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类别 编 号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关于当前家庭理财状况调查 以华东镇江丹阳市社区调查为例 系系 别别 新闻传播系 专专 业业 舆情与媒介调查 班班 级级 07 舆情与媒介调查 姓姓 名名 XXXXXXXXXXXXXX 学学 号号 XXXXXXXX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XXXXXX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011 年 04 月 13 日 I 摘 要 家庭理财是随着个人理财而发展起来的 而个人理财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近百年的 研究历程 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的个人理财发展才区区数十年 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理财 甚至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家庭财富逐渐得到积累 人们从温饱生活中得到解放逐步走向小康 但随着国内各种体制变化和调控力度的加 强 无论是央行每一次调息 股市走向的变动 房地产翻江倒海的改革 还是人民币 升值压力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百姓理财意识 人们为了更好生活 为了使自 己财富得到保值甚至增值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对理财工具选择与使用 将家庭财 富在未来时期里保持最大化的状态 本文笔者遵从个人 家庭理财生命周期的规律 结合地方性生活习惯设计合理性问卷 在丹阳市选择有代表性小区进行 一对一 问 卷调研 最后由 SPSS 数据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针对研究结果笔者设计出具有丹阳特 色的投资组合模式 关键词 个人 家庭理财 生命周期 投资组合 II ABSTRACT Family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s personal finance and developed and personal finance i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nearly 100 years of research history ou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e only trifling tens of years in the real sense family financial even is just getting started With domestic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amily wealth accumulation people gradually get free from hunger life well off step by step But with all sorts of domestic system change and control power whether the strengthening of central bank every breath the stock market to the thread the change of real estate or RMB appreciation pressure reform etc All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civilians financial consciousness People in order to live a better life to make their wealth get value even value added more and more people want to finance tools by choice and use will in future period household wealth maximization of stat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llow individual family financial life cycle combining local habits and law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 rationality of danyang design the choose has the representativ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e to one by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last data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study results the author designed the portfolio with danyang characteristic pattern Keywords Individual family financial management Life cycle Portfolio 1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绪 论 1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1 主题来源 1 2 研究主题的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3 1 国外文献综述 3 2 国内文献综述 6 三 调查提纲 7 1 调查目的 7 2 调查对象 丹阳市阳光花园社区 7 3 调查内容 详情请见附调查调查问卷 7 4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封闭式 7 5 抽样方案 7 四 研究创新点 8 二 研究设计 8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8 1 个人 家庭理财 8 2 生命周期 9 3 理财工具 9 二 研究思路 10 三 研究假设 11 三 数据处理阶段 12 一 小区住户是否理财 12 二 小区住户对风险性理财工具选择状况 12 2 三 小区家庭使用的理财工具数量分类统计 14 四 各类理财工具在不同家庭中所占比率 14 五 家庭社交圈对理财工具选择的影响 16 六 媒体宣传对家庭选择理财工具影响 17 四 具有丹阳特色的家庭理财模式 19 五 结语 20 一 现阶段我国社区家庭理财存在问题 20 二 本研究不足之处 21 三 家庭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参考文献 23 附录 研究调查问卷 25 后 记 27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绪 论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大部分地区走出了温饱的困扰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 中国慢慢的站起来继续融入世界经济大发展中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得 到了复苏 人们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勤俭持家 坚持不懈 自强不息 一直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居安思危 更是每个传统家庭典型持家观念所在 因此越来 越多家庭把余下的钱财通通存入银行 即便银行近几年来不断下调利率 此举仍然无 法与近千年传统美德抗衡 我国人民始终坚持 有钱当没钱过 的真理 最终导致我 国新一代问题越来越明显化 通货膨胀的产生 这也是通货膨胀根本原因所在 据 权威机构统计 2010 年末 全国居民存款余额为 71 3 万亿 30 年来国家多发钞票高 达 41 万亿 新华网北京 月 日电 中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 46 居民储蓄存款 14 万亿元 企业存款 10 万亿元 这些数字已经引起了金融界的普遍关注 1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主题来源 然而就在广大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 国家为了调控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也相继出台了国家社会保障体制 住房体制 教育体制 医疗设施体制等等相关政策 但毕竟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各项支出中个人承担比例逐年增加 从上世纪 90 年代医疗改革之后 国内很多甲等以上医院收费标准以每年 20 速度增长 大大超 过了居民同期收入四倍之多 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生病不敢住院 越来越多的人吃不 起药 而现在大学收费较 20 年前相比也高的离谱 一线名牌大学四年读下来最少也 要 2 8 万 据高校新闻网介绍 2006 年两会期间 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中国高校改革 开放前是免费教育 20 年前涨到 200 元 1995 年涨到 800 元 2005 年再涨到 5000 元 近 20 年的时间里上涨 25 倍 2前教育部长张保庆先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现在的大学教育收费已大大超过了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老百 姓仍然坚持不断将余款存入利率如此低银行 社会各项体制不完善使得百姓缺少安全 感 他们更加不敢大肆挥霍 其实最令国人无法接受的就是住房体制改革 自从 1998 年底彻底取消实物分房政策后 住房体制发展越来越让老百姓无法接受 对于 1 百度文库 14 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复杂模型 EB OL 2 合肥工业大学 大学生培养成本 一个贫困县农民 35 年的纯收入 EB OL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 中等以下收入的家庭买房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房价已经是从前价格几百倍 这些种种 因素不得不迫使老百姓从牙缝里省钱存银行 当然更多的人明白一味靠银行那点微不足道的利率这辈子也无法成家立业 中国 经济发展和各项体制的改革使得老百姓不得不更加关注自己的财政状况 他们也逐渐 开始寻找新的财政增值渠道从而确保以后生活在财政方便得到独立 自由 自我控制 毕竟老百姓知道的投资渠道更是少之又少 有很多都还处于跟风一种状态 个人 家 庭理财观念淡薄 只是简单认为理财就能多赚钱 只考虑效益忽略了风险 不正确的 选择理财工具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面对中国市场经济如此复杂 的环境之下 那些普通简单的个人 家庭理财知识很难有针对性适用于不同家庭财政 状况 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已经高达 14 万亿元 在银行利率不断低迷情况下 显然很多家庭将眼光放入新理财投资工具上 但由于国内个人 家庭理财专业知识体 系匮乏 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盲目投资反而适得其反效果 现 阶段国内热门理财工具包括储蓄 股票 保险 房地产 债券 基金 外汇 实物收 藏 购买黄金 期货等 品种其实还算宽泛 但由于广大居民家庭情况各不相同 从 家庭投资理念和理财技巧来看国民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普遍存在羊群行为 3 盲目投 资等行为 因此较国内这种情况 有必要针对一些社区家庭理财状况进行相对集中调 查研究分析 从中根据每类家庭不同特点 制定出比较科学的 系统的 可执行的 各方面协调一致的财务规划 2 研究主题的意义 家庭理财是随着个人理财发展而来的 而个人理财在西方已经已经有近百年代的 历史 国内的发展才仅仅数十年历史 如果将 家庭 作为一个单位来看 它和 个 人 就是一致的 具体请见相关概念的界定 因此家庭理财的财富规划也只在近几 年才衍生出来 随着国内生活水准点 提高 物价上涨 家庭财富增加 对于中国这 样一个致力于全民奔小康的社会大环境下 家庭理财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我国红头文 件中曾经指出 我国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从经济角 度而言它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目标或者说是物质目标 小康所带来的就是个人家庭即将 拥有越来越多的货币收入和不断的财富积累 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过上有质量的生 活 更加致力于想将自己有限的财富无限扩大中 即财富增值 而要使财富收入和财 富增值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理财来实现 而且对于国内对个人理财研究也涉及 到中国对外经济的开放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就是资金的短缺 解决问题 的关键就在于引进和利用外资储备 实际上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 3 伍思文 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与羊群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 商品与质量 期刊 2010 年 S5 期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贸流入国 个人 家庭理财投资行为与外资流入之见相互作用已经引起广大群众注意 国内居民在看懂国家政策之后 在国内经济未来不可预测性情况之下 越来越多的家 庭愿意将有闲置的资金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 在未来的时间内保持原有价值甚至能增 值 最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物质精神需要 以及老年人晚年的物质生活保障 相对于 完善的家庭理财规划根据不同家庭财政收支而定 虽然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此都有提略 但毕竟短短数十年无法达到一个系统性完整 对于该如何根据不同家庭财政现状进行 合理理财工具选择方面研究还略有不足 笔者想借用此次机会深入社区群众 将回收 问卷进行整理归类 从分析结果来看现阶段我国社区家庭理财状况以及存在问题 也 许此次调查研究仅仅是管中窥豹 微乎其微 但也希望能为国内居民家庭理财方面给 出一点建议和做出一点贡献 对广大居民理财选择上也有一点的实践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在西方教育界 个人理财知识从小就被当做和语数外三门一样重要的必修课课程 由于西方制度和文化环境的熏陶 西方家庭家庭财产相对独立性 受西方经济发达地 区影响 那边人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理财观念深入人心 理财内容也相对专业全面 关于个人储蓄 收支分配 消费理论的研究在西方流派也较多 并且形成完整的理论 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丰富 私人购车 私人租房 私人购房 私人养老金管理 私人 储蓄 股票 债券及教育投资 个人破产问题等 追根溯源 投资理财基于投资理论 4 从经济学史上看 早在 16 世纪之前的 2000 年时间里 投资的 产出大于投入 5 的基本思想就已经被古代和中世纪的一些专家学者看到 例如 互惠的交换 6 价值 的增量 7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投资理论内容也在逐渐被充实完整 20 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 经济周期 两战和战后经济增长构成了投资理论研究深入化的大背景 此阶段 金融 4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 Markowitz 1952 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 Portfolio Theory 并进行 了系统 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5 投入大于产出 基本思想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 列 昂节夫提出来 在他所著的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等著作中 列昂节夫提出了投入产出的方法 并且利用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的 1919 1929 和 1939 年的投入产出表 他把简明 有用的矩阵代数与实际编制的投入产出表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建立了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并且计 算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人们可借助该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 经济预测 编制经济计划 从而使投入产出表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经济数学模型 6 郑杭生 中国社会学 30 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7 汤光华 田甜 郝滨 基本信息的价值增量相关性研究 中山大学期刊 2006 年第 2 期第 46 卷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投资理论与收入决定理论和加速器原理 经济增长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等成为 20 世 纪以来的投资主要问题和研究视角 其实纵观全局 金融投资决策主要解决两大核心 问题 风险和收益 该理论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为代表 包括资产 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以均值代表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以方差代表资产风险 阐述了寻找 资产组合有效边界的方法 即在给定风险水平下如何确定所有收益最高的资产组合或 在给定收益水平下如何确定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 有效投资组合是经济学家们经常谈及的投资策略 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由马科维茨 于 1952 年创立的 其权威性使马克维茨理论成了投资组合理论的代名词 美国经济 学家马科维茨 Markowitz 于 19528年 19599年先后都提到了关于投资组合的均值 一方差法 这些研究被称为金融投资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研究的开端 MarkowitZ 的 均值一方差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假设投资理财者均是风险厌恶型的 把资产的收益率大 小变化当作随机变量 用期望收益率的大小考核收益的大小 用收益率的方差大小考 核收益的风险损失大小 MarkowitZ 均值一方差模型运用数学的概率论知识研究在不 确定条件下把模型最优化处理的投资行为 具体实施是在期望收益率固定时 求得最 小的风险时的资产 或者在风险损失率固定时 求得最大化期望收益率时的资产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 夏普 林特和莫森又分别于 1964 1965 和 1966 年提出了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该模型不仅提供了评价风险 收益相互转换的可运作 模型 也为投资组合分析 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76 年 针对 CAPM 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检验性的缺陷 罗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即 APT 模型 该模型直接导致了多指数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在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他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重要结论 1 组合中资产数量越多 分散风险越大 2 组合的风险与组合中资产的收益之间的关系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 存在一组使得组合 风险最小的投资比例 也即是最优的投资组合 3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 里面 4 随着组合中资产数量增加 组合的风险下降 但是管理的成本提高 当组 合中资产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 风险无法继续下降 在之后 Seholes 1973 和 Blaek 1973 联合提出 Black 一 seholes B 一 S 期权定价 公式 10 奠定了衍生证券定价理论的基础 随后 Ross Cox 1979 和 Rubinstein 1979 等人提出的二叉树模型 11对该公式进行了进一步简化与拓展 使期权定价公式更适应 8 Markowitz H Portfolio selection J Journal of finanee 1952 7 77 一 91 9 Markowitz H Porrfoli0 seleetion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zments M NewYork Wiley 1959 10 Black 一 scholes 期权定价理 Black 一 Seho 一 es 模型是布莱克与斯科尔斯 1973 在连续时间基 础之上提出的欧式无红利支付股票期权定价模型 11 二叉树模型 Binomialtree 是 1979 年由 eox Ross 不 11Rubinstein 等人提出的一种期权定价 模型 主要用于计算美式期权的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现实需要 该公式的意义不仅在于确定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方面的广泛应用 而 且在于对各种被抽象为实物期权 RealoPtions 性质问题的研究 如创业投资的决策问 题和投资时机的决策问题 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技术经济理论中的投资评估方法 提高 了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然而上述理论和模型对资本市场统计特征的假设与实际并不完 全相符 它们在稳定的市场类型中表现较好 但对处理间歇性的市场突变无能为力 针对这种缺陷 E Peters 1991 1994 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 Fractal Market Hypothesis 12 利用混沌理论研究市场的随机性和确定性 取得了更有说服力的进展 基于以上投资理论研究 生命周期理论 具体相关概念界定 也逐渐成为国内外 家庭理财领域主流 人生命周期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积累阶段 人力资本向金融资本 转化阶段和金融资本兑现阶段 生命周期理论 13认为 一个典型的家庭追求消费效用 的最大化 不是以当前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作为约束前提 而是以其一生拥有的要素 资源总量来安排储蓄与消费 使其跨时消费平滑来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 也就是 说 一个人将综合考虑他现在的收入 将来的收入 以及可预期的开支 工作时间 退休时间等等诸因素来决定他目前的消费和储蓄 以使他的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在 一个相当平稳的水平上 而不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震荡 20 世纪 70 年代 生命周期假说与理性预期理论相结合 产生理性预期的生命周 期假说 Barro 1974 认为 任何一代人的效用与其后代人的效用有联系 这种观点 被进一步发展 从而对生命周期假说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正 l 将代际效用最大化引 入生命周期假说 从终生预算约束发展到跨代预算约束 2 人们追求的不是一生效用 最大化 而是跨代效用最大化 3 从 精明的 前瞻的 消费者进化到 有远见的 追求最优化的 消费者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现预防性储蓄理论 该理论将不确定性引入消费函数之中 认为消费者储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生命周期的消费 更主要的是为了防范未来的不确 定性 作为对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补充 预防性储蓄理论强调人们储蓄不仅仅只是为 了在生命周期内合理配置其资源 同时也是为了对不确定性事件加以保险 总的来看 西方个人 家庭理财方面研究涉及内容宽泛 研究深入且注重实践 而且它还关注微观主体的需求 与西方本身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不断改善以达相 12 分形市场假说由 Edgar E Peters 1991 1994 首次提出 分形市场假说认为 资本市场是由大量 的不同投资起点的投资者组成的 信息对各种不同投资者的交易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每日 周或月时段内的交易未必是均匀 而且投资者的理性是有限的 未必按照理性预期的方式行事 在对信息的反应上 有些人接受到信息马上就作出反应 然而大多数人会等着确认信息 并且不 等到趋势己经十分明显就不作出反应 13 在 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 对横截面数据的一种解释 中 莫迪利亚尼 1954 提出了生命周期 假设的基本思想和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 并对生命周期假设的有关数据与模型的配合进行了测试 给出了储蓄消费理论的基本框架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 互促进的效果 很有借鉴价值 2 国内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打开 海归同胞流进流失 国民对于财富增值更加偏重于投 资而忽略了理财的重要性 因而导致专业领域缺少系统的理财研究 个人 家庭理财 业务的发展更是少之又少 探讨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将是我国个人理财发展过程中 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当前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盲目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而忽略了 投资带来的风险 终究无法得到稳定的资产收益 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的指出 创 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一全新的概念 其目的就是为了 先有财产 才有财产性收入 14 2007 年 中国工商银行更是发布了首期 工行投资理财指数报 告 15 研究报告指出 目前投资理财在城市居民中逐步得到普及 中高收入城市居 民持有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达到 62 有此可见投资理财意愿在中国稳步向前迈进 今为止 我国个人 家庭理财专业领域研究较少 笔者通过对国内文献查阅 按 照时间顺序做出以下整理 巨荣良 1995 在我国最早提出建立国人个人投资学 而 后单晓 1999 研究了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形式及其投资行为 但缺少从科学的出发 从而实践效应不高 随后柴效武 2000 提出家庭金融研究的构想 但内容考虑过于 简单 缺少考虑信息技术因素等问题 而且笔者感觉中心思想更加靠近个人理财 随 后李晓欣 荣莉 2003 通过研究国外成熟个人的理财经验 结合中国适合国情需要 分别从个人理财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出发 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未来个人理财业务和前 景 奕小华 2003 通过对理财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认为服务供给总量不够和需求过 剩的结构矛盾是造成个人理财市场状况低迷的主要原因 楼宏 2004 专注于国外成 功经验的研究 尤其对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个人财务全面总结和详细分析 基础上 完善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赵立航 2004 由理论层面切入 研究 个人理财问题 提出影响甚大的 个人理财问题与需求构成了个人理财的逻辑基础 也成为推动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发展的历史条件 16 文明 2004 等人对银行营销的 服务质量 销售渠道等提出宝贵意见 之后赵永秀 2005 认为个人理财则需要做好 人生各阶段理财规划 也就是遵从生命周期理论 并侧重介绍个人投资理财的心理准 备 然后分门别类介绍了银行 储蓄 理财 证券投资 房产投资 保险投资 珠宝 黄金投资 收藏品等个人投资理财领域所欲要的重要理财技能 何丽华 2005 又表 示 个人理财规划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 首先个人 家庭单位必先搞清楚自己有哪些 财务资源 其二 对自身的生活目标有清醒认识 逐而制定出系统的计划方案 于蓉 2006 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初始研究 该研究奠定了国内金融系统的设计 14 引自巴曙松 财产性收入的应有条件 人大经济论坛金融经济 市场版 J 1 2008 年第 4 期 15 数据参考 2007 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16 赵立航 个人理财的逻辑基础与历史发展 学术交流 J 2004 年第 08 期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 金融市场如何改革 金融中介如何开展理财业务基础 作为先驱者的代表之一必然有 着一定的实践价值 楼宏 2009 提出了 流程银行 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 这种管 理模式 开始以客户为中心 市场为导向 强调内部主要业务系统为主要营销模式 此项研究对如何打造理想的流程 提供完善的服务 开发完美的产品 打造不一样的 个人理财银行作出巨大贡献 柴效武 2009 对个人理财产品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其 发表文章中表示了个人理财产品研发功用 主导思想 所遵循事项应和建立社会相应 环境及其应该突破制度约束 而笔者觉得柴效武此次研究还缺少具体的研究方案 实 践意义不大 殷爱军 2010 就如何创新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 示 一是努力提高城区理财业务中市场竞争力 在城区强有力地发展理财业务 抢占 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竞争店 提高公众知名度 二是积极开拓乡镇地区理财业务市场 将产品延伸更广 三是搭建发展理财业务平台 设置营业网点 开办服务窗口 打造 优质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 这么多年来国内学者们主要还是针对国民个人储蓄问题展开的研究较 多 对于个人 家庭的理财行为和真实意愿研究较少 虽然在很多期刊上有类似理财 字眼的出现 但都比较零散的研究成果 更加没有展开过具有实践意义的调查研究报 告行动 还属于描述性的研究范畴 笔者想借此次毕业论文的机会进行一次具有实践 意义的社区家庭理财状况调查 希望能以小见大 以更加真实的普查数据反映当代我 国社区家庭理财状况 三 调查提纲 1 调查目的 通过对 丹阳市社区家庭理财状况 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了解丹阳市大多数家 庭对于理财工具的选择习惯 然后通过 SPSS 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的整理 形成系统性 的研究报告结果 将此次实践性研究结果提供给丹阳甚至全国人民参考 2 调查对象 丹阳市阳光花园社区 3 调查内容 详情请见附调查调查问卷 4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封闭式 通过试调查 我们发现受众对于理财工具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 我们将 是调查的结果也进行了汇总 通过咨询和讨论 我们选择了采用封闭式问卷的方式 当然 我们尽可能将问卷题目的答案设置的完备些以减小误差 5 抽样方案 之前笔者前去阳光花园物管处询问得知 阳光花园住宅区总共只有 120 个住户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笔者决定采用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 尽量减少误差扩大 因此笔者依据人口普查的相关规定 在物管配合与支持下 对阳光花园住宅区 6 栋的 居民展开了调查访问 住户没有理财习惯列为无效问卷的评定 投放问卷 120 份 回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8 收有效问卷 110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 91 7 问卷普查从总调查框中按照小区户数逐 一展开访问 具体方案如下 四 研究创新点 着眼于国内研究相比 此次研究调查离开了一贯地描述性研究 从真正意义上切 入人民群众家庭 一对一式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搜集了可靠的数据信息 利用专业性 较强的 SPSS 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分析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数据分 析结果 最终再以 excel 比较良好的图表形式生动展示 二 研究设计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个人 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中的 家庭 属于行为的主体 它可以理解成由一群拥有血缘关系或者 婚姻关系组成起来的群体 是一种基于共同感情和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 既可以是社会学的概念也可以是经济学的概念 作为经济学 它是投资于储蓄的主体 作为社会学 它又是社会的的细胞体和基本单位 随着家庭财富增值比重的不断提 高 家庭理财行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家庭理财行为要依靠个人来完成 但其 也不可能脱离其所需要依附的社会生活目标 我们知道家庭与个人是不完全等同的 但在经济学中 这种差异往往可以被忽略 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 虽然一 个家庭所包含的个人不止一个 包括妻子 丈夫 儿女 还有父母和亲戚 各自具有 不同的爱好和需求 但新古典学派理论 17认为他们都是同样的个人 认为在实际目的 17保罗 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15 年 5 月 15 日 2009 年 12 月 13 日 当代凯恩斯主 阳光花园 一共 120 住户 1 4 幢共 4 个 单元 5 幢有 3 个单 元 6 幢 3 个单元 每个单元 12 户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9 上 家庭的选择和个人的选择不分彼此 因此 笔者在文中所提到个人 家庭理财内 容和行为是成立的 特别在问卷部分 笔者访问的理财对象 即代表整个家庭单位 2 生命周期 家庭本无生命 是家庭成员赋予了它生命 刚笔者在上文中提到 家庭就像是一 个人 它赋有自己的生命 具有发展性和可变化性 每个家庭都会像人一样经历家庭 形成期 家庭成长期 家庭成熟期 家庭衰老期这四个阶段 从而形成一个生命周期 在家庭发展的每个阶段里 都会因为种种因素 比如年龄 收入 负担 离异等 改变 从而导致不同阶段家庭理财行为的改变 因此家庭生命周期就成了我们研究家 庭不同生命阶段理财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可以帮助每个不同情况家庭从中找到适 合自己的家庭理财工具或者行为 笔者此次研究从现实角度出发 将家庭单位细分为以下六大类 18 表 4 家庭生命周期分类 序号分类年龄段 1 探索期15 24 岁 2 建立期25 34 岁 3 稳定期35 44 岁 4 维持期45 54 岁 5 高原期55 60 岁 6 退休期60 岁以上 3 理财工具 低风险理财法 储蓄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 款活动 储蓄是我国居民最为熟悉的资金处理方式 是比较传统的理财方式 虽然简 单 但是家庭成员的生活密不可分 保险 参保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合同 向保险人即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 在事先签订的合同中说明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或家庭等单位财产损 失大小 保险机构有责任给付赔偿金 或者当被保险人出现死亡 伤残 疾病或者达 义的集大成者 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 于 1961 年他在 经济学 第五版中 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 新古典综合学派 并在 1961 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 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 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18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组织编写 金融理财原理 中信出版社 2007 年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0 到事先签订合同中约定的年龄 期限时保险机构有责任给付赔偿金的商业经济行为 债券 投资者向政府 公司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债权凭证 表明发行人负有在 指定日期向持有人支付利息 并在到期日偿还本金的责任 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 凭证 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 也是一种虚拟资本 而非真实资本 它是经济运行中实 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 风险理财法 股票 它至今己有将近 400 年的历史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 股票是股 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代表着其持有者 即股东 对股份 公司的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 如参加股东大会 投票表决 参与公司 的重大决策 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基金 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赎回和增减可将基金分为开放式基金也有封闭式基金 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目前国内主要是契约型基金 根据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 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 分为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外汇 一般的外汇理财分四种理财方式 1 定期外币储蓄 这是目前投资者最 普遍选择的方式 它风险低 收益稳定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2 外汇理财 产品 相对国际市场利率 国内的美元存款利率仍然很低 但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能随国际市场利率的上升而稳定上升 3 期权型存款 含与汇率挂钩的外币存款 期权型存款的年收益率通常能达到 10 左右 如果对汇率变化趋势的判断基本准确 操作时机恰当 是一种期限短 收益高且风险有限的理想外汇投资方式 4 外汇汇 率投资 汇率上下波动均可获利 目前 国内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外汇汇率投资业务 手中拥有外汇的人士可以考虑参与外汇汇率投资交易获利 但一些在境外拥有外汇账 户的人在外汇汇率投资时 很需要外汇专家帮助理财 购买期货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 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 这个标 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 原油 农产品 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还可以是金融指 标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 一个月之后 三个月之后 甚至一年之后 增值理财法 房地产 衣食住行 是我们人生存必需的四个条件 这其中 住 又是需要投 资金额或者需要财富来置换的最多的一个 在一个家庭的理财规划中和 住 相对应 的就是房地产配置规划 购买黄金 此项理财方式的确是最值得信任和长期保存的财富 抵御通货膨胀最 好的有力武器之一 而且套现方便 但毕竟购买物价过于庞大 携带不便 不是一般 老百姓值得推崇的理财渠道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二 研究思路 为了更加系统研究此次课题 我们除了在调查阶段采用问卷调查 具体请见附录 调查问卷 之外 笔者还采用文献研究法 它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显著不同是资源的来 源不同 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而是去搜集和分析现存的某 种文献资料 即文献研究是第二手资料 笔者通过在各大期刊网站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经过整理后发现 广大学术界人 士一致认为 我国家庭理财体系制度不够完善 家庭成员理财意识薄弱 如何正确有 效地选择家庭理财工具成了大部分家庭大难题 三 研究假设 从目前来看 国内大多数家庭通过对理财工具的选择来保证自己财富增值或稳定 从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也能了解到 资产回收期的长短 资产收益的高低 决定着资产 的风险大小 从目前来看 国内大多数家庭通过对理财工具的选择来保证自己财富增值或稳定 从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也能了解到 资产回收期的长短 资产收益的高低 决定着资产 的风险大小 那也就是说 家庭理财所得收益又与选择理财工具有关 收益越高 选择的理财 工具所承受风险越大 面对国内形形色色的家庭 每个家庭似乎又有着独到的理财模 式 理财工具的组合可说是千变万化 有些家庭单位可能是因为夫妻刚刚结婚对于未 来的一切充满了未知因此他们还不敢选择过多的理财工具 又有些家庭单位可能是因 为夫妻二人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于各项理财工具有着深刻了解 因此敢于选择多样化 理财工具组合 又或者有些家庭单位夫妻二人的年收入较高 普通单一化的理财工具 已经无法满足家庭需要等等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家庭单位对理财工具的选择呢 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1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理财工具风险性有关 理财工具风险性越高 选择其可能性越低 2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年龄段有关 年龄段的变化导致理财工具选 择的改变 3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家庭理财者受教育程度有关 受教育程度 组别 越高 选择理财工具越多 4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家庭年收入有关 年收入 组别 越高 选 择理财工具越多 5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家庭社交圈子有关 社交圈子 组别 越宽 泛 选择理财工具越多 6 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与媒体宣传有关 媒体宣传的变化导致家庭理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2 财工具的转变 三 数据处理阶段 一 小区住户是否理财 表 1 结论 由表 1 看出 阳光花园住户中 有 91 家庭是有理财习惯的 而仅仅只有 9 的住户缺少理财行为 由此我们看出丹阳在改革开发 20 多年里 城镇居民生活水 平不断得到提高 已经逐渐由 温饱型 逐渐发展为 小康型 居民手中积累了一 定的资金 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教育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 的深化发展 由原来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就业 住房 医疗 养老 子女教育等保障 相继转变为由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和费用 另外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特别 是证券 保险 银行私人信贷等业务的发展 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财渠道 在 这种状况下 投资理财 很快被广大丹阳群众接受运用 很快成为居民生活中重要 的事情 即如何使手中的金融资产更好地保值增值 如何更好地运用手中的资金改善生 活 提高生活保障 二 小区住户对风险性理财工具选择状况 表 2 频次分析 表 3 风险倾向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3 结论 由表 2 3 看出 小区家庭对理财工具的选择还是偏向于风险较低的产品 即便收益不明显 丹阳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人均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但毕竟群众 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接受理财的概念 能主动去尝试一些 理财产品实属不易 在经过悠悠历史长河 人民群众早就被传统主义文化所束缚 一 直处于比较保守状态 丹阳老一辈们更是艰难的走过改革开放之前的道路知道如今的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他们更加不敢挥霍 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他们自然想得到等多资 金回报 然而专业知识不足 媒体平台不实报道 国家调控不断变化 使广大人民群 众对高风险理财产品和增值理财产品避而远之 他们宁可将多余资金投入低风险理财 产品去赚取微薄收益 也不敢将自己多年来血汗钱投入那未知领域 在他们眼里 那 些高收益背后都是一道无底洞 一旦被套牢他们就再也没有出路 当然笔者刚才有说 道 传媒平台有些报道过于激进 中国电影行业曾经拍摄多部炒股炒的家破人亡专题 电影告诫老百姓不要去碰股票领域 而中国老百姓民风淳朴 很快这种宣传思想深入 人心 一般平民百姓就更加不敢去窥探那些高风险理财产品背后的高收益了 当然这 不是不好 只是过渡宣传诱导 它也必然导致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滞后性 毕竟这种 思想是会一代传一代的 很多家长对子女也是从小灌输此类思想 导致子女在获得高 等教育之后也只敢尝试低风险理财产品 高风险和增值理财产品在国内得不到发展和 提高 最终必定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当然时代发展是人类无法预料的 随 着 WTO 为中国打开门户 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看到国外先进水平景象 他们正在以一 种妥善的方式去引导家人摆脱思想的束缚 也随着国内房地产势头上升 很多老百姓 看到了这一景象 在有资金剩余的情况下 他们正在逐渐去接受更具有理财价值的产 品来提高自己的收益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4 三 小区家庭使用的理财工具数量分类统计 表 4 工具 数量 123456 合计 人 数 722452771109 采用 率 6 420 241 324 86 40 9 表 5 由表 4 表 5 可知 在投资工具的选择中 储蓄仍然是广大市民主要选择的理财 方式 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市场的走势单一的理财方式已经逐渐走向尾声 多样化的理财组合被广大家庭所接受 被使用最为普遍的投资组合就是储蓄 保险模 式 它不但满足了市民传统理财思想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家庭成员自身福利 因 此广为接受 为了得到较高的资金回报率 丹阳市民将眼光放眼于房地产项目 在 笔者的调查中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除了保证日常生活之需 将大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 市场 而近几年丹阳地产价格的回暖也的确给相当一部分家庭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另外股票 债券 基金 外汇等理财产品也被不少家庭 参入 储蓄 保险的模式 之中 但由于这些理财工具信息的不稳定性 至今仍在比较低迷的阶段 投资危险 性过高的产品暂时无法得到丹阳市民的青睐 四 各类理财工具在不同家庭中所占比率 表 6 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5 人口学 特征 组 别 储 蓄 保 险 债 券 股 票 基 金 外 汇 期 货 房地产购买 黄金 20 34 岁 15 68 31 86 40 03 70 02 80 0 35 44 岁 32 132 110 17 38 33 70 910 10 0 45 54 岁 15 614 73 73 75 52 81 86 40 9 55 60 岁 13 811 94 67 36 41 80 910 10 9 年 龄 60 岁以上 15 614 73 70 01 80 90 08 32 8 初中 6 44 60 00 00 90 00 00 00 0 高中 22 920 21 86 40 90 00 09 20 0 大专 31 227 59 26 48 33 70 98 30 9 本科 26 625 711 09 210 16 41 817 42 8 学 历 本科以上 4 65 50 90 93 73 70 94 60 0 2000 以下 4 60 90 00 00 00 00 00 00 0 2000 3000 元 13 811 00 02 80 90 00 00 90 0 3000 4000 元 16 515 62 83 71 80 90 01 80 0 4000 5000 元 22 021 16 47 33 73 70 08 30 0 家庭 收入 5000 元以上 35 833 912 89 215 69 23 729 44 6 由表 6 可知 不同年龄家庭的投资比重存在明显差异 年龄在 20 34 岁的投资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6 者因为有部分未成家 更多是刚刚组成的家庭 未生育事业刚刚起步 因此不敢投资 高风险产品 基本选择只有储蓄和保险 年龄在 35 44 岁以下的投资者基本成家 事 业也逐渐稳定 但收入比较低 孩子也逐渐长大需要很大一笔的教育经费 因此除了 储蓄和保险得到保障 在风险比较大的理财产品上所占比例也较多 45 60 岁的投资 者因为子女都毕业找到工作 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无负担 因此投资者逐渐将理财产 品选择扩大 投入多项领域 60 岁以上投资者考虑到晚年的保障 同样在储蓄保险 得到的保障的情况下 选择了比较增值性的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 不同学历的居民 投资方式迥异 大专学历以下的投资者 风险承担能力较弱 主要投资于收于比较稳 定的产品 如储蓄 保险等 本科以上的投资者 对于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比较了解 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 投资重点转向高风险和增值性比较强的产 品 比如股票 房地产 不同家庭收入的居民投资重点也不一样 随着月收入的增 加 高风险和具有增值性较强的产品逐渐被广大家庭所接受 明显的就是房地产投资 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好的投资项目 笔者在调查时经常听到被访者津津乐道其在投资 房地产或是租售房屋的心得 不过这一切也都是基于家庭在储蓄和家庭成员保险得到 满足的基础上 所以由表中可以看到 月收入较高的家庭都有储蓄和购买保险的习惯 五 家庭社交圈对理财工具选择的影响 表 7 表 8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7 由表 7 8 可知 很大一部分家庭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选择还是取决于自己或是 家庭成员的社交圈的 社交圈内各行各业的朋友越多 对于理财产品信息量的获知越 多 而当理财产品知识了解多了 自然去选择的机会就会增多 中国有句古话 客 走旺家门 我觉得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一个人在社会所能涉及到领域是有限的 一 个人一辈子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的成员如果能有一套属于 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那么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事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安庆市太湖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喀什地区疏附县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白银市会宁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天津市宝坻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赤峰市元宝山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成都新都区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2025年阜阳临泉技工学校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厂转让合同(汇编15篇)
- 2025年乾县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合伙制合同协议书
- 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心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探索
- 医院收费室培训课件
- 重点小学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小升初资料大全
- 高原健康培训课件
- 血站差错管理课件
- GB/T 18266.2-2025体育场所等级的划分第2部分:健身房
- 第4节 跨学科实践: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 DGTJ08-2310-2019 外墙外保温系统修复技术标准
- 光电美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