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_第1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_第2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_第3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_第4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手册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手册 教 务 处 编 二 九年十月 目目 录录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办法 1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办法 试行 4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6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论文 设计 评估专家评价意见书 7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归档要求 8 6 中南财经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拟选题要求 9 7 中南财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书 10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本 专 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及规范 14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封面 19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撰写简要参考格式 20 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过程控制表 29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办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办法 2005 年 12 月 25 日院务会议通过 毕业论文是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为了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 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 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切实做好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工作 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实践教 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特制定本办法 一 选题 第一条第一条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理论训练 二 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动向 三 难度和分量适中 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条第二条 毕业论文题目由教研室拟订 各系应在第六学期 专科应在第四学期 将 各教研室担任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用书面通知有关教研室主任 各教研室主任据此将任 务分配给本教研室的教师 各教研室组织拟订论文题目 题目数应多于学生人数 以便 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第三条第三条 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以后 由教研室将题目名称及指导教师向学生公布 并 采取由学生选择与教研室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确定每个学生的题目 经系审查批准后 由系确定每个学生的选题及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一经选定 不得随意更改 二 指导教师 第四条第四条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及工作量 一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助教一般不宜单独担任指导工作 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辅助指导 辅助指导两届毕业论文后 可独立指导 二 所有指导老师有系里面报教务处审查合格后方能执行 三 指导教所指导学生人数规定如下 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最多指导 12 篇 从事 相关专业教学或者科研工作具有中级职称的最多指导 8 篇 第五条第五条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 确定论文选题 制订论文进度及指导计划 二 提出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同学生一起拟定毕业论文工作进度表 规定学生 完成毕业论文期限 指定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 2 三 审定学生论文构思方案 并定期检查学生写作进度和质量 及时解答学生提 出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严格要求 四 全面审查毕业论文内容 认真 公正地写出评语 评语中应具体指出文章的 优缺点 评价要适当 不能简单化 模式化 并提供建议性成绩 五 指导过程中需同学生见面 集中指导不少于 2 次 每次不得低于 2 学时 个 别指导不少于 3 次 要及时在指导手册中做好详细记录 分阶段写清指导情况并填写指 导记录表 六 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准备工作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七 总结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情况 认真写出小结交所在系 由系里将本学年指导 毕业论文情况汇总存档 三 撰写规范 第六条第六条 毕业论文撰写应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凡不符合规范要求者 不予评定成绩 一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前提下 提倡学 术争鸣 二 具有实效性 前瞻性 针对现代社会 经济 科技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实 际问题 三 打印要求及格式 毕业论文用 A4 纸单面打印 纸张宽度为 21cm 高度为 29 7cm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字 行间距 18 磅 版面页边距上 2 5cm 下 左 2 5cm 右 2cm 左边装订 装订线为 0cm 页眉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字体为隶书三号字 居中 页眉 的横线距页上边距 2 5cm 页码用小五号字 底端居中 1 毕业论文题目字数不得超过 20 个汉字 过长的题目应当考虑采用副标题 2 中 外文摘要应在 500 字左右 3 正文论点正确 论据可靠 观点明确 文中各节序号依次用一 一 1 1 标注 4 参考文献应选择公开出版 公开发表的文献 且在引用处注明 文献索引须按文 中顺序附于文末 四 本科毕业论文不低于 10000 字 参阅著作 3 部以上 论文 10 篇以上 专科毕 业论文不低于 7000 字 参阅著作 2 部以上 论文 8 篇以上 五 文理通顺 语言流畅 逻辑性强 结构完整 错别字差错率在 0 5 以内 六 使用学校提供的论文封面 并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各项内容 四 答辩 3 第七条第七条 学生将完成的毕业论文呈交指导教师后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写出评语并 按要求评定成绩 然后交答辩小组进行全面审查 第八条第八条 毕业论文答辩由各系组织 所有学生凡取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的 都必须 进行答辩 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 凡未经答辩的学生 毕业论文按零分处理 在答辩期 间 个别学生确因重病或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答辩者 必须由医院主治医生出具证明 经系领导批准 方可推迟答辩 但其论文必须有答辩小组的评语和成绩记录 以及三名 答辩小组成员的签字 第九条第九条 各系根据参加答辩人数 按专业成立若干个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每个小组 由 3 个人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秘书各一人 第十条第十条 毕业论文答辩应在毕业论文结束后一周内进行 各系在答辩前应将答辩活 动安排印发给有关教师和学生 参加答辩的论文由学生提供五份 交答辩小组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答辩由答辩小组以公开方式逐个进行 答辩前 答辩小组应详细审阅每 个学生的毕业论文 为答辩作好准备 答辩首先由学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 着重报告 论文中自己的观点 见解 需要说明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然后由答辩小组提问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答辩小组的提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答辩小组应作好答辩记录 供评定成绩时参考 参加答辩的论文 在答 辩后由答辩小组在原有卷面成绩基础上 重新进行成绩评定 写出不少于 120 字的评语 答辩小组对论文的评定必须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对回答问题中的创新或独到见解 应 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答辩人无故不参加答辩或请他人代写论文 抄袭他人论文者 成绩按零 分处理 五 其它 第第十十四四条条 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及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优秀毕业论文送教务 处存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凡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者 不予毕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自院务会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办法 试行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办法 试行 4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管理与监控力度 不断提高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水平和质量 根据教育部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的通知 精神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办法 的规定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的评估对象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第三条第三条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 期 第四条第四条 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学院成立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专家组 专家由主管教学副院长 教务处处长 评估办主任 教学督导员 各系教学主任 以及部分水平高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第五条第五条 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采取各系自评和学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第六条 各系应根据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指标体系 逐项进行自查自评 给 出自评结论 写出自评报告 各系自查毕业论文 设计 量不得少于本系当年毕业论文 设计 总量的 50 第七条第七条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专家组 对各系的毕业论文 设计 进行 评价 评价时抽查毕业论文 设计 数量与专业 选题覆盖面均不低于该单位总量的 10 第八条第八条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评估工作的内容包括论文 设计 管理和论文 设计 质量两个一级指标 组织领导 相关教学文件 指导教师 指导过程 答辩 评阅与成绩登录 论文 设计 保管 选题 规范 能力水平及优秀率 11 项二级指标 每项二级指标评分满分为 10 分 依据其重要程度 分别设有不同权重 每项二级指 标得分 评分 权重 11 项二级指标得分之和为最后得分 满分 100 分 第九条第九条 各系评估结论以参评专家给定的最后得分的平均分为依据 评估结论分为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四级 90 分以上为优秀 76 分以上 89 分以下为良好 60 分 以上 75 分以下为合格 59 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条第十条 专家组对各系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评估应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评估结果在全院范围内予以公布 并作为各系 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年 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评估结束后 各被评系应于一周内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在一个月内进行 整改 整改效果有专家组予以验收 5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教务处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 以上 和 以下 均含本数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评估内容与等级标准 指 标 A 9 10 分 C 6 7 5 分 评 分 权 重 得 分 组织领导 成立了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组织机构 各项工作有计划 有布置 有落实 且 有相应的记录 成立了组织机构 各项工作有计划 有布置 但落实不到位 记录不完 整 0 2 相关教学 文件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书 初稿 定稿 写作及答辩过程控制表 总结材 料等教学文件齐备 缺项 1 0 6 指导教师 讲师以上职称为 100 教授 副教授参 与指导毕业论文 设计 的 70 每位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设计 12 篇 指导教师均为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 以上学位 教授 副教授参与指导 毕业论文 设计 的 70 每位指 导教师指导论文 设计 12 篇 0 4 指导过程 指导教师严格履行指导职责 选题 开 题 初稿 定稿等各个环节的指导规范 到位 并予以认真记载 指导教师基本能履行指导职责 但 个别环节的指导不到位 有记载 0 6 答 辩 成立了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和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成员均为讲师以上职称 答辩 工作有组织 严格按程序进行 有详细 答辩过程记录 认真填写答辩控制表 答辩小组成员均为讲师以上职称或 硕士以上学位 答辩工作能按程序 进行 但记录极其不详细 填写答 辩控制表不够认真 1 评 阅 有严格的评阅程序和评分标准 执行严 格 评语客观全面 字数不少于 120 字 评分客观公正 无偏差 有评阅程序与评分标准 基本能执 行 评语较客观 字数达到 80 字 0 8 论 文 设 计 管 理 论文 设 计 保管 有专门的存在场地 存放整齐 近三年 论文 设计 保存完整率 100 查找迅 速 准确率 98 有存放场地 存放整齐 近三学年 论文 设计 保存完整率 100 查找不够迅速 准确 0 4 选 题 数量与毕业人数相等 每年更新率 40 能体现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 具有很强 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难易程度和写 作适中 选题数量占毕业人数的 70 每年更 新率 20 基本体现综合训练的基本 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 值 难易程度和写作有失偏颇 1 5 规 范 文本结构规范 格式统一 按封面 题 目中外文摘要 关键词 目录等顺利装 订整齐 打印或书写规范 字数符合规 定要求 文本结构基本符合要求 2 能力水平 论文 设计 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综合运用知识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等方面整体能力强 反映出各个方面能力一般或整体能 力参差不齐 1 5 论 文 设 计 质 量 优秀率 文题相符 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 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 设计 占当年毕业生人数 20 优秀论文 设计 占当年毕业生人 数 20 1 7 说明 规范中 以上 和 以下 均含本数 评估分为 A B C D 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估标准给出 A C 两级 介于 A C 之间的为 B 级 低于 C 级的为 D 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论文 设计 评估专家评价意见书论文 设计 评估专家评价意见书 所在系别学生姓名论文编号 论文题目指导老师 存在的主要问题 意见或建议 8 评估专家 签名 评估日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归档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归档要求 一 毕业论文 设计 档案材料的分类一 毕业论文 设计 档案材料的分类 一 学生个人的归档材料 1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书 2 毕业论文初稿 3 毕业论文定稿 4 毕业论文 设计 写作及答辩过程控制表 二 各系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工作归档材料包括 1 毕业论文 设计 参考选题 2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4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及成绩汇总表 5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成绩及指导情况分析表 二 毕业论文 设计 档案材料的归档二 毕业论文 设计 档案材料的归档 1 学生个人归档材料装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专 用资料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专用文件袋封面上需要 注明存档编号 编号由学生毕业年限代码 两位数 系代码 两位数 学生序号 按 导师分类后序号 四位数 组成 其中 系代码参见附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 院系代码一览表 2 系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工作归档材料由系负责整理 并装订成册 三 毕业论文 设计 材料保管三 毕业论文 设计 材料保管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归档文件由系负责整理和保管 保管期限为四年 附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系代码一览表 系 别代 码备 注 财会系 01 工商系 02 外语系 03 信息系 04 经济系 05 9 金融系 06 法律系 07 新闻艺术系 0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拟选题要求毕业论文 设计 拟选题要求 为保证毕业论文 设计 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 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 现对毕业论文 设 计 拟选题要求如下 1 各系要加强对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科学的选题是做好毕 业论文 设计 工作的前提 各系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 设计 的拟定工作 组织相关 专业教学经验丰富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的拟定 与审定工作 2 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 有利 于巩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 选题应反映 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 研究热点和最新动态 体现时代特点 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实际情况 面向科学研究 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较强的 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具有创新性 3 选题应尽量与专业学习 专业实习相结合 减少单纯理论研究题目的数量 应 用性的题目不少于 50 选题应注意深度与广度兼顾 选题的难易程度和份量应适中 能 充分体现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 题目不宜过大 过于宽泛 4 选题每年的更新率不小于 20 5 各系应在向学生公示选题的基础上 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调整并 最终确定选题结果 论文题目一经选定 不得随意更改 并及时做好论文开题等工作 6 学生可在各系公布的参考选题之外经导师同意自拟论文 设计 题目 但必须符 合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的要求 10 武汉学院武汉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 题 目 发展武汉资本市场 促进中部经济崛起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教授 学生姓名 彭晓璇 学号 0406010108 专 业 XXXX 年级 04 级 二 X X 年 X 月 X X 日 11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专科学生免写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2 4 主要参考文献 13 5 完成措施及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院 系 审核意见 1 通过 2 完善后通过 3 不通过 院 系 公章 年 月 日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本本 专专 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及规范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及规范 中南大武院教字 2007 3 号 2009 年 3 月 10 日新修订 毕业论文 设计 的撰写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是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及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 成果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 专 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撰写工作 现将修正后的 毕业论文要求及规范下发给你们 请各系务必传达到各位指导老师 请各位指导老师要 求学生按此要求及规范撰写毕业论文 提高论文质量 一 选题要求 1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研究相关问题 2 选题具有实效性 前瞻性 要求针对现代社会的经济 政治 法治 文化 科技 等方面的现实的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实际问题 二 设计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 封面 B 题目 C 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D 题目及目录 E 正文 F 注释 G 参 考文献 H 致谢词 可选可不选 作者自定 一 封面 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 学生用黑色钢笔填写各项内容 二 题目 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字数不得超过 20 个汉字 题目过长可设正 副标题 题目用 三号黑体 居中 与下文 摘要 二字空一行距 三 中外文摘要 中文在前 外文在后 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 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 包括研究目的 方法 成果和结论 不含图表 不加注释 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中文摘要一般在 500 800 字 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外文摘要字体用 Times New Roman 摘要 二字的字样 用三号黑体字 摘 字与 要 字之间空两字符并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 设计 主题内容的名词 是供检索使用的 主题词条应为 15 通用技术词汇 不得自造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 3 5 个 不能写成关键语 按词条意义 和逻辑顺序 由宏观到微观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文字部分下方 其格式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中部崛起 融资 方式 四 目录 目录要与正文题序层次一致 按级编写 要求层次清晰 目录 二字的字样用三号黑体字 目 字与 录 字之间空两字符并居中 五 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 绪论 或前言 序言 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 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以 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必要的 但绪论二字是否需注明 由作者自定 导师指导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层次清楚 文字简练 通顺 重点突出 结 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 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 或者说明作者认为最需要 强调的带结论性的问题 一般不超过一页 正文字数 本科毕业论文不低于 10000 字 专科毕业论文不低于 7000 字 六 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 主要数据等必须要注明出处 有需要解释的内容 可以加注说明 所引用著作需注明 作者 著作名 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 页号 所引 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 作者 篇名 发表的刊物名 出版年号 期号 且一律采用尾注 七 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 同时向读者提供有 关信息的出处 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 的 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在每一行开 头排出序号 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 1 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 序排列 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 序号 著者 书名 期刊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月 参考文献的数量 本科毕业论文要求著作三本以上 论文 10 篇以上 专科毕业论文 要求著作二本以上 论文 8 篇以上 参考文献内容要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字体为三号黑 16 体并居中 其中参考文献要分类别 如 著作类 论文类 网站类等等 八 致谢词 根据作者意愿选择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 文字 要简捷 实事求是 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致谢词亦可写为后记 致谢词内容要另起一 页 用三号黑体字并居中 如写为 后记 后 字与 记 字之间空两格用三号黑体 字并居中 三 撰写规范 一 文字 论文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所有文字字面清晰 不得涂改 二 正文主体格式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一 第一章第一章1 一 一 第一节 1 1 1 一 一 1 1 1 1 1 一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 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 格式 但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 并前后统一 不得混杂使用 格式除题序层次 外 还应包括分段 行距 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 章 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 其余各层次 节 条 款 题序和标题一律 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 第一层次 章 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 段落开始后缩 两个字 第一层次 章 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 题序和标题之间可加圆点或顿号 下同 第二层次 节 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 节 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三 表格 17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 如 表 15 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 如 表 2 5 采用 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一致 表序必须连续 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 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 相邻栏内的数字相 同时 不能用 同上 同左 和其它类似用词 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 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 同 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四 图 插图要精选 图序可以连续编序 如图 52 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 如图 6 8 采 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 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图序必须连续 不得重复或跳跃 仅有一 图时 在图题前加 附图 字样 毕业论文 设计 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 印 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 分图用 a b c 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五 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必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 序号一律用阿 拉伯数字连续编序 如 45 或逐章编序 如 6 10 序号排在版面右侧 且距右 边距离相等 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六 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 年代 年 月 日 时间和各种计数 计量 均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 能简写 如 1999 年不能写成 99 年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七 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 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 示 不附在论文内 八 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四 毕业论文 设计 的打印要求 毕业论文用 A4 纸单面打印五份 纸张宽度为 21cm 高度为 29 7cm 正文用宋体小 四号字 行间距 18 磅 版面页边距上 2 5cm 下 左 2 5cm 右 2cm 左边装订 装订线 为 0cm 页眉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字体为隶书三号字 居中 页 18 眉的横线距页上边距 2 5cm 页码用小五号字 底端居中 五 毕业论文 设计 装订顺序 一 毕业论文 设计 封面 二 中文摘要 关键词 三 英文摘要 关键词 四 目录 五 正文 六 注释 七 主要参考文献 八 致谢 可选可不选 九 封底 六 毕业论文 设计 资料装袋要求 资料袋一律采用学院印制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资料袋 内装 一 开题报告 二 毕业论文 设计 初稿 三 毕业论文 设计 定稿 四 写作及答辩过程控制表 附件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封面 附件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撰写简要参考格式 附件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封面 武汉学院武汉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19 题 目 发展武汉资本市场 促进中部经济崛起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教授 学生姓名 彭晓璇 学号 0406010108 专业班级 XXXX 年级 04 级 二 X X 年 X 月 X X 日 20 附件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撰写简要参考格式 武汉学院武汉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发展武汉资本市场 促进中部经济崛起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教授 学生姓名 彭晓璇 学号 0406010108 专 业 XXXX 年级 04 级 二 X X 年 X 月 X X 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1 发展武汉资本市场 促进中部经济崛起 摘 要 在 西部大开发 和 东北振兴 以后 国家又一次跨时代意义地提出了 中部崛 起 发展战略 中部崛起是中央为实现我国各地区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决 策 在2004年全国 人大会议 期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 促进中部崛起 战略之后 武汉做中部崛起的 领头羊 的呼声很高 在武汉表示 中部崛起 武汉先行 的同时 其他中部五省及省会城市也纷纷提出各自率先崛起的目标 看来中部崛起的 领头羊 之争势在难免 笔者认为武汉率先实现中部崛起 有它 九省通衙 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但商品经济在现代的发展 必须大力借助资本市场 充分发挥其在中部地区所具有的经 济和金融优势 积极推进以票据市场 保险市场 国债市场 贴现市场等为特色的金融 体系建设 发展武汉资本市场 首先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建立 健全多元化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其次 要大力度培育优质的资本市场主体 进一步拓 展资本市场融资机制 再次 要加强金融市场软件建设 优化资本市场环境 打好资本 市场创新品牌 增强驱动力 最后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促进中部经济崛起过程 中 资本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还应着手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 附着于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以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本流入并聚集的 洼地 笔 者认为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武汉率先崛起的内在要求 武汉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离不开 资金的支持 武汉战略支点的构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的需要强有力的资本市场的支 撑 一个完善的 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是武汉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 也是整个中部 地区实现崛起的关键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中部崛起 资本市场环境 以人为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2 Abstract Besides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Resinous and Revival of the Northeast th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anothe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ising in the Center Regions Rising in the Center Regions was another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that Central made to implement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On the two Conferences the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 2004 premier Wen clearly stated rising in the center regions strategy After that they requested Wuhan which is in Hubei as the leader of the plan and Wuhan also stated that rising in the Center Regions Wuhan first Meanwhile another five central provinces and capitals also proposed their own rising at first goal in succession It seems as if it is unavoidable that they fight for the rising leader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if Wuhan want to take the lead to rise in central China it must get help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vigorously and put thei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dvantag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nto full play It must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ctively which is characteristics with bill market insurance market public debt market and discount market etc If they want to develop capital market in Wuhan they must do as follows At first it should t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and strive for the support of state policies actively to establish and complete a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At second it should foster excellent capital market participants vigorously and expand further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mechanism At third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software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It also should lay a solid capital market innovation brands and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Finally it should establish a people oriented concep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central economic rise capital market plays a decisive role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ceed 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capital market as well as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which are attached to the capital market to form a depression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capital to inflow and gather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erfect capital marke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Wuhan to rise at first Wuhan s rise in the central region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support of fun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fulcrum makes Wuhan have an urgent need more than ever for a strong capital market support A sound vibrant capital market is the foundation for Wuhan to rise at first in central China as well as the key for the whole central region to rise Keywords Capital market Rising in the Center Regions People Oriented Capital market environment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3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武汉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X 一 金融机构总部和外资银行设在武汉的少 金融主体地位不突出 X 二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较小 经济贡献度较弱 融资结构不均衡 X 三 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 X 四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不发达 融资难度仍然较大 X 五 民间资本启动乏力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X 二 加快武汉资本市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X 一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X 二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X 三 大力培育优质的资本市场主体 X 四 深入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机制 X 五 进一步强化以社会信用环境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建设 X 六 打好创新牌 增强驱动力 X 七 加强金融市场软件建设 优化资本市场环境 X 三 关于武汉资本市场发展的几个重点建议 X 一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提高武汉资本市场开放程度 X 二 支持武汉本地证券公司 加快金融产业升级 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 X 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XX 四 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 XX 五 优化金融生态 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金融产业环境 XX 六 建立对金融市场融资风险稳定性监测指标 XX 注 释 XX 参考文献 XX 后 记 XX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4 一 武汉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机构总部和外资银行设在武汉的少 金融主体地位不突出 目前总部设在武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有武汉市商业银行 而且目前还仅仅是地方 性城市商业银行 算得上规模的证券公司仅有长江证券 保险公司总部设在武汉的也仅 有合众人寿一家 与上海 深圳差距非常大 2004 年 武汉与广州是同一批获准外资银 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城市 目前武汉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仅有 2 家 而广州在 2005 年初就 有了 16 家分支行及 15 家代表处 差距明显 金融主体地位不突出大大制约了武汉资本 市场的发展 二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较小 经济贡献度较弱 融资结构不均衡 2006 年 武汉地区中长期信贷 2126 71 亿元 仅占广州的 45 6 南京的 59 7 杭 州的 80 7 证券市场筹资与同期东部地区各大城市相比 差距也较为明显 2005 年武 汉资本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度为 74 39 中长期信贷总额 GDP 而同期的东部地区指 标为 广州 96 7 南京 114 在资金筹措渠道上 武汉产业发展目前大量依赖银行信 贷 直接融资整体规模占比重太小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配不均衡 三 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 2004 年末 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地区主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为 23 49 比年初 下降了 5 18 个百分点 其中有 4 18 个百分点是由不良贷款额的减少贡献的 这说明信 贷资产的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信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但超过 20 的不良贷款率 这 说明信用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不发达 融资难度仍然较大 根据人民银行 2004 年对全国 11 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显示 全部样本商业银行中小企 业贷款笔数满足率平均为 86 金额满足率平均为 80 而湖北省平均值分别为 62 和 63 在调查省市中居倒数第一和第二 五 民间资本启动乏力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1997 2000 年 东部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由 53 6 增 加到 56 中部民间投所占比重由 44 6 增加到 46 9 而湖北省民间投资所占比重由 47 8 下降到 40 8 在民间投资主体结构中 省内集体和城乡个体的比重高达 61 4 高出全国 6 8 个百分点 尤其是个体经济的比重高达 31 8 高出全国 4 1 个百分点 投 资主体规模整体偏小的特点非常明显 二 加快武汉资本市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5 一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二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1 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1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动效应 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手段 切实保证国 有产权的进场交易 2 充分整合省内外资源 进一步提高国有产权的交易效率 3 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平台 规范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4 规范产权交易形式 丰富产权交易品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6 注 释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李海波 中部率先崛起与武汉资本市场发展 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 议大会 于今 促进中国中部崛起 新浪博客网 李亮 孙建 中部崛起战略与湖北资本市场发展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5 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27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1 朱宝宪著 金融市场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2 朱新蓉著 金融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3 张亦春著 现代金融市场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4 吴滕华著 金融市场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5 代鹏著 金融市场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6 于今著 统筹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