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主题班会_第1页
竺可桢主题班会_第2页
竺可桢主题班会_第3页
竺可桢主题班会_第4页
竺可桢主题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名人班级文化建设之学习竺可桢主题班会名人班级文化建设之学习竺可桢主题班会 班级 七 班级 七 6 班 班 时间 时间 2013 11 15 地点 七 地点 七 6 班教室 班教室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学习竺可桢的事迹 启发学生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 通过了解学习竺可桢的事迹 启发学生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 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永不放弃的伟大毅力和对待学术一丝不苟 认真负责 的伟大毅力和对待学术一丝不苟 认真负责 刻苦钻研的精神 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竺可桢简介一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 1890 年年 3 月月 7 日日 1974 年年 2 月月 7 日 日 又名绍荣 字 又名绍荣 字 藕舫 汉族 浙江藕舫 汉族 浙江上虞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当代著名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当代著名 的的地理学家地理学家和和气象学气象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 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担任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担任 13 年浙年浙 2 江大学校长 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江大学校长 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 年年 2 月月 7 日竺可日竺可 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 83 岁 岁 中文名 中文名 竺可桢竺可桢 别名 别名 又名绍荣 字藕又名绍荣 字藕 舫舫 国籍 国籍 中国中国 民族 民族 汉族汉族 出生地 出生地 浙江上虞浙江上虞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 1890 年年 3 月月 7 日日 逝世日期 逝世日期 1974 年年 2 月月 7 日日 职业 职业 科学家 地理学家 气象学科学家 地理学家 气象学 家家 毕业院校 毕业院校 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哈佛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哈佛 大学大学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文集 竺可桢日竺可桢日 记记 二 竺可桢事迹二 竺可桢事迹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 从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 从 2 岁开始认字 在家庭的影响下岁开始认字 在家庭的影响下 他从他从 小就在私塾里读书 学习十分勤苦 中学阶段 小就在私塾里读书 学习十分勤苦 中学阶段 15 岁始 岁始 读书于 读书于 上海澄衷学堂和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复旦公学 后到 后到唐山路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 今今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前身 读读 书 他身材瘦弱 被同班同学胡冲讥笑说他活不过书 他身材瘦弱 被同班同学胡冲讥笑说他活不过 20 岁 竺可桢闻岁 竺可桢闻 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 风雨无阻 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 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 风雨无阻 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 由于他学习努力 成绩卓著 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 由于他学习努力 成绩卓著 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 1910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 赴美国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 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习农 3 学 后又转入学 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 哈佛大学求实崇新 自由地学系专攻气象 哈佛大学求实崇新 自由 探讨的学风 给他深刻影响 探讨的学风 给他深刻影响 1918 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 了博士学位 时年了博士学位 时年 28 岁 岁 三 学习竺可桢精神 求是精神三 学习竺可桢精神 求是精神 1933 年 竺可桢在南京中央大学作年 竺可桢在南京中央大学作 科学研究的精神科学研究的精神 演讲时演讲时 指出 指出 科学的研究 一方面在求真理 一方面在求如何征服自然 科学的研究 一方面在求真理 一方面在求如何征服自然 现在中国内忧外患 天灾人祸连年侵袭的时候 我们固然应当现在中国内忧外患 天灾人祸连年侵袭的时候 我们固然应当 提倡科学的应用方面 但更不能忘却科学研究的精神 他的精神就提倡科学的应用方面 但更不能忘却科学研究的精神 他的精神就 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1937 年年 7 月月 7 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 初迁西天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 初迁西天 目山与建德 继迁江西吉安 泰合 再迁广西宜山 目山与建德 继迁江西吉安 泰合 再迁广西宜山 1938 年年 10 月月 底 全校师生员工在颠沛流离中到达宜山 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底 全校师生员工在颠沛流离中到达宜山 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 山时期 是西迁历程中最艰难时期 遭遇疫病和战火双重灾难 山时期 是西迁历程中最艰难时期 遭遇疫病和战火双重灾难 11 月月 1 日 竺可桢即在开学典礼上作了日 竺可桢即在开学典礼上作了 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 的专题演讲 的专题演讲 11 月月 19 日 竺可桢主持校务会议 决定以日 竺可桢主持校务会议 决定以 求是求是 为浙大校训 次年 竺可桢对新生作为浙大校训 次年 竺可桢对新生作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的演的演 讲 他说 讲 他说 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四十三年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四十三年 的历史 到如今的历史 到如今 求是求是 已定为我们的校训 何谓求是已定为我们的校训 何谓求是 英文是英文是 FaithofTruth 美国最老的大学 美国最老的大学 哈佛大学的校训 亦意为求是 哈佛大学的校训 亦意为求是 4 可谓不约而同 可谓不约而同 浙大校训浙大校训 求是求是 的精神 这是我们所悬鹄的 的精神 这是我们所悬鹄的 应视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应视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求是精神也就是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 追求真理的道路不会求是精神也就是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 追求真理的道路不会 是一马平川 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和艰险的人 才是一马平川 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和艰险的人 才 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求是 有时还意味着牺牲 竺可桢在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求是 有时还意味着牺牲 竺可桢在 求求 是精神与牺牲精神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的演讲中指出 的演讲中指出 所谓求是所谓求是 不仅限于埋头读书不仅限于埋头读书 或实验室做实验 求是的路径 或实验室做实验 求是的路径 中庸中庸 说得好说得好 就是就是 博学之 审博学之 审 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 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 必须深思必须深思 熟虑熟虑 自出心裁自出心裁 独著只眼独著只眼 来研辨是非得失 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来研辨是非得失 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 心心 然后尽吾力以行之 诸葛武侯所谓然后尽吾力以行之 诸葛武侯所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成 成 败利钝败利钝 非所逆睹 非所逆睹 他十分推崇并倡导他十分推崇并倡导 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的精神 多次举著名科学家为例 的精神 多次举著名科学家为例 近近 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 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 除前一人著书外 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 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 除前一人著书外 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 历险如夷 视死如归 以身殉科学 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 历险如夷 视死如归 以身殉科学 壮壮 哉求是精神 哉求是精神 他认为 科学与革命是互为因果的 科学与革命的他认为 科学与革命是互为因果的 科学与革命的 相同点 就在于相同点 就在于 日日新 又日新 川流不息日日新 又日新 川流不息 革命既可以是革命既可以是 物质上的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思想上的 物质上的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思想上的 这种只问是非不计这种只问是非不计 厉害的精神 和我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很相似 认定了革命对厉害的精神 和我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很相似 认定了革命对 象以后 百折不挠 虽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象以后 百折不挠 虽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孙中山先生不但孙中山先生不但 鼓吹革命 而且实行革命 这革命精神 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鼓吹革命 而且实行革命 这革命精神 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求是精神还是一种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竺可桢对于求是精神求是精神还是一种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竺可桢对于求是精神 的理解 与他卓越的教育思想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在的理解 与他卓越的教育思想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在 5 竺可桢看来 求是精神是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和国家领袖所必要竺可桢看来 求是精神是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和国家领袖所必要 的精神品质 在国难当头 民族危亡时刻 他多次论述大学教育的的精神品质 在国难当头 民族危亡时刻 他多次论述大学教育的 目的以及大学生的使命 他认为 大学要承担起目的以及大学生的使命 他认为 大学要承担起 拯救中华 转移拯救中华 转移 国运国运 的使命 使之成为的使命 使之成为 养成一国领袖人才的地方养成一国领袖人才的地方 因此 因此 大学教育的目标 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 医生之类 大学教育的目标 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 医生之类 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 能担当大任 主持风尚 转移国运的领导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 能担当大任 主持风尚 转移国运的领导 人才 人才 他告诫学生 他告诫学生 国家为什么要化费这么多钱来培植大学生 国家为什么要化费这么多钱来培植大学生 为的是希望诸位将来能做社会上各业的领袖 在这困难严重的时候 为的是希望诸位将来能做社会上各业的领袖 在这困难严重的时候 我们更希望有百折不挠 坚强刚果的大学生 来领导民众 做社会我们更希望有百折不挠 坚强刚果的大学生 来领导民众 做社会 的砥柱 的砥柱 你们要做将来的领袖 不仅求得了一点专门的知识就你们要做将来的领袖 不仅求得了一点专门的知识就 足够 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 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足够 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 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 概 深思远虑 不肯盲从的习惯 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 肯吃概 深思远虑 不肯盲从的习惯 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 肯吃 苦耐劳 牺牲自己 努力为公的精神 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苦耐劳 牺牲自己 努力为公的精神 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 的条件 的条件 即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具有清醒头脑的领导者 不即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具有清醒头脑的领导者 不 仅要有科学精神 更要忧国忧民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具有服务社仅要有科学精神 更要忧国忧民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具有服务社 会的报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而竺可桢在会的报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而竺可桢在 1936 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向浙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向浙 大学生提出的两个著名问题大学生提出的两个著名问题 到浙大来做什么 将来毕业后到浙大来做什么 将来毕业后 做什么样的人 做什么样的人 至今仍激励着浙大学子思索求是精神的深刻内涵 至今仍激励着浙大学子思索求是精神的深刻内涵 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牺牲精神 革命精神 奋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牺牲精神 革命精神 奋 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6 自强不息 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 竺可桢不仅倡导 求是精神 更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为师生树立了 求是 的典范 在他的宣传 带动和影响下 求是 成为浙大的精神内核 内化到浙大人的思想 意志及品质之中 抗战西迁期间 浙大集聚了一大批年 仅三 四十岁但学问精湛的中青年教授 如苏步青 王淦昌 束星北 贝时璋 谈家桢 蔡邦华 梅光迪 张其昀等 他们 不惮生活之困苦 筚路蓝缕 艰辛探索 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并以其创造性的思维 熏陶 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子 如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 一家四口居 泥墙草屋 晚间一盏油灯 几根灯草 生活异常艰辛 但教学和研究不辍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4 年入学浙大的李政道先生后来回忆道 一年 求是 校训的熏陶 发端了几十年来我的细推物理之乐 在 求是精神 的激励下 竺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