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部分ppt课件.ppt_第1页
设计史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部分ppt课件.ppt_第2页
设计史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部分ppt课件.ppt_第3页
设计史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部分ppt课件.ppt_第4页
设计史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部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原始社会2 夏商西周3 春秋战国时期4 秦汉时期5 魏晋南北朝时期6 隋唐五代时期7 宋辽金西夏时期8 元朝时期9 明清时期10 民国时期11 新中国成立 中外室内设计史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 以此为开端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在西方文化和设计思想的撞击与推动下 开始步入了近现代的发展进程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一 西方文明的渗透二 传播的主要途径三 中国室内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一 西方文明的渗透西汉时期 古丝绸之路 中西方文化出现了第一次交流 14世纪初即元朝时期 由于元朝征服了欧亚大陆 使中西文化进了第二次交流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有了中西文化的第三次碰撞 16世纪以后 明朝 西方的工艺饰品开始大量传入我国 到清朝乾隆期间 在北京圆明圆内建造了大量的 西洋式 建筑群 它的建成标志着欧洲的建筑与造园艺术首次被引入中国的皇家苑囿 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大模规的兴建西式风格的建筑群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西洋楼 大多采用汉白玉石柱 石灰墙面局部嵌琉璃花砖 屋顶则采用了中式宫殿的中琉璃瓦顶 建筑的平面布置 丁字尺 立面柱式 门窗以及栏杆扶手等均为西式做法 但在局部的装饰细节中采用了部分的中国传统纹样 西洋楼 的室内放有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赠送的家具 钟表和机械玩具 墙上悬挂着著名的欧州歌伯林工场生产的壁毯 颐和园中清晏舫 也是西式风格的建筑 如墙柱油饰或理石纹样作卷窗 镶嵌五色玻璃 地面采用花砖铺地等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二 传播的主要途径1 西方宗教的传播渠道2 殖民外交的传播渠道3 商贸活动的传播渠道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1 西方宗教的传播渠道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 教会建筑便开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早传入中国的是基督教 唐朝 元朝达到鼎盛 特别是1840年租界形成后 各国在各自的租界区内大批兴建教堂 其风格基本上是对西方教堂的移植 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 室内普遍采用了西方教堂常用的复兴风格和罗马风格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 各国纷纷在上海 天津 广州等地建立领事馆 英 法 德 俄 荷 奥 美 日 为了体现强国风范 外国列强在北京地区兴建的使馆建筑以殖民地和复古风格为重 室内外的装饰手法都转为统一 家具及阵设品主要从国外直接进口 但由于建筑的特殊性质 大部分中国百姓都很难接近 所以外国建筑出现对我国室内设计风格的演变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2 殖民外交的传播渠道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3 商贸活动的传播渠道中西商贸活动的开展是西方建筑及室内设计思想进入中国最主要的渠道 由于商贸的发展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公共性建筑 如银行 洋行 旅馆 百货公司 电影院 戏院及大型的房地产公司 一时间商号林立 中西游客云集 这些建筑的室内设计风格基本全部采用了当时最为时尚的室内设计风格 或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出现 如住宅形式基本取中国传统的合院住宅建筑格局 但在此基础上 采用了西方联排式住宅的整体组合方式 砖木结构混合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租界作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基地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民族屈辱感 但是 作为中国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最早 最多的所谓 国中之国 租界区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传播西方现代文明的作用 自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的室内设计思想正是通过在通商口岸及租界区的广泛传播 最终促成了中国室内设计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三 中国室内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1 外国租界区的形成 中外室内设计史 近代部分 四 西方风格的影响1 希腊与古罗马2 拜占庭与罗马风3 哥特式风格4 文艺复兴5 巴洛克 洛可可 6 殖民式风格7 折衷主义风格8 新艺术运动风格9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10 现代主义风格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五 中西交汇的混杂式倾向1 早期出项的西方建筑有很多都是外国使用者在缺少建筑师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记忆自己绘制图纸 由中国工匠按照中国传统工艺做法来进行建造 因此这些建筑也只能在大体形式上反映出西方的特点 在室内装饰时 这一问题反映的更明显 2 国人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倾慕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六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室内设计 一 形成期 1949 1959 二 停滞期 1960 1977 三 发展期 1978 至今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一 形成期 1949 1959 1 现代主义思想的短暂延续2 苏维埃风格 的影响3 民族形式的探索4 中国十大建筑推动了室内设计专业的独立形成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一 形成期 1949 1959 1 现代主义思想的短暂延续 功能要求经济实惠简朴高效 2 苏维埃风格 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当时国际流行的构成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想被社会主义制度指责为帝国主义的东西而加以批判 根据号召 设计开始走向古典造型 民族形式及豪华装饰 纪念性和庄严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内容形式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3 民族形式的探索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时期 任何强调阶级立场 鼓舞斗争热情 增加民族自信心的呼吁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响应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4 中国十大建筑推动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 1 人民大会堂 2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3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4 全国农业展览馆 5 北京火车站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6 北京工人体育场 7 北京民族文化宫 8 北京民族饭店 这在50年代末堪称中国 五星级 饭店 9 钓鱼台国宾馆 10 华侨大厦十大建筑开始 标志着中国室内设计已经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和专业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十大建筑 的室内特点 1 立意上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具有明显的纪念性 2 在形式创造上 借鉴传统设计方法 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采用中轴线对称 天水一色 万丈光芒满天星 等手法 体现庄严宏伟的气势 运用贴金廊柱 彩画藻井等要素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运用隐喻手法 以太阳 五星 旗帜 麦穗 葵花等图案 表达政治性的主题 做到形式喻内容的高度统一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二 停滞期 1960 1977 1 三年的灾害2 中苏破裂3 十年文革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三 发展期 1978 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同国外交流与合作的逐渐增加 被隔绝近30年的西方现代思想与设计风格再次涌入国内 我国的室内设计重新走上了正确的发展的轨道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和 室内设计风格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1 传统复兴与本土文化的回归 民族形式的探索与地域风格2 现代与后现代语境 现代主义倾向与后现代主义倾向3 消费时代的流行元素 欧陆风情与简约与怀旧4 可持续发展观引导的绿色设计 环境 健康 经济 设计 规划 管理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五 全球化的冲击与国际化的舞台背景下的多元化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今天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设计师在对现代主义只要技术不管人情 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反思的同时 正寻求现代文明 传统思想和当地特有的文化相结合 努力冲破原有的 现代化 概念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设计作品 随着各种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趋势 多元的文化也带来了现代设计观念和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多元化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一 真实与虚假二 纯粹与混杂三 清晰与模糊四 简练与丰富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一 真实与虚假实用 是现代主义的准则 也是他们评价一个作品是否真实的重要标准 门是为了进出方便才真实 窗是为了采光透气才不显得虚假 形式随从功能 现代主义认为只要功能好 形式就好 一个能完美地表达功能 结构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就会被人们理解接受 因此 现代主义醉心于真实地体现内部空间构成的合理性 结构的逻辑性和材料的自然性 实际上 现代主义的真实就是纯粹功利或功能的真实反映 否则就是虚假的 甚至是罪恶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但是 仅仅真实地表现单纯的功能 不是设计真实观的全部内涵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 而社会文化 人文精神也应是与其同步发展的 国外许多家庭的起居室虽然都装有空调的 但也配有壁炉 壁炉不再是为了取暖 壁炉已成为家庭的象征 因为它使人们想到温暖的炉边 可口的茶饭 安适的家庭 它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感受和向往 这种亲切的氛围 有趣的联想 一反过去单调贫乏的功能主义设计 所以说 对现代主义来讲 某根柱子毫无意义 毫元价值 对后现代来讲 它却是探索和创造的产物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实践告诉我们 设计除了基本功能之外 还有其他功能 诸如二次功能 三次功能 等等 拿一把坐椅为例 椅子坐起来应是舒适的 这是它的基本功能 但每个人在购买椅子时 就不会只考虑实用 还会注意款式的美观等等 如果是总统客厅里的坐具 那么就还要考虑赋予其庄严 气魄 以及民族文化特色等其他因素了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所以 室内设计是包括了人的生理 心理 物质 精神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设计 其中有意义的装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 而且折射出设计功能特定标准 又不可忽视艺术等其它功能的构成规律 克服现代主义对真实理解的局限性 从人的精神需求和历史 社会文化的角度 丰富和深化其内涵 真实与虚假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二 纯粹与混杂 纯粹的形式 丑陋或美好 但要纯粹 这是现代主义的诫条 但是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已使各种学科及流派相互渗透 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 传统与现代趋于融合 现代主义纯粹的设计观念 不断地受到挑战和突破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当代世界文化具有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双重性质 所谓一体化是指现存的各种文化子系统间相互扩散 渗透 经过社会生活的过滤 各自又融入了新的文化形态 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共同文化意识和文化现象 所谓多元化 是指经过滤化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在适应当代人类需要这一更高水准上 又保存了各自的文化特色 从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 这种双重性质引起了传统基因与现代元素的重新组合构成 产生了 混杂的形式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各种 纯粹的形式 的混杂 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有的形式 现在许多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就擅于把不同时代 地域 结构 尺寸 位置 材料 色彩 类型等形象片段糅合在一起 进行变异分割 提炼组合 以启发人们多种联想 满足多层次人们的各自需要 因此 设计师应允许抽象和传统的形式并存 并打破各自式样的连续性 使片段的内容相互冲突 创造混杂的无秩序 使之产生一种能量和兴奋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混杂的形式 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有时把不同时代 不同风格的东西放在一起 有的把同一时代 不同风格的东西组合起来 有的把不同民族 各不相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 有的把同一民族 新的旧的 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起来 等等 例如贝聿铭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 以中国的影壁 牌楼 粉墙 灰砖 天井 方圆母题 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 以及云南的石头 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用非传统的组合传统构件 给人以现代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三 清晰与模糊从空间上来说 现代主义追求空间的透明度和时空的感知 他们认为 空间 是由边界所抽象限定了的 是清晰明确的 但是 随着人们追求城市空间 建筑个体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的连续发展 对于确定的 明晰而一目了然的空间逐渐感到单调乏味 而对于空间的不确定性兴趣渐浓 因此 含混 渗透 多元的模糊空间应运而生 除了模糊空间之外 在设计的语义和符号上 模糊的表现手法也愈加受到现代设计师重视 这种模糊的表现表现手法主要的体现就是隐喻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所谓隐喻就是 把不同类的含义放在一起 使思想与身体的不同官能都满足 通过隐喻使原来不同系统的事物或事件 在设计作品中经过观者的联想 使其形象地联结在一起 产生更广泛 更深刻的涵义 例如日本一家舞厅 它看上去既象个舞厅 又象个手术室 也象个配有紧急出口的飞机机舱 到那里去是为了娱乐 还是为了解剖自己 还是为了逃避现实 其含义似乎是含混的 或许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心情 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但正是各种意义的叠加形成了室内环境深刻的综合效应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模糊的手法还表现在把原来习以为常的形态尺度 材料组合 制作方法 以及风格等加以变异 混合 折衷 从而给人既熟悉又新颖的视觉效果 例如 上海金贸凯悦大酒店多处天棚应用中国江南窗花图案和瓦片为主题 融合了现代艺术装饰手法 制作了造型各异的透雕镂刻铜架装饰 给人以华丽而亲切的视觉效果 香港君悦大酒店大堂台阶两侧 设置了两个巨大的铜质香炉 配以灯光效果 使人觉得不同凡响 总之 所谓模糊的设计方法并不是设计者故弄玄虚 它不是盲目被动地 而是主动地 有意识地 有目的地挑选有意义的符号 清晰已知的信号 经过简化 变形等重新设计 并用新材料 新的施工方法或结构构造方法制造出来 作为传达新的整体意义的手段 中外室内设计史 新中国成立后 四 简练与丰富简练与丰富是共存的 强调二者的联系是很重要的 从广义上来说 简练 洁净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