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_第1页
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_第2页
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_第3页
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_第4页
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 连通器 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1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 同 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 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深度 增大 液体的压强增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深度相同时 液 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与液体的质量 体积 无关 2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 gh 指密度 单位 kg m3 g 9 8N kg h 指 深度 单位 m 压强单位 Pa 注意 h 指液体的深度 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3 连通器 1 是指上部开口 底部连通的容器 2 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 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4 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 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5 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 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 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 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 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 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 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 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 可以供船只通过 6 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1 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 2 液体静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 引出本课课题 液体的压强 二 新课教学 一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通过所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归纳 推理 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 用塑料袋装水时 它会胀起来 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 且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 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 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 且处于不 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 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 小 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 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 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 让学生感知同 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 演示同一深度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且液体的密度越大 液体 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 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 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 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 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 而增大 而增大 练习 二 连通器连通器 1 定义 上端开口 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定义 上端开口 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 举例分析连通器 茶壶 锅炉的水位计 花洒 水塔与自来水管 4 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 三峡船闸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 如图 9 18 所示 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 容器底部 三点压ABC 强 的大小关系是 A p B p C p 2 如图 9 19 所示 它说明了液体的压强 3 如图 9 20 所示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 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且都 没有溢出 则三容器底面上所受压强最大的是 容器 最小的是 容器 4 如图 9 21 所示 A 容器中盛有 15 kg 的水 B 容器中盛有 0 5 kg 的水 但 B 容器中的水面较高 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A pB 则 pA pB 填 或 水 酒精 其中烧杯底受到压强最大的 是 A 盛盐水的烧杯 B 盛水的烧杯 C 盛酒精 的烧杯 D 三者 样大 8 在容器的侧壁的不同高度开三个相同的小孔 向容 器中灌水 水从各个小孔射出来 请你判断如图 9 24 所示的各图中 能正确反 映喷射情况的是 9 如图 9 25 所示的容器中 水深度为 7h A 点距水面深度为 h B 点离 容器底部的高度为 h 则水在 A 点和 B 点产生的压强 pA pB之比为 A 1 1 B 1 7 C 1 6 D 6 7 10 某同学在做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实验 图 9 26 是其中的一次实 图 9 24 图 9 25 验和分析 根据图示情况可以知道 该同学这次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 探究在同一深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B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C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其密度关系 D 验证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p gh 巩固提高巩固提高 1 如图 9 27 所示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瓶子 里面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酱油 水和豆油 则它们对瓶底的压强 填 相等 不相等 2 杯子中装有 120g 水 水深 10cm 当杯子底面积为 10cm2时 杯子底部 受到压强为 Pa 杯子底部受到的压力为 N g 取 10N kg 3 某容器内装有 10cm 高的某种液体 已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800Pa 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 m3 若把容器里的液体倒去 3 5 高度 则剩余液体的密度为 kg m3 剩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 4 如图 9 28 所示 两个底面积相同 形状不同的容器 A 和 B 所装液体 的密度和深度都相同 比较它们所装液体的重力 GA GB 比较它们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pA pB 比较它们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FA FB 5 如图 9 29 所示 有一个底面积是 200cm2 高 10cm 的柱形容器 顶部 有一个面积是 40 cm2的小孔 小孔上装有一根倾斜管子 从顶部小孔灌水至顶 部以上 h1 20cm 处 则水对容器顶面的压强为 Pa 压力为 N 6 俄罗斯总统普京 4 月 5 日晚搭乘俄罗斯核潜艇 卡累利阿 号深潜至 400m 深的海底 海水 1 03 103kg m3 在波涛汹涌的北冰洋深处过了一夜 在此深处潜艇受到的压强是 Pa 题型三 7 如图 9 30 所示 平底试管和砂子的总重为 9 8 10 2N 试管底面积为 2 10 4m2 则试管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Pa 试管浸入水中的深 度是 cm 8 如图 9 31 所示 一个上下封闭的圆台形容器中盛有部分液体 现将它 正放 图 A 和倒放 图 B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 pA和 pB的关系是 A pA pB B pApN B pM pN C pM pN D 无法判断 图 9 29 图 9 30 图 9 31 图 9 32 10 如图 9 33 所示 两端开口的 U 形玻璃管内装有水 管的一端通过橡皮 管和一个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相连 这个仪器叫压强计 当把 a 图中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为处后 d 压强计左 右两管中的水面 A 左面下降 右面升高 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大 于d B 左面下降 右面升高 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等于d C 左面下降 右面升高 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小于 d D 左面升高 右面下降 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等于 d 11 如图 9 34 所示 某同学做了一个喷泉 它将一 个底部有小孔的竹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 插入得越深 水从底部向上喷得越高 这是因为 12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 研究液体的压强 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新课标第一网 据表中的数据 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比较序号为 3 4 5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 图 9 33 图 9 34 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13 如图 9 35 所示 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 管内装有一定 量待测液体 这时橡皮膜向下凸出 请你自己再选用一些器材测 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注意 天平 砝码 量筒不能选用 14 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内装 150的水 杯子g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 10 如图 9 36 所示 2 cm 求 1 水对杯底的压强 2 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 求玻璃杯Pa 3 107 2 的 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