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_第1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_第2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_第3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_第4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 年第 4 期第 15 卷 论著 作者 丁明晖 赖在文 黄东锋 王楚怀 单位 丁明晖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510080 赖在文 中 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510080 黄东锋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510080 王楚怀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510080 关键词 手法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 目的 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 方法 单纯 牵引治疗组 21 例 使用 ATA D 型腰椎自动牵引床行间歇牵引 旋转复位手 法配合牵引治疗组 21 例 针对棘突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引 治疗 6 周及 12 周后评定疗效 结果 在 6 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有效率为 57 14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有效率为 85 7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在 12 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显效率为 52 38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 牵引组总显效率为 80 95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结论 旋转复位手 法配合牵引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TheThe effecteffect ofof rotatoryrotatory reductionreduction manipulationmanipulation plusplus tractiontraction andand tractiontraction alonealone inin lumbarlumbar diskdisk herniationherniation DING Minghui LAI Zaiwen HUANG Dongfeng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with traction alone in lumbar disk herniation Method The traction group in 21 cases used the ATA D automatic traction bed The manipulation and traction group ATA D traction bed after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in 21 cases Effects after six weeks and twelve weeks Result 57 14 cases of the traction group showed effective and 85 71 cases of the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52 38 cases of the traction groups 80 95 cases of the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group showed good result at 12th week P 0 05 Conclusion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raction alone Key words Manipulation Traction Lumber disk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于青壮年 治疗上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和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疗效 1 1 资料和方法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1 1 回顾从 1998 年 6 月至 10 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排除其他疾 病的 42 例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29 例 女性 13 例 年龄 24 61 岁 35 岁以下 14 例 35 45 岁 19 例 45 55 岁 7 例 55 岁以上 2 例 病程最短 1 周 最长 10 年 下肢放射痛 42 例 其中左侧 22 例 右侧 19 例 双侧 1 例 X 线示 35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椎间隙狭窄 6 例 腰椎侧凸 16 例 42 例患者中 36 例经 CT 6 例经 MRI 明确腰4 腰5椎间盘突出 21 例 腰5骶1椎 间盘突出 13 例 腰4 腰5合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 5 例 腰3 腰4合并腰4 腰5椎间盘突出 2 例 腰3 腰4合并腰4 腰5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1 例 将 42 例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 每组 21 例 即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与单 纯牵引治疗组 见表 1 1 2 方法 1 2 1 单纯牵引法 采用 ATA D 型腰椎自动牵引床 患者平卧位 上 腰带固定在肋下 下腰带固定在髂嵴上方 水平方向牵引 每次治疗 30min 选 用间歇牵引 牵 6min 停 1min 牵引重量从 30kg 开始视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耐受 情况 渐增大到自身体重 一般每周增 加 2 4kg 7 天为 1 疗程 每天 1 次 每 周复查 1 次 表 1 病例资料 症状与体征 所有患者 42 例 手法 牵引组 21 例 单纯牵引组 21 例 急性腰腿痛14 33 3 8 38 1 6 28 6 慢性腰腿痛28 66 7 13 61 9 15 71 4 间歇性跛行15 35 7 8 38 1 7 33 3 麻木38 90 5 19 90 5 19 90 5 腰椎活动度受限42 100 21 100 21 100 直腿抬高试验 36 85 7 19 90 5 17 81 0 直腿抬高试验 30 11 26 2 6 28 6 5 23 8 直腿抬高试验 70 25 59 5 12 57 1 13 61 9 腰部压痛 37 88 1 17 80 1 20 95 2 棘突偏歪40 95 2 21 100 19 90 5 伸拇肌力减退25 59 5 12 57 1 13 61 9 膝踝反射改变16 38 1 8 38 1 8 38 1 表 2 两组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手法 牵引组 21 例 单纯牵引组 21 例 P 值 男1514 女67 年龄 岁 40 67 10 4337 24 7 90 0 05 病程 月 22 60 31 0629 30 30 43 0 05 腰腿痛积分6 30 2 096 92 2 18 0 05 注 腰腿痛积分使用 VAS Visual Analog Scale 评分法 无痛为 0 分 最痛 为 10 分 1 2 2 两组资料的可比性 本研究两组间各因素经统计处理 其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1 2 3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法 针对腰椎棘突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 手法 让患者端坐凳上 屈膝 90 全身放松 术者坐于其后 以棘突偏向右 侧为例 助手用双下肢夹紧患者左膝 术者左手拇指扶按棘突之右旁 右手经 患者右腋下绕颈后搭按左肩后 嘱患者前屈 同时术者右手控制前屈角度 前 屈角度以偏歪棘突节段不同而异 并向右侧旋转 当右转至最大限度时术者 适度用力 使患者腰部向右方超限转动 同时左手拇指向对侧推拔偏歪的棘突 即可感到患者棘突向对侧滑动 并可闻及响声 再将腰部复回中立位 检查复 位效果 若复位不完全 可继续用手法纠正 棘突向左侧偏时 操作方法同上 方向相反 复位前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 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 引治疗 牵引方法同上 每周复查 1 次 如发现错位 以同法复位并放松 结 果行统计检验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接受药物及其他治疗 6 周后及 12 周后评定结果 6 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者无需继续治疗 每周仍复查 1 次 显效者继续治疗至 12 周 1 2 4 评定标准 参考日本 N Nakano 和 T Nakano 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8 与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9 综合制定 临床症状消失 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体查无压痛 腰椎活动度正常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神经功能均恢复 日常生活 工作 学习等不受影响 显 效 腰椎痛症状明显减轻 压痛 活动度 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功能等临床体 征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 工作 学习所受影响明显减轻 有效 腰腿痛症状有 所减轻 压痛 活动度 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功能等临床体查有所好转 日常 生活 工作 学习所受影响有所减轻 无效 腰腿痛症状无缓解 压痛 活动 度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功能等临床体查无变化 日常生活 工作 学习等所受 影响如前 2 2 结果结果 根据以上的评定标准 两组经 6 周及 12 周治疗后 其结果如下 6 周后旋 转复位手法加牵引与单纯牵引比两者差异显著 P 0 05 12 周后旋转复位 手法加牵引总显效例数 17 例 总显效率 80 95 单纯牵引总显效例数 11 例 总显效率 52 38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5 见表 3 表 3 6 周 12 周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 与单纯牵引的疗效 旋转复位手法 牵引单纯牵引 治疗方法 6 周后12 周后6 周后12 周后 临床症状消失 3725 显效91046 有效6367 无效3193 总有效率 85 7180 9557 1452 38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而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显著 P 0 05 3 3 讨论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下腰椎 尤其腰4 腰5 腰5 骶1和腰3 腰4椎 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 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神经 根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本组病例中 青壮年占 95 2 55 岁以上老年人 占 4 8 国内文献报道老年人所占比例为 5 9 1 国外报道为 4 2 非手 术治疗是本病的基本疗法 约 80 90 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或治愈 3 4 其中牵引疗法被广泛重视及使用 并取得一定疗效 但旋转复位手法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仍有争议 5 腰椎间盘突出后 使椎间关节所受应力改变 一方面椎间纤维环松弛 椎 体间有较大的滑动度 导致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压力及 摩擦力增加 另一方面椎体下沉 相邻两个小关节突的重叠加大 下位椎体的 上关节突上升超过了上位椎体下缘向后的延长线 致椎间孔狭小或神经根管狭 窄 压迫神经根产生类似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征象 6 Ken Yong Hing 7 等人 认为应重视三关节复合体 所谓三关节复合体是由每一节段的椎间盘与两个关 节突构成 其从功能上是三位一体 任何一个关节或椎间盘退变均可影响其他 的关节 逐渐导致其他两者改变 因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常伴有腰椎后 关节紊乱加重腰痛 旋转复位手法的机制可能是使椎间隙 纤维环和后纵韧带 发生相应的旋转和牵引 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 使椎间盘韧带具有 一种弹性回纳力 使突出物还纳 纤维环裂隙闭拢 椎间盘韧带牵张力去除 解除关节囊或关节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 从而缓解疼痛 5 同时 可以矫正 腰椎侧凸 棘突偏歪和小关节半脱位 使腰椎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而腰椎屈曲 又使神经根移位 改变了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 减轻或消除 突的紧张 痉挛 使椎间隙增大及后纵韧带紧张 有利于突出的髓核还纳 减 轻神经根受压 本研究中 6 周后旋转复位配合牵引所疗总有效率为 85 71 单纯牵引组反为 57 14 两组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腰椎间盘突 出症中 一例由于腰肌保护性痉挛 使脊柱呈侧弯 所以单纯牵引时作用于脊 柱上的力仅是牵引力的一个分力 且两侧腰肌受力不均 减轻了牵引力的作用 而经手法复位后 腰肌痉挛得以缓解 腰椎在冠状面上呈一直线 从而牵引时 两侧腰肌受力均匀 脊柱所受的力即牵引力 所以在相同的牵引力下 旋转复 位手法配合牵引的效果优于单纯牵引 从而以小的牵引力达到较好的疗效 12 周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和单纯牵引尽管在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但在总显效率上分别为 80 95 52 38 在 P 0 05 两组有 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提示旋转复位手法与牵引可相辅相成 手法后牵引可缓解 神经根受压 减轻手法对局部软组织刺激性炎症的反应 从而缩短疗程 加快 康复进程 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手法复位文献报道多予肯定 但手法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损伤并不鲜见 本研究中未出现因旋转复位手法而造成的损伤 因此 只要使用得当 技术娴 熟 并注意排除禁忌证 旋转复位手法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参考文献 1 林宏 张得纯 秦方先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7 7 2 77 2 Nachemson A Disc Herniation in the Elderly In Cruss RL ed Adult orthopedics Edinburgh Lirigstone Churchiu 1984 890 3 Bozzao AB Gallucci M Masciocchi 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