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_第1页
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_第2页
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_第3页
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_第4页
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田境界和储量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一节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 一 井田范围 井田西部基本以黄河为界 北部与邓家庄井田相邻 东部与大东庄煤矿及 武家山煤矿相邻 南部基本以聚财塔北断层为界 井田呈长方形 东西长约 6 2km 南北宽约 5km 二 开采界限 井田内有可采煤层两层 即 4 和 9 号煤层 9 号煤层由于绝大部分处于带 压开采不安全区内 且含硫量较高 结构较复杂 上距 4 号煤层达 70m 左右 故 4 号煤层为主采煤层 其它煤层做为后期储备资源开采 矿井设计只针对 4 号煤层 三 井田尺寸 井田南北走向最小长度为 4 70 km 最大长度为 5 05 km 平均长度为 4 83km 井田东西倾斜最小长度为 4 70 km 最大长度为 7 47 km 平均长度为 6 15 km 煤层的倾角最大为 5 最小为 1 平均为 3 井田平均水平宽度为 6 12 km 井田的水平面积按下式计算 S H L 2 1 式中 S 井田的面积 K H 井田的水平宽度 Km L 井田的平均走向长度 Km 则 井田的水平面积为 S 6 14 4 83 29 66 K 井田的赋存状况示意图见图 2 1 井田的赋存状况示意图 图 2 1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工业储量井田工业储量 储量计算基础储量计算基础 1 根据双柳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煤层储量计算图计算 2 依据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煤厚 能利用储量最低可采厚度为 0 7 m 暂不能利用储量厚度为 0 6 m 煤的灰份指标 能利用储量灰份最高不 大于 40 含 40 暂不能利用储量灰份最高不大于 50 含 50 超过 51 则 不计储量 3 依据国务院过函 1998 5 号文件 关于酸雨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污染 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内容要求 禁止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 3 的矿井硫份 大于 3 的煤层储量列入平衡表外的储量 4 储量计算厚度 夹矸厚度不大于 0 05 m 时 与煤分层合并计算 复 杂结构煤层的夹矸总厚度不超过每分层厚度的 50 时 以各煤分层总厚度作为 储量计算厚度 地垄堡村 冯新村 孟门镇 西刘家山 5 井田内主要煤层稳定 厚度变化不大 煤层产状平缓 勘探工程分布 比较均匀 采用地质块段的算术平均法 6 煤层容重 4 号煤层容重为 1 40 t m3 9 号煤层容重为 1 43 t m3 2 2 2 井田地质勘探 双柳井田地质报告主要是依据 1989 年和 1995 年 148 地质队提交的三交详查和三交三号井精查地质报告 其中详查 精查报告分别于 1990 年 1997 年被省煤管局和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审查批准 涉及本井田内钻孔 6 个 井田范围内钻孔分布 井田内西部钻孔位置较少 东部区域钻孔分布比较 均匀 勘探详细 井田内西部边界附近属 C 级储量 中部及西北部边界一部分属于 B 级储量 其余区域为 A 级储量 高级储量占 85 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要求 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 1 04m 4 号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 2 00 m 最大可采厚 度为 5 51 m 平均厚度为 4 95 m 2 2 3 工业储量计算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 经过地质勘探 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乎 开采要求 地质构造比较清楚 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矿井 工业储量一般即 A B C 级储量 4 号煤层工业储量计算 据地质勘探情况 将矿体划分为 A B C 三个块段 在各块段范围内 用 算术平均法求得各个块段的储量 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 块段划分如图 2 2 所示 由图计算各块段面积为 Sa 16 05Km2 Sb 9 10Km2 Sc 4 51 Km2 4 号 9 号煤层工业储量按下式计算 Zg S M cos 2 2 式中 Z 各块段储量 万 t S 各块段的面积 Km2 M 各块段内煤层的厚度 4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4 95 m 9 号煤层厚 度为 8 82 m 各块段内煤的容重 4 号煤为 1 40 t m3 9 号煤层为 1 43 t m3 各块段内煤层的倾角 A 段取 2 5 B 段取 3 5 C 段取 3 5 A 块段储量 Za4 16 05 4 95 1 40 cos2 5 11133 25 万 t Za9 16 05 8 82 1 43 cos2 5 20262 50 万 t B 块段储量 Zb4 9 10 4 95 1 40 cos3 5 6318 08 万 t Zb9 9 10 8 82 1 43 cos3 5 11498 91 万 t C 块段储量 Zc4 4 51 4 95 1 40 cos3 5 3131 27 万 t Zc9 4 51 8 82 1 43 cos3 5 5698 91 万 t 则 4 号煤层工业储量为 Zg4 Za4 Zb4 Zc4 20582 60 万 t 9 号煤层工业储量为 Zg9 Za9 Zb9 Zc9 37460 32 万 t 矿井工业储量为 Zg Zg4 Zg9 58042 92 万 t 地质块段划分图 图 2 第三节 矿井可采储量 井田安全煤柱井田安全煤柱 一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 1 工业场地 井筒留保护煤柱 对较大的村庄留设保护煤柱 对零星分 布的村庄不留设保护煤柱 2 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直法确定 用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场 地垄堡村 冯新村 孟门镇 西刘家山 地 村庄煤柱 岩层移动角为 75 表土层移动角为 45 3 维护带宽度 风井场地 20m 村庄 10m 其他 15m 4 断层保护煤柱留舍的原则 落差大于 50m 的断层 两侧各留 50m 的 煤柱 落差大于 20m 不大于 50m 的断层 两侧各留 30m 煤柱 落差大于 10m 不大于 20m 的断层 两侧各留 20m 煤柱 落差小于 10m 的断层不留设断层煤 柱 5 井田境界煤柱宽度为 20m 6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根据 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 明 中第十五条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见表 2 1 二 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 各类永久煤柱包括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断层保护煤柱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风井保护煤柱 具体留设如下 1 断层保护煤柱 井田南部聚财塔断层落差达 150 230m 断层附近裂隙发育 伴生羽状小 断层较多 且断层穿越黄河 因此在开采断层附近煤层时 必须对其留设足够 的防水煤柱 聚财塔正断层 F2 防水煤柱宽度计算如下 依据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中附录八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 岩 柱 的留设 对断层煤柱宽度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 L 0 5KM 2 3 Kp P3 式中 L 煤柱留设的宽度 m K 安全系数 一般 2 5 取 5 M 煤层厚度或采高 取 4 95m P 水头压力 西南角 深部 60kg cm2 东南角 浅部 13kg cm2 KP 煤的抗张强度 参照邻近煤矿 取 2kg cm2 则 F2 断层西侧 L 西 0 5 5 4 95 117m 取 120m 2 60 3 F2 断层东侧 L 东 0 5 5 4 95 55m 取 60m 2 13 3 即 F2 断层的防隔水煤柱宽度由东向西由 60m 逐渐增加到 120m 2 黄河防水煤柱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 黄河防水煤柱的留设以提高洪水位线为基准 外推 120 150m 做为煤柱范围 取 150m 宽 3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井田西部以黄河为边界 南部以大断层为边界 东 北部按规定井田边界 保护煤柱留设 20m 宽 Pi L b M cos 2 4 式中 P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煤量 万 t L 边界长度 北部 东部取 l 9 60 Km b 边界宽度 北部 东部取 b 20 m M 煤层平均厚度 4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4 95m 9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8 82m 煤的平均容重 4 号煤为 1 40 t m3 9 号煤为 1 43t m3 煤层平均倾角 取 3 则 P4 北 东 9 60 20 4 95 1 40 cos3 133 23 万 t P9 北 东 9 60 20 8 82 1 43 cos3 242 49 万 t P4 西 767 53 4 95 1 40 cos3 532 63 万 t P9 西 767 53 8 82 1 43 cos3 969 38 万 t P4 南 606 28 4 95 1 40 cos3 420 73 万 t P9 南 606 28 8 82 1 43 cos3 765 73 万 t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损失量为 P4 1086 59 万 t P9 1977 60 万 t P P4 P9 3064 19 万 t 4 工业场地保护煤柱 工业场地按 II 级保护留设维护带宽度 15 m 工业场地面积由表 2 1 确定 取 30 公顷 工业场地的布置应结合地形 地物 工程地质条件及工艺要求 做 到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节约用电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表 表 2 1 井型 万 t 占地面积指标 公顷 10 万 t 240 及以上1 0 120 1801 2 45 901 5 9 301 8 本矿井工业场地的面积为 30 公顷 由于长方形便于布置地面建筑 所以初 步设定工业广场为长方形 即长方形长边为 600 m 短边为 500 m 用作图法求 出工业广场保护煤柱量 本矿井地质条件及冲击层和基岩移动角见表 2 2 所示 矿井地质条件及冲击层和岩层移动角 表 2 2 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冲积层厚度 mm 34 955345757575 由此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画出如图 2 3 所示的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的尺寸 并由图可得出保护煤柱的尺寸为 Si 梯形面积 上宽 下宽 高 2 cos3 S4 790 28 812 43 701 93 2 cos3 05 m2 S9 836 02 855 96 746 49 2 cos3 74 m2 则 工业广场的煤柱量为 Zi S M 2 5 式中 Zi 工业广场煤柱量 万 t S 工业广场面积 m2 M 煤层厚度 4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4 95 m 和 9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8 82 m 煤的容重 4 号煤为 1 40t m3 和 9 号煤为 1 43 t m3 则 Z4 05 4 95 1 40 390 34 万 t Z9 74 8 82 1 43 797 61 万 t 工业场地保护煤柱损失量为 Z Z2 Z9 1187 95 万 t 5 村庄保护煤柱 村庄保护煤柱按 II 级保护留设维护带宽度 15 m 用作图法求出村庄保护煤 柱 4 号煤面积为 1 24 Km2 9 号煤面积为 1 51 Km2 则村庄保护煤柱损失量为 2763 82 859 32 1904 50 万 t 6 井筒保护煤柱 主 副井井筒以及风井井筒保护煤柱均在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范围内 故井 筒保护煤柱损失量为 0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留设图 图 2 3 号煤 号煤 各种保护煤柱损失量见表 2 3 所示 2 3 2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 可以按下式计算 Zk Zg P C 2 6 式中 Zk 矿井可采储量 万 t Zg 矿井工业储量 万 t P 永久煤柱损失煤量 万 t C 采区采出率 厚煤层不小于 0 75 中厚煤层不小于 0 8 薄煤层不小 于 0 85 保护煤柱损失量表 表 2 3 储量 万 t 煤柱类型 4 号煤层9 号煤层合 计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1086 591977 603064 19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390 34797 611187 95 村庄保护煤柱859 321904 502763 82 井筒保护煤柱000 合计2336 254679 717015 96 则 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为 ZK4 20582 60 2336 25 0 75 13684 76 万 t ZK9 37460 32 4679 71 0 75 24585 46 万 t ZK ZK4 ZK9 38270 22 万 t 矿井储量汇总见表 2 4 所示 矿井储量汇总表 表 2 4 煤 层 工业储量 万 t 高级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 万 t 矿井设计储量 万 t 设计可采储量 万 t 420582 60852336 2518246 3513684 76 937460 32854679 7132780 6124585 46 合 计 58042 927015 9651026 9638270 22 根据 矿井设计指南 中关于矿井井型与矿井设计的高级储量比例之规定 本矿井的储量符合煤炭设计规范的要求 矿井工作制度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相关规定 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 330d 工作制度采用 三八制 每天三班作业 其中两班生产 一班检修 每 班工作 8h 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 16h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确定依据确定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第 2 2 1 条规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 条件 开采条件 技术装备 经济效益及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等因素 经多方案 比较或系统优化确定 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 1 资源情况 煤田地质条件简单 储量丰富 应加大矿区规模 建设大型矿井 煤田地 质条件复杂 储量有限 则不能将矿区规模定得太大 2 开发条件 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 交通 用户 供电 供水 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 源等 条件好者 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 否则应缩小规模 3 国家需求 对国家煤炭需求量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 4 投资效果 投资少 工期短 生产成本低 效率高 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 反之则缩小规模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双柳矿井田储量丰富 煤层赋存稳定 顶底板条件好 断层褶皱少 倾角 小 厚度变化不大 开采条件简单 技术准备先进 经济效益好 煤质为优质 焦煤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需求量大 易建大型矿井 由此 确定双柳矿设计生产能力 300 万 t a 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必须与井型相适应 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T Zk A K 2 7 式中 T 矿井的服务年限 a Zk 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 万 t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万 t a K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 取 K 1 3 则 矿井的服务年限为 T 38270 22 300 1 3 98a 4 号煤层的服务年限为 T4 13684 76 300 1 3 35a 服务年限均符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 井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