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C控制系统的设计_第1页
PFC控制系统的设计_第2页
PFC控制系统的设计_第3页
PFC控制系统的设计_第4页
PFC控制系统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FC 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 双闭环的控制系统在 UPS 的实时控制中已经被广泛采用 其双闭环主要包括电压外环 和电流内环 通过内环对电流的控制 能够加快电压的响应速度 并且能在电流过大的时 候 及时的进行保护和限流 对于 PFC 控制系统来说 我们不仅需要获得稳定的直流输出 电压 还要获得谐波小的电感电流 这就对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目前 数字化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控制器结构 都是经过模拟控制器演变而来 其传 递函数如下 1 bs ba s K bss asK sG 这一控制器实际上是在 PI 调节器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个极点而成的 所以 本文的主 要目标就是设计比例增益 K 零点 a 极点 b 多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先设计内环 再设计外环 外环调节器的输出 为内环的给定 内环要快于外环 其设计在稳定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满足快速性要求 外环主要 满足抗扰性能 1 1 电流环的设计 1 1 1 占空比到电感电流的传递函数 根据小信号模型 可以得到占空比到电感电流的传递函数如下 1 1 1 2 2 2 2 2 s RD L s D LC RCs RD U i d sG c L id 其中 为 BUS 稳态电压 为平均占空比 为 BOOST 电感 为 BUS 电容 c U D LC 为负载电阻 假设 PFC 的负载为电阻负载 R 以 3K 220V 为例 350V 220 0 5 350 0 3143 220 0 5 为输入半波电压有 c U D 效值 应该为 220 0 707 515uH 940uF 假设效率 92 则可以算出等效负LC 载电阻为 93 9 5 0 8 0 3000 92 0 350 2 R 1 2 110 553 5 10 901 4 47 75331 3 1 2 526 2 2 2 2 ss s s RD L s D LC RCs RD U sG c id 其开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图 1 1 占空比到电感电流的传递函数开环频率特性 从图从图 1 1 中可以看到 其对象的截止频率为中可以看到 其对象的截止频率为rad s 5 10 1 7 ci 另外 我们从图中也可以看到 当时 对象与积分环节的特性非常相似 3000 实际上 从式 1 1 可得到 当时 则可将对象等效为 RD L D LC D LC RC 2 4 2 4 2 2 1 1 sLs U s RD L s D LC RCs RD U sG c c id 6 2 2 2 2 10 699 0 1 2 1 3 其 BODE 图如下 图 1 2 等效传递函数频率特性 从图 1 2 所可知 当我们设计的系统的截止频率大于 3000 rad s 时 我们就可以将 看成一个积分环节来处理 从而来研究电流环的动态响应特性 我们在设计 PFC 电 sGdi 流环时 一般将其截止频率设计到 8000rad s 1 3kHz 附近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快速性要求 另一方面 滤除电感电流的高频分量 使电感电流的 THDi 减小 所以 完全可以将 当成积分环节来处理 sGdi 1 1 2 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 另外 还需要计算采样回路的传递函数 以 3K 为例 采样的衰减比为 滤05 0 K 波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RC 滤波 1000001 0 1 1 1 220268 ssCR sGfi 采样回路中 差分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20000044 0 10000 263218263264 264 sRsCRR R sGfd 所以 整个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为 1 2 10 545 4 10 10 788 0 3 3 4095 8 6 454545 227272 1000000 100000 3 3 4095 8 6 20000044 0 10000 1000001 0 1 0 56 14 ss ss ss sGf 1 1 3 DSP 控制延迟 从 DSP 采样到更新占空比是有一定延迟的 在 8356 的控制中 是在三角波的波峰发 出的采样 而在三角波的波谷更新占空比 因此 其延迟时间实际上是半个开关周期 如 图所示 PFC A D 占空比 更新 占空比 更新 PFC A D 图 1 3 DSP 控制延迟时间 利用纯延迟环节 来等效这个延迟 则 Ts delay esG usT26 利用 Pade 级数展开可以得到如下的传递函数 1 2116211354 2116211354 10 676 3 10 779 4 10 663 2 10 692 7 10 676 3 10 779 4 10 663 2 10 692 7 ssss ssss sGdelay 3 其阶跃响应曲线和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图 1 4 延迟环节的相频特性和响应曲线 从图 1 4 可知 延迟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在低频段 对系统的相位延迟与纯延迟环节 完全相同 由于在设计 PFC 控制系统时 我们的截止频率一般都在 2kHz 左右 所以 我 们在控制系统设计中 可以利用式 1 3 来研究延迟环节的相位滞后特性 1 1 4 电流环调节对象开环传递函数 电流环控制结构图 ACR mo I cmp V L i 4095 3 3 A D采样 增益 1 26208 反馈系数 DSP计算 占空比 系数 6 8 2 Ts e 纯延迟 环节 10 545 4 10 10 2727 2 56 10 ss s 6 10 699 0 图 1 5 电流环控制结构 根据图 1 5 可以得到电流环调节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 10 676 3 10 779 4 10 663 2 10 692 7 10 545 4 10 10 676 3 10 779 4 10 663 2 10 692 7 10 536 0 211621135456 211621135415 sssssss ssss KsGsGsGsG delayfidci 1 4 根据 1 4 可以得到其开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 图 1 6 电流环调节对象开环频率特性 图 1 5 中 所示在低于 rad s 时 开环幅频特性呈现积分环节的特性 另外 由于纯延 迟环节的存在 使相位出现了很大的延迟 图中 红色部分为加入纯延迟环节后的相频特 性 而兰色部分为未加纯延迟环节的相频特性 图 1 7 加入纯延迟环节对相频特性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图 1 7 看出 系统开环截止频率为 6 58e3 rad s 此时的相位延迟大约为 101 度 1 1 5 电流环控制器设计 从图 1 7 中可以看出 受控对象的截止频率为 6 58e3 rad s 大约为 1 1kHz 左右 而且 此时相位滞后比较严重 如果再加控制器中的一个积分环节 系统就变得不稳定了 为了 对相位进行补偿 我们必须增加零点或者微分环节 当采用这种结构的控制器时 我们先设计零极点 再设计比例系数 bss asK sG 选择电流环的截止频率为 1 5kHz 9000 rad s 若要满足系统的稳定性 必须使相角 裕度 0 在这里留一定的余量 选择 30 度 从图 1 6 中 我们可以看到开环系统在 1 5kHz 时的相角为 105 度左右 1 所以 加入调节器以后 其相角为 3090180 312 则45 3 其中 为零 极点对相角的补偿量 3 为了使系统以 20 dB 的斜率穿过零分贝线 则必须使零点小于截止频率 而极点大于 截止频率 初选零点为 4000 rad sec 则可以算出在 1 5kHz 时 零点的补偿相角为 62 度 选择极点为 22000 rad sec 则可以算出在 1 5kHz 时 极点的滞后相角为 17 度 所以 45 恰好满足需求 3 另外 可以选择 K 50000 使开环系统的截止频率在 1 6kHz 附近 所以 调节器的传 递函数为 比例系数会对截止频率产生影响 即相位余量会不一样 1 5 22000 4000 120000 ss s sGc 经过校正以后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为 图 1 8 校正前后的频率特性 兰色为校正前 红色为校正后 通过以前数字控制的经验 在市电过零时 由于电流给定的变化速度很快 此时 电 流环的跟踪特性会变差 这也是由于其电流环的响应速度慢所致 为了进一步加快电流环 的响应 我们一般在程序中增加一预测环节 z z sGpredict 12 通过上次的值及本次的采样值 对下一次的值进行预测 本文按照图 1 5 所示的结构 并利用 1 5 的调节器 对电流环设计进行了初步仿真 其波形如下 图 1 8 电流环单位阶跃响应 图 1 9 加入预测环节时 正弦电流给定时的电流环响应稳态曲线 图 1 10 未加电流预测环节时的响应曲线 从图 1 8 可以看出 在阶跃响应下 电流环的响应超调比较严重 但是为了满足其快速 响应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器输出滤波及软起操作来减小超调 从图 1 9 中可以看出 在正弦电流给定下 电流环能够较好的跟踪给定电流的相位和幅值 而图 1 10 中 由于未 加预测环节 使电流在过零处不能很好的跟踪其给定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在电流过零处 给定的变化较快 电流环的响应速度未跟上其变化的速度 但是加入了预测环节以后 能 够加快电流环的响应 从而使电流环在过零点附近能够很好的跟踪其给定的变化 1 2 电压环的设计 1 2 1 电感电流到输出电压传递函数 根据小信号模型 可知电感电流到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为 1 6 si su sG L c ui 2 ZRD ZsLRD 其中 1 RCs R Z 以 3K 220V 为例 350V 110 360 0 3056 515uH 940uF 假设 c U D LC 效率 92 则可以算出等效负载电阻为 93 9 5 0 8 0 3000 92 0 350 2 R 1 7 65 22 10 702 1 10 91 1 611 0 10 697 2 10 515767 8 2 42 2 62 s s s s RCsD sLRD sGui 其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图 1 11 电感电流到输出电压幅频特性 从图 1 11 可以看出 正实零点对开环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与负实零点相同 同时 我们可以看出 负实零点的频率很高 由于我们在设计电压环的时候 一般都将电压调节 器的频率设置的很低 这主要考虑到如下几个原因 计算电流环给定时 其乘法器在信号的输入频率大于 25Hz 时 其非线性非常严 重 为了降低电感电流的 THDi 必须使电压调节器的输出尽可能的平滑 这就要求 电压调节器的输出截止频率要低 即使加入 RP 滤波器 一般也在 30Hz 以下 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电压环的截止频率很低 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其正 实零点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 将传递函数等效为 1 8 65 22 08 325 65 22 10 702 1 10 91 1 42 ss s sGui 经过等效以后的频率特性为 图 1 12 等效以后的频率特性 从 1 12 可以看出 正零点对系统的相位有延迟作用 但是当频率在小于 1000rad sec 时 其滞后作用可以忽略 大概为 3 度左右 所以 其开关传递函数完全可以等效为一个 带低频极点的惯性环节 如式 1 8 所示 1 2 2 电流环的等效传递函数 由于电流环的截止频率很高 大约在 1 3KHz 左右 相对于电压环来说 电流环就相 当于一个跟随器 它实时跟踪电压环的输出 所以 忽略电流环的延迟特性 将整个电流 环等效为一个比例环节 其比例系数就是其电流环的反馈系数的倒数 1 9 02149 0 3 3 4095 8 6 05 0 11 fi ci K K 1 2 3 电压反馈通道传递函数 电压反馈通道的采样回路有一定的延迟 但是 由于电压环的截止频率很低 所以 完全可以将此延迟忽略 而将电压反馈通道等效为一个比例环节 经过折算 电压反馈通 道的比例系数为 1 10 10 fv K 1 2 4 电压环的延迟 在数字化控制中 对于电压环的计算是每隔 N 个开关周期进行一次 例如 Playmoblie 程序是每隔 12 个周期进行一次 由于电压环的输出具有零阶保持作用 这里将此等效为一 延迟环节 1 11 s delayv esG 6 10 624 1 2 5 乘法器的传递函数 在计算电流环给定中 用到了乘法器 会给系统带来非线性的因素 所以 我们必须 将乘法器进行线性化处理 实际上 在乘法器输入频率小于 25Hz 时 其可以等效为一个 比例环节 1 12 2048 3110 2 sGmply 1 2 7 电压环调节对象开环传递函数 根据前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电压环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1 sGsGKKsGsG delayvmplyfvciivcv 65 22 56 67 s 其开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如下 图 1 13 开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 如图 1 13 可知 在未加调节器之前 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63 4rad sec 约为 10Hz 此 时 系统的相角为 73 1 1 2 8 电压环控制器设计 采用控制器结构为 bss asK sG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在未加入控制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