层的倾角 为 35 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 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 并 记录下来 记录的格式 岩层的产状为 150 35 前者表示倾向 后者表 示岩层的倾角 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 90 倾向加或减 90 即为走向 上述岩 层的走向是 60 或 240 两个数值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 只 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 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 不能在滚石上测量 因此 要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分露头和滚石 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 并善于判断 另外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 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 面 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 这时要找岩 层的断面 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 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 再用 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 相当于岩层面 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二 实习区出露岩层详细描述 岩层产状的测量及不同岩层间的 接触关系 焦作市缝山针公园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是沉积作用 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以及地质发展历史 的记录 沉积岩 岩浆岩及其相互之间均有不同的接触类型 其中沉积岩指之 间的接触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还可以细分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两大类型 岩浆岩的接触关系是穿插接 触关系 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两大类 通过对焦作市缝山针的分析发现 南面由于受到严重的人工开挖 形成了 两个高度在 20m 左右的横断面 岩层清晰可见 由于地壳运动关系 此处的底 层出现了部分底层缺失的现象 缝山针上部是石炭纪地层 下部是奥陶纪石灰 岩底层 这两个地层中间夹有泥岩作为分界面 这两层之间缺失了志留纪和泥 盆纪地层 像这种地层的缺失现象的整合就叫做假整合 奥陶纪石灰岩岩性致 密坚硬 但是由于其坚硬 所以它很容易破碎 整个奥陶纪厚约 400 米 由于 这个地层比较早 所以这里面的化石含量极少 而石炭纪地层位于缝山针上部 发育还是比较好 与下伏地层的整合为假整合 岩层及其产状 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称岩层产状 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水平岩层 倾斜岩 层以及直立岩层 通过对缝山针的岩层分析 看到缝山针的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 应该为倾斜岩层 并且倾斜岩层仍然保持顶面在上 底面在下 新岩层在上 老岩层在下的产出状态 所以应该为正常倾斜岩层 缝山针正常倾斜岩层的倾 斜角 的大小明显小于 30 其正常倾斜岩层为缓倾岩层 岩层在空间分布状况的要素称为岩层产状要素 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 平延伸方向 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 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 倾向和倾 角 通过地质罗盘针对缝山针岩层的测量 其岩层的走向大致为 S75 W 方向 倾角大致为 10 倾向为 NE 方向 用象限法可表示为 S75 W NE 如果使用 方位角法的话 应该表示为 105 10 表示该岩层产状为倾向距正北方向 105 倾角为 10 薄壁宝泉水库 观察和描述太古界赞皇群岩性组成和混合岩化现象 这个实习地点岩层属于岩浆岩喷出地表以后 由于受到动力 高温 压力 等地址作用 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 角山 斜长片麻岩 花岗片麻岩 混合岩及小型岩脉和岩墙侵入岩体 黑云斜长片麻岩呈黑色和黄褐色 鳞片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结构 矿物主 要成分为斜长石 黑云母和石英 斜长石占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白灰色 呈玻 璃光泽 风化之后呈土状光泽 黑云母占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左右 呈片状 石英占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左右 呈油脂光泽 角闪斜长片麻岩呈暗绿色及灰黑色 纤维状 粒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结构 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 角闪石和石英 角闪石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左右 呈 柱状和粒状 斜长石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 灰白色 呈玻璃光泽 风华后 呈土状光泽 石英占百分之五至十 呈油脂光泽 花岗片麻岩 肉红色 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正长石 石英 黑云母 粒状变 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 由混合氧化作用形成的岩石 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度岩 混合岩的 矿物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排列 在公路附近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的数量的 近于平行的浅色长英质或者花岗脉质状体的混合岩 多成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 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 围岩称为集体 侵入岩成为 脉体 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自岩脉 岩浆沿着与岩层面垂直和斜交的断面侵 入 形成规模较大 似墙体的岩体 成为岩墙 构造岩脉和岩墙的岩浆岩从酸 性到基性都有 三 重大地质构造 褶皱 断裂 的识别 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引起地质岩石变形和变位 这种变形 变位被保留下 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大致有两种类型 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发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一般 来讲 当地表地层出现对称重复时会出现褶曲构造 通常分为背斜和向斜 经 过对缝山针的岩层分析 发现并没有出现岩层的连续弯曲 于是断定缝山针局 部不存在褶皱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 当 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 岩石的连续完 整性遭到破坏 会产生断裂 称为断裂构造 按照断裂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 无明显的相对位移 又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种类型 当断裂面两侧岩 层沿断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称为断层 通过对缝山针的实地考察 发现人 工断面节理丰富 并且初步认定为节理构造 再观察断面的大致面貌 其中明 显具有两条较宽的断层破碎带 发现这两条断层破碎带距离较近 大致平行 大 概只有 1 2 米的距离 其中上盘向上运动 下盘向下运动 所以此断层应该为 逆断层 断层线为直线且延伸方向大致为倾斜 45 断距大约有四五米左右 由于北山岩石强度较大 尽管发生较大的断层 但是并没有出现牵引现象 本次野外实习观察到的地质构造有 单斜 褶皱 和断裂具体情况如下 一 单斜构造 在缝山针公园西 观察到有西北走向 东南倾向 倾角大约为 40 50 的单斜构造 此地层为中奥陶统深海相沉积的石灰岩 二 褶皱 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 系统各异 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 百米 小者可在受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 褶皱岩层中的以一个单独 的弯曲称为褶曲 他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 1 背斜 背斜是岩层向上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老岩层两侧是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 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反 在缝山针公园附近 红沙岭和西张庄都观察到了背斜 在以上的诸多褶皱 中在缝山针公园内观察到的褶皱较为清楚 此褶皱为背斜 其轴线向南延伸 枢纽水平 2 向斜 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拱的曲折 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 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对倾斜 红沙领出的背斜核部为粘土两翼为石灰岩 在缝山针公园内 红沙岭和西 张庄都有观察到向斜 在以上的诸多褶皱中在红纱令观察到的较清楚 此褶皱 为向斜 其轴线向东北方向延伸 枢纽弯曲 三 断裂 断裂构造为岩层受力后产生变形 当压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或超出岩层的强 度极限时 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 断裂构造又分为节理和断层 1 断层 断层即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后发生破裂 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 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 其形态和类型繁多 分布较广对煤矿设计和生产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可分 为正断层 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 层 上盘相对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 两盘岩块沿水平方向相 对平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我们在缝山针和西张庄所见断层均为正断层 在缝山针公园附近观察到有断层 有沟的地方就有断层 即逢沟必断 在 缝山针观察到的断层较清楚 此断层的断裂面平直 走向为东西走向 方向是 向正南倾斜 倾角大约在 45 左右 其上下两盘之间夹有胶结岩破碎带 此破 碎带为岩层断裂时散落的岩石碎块经过挤压和胶结而形成的 胶结的岩石为致 密的石灰岩 颜色呈灰黑色 其表面有石英和长石形成的纹路 断层面上有平 行于倾向的擦痕 此擦痕于岩层上下两盘的倾向平行 用手触摸有光滑感 有 上下两盘相对移动时形成的浅痕 经过观察 断定此断层形成于古生代晚奥陶 统以后的某个时期 2 节理 张节理 在缝山针公园的西边的山脚处 观察到中奥陶统形成的石灰岩中有张节理 此处张节理呈纷羽状 其中有石英和方解石侵入形成的脉体 剪节理 在缝山针公园内的西边山腰处 观察到中奥陶统形成的石灰岩的人为断裂 面有大量的剪节理 其剪节理呈 X 状 向里延伸 剪节理面用手触摸有光滑感 伴随剪节理生成了大量的裂隙 4 实习区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边坡治理方法 缝山针的边坡是由于人类的开采形成的人工开挖边坡 这是因为边坡的形 成 使岩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出现应力重新分布 其应力状态在各 种自然应力及工程影响下 随着边坡演变而不断变化 使边坡岩体发生不同形 式的变形及破坏 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松动 松弛张裂 蠕 动 剥落 崩塌 滑坡等 同时边坡等形成不良地质现象 崩塌落石 滑坡和 泥石流 当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或其他的外力作用下 突然向下崩 落的现象叫做崩塌 如果出现个别岩石石块向下滚落 则称为落石 人工边坡 或天然边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软弱面或软弱面均有向下的滑动的趋 势 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 岩土体就会产生向下的滑移 此时形成滑坡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 砂 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缝山针岩层与断面形成的角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因此一般情况下 智慧 出现偶尔的落石 并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崩塌 形成角度比较合理 不会出现 滑坡现象 又由于缝山针的岩层强度较高 虽然节理丰富 但是整体性还是比 较好的 因此更不会出现泥石流 再通过近距离的实地观察 发现缝山针也进 行了比较合理的边坡处理 在实习地点观看到了不同的边坡治理方法 1 注浆加固的方法 在一大片的山体上注入混凝土加固山体 注浆加固 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 以改变注浆对象 的物理力学性质 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 注浆的对象主要是岩石 土体 混凝土等多种材料 在边坡注浆加固中 注浆对象主要是岩层和土体 注浆通过把浆液注入岩石的裂隙或土体的孔隙 待浆液凝固后 使岩层和土体 的强度大大提高 并改变岩土的力学性质 从而增强岩土的稳定性 我们在现 场观察到一大片岩体进行了喷注混凝土 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 使其更加的 稳定 达到了护坡的目的 2 生物护坡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山体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 培肥措施 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 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 主要是通过施有 机肥 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 地表无土型培肥 一般用易 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 调整其比例 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 风化 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 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 微 生物培肥技术 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 对贫瘠土 地进行熟化和改良 恢复其土壤肥力 此处在裸露的岩体上喷射益于植物生长的 土壤 然后在土壤上喷射植物种子 进行植草 植树 绿化可以防止水对边坡 的冲刷 抵御温度对边坡风化的影响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此种护坡方法达到 了既美观又安全的良好效果 3 格构加固 格构的主要作用是将边坡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土压力 岩石压力分配给格构节点处的锚杆或锚索 然后通过锚杆或锚索传递给稳定的 底层 从而使边坡平坡体在由锚杆或锚索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 因此 就格构本身来讲仅仅是一种传力结构 而加固的抗滑力主要由格构节点 处的锚杆或锚索提供 同时边坡格构的加固技术具有布置灵活 结构形式多样 截面调整方便 与坡面密贴 可随坡就势等显著优点 在此地我们也观察到了 几种具体的利用格构加固的护坡方法 在岩体表面挂网以防止山体的滑坡 同 时配合绿化护坡进行植草又起到更好的作用 根据格构加固的特点和作用 格 构加固适用于坡度较陡 坡体岩土均匀且较坚硬的边坡 4 抗滑桩支护方法 抗滑桩是通过装神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 下部的侧向土体获岩体 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 而使边 坡保持平衡或稳定的工程结构 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 断 面形式有圆形和矩形 施工方法有打入 机械成孔和人工成孔等方法 结构形 式有单桩 排桩 群桩 有锚桩和预应力桩等 抗滑桩的适用条件十分广泛 因而是边坡处治工程最常见的工程措施 但造价较高 对松散土 软土地基的 适应性较差 我们看到在一处山体较陡处治理成阶梯状的形式 然后在阶梯处 种上树木起到固土的作用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边坡设计与处治过程中 必须综合考虑边坡地质 与土质 坡高和坡度 降水与冲刷等因素的影响 选定适当的防护方法 保证 边坡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保护环境 使开挖对环境破坏的扰乱程度减小到最小 并谋求人工构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一致 考虑合适的处治方案 坐到经济合理 且尽量减少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 并且每种治理方案并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 在一处岩体治理过程中可以几种治理相结合的运用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通 过现场实地的考察 也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边坡治理的实际运用 让我们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5 煤矿塌陷区工程地质问题及其治理 由于煤矿过度的开采 产生了一些煤矿采空区 这些采空区造成了地面的 塌陷和地裂缝尤为显著 在煤矿采空区主要的地质问题是地面塌陷 地裂缝和 地面不均匀沉降等 由于长期的地下采矿开采 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