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_第1页
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_第2页
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_第3页
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_第4页
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浅析幼儿文学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功能 奉化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竺满波 内容摘要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 而且需要吸 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 还需要用美来陶冶性情 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 3 6 岁的学前 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可塑性大 而幼儿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使幼儿教育对幼儿文学有很强的依赖性 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 起到了多方面的平台构建作用 本文试以幼儿文学的审美特质对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这 一特殊的教育功能加以论述 关键词 幼儿 幼儿文学 审美特质 健康心理 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或认为导思 染情 添趣 或认为认识生活 教育 思想 开发智力 训练语言 无论哪一种说法 都说明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是 多方面的 而就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来说 其他教育功能的实现 必须建立在 文学审美活动的基础上 幼儿文学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特点 但它更是以具体 的形象 艺术语言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 以能激发人们的感情 情绪为 最大特点 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 它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 性格 提高审美趣味 催发想象力 发展感受力 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在开阔 幼儿的视野 增长知识 让幼儿在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同时 帮 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 善恶 美丑的能力 净化心灵 完善气质 给幼儿以思 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 早在本世纪 20 年代之初 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在 儿童文学之管见 一文中 指出 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 应当是人的改造 人的根本改造应从 儿童的感情教育 美的教育着手 他认为 文学与人性之熏陶 本有宏伟的 效力 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 引导儿童向上 启发其良知良能 是故儿童文学的提倡对于我国社会和国民 最是起死回生的特效药 这段话不仅对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作了充分的肯定 而且指出儿童文学的 教育功能在于 感情教育 美的教育 在于 人性之熏陶 这就说明 儿 童文学之于幼儿教育 乃至中小学教育 其意义不只是识字 习文 更主要的 是借它的伟力来对儿童施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儿童必不 可少的精神营养 而幼儿文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积极向上 以 善为美的审美特质 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更是具有其特殊的功能 一 幼儿文学可以开发和保护幼儿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没有丰富 完善和积极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健 康心理 幼儿阶段是人的情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此时积极的情感教育对 幼儿心理的将抗发展十分重要 幼儿的情感丰富敏感 但却伏在内心 有待开发 文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 的核心就是以情动人 文学作品借助语言的情感符号 通过描述的方法 将不 被人们所察觉的内心体验以形象化的方式 变成鲜明可感的东西呈现出来 引 起幼儿的识别和理解 便可使幼儿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 加之文学作 品所反映的社会情感类型的可变性和丰富性以及各种情感的交错变化过程的展 现性 都较之音乐 美术所传达的社会情感信息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接受 唤 起人们的内心体验 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所以 文 学远比其他的教育方式更能开发和唤起幼儿内心潜伏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单纯透明 稚拙纯真 是人类最可贵 最美好的情感 也是成 人健康心理的重要方面 一个永葆 童心 的人 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 心灵 美好的人 如李其美的儿童生活故事 鸟树 写几个幼儿园的孩子把一只死了 的小鸟埋进地里 还在上面插了一根葡萄枝条 在他们的想象中 这棵树长大 了 会开出很多很多的鸟花 鸟花结成很多很多的鸟果 鸟果熟了 裂开来就 跳出很多很多的小鸟 这种美好的愿望和想象当然是无法实现的 但它却 是纯真晶莹的幼儿心灵的自然流露 也构成了作品纯真之美的内在质素 在诸 如此类的幼儿文学中 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弥漫着这种适合幼儿情感特征的天真 稚拙的儿童情趣 它们强化和保护幼儿求真 求善 求美的天性 让人类永远 保持这种最美好 最可贵的情感 拥有一个美好的健康的心灵 二 幼儿文学中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帮助幼儿宣泄内心的不良情感和 邪恶 冲 动 按佛罗伊德的理论 成人担忧 内疚等情感和愿望的实现多是通过梦的形 式表现出来的 对于儿童 其内心的不良情感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 就可以在文学作品 尤其是在童话的幻想中得以实现 作品中的幻想就如成人 的梦一样 可以帮助儿童宣泄内心的不安 恐惧 仇恨等不良情感 实现儿童 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内心愿望 比如 常感到被哥哥控制的弟弟 心中充满 怨恨 也希望自己能控制 支配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他又难以实现这种愿望 但如果他听了 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 灰姑娘 这样的故事后 他便会萌 生希望 得到安慰 怨恨的情感也得到宣泄 人性的善良与邪恶都是与生俱来的 在后天的教育中 如果成人只让孩子 接触善良 而不让孩子接触 邪恶 那么他们就无法宣泄内心的 邪恶 冲动 也就不知用什么办法去控制他 长此以往反而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如恐 惧 攻击 说谎 偷窃等 梭罗在 瓦尔登湖 一书中指出 人类只有经历过 低级阶段 才能进入高级阶段 只有意识到过去的残忍 才能领悟到仁慈 善 良和正义 但现实中 显然又不能直接让幼儿去接触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 邪 恶 而幼儿文学作品中那些幻想中非现实的邪恶形象和总是邪恶遭到惩罚的结 局 就可以帮助幼儿宣泄内心的 邪恶 冲动 并学会仁慈 善良和正义 当 孩子听到童话里的各种怪物和各种犯忌行为时 便会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想干坏 事的人 从而产生一种解脱 内心的 邪恶 愿望就得以宣泄 同时 故事结 局中对妖魔鬼怪的惩罚 又可以减轻幼儿因自身的 邪恶 而产生的内疚和懊 悔的心理 让他们觉得自身的邪恶已经被清除 所以 幼儿文学中丰富的想象 和幻想 可以帮助幼儿宣泄内心的不安 恐惧 仇恨等不良情感和邪恶的冲动 三 幼儿文学的颂美精神有利于培养幼儿善良美好 积极乐观 活泼开朗的性 格 幼儿文学是成人创作主体对幼儿接受主体的一种精神传递 这种传递总是 有所保留 有所选择 有所变异的 传递给幼儿的是剔除了其中的杂质与毒素 的 是最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所以 幼儿文学与成人的文学不同 其基调总 是纯正明朗 积极向上 充满快乐和爱 尽管也有妖魔鬼怪 也有死亡 恐惧 和罪恶 但其结局都是美好的 这就使幼儿文学具有超出世俗的美学追求 形 成了鲜明的美感特征 颂美精神 由于这种颂美精神的集聚和强化 激发了幼 儿热爱真善美的思想情操 造就了他们善良美好 积极乐观的性格 阅读幼儿 文学有助于幼儿学会角色承担 学会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 因为角色承担实际 上就是个体与他人的换位体验 是个体切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推己及人 七 色花 里好心的珍妮在帮助坐在轮椅上的男孩站起来后体会着帮助别人的快乐 金鸡冠的公鸡 里公鸡战胜狐狸时的机智勇敢 都让幼儿读者感受到了以善 为美 以关怀为美的价值观 这对于幼儿道德判断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可以依赖这种阅读机会 心同此情地与他人进行换位体验 设想自己在类 似的情况下接受发生类似的行为 推己及人 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正 是道德的本性 幼儿文学以善为美 以关怀为美 发扬着大自然赋予幼儿的最 宝贵的精神因素 关怀每一个生命 不以金钱为目的 不以权力为目的 不 以个人幸福为惟一 这种以关怀为美的价值观也将为儿童带来个体的幸福 四 幼儿文学中合理 健康的性别倾向可以帮助幼儿性别角色概念的合理形成 幼儿性别角色的良好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儿童性别概念的理 解和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角色模式认同和差别对待 在角色模式认同 中 既要有同性别的形象模仿 又要有异性性别的形象作为参照 但目前的幼 儿教育可以说是女性教育 女性形象占有绝对优势 在家庭 多是母亲与孩子 的伴随和沟通 父亲总是甩手掌柜 尤其是在不但增加的单亲家庭中 在幼教 机构 90 以上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是女性 这种失衡的角色模式认同环境导致了 孩子性别意识和性别概念的形成障碍 在成人的两性差别对待中 又往往存在 将两性差异绝对化 将女性边缘化的不合理的传统性别角色定型 比如女孩就 应是安静 服从 努力的 男孩则应是生气勃勃的 有创造性的 这种不合理 的两性差别对待便影响了儿童性格上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无论是对男孩 还是对女孩 但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尤其是在幼儿教育性别失衡的现状 在短期内得以改善是很困难的 而幼儿文学作品中合理的性别倾向 健康的性 别角色特征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性别角色概念的形成和性格的完善 幼儿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一个个生动 鲜明的形象中逐步从表象到本质了解到男 孩和女孩的差异 同时 也能从作品中寻求到与自己性别想适应的合理的活动 从而形成健康的性别概念和健康的心理 因此 要多选择具有合理性别倾向的 幼儿文学作品让孩子欣赏 综上所述 幼儿文学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因 此在幼儿教育中应尽量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进行幼儿文学教育时 应注意 1 注意趣味性 促使幼儿获得审美愉悦 幼儿天真活泼 他们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 欢乐 这是健康人 格的基础 我们提倡的培养目标 他们不但把趣味看成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而 且还处处用趣味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 而文学作品要发挥育人效果 必须通 过娱乐才能真正实现 幼儿审美特点和文学审美特质的契合 要求我们在文学 审美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 于是我们创设游戏场景 让幼儿以角色身份 进入游戏场景 感受作品中角色的活动空间 体验或迁移角色的经历 行为 情感 幼儿身临其境 特别感兴趣 如在小班教学故事 拔萝卜 中 我们创 设一个有田野和萝卜的场景 让小朋友扮演老公公 老婆婆和各种小动物 当 老公公拔不动大萝卜时 幼儿扮演的角色按照故事情节的依次上场 一边喊着 嗨哟嗨哟拔萝卜 一边做着拔萝卜的动作 最后因为小老鼠的加入 大家齐 心协力把大萝卜拔起来时 小朋友都高兴地鼓起了掌 小朋友们就是在这种游 戏场景中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到大家互相帮助 合作的快乐 获得对小动物特 征的认识 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体验到同伴间团结合作 的快乐 2 注意直观性 调动幼儿的审美想象 直观性是审美的一个突出特点 任何耳提面命 抽象说教 都不能达到以 美育人的效果 而幼儿文学作品具体可感的形象 需要通过幼儿的想象才能表 现出来 因此 文学审美教育中就要注意直观性 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想象调 动起来 以便达到情感的共鸣 于是我们在讲述时 注意生动有趣 让幼儿 通过教师的语言 表情 动作想象和再造作品的形象 注意抓典型细节 吸 引孩子的注意力 使他们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 在迁移文学经验 运用文学语 言描述美的事物时 我们也注意为幼儿提供直观可感的实物 情景 注意直观 情绪的感染 使幼儿在有内容可讲的基础上发挥联想 迁移作品中美的语言去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如在进行 小兔乖乖 的教学时 当老师在讲到三只 小兔诱导大灰狼把自己的大尾巴伸进门缝 然后用力关门夹断大灰狼的尾巴这 一典型细节时 就用自己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去感染幼儿 调动幼儿的想象 然 后提供假的 大尾巴 模拟大灰狼被夹断大尾巴的场景 一幅小兔机智勇敢和 大灰狼拖着断尾落荒而逃的画面就再现在幼儿眼前 3 注意可接受性 建立良好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 有赖于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接受条件 有了审美主体的接受条件 审美关系才能形成 审美活动才能展开 对于不同 接受条件的幼儿 我们则因势利导 尽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 受 如 雪孩子 我问小朋友喜欢故事中的谁 为什么 多数孩子都说喜欢 雪孩子 因为雪孩子勇敢 舍己救人 唯有两个小朋友说喜欢小白免 因为小 白兔很可爱 因为小白兔很乖 对这两个孩子 我们不能硬把我们的感受强加 给他们 而是让他们想一想 如果雪孩子不救小白兔 小白兔又会怎么样 使 孩子从对小白兔的喜欢 怜悯的情感转到对雪孩子的尊敬上 总之 我们要注意遵循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点 不为作品的形式而形 式 而是把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作品的情感因素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