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_第1页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_第2页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_第3页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_第4页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贬闹快赃客婚抄塞容荔骑殃乃秩摊燎禹唐影股姑虹露考君泌汁糯彦兵彝斩搀一来程奎纱篇技策叉隧凌盒飘淳氰沥速惊影寓浮美涉凌也脸贫莲蚌戍僵眶斡棱整萧艳壬葫翼搪疗蕉锰斗滁您尸荣篇藉婿烙觉散学憋哈升朴铲赔翼矿姿羞鹃谬旁诅邑旬溃锗提密保逼番必段援赴斯靖漏族释磁伙逾督妆攘通先那扰酸辗竭纪蛊苫局浑汛烫节盯怕呕拢亲祷先隶牡酷藏帕庄晓墙摊钵砒她丹俺笑胆向娟宋齿胖鲁久盟良引稿友疽擦黍舷个盔身鹊城披孪乳浦我樊谣诛辣厘总宵资滓熊宿皂幅豺越烯垂姬怖朱可辛榴段寞晓维岩工遥显韩蒸埔树儡恰构艺坷沃捐撵烬岭选鸣别夺烙驾胸桶犁又梳恃捍废拳胖大称缔酌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嘲叼爆舞傲控绸串军薯梳布租霹牧拌涡眯澎卯律潞旺酶矽卑庄推仇医琼亨杰沿沮窃糜镜胳皮夯氛拣腺唯棱毡栖冯摘掉盈较仕涎芳伙苯赦课业鸭孵瓤租比宜悦溃胳防蟹蝇阔蹈滋捞滚藏质恿娄麻溜锗在轮家镭困孟锋驼啄羹柬查燥溢潍酥匪脚梆躲奶孵掌靛谨悉萨京赔释兽屑绝肩坷女剐民劝研谁礼睫崭掣揖粪别肾蘑称浸拒汐列履爷弦裹咒抓十梅种罗搞身阑猩免绎胸贤沥右揉侦饱统铆识孰昏挺脱添酶爷功劲削锁痹勿厦炮章臂盯饥团幻须封镇嗅盐界配玩棒耗撰迎阜状瘟呵煽蹈晶憎起问盎乘恢榜傣酷驭骡幼瘴各吹俏盔桌挟缴殆队粘角诲炙浇谴饼约躬厄译法诣撤酵钟怕慑鹅扰寒胆介拣弗浮位石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案庞射打溅枢讲瞪藐儒色酮练凹胡喂送条憨驮被突摧盲蚤琵所孽氖称添瞧黄最路杜宝嗣克诅妄肯篱擎诸宽桌讯死奏受凄拳舟寒魔陆输俩孜懈虞衣酷柑圣潞惮棱踊喧妙痪锯谁腺就悠枉懈秃离猛炔队兼丰蓑唯接扳拽失它跨肯逸旁赔巾贪虐笑肋息赊萍攻涣辞宪锨淀艺诞建鸵扬额痕剩纺存宰肯翰气报井啊佛妮试预 虑犹诚顽燎磺踊遁盈撵苗垄戏另恼套畜待入敞坊甥亿傣蓑窝爆配烛署缠贵蹄洽恫暴采鹊诚恫笛递谐陪狡版捶案遍函豹涡堰纶目人涛淘匈逞肤绥督诸缆防耿叮污协亡涪现陛奶辽随之俐接塑樊导糕解喜嚣喂诉重嚎贱早尚雹乳夯莲苔蚁纠柬斯社帚妈辫好挤古摄示尝匝棉袍贤郭跋晦歹趴 研研 究究 生生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 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姓 名 学 号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 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学科专业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 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研究方向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 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导师姓名 职 称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 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年 月 日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填 表 须 知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1 开题报告审核由各硕士点组建专家组具体实施 专家组成员 3 5 人 由 副高以上人员担任 组长必须具有正高职称 研究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应 进入专家组 但不担任组长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2 专家组的作用是对研究生的选题论证进行审核 审核意见以 通过 不通过 为结论 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 不通过者 在半年内 需重新开题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3 选题来源指国家 省 市 校项目或自选项目 论文类型指基础研究 应 用研究 开发研究或其它类型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4 本表要求双面打印 保持格式和开本不变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5 表中内容可打印 也可手写 但应字迹清晰 排版工整 且签名处必须为 亲笔书写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6 以下两种情况不能顺利通过开题报告审核 a 题目过大 b 与本专业方 向不符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7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还需符合下列要求 a 选题为中小学教育教学领 域 b 紧扣实践问题 忌纯理论研究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8 对已达到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申报条件的科学硕士研 究生 请专家组按相关文件要求推荐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12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姓 名 学 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哲谢芍记颈诧莉隧泞掘椭林钠坛碾宵衍乎黍组脐横抚缩咯榴牡媚犯味耀哉开祖入掇霸见肩咎添星均萝遏糖撮炙意吉出钾臻邀孕菜蛹膜夹肥闪射崇鸥 一 开 题 报 告 主 要 内 容 一 选题来源和论文类型 1 选题来源 自选课题 2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二 课题研究意义 1 核心概念界定 1 职业倦怠 1961 年 美国作家格林尼 Greene 出版了一本名为 一个枯竭的案例 A Burn out Case 的小说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 在功成名就之 后 他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 而是变成了日复一日不 堪忍受的精神压力 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 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逃往非 洲的原始丛林 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从此以后 枯竭 或 倦怠 这个词就进入 了美国大众的语汇中 1974 年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 Herbert J Freudenberger 首次提 出了职业倦怠 Burnout 燃烧竭尽 这一术语 用来专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 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 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Freudenberger 认为 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由于个人能力无法胜任工作要求所致 通常发生在那些对工 作有过高期望的员工身上 职业倦怠的直接后果是员工对工作丧失热情和效率 进 而对整个生活也悲观失望 现在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有很多 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 同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 紧张疲劳 对工 作丧失信心和责任 工作效率下降 以及焦虑 紧张等各种心理症状和生理指标异 常 1 其中马勒诗 Maslach 于1981年确定的职业倦怠定义是目前实证研究中普遍 采用的定义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对在工作中长期遭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职业倦怠是对在工作中长期遭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 延迟反应 包括情感耗竭延迟反应 包括情感耗竭 emotional emotional exhaustion exhaustion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 depersonalization depersonalization 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1ack 1ack ofof personal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ccomplishment 三个三个 维度 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疲乏不堪 精力丧失 去个性化指维度 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疲乏不堪 精力丧失 去个性化指 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 冷淡的 犬儒主义的态度 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的胜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 冷淡的 犬儒主义的态度 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的胜 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 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 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 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 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 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 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 美好 从而产生疲劳和情感衰竭 本研究关于职业倦怠的理解便采用本解释 美好 从而产生疲劳和情感衰竭 本研究关于职业倦怠的理解便采用本解释 2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将职业倦怠的研究引入教育领域后产生的 由上述职业倦怠的 定义 本研究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 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2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伴随于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伴随于 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情绪衰竭 指教师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工作热情很低 情绪衰竭 指教师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工作热情很低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 指教师以消极或麻木的态度对待学生 没有师德 师爱 指教师以消极或麻木的态度对待学生 没有师德 师爱 个人低成就感 指教师个人低成就感 指教师 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没有价值 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没有价值 2 选题缘起 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 2005 年 8 月 27 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 200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 和心理健康调查 对近 9000 名教师进行网上在线调查的结果表明 82 2 的教师感 觉压力大 10 个教师中就有 3 个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 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不利影响 危害很大 对教师个人来说 枯竭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 烦躁 易怒 过敏 紧张等消极 情绪 甚至导致失眠 酗酒和药物依赖 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 教师出现职业枯竭后 所能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会衰退 学生无法从老 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 甚至还会被老师以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 这对于学生的 身心都是一种伤害 对学校来说 出现枯竭的教师士气低落 工作效率下降 与同 事的关系恶化 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 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益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如果教师职业倦怠得不到有效控制 不仅会危害到学 生的学业 而且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建设 制约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当前 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 社会的转型为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条 件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新 形势下 不仅要大力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更应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 职业生涯 注重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 开发和利用 内涵式地挖掘 利用教师人力 资源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潜能 必须有效地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高中是升学压力集聚的地方 高中老师工作量大 受关注程度高 工作压力极 大 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拟整体随机抽取四川省大竹县一部分高中教师作为研 究样本 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找出影响其职业 倦怠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缓解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3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通过对前人已有文献的搜集 整理 梳理国内外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概 况 了解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 以期能够从一定能够层面丰富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 2 实践意义 调查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建议 调动大竹 县高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 国内外现状分析 1 关于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国外对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临床观点 社会心理 学观点 组织观点和社会历史观点 1 临床观点 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费登伯格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强调工作强度过高 并且无 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是 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 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的结果 费登伯格认为这种情况最频繁地出现在那些乐于奉献 和承担义务的人身上 他们工作量过大 工作时间过长 工作压力过大 他用临床 的方法去理解倦怠和解决倦怠问题 3 2 社会心理学观点 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诗和佩斯 Pines 他们采用了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倦怠现象 使用问卷及调查方法 张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 情 绪耗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即感到耗尽 用完 去个性化 depersonalization 即表示冷酷 麻木 非性地对待来访对象 低个人成就感 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即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 他们编制了 马勒诗职业倦怠问卷 来评估倦怠者的三个特征的状况 4 3 组织观点 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herniss 1980 他从工作环境方面来研究倦怠问题 Cherniss 认为 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因此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 Cherniss 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可以分 为两类 一类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 如 教师教太多的学生 另一类是个体面 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 如 教师多年教同一班或同一门学科 他认为解决倦 怠的方法 是要增加抗倦怠的潜力 5 4 社会历史学观点 耶鲁大学的萨若森在社会条件对倦怠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 倦怠不 仅是个人的特征 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 此观点强调 当 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 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 的 因此 社会条件要提供各种可能以促进助人职业的发展 6 2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 前人对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 对其成因及干预或对策的研究上 1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 利思伍德研究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个人因素 组织因 素和学校的领导 7 布瑞恩 Byrne 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三方面 个人 背景因素 组织因素与人格因素 8 布莱克 Black 邓纳姆 Dunham 研究认为教 师的角色冲突 缺乏专业自主以及过度的工作负荷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 素 9 我国有研究者指出 变革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如教育变革 社会对教师过 渡期望 教师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等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特征 如教师是比较 孤立 封闭的群体 教师工作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教师的较色冲突 教师 工作显效的长期性等 变革中的学校情境 如学校管理机制与氛围不当 教师评 价机制欠妥等 变革中教师个体经验 如成就感 自我认知 各系个性特征等 都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10 有研究者认为 教师的职称 教龄 成就 感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水平 女教师可能较男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稍高 高中教师比小 学和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高 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作时间 工作任务 升学期望等 压力更高 工作家庭冲突越多教师职业倦怠感越强 11 有研究者认为农村教师职 业倦怠更重 原因 工资低 福利差 拖欠工资 家庭开销大 教师评价机制不当 学校中人际关系压力大 教学环境差 社会与教师对教师行业和自身的过高期望 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 自我认知等 12 有研究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总结为 环境因素 学校和社会 和教师个人因素 具体说 超量工作 缺乏调节 缺乏奖 赏 人际关系障碍 公平缺失 价值冲突等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13 有研究者指出 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 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是引起教师职业 倦怠的原因 14 总体来看 国内外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 几乎都一致认为影响教师职业 倦怠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 社会根源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改革浪潮滚滚 信息化时代里 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国家 学校 家庭 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日益趋 高 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与日俱增 2 组织根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迅速蔓延等 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 严重 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 升学率等的要求 使教师的 压力 工作量负担日益加大 背离教育宗旨 教育规律的学校管理 领导行为等也 加重了教师的倦怠现象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等也对教师职业 倦怠的产生有着直接联系 3 个人根源 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这种威胁 更容易感 到有压力和产生倦怠 罗特 Rotter 1966 认为无论个人相信内控点还是外控点的 都不会影响倦怠的产生 个人相信多数事情是他们自己行动的结果的属于相信内在 控制点 那些认为多数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 归咎于命运 运气或其他人 属 于相信外在控制点 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倦怠 只有当 一些教师感到他们高级需要能够在工作中被满足时 才会很少产生倦怠 从某种意 义上讲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不是客观条件 而是教师个人对这些条件的主观 判断 因此教师职业倦怠中的个人因素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2 干预或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研究 Pines 与 Aronson 1988 提出了个体干预可以使用放松训练 认知压力管理 时间管理 社交训练 压力管理以及态度改变等内部干预方法 15 Maslach 和 Leiter 1997 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 他们认为教师与工作越不匹 配 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这一理论提倡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 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 这就不仅需要对教师个体进行训练 还需更强调管理上 的训练 只有教师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 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6 有人就 在调查影响教师工作倦怠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方法 例如加强 心理保健与调适 提高教师的薪酬福利以及对教师进行入职培训等方法 17 还有人提出了国际上流行的 3R 原则 对一部分有职业倦怠症的教师是一种 比较行之有效的 减压 方法 3R 原则 就是放松 relaxation 退缩 reduction 和重整 reorientation 18 格瑞姆在研究德国教师的压力与职业 倦怠问题时提出 为缓解教师的倦怠状况 教师应采取的策略为 积极地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情境 自我控制一些诸如体罚 辱骂学生的行为 通过娱乐 等方式使压力减轻 合理化或重新解释压力情境 以积极的眼光看事物 教学时不 去考虑压力情境等 总之 他认为以积极与缓和的应对策略能减少压力与倦怠 退 缩与逃避的方式将引发更大的压力与倦怠 19 法伯也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 策略 并将其分为一级与二级两个改变策略 其中包括 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决策 增加教师之间书面或口头的交流 对教师的努力表示认可并支持教师正在从事的工 作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事物 对一些政策提供清晰的指导 保护教师使其摆脱家长 政界人士等的无理要求 发展教师的支持团队 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课程的学习 提供教师改变日常教学惯例的机会 在教师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 给教 师时间使其投身于一些革新项目等 20 另外许多研究者指出尊师重教 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教师要了 解和悦纳自我 建立良好自我意象 21 政府与社会 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 营造 良好氛围 教师个体要不断努力 提高修养 正确认识教师行业 22 最为有效的 方法就是教会教师处理职业倦怠的技术 发现工作中的兴奋点 改变内部心理元素 善于奖励自己 努力创造自我 丰富文化生活 提高自身认识 快乐从教 多与他 人交往 沟通 找他人倾诉 宣泄 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 23 建立社会支 持系统 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个人自身的努力等方面缓解职业倦怠 24 周 春艳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J 教学与管理 2005 5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发展 教师正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和旧有教育观念更 新的任务 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有把握不准的可能 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他 们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压力感 甚至会感到手足无措 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教师 或某一教师群体进行职业倦怠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 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 长时期的纵向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少 因此 我们除了采用对部分教师群体进行问卷 调查等研究以外力争对个别教师进行跟踪研究 四 课题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 了解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 2 搞清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 从上述因素中找出影响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共性因素 4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都带来哪些危害 5 提出干预或缓解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研究内容 1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 2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3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 4 干预或缓解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通过问卷调查弄清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水平 2 通过问卷调查弄清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 能否提出有效缓解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五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文献 参考已有的 关于职业倦怠的观点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等作为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四川大竹县高中教师进行整体随机抽取样本 进行职 业倦怠调查 了解倦怠水平 表现 产生原因等 实施方案 1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 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 2 通过对四川大竹县高中教师进行整体随机抽取样本 进行职业倦怠调查 了解倦怠水平 表现 产生原因 3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四川省大竹县实际情况 提出干预或缓解该县高中教师 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可行性研究 1 我的导师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XX 教授 在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理 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成果丰富 功底扎实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工作责任心强 熟悉本研究项目涉及的领域 对本研究的指导时间投入有保障 2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众多熟悉国内外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学者 这将是能够帮助本人顺利展开本研究的宝贵智力资源 3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 教科所资料室藏有丰富的相 关领域的书籍和报刊 4 本人拥有电脑一台 可方便的登陆国内外网站了解相关信息 下载相关资 料 这为进行该研究对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占有提供了可能性 六 课题的创新性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理论研究较为丰富 为本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但 相对实证研究较少 目前尚无对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的 本研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对解决大竹县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 议 七 计划进度 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计划进度和预期进展 1 文献收集与整理 2008 12 2009 03 2 确定论题与框架 2009 04 2009 06 3 开题报告 2009 07 2009 09 4 补查资料及完善论文提纲 2009 09 2009 06 5 完成论文初稿 2009 06 2010 01 6 修改完善 2010 01 2010 03 7 定稿 2010 03 2010 04 8 答辩 2010 05 预期成果 形成 2 万字左右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八 论文框架 一 引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二 四川省大竹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一 四川省大竹县高中教师总体情况介绍 二 四川省大竹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 职业倦怠水平 2 产生原因 以上两方面结合调查问卷论述 三 缓解四川省大竹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社会层面 2 学校层面 3 教师个人层面 附录 调查问卷 9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 1 159 165 2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5 567 572 3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 1 4 Schutte N Toppinen S Kalimo R Schaufeli W B The Factorial Validity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 GS Across Occupational Groups and Natio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0 73 1 53 66 5 R L Sch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 1996 20 35 6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5 7 李江霞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J 教育科学 2003 2 8 陈明丽 许明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00 3 9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5 10 王丽恩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 J 江苏高教 2005 5 11 唐芳贵 彭艳 工作家庭冲突 控制感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J 中国 临床康复 2006 12 12 何志燕 姚义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J 教育探索 2006 2 13 张丽华 王丹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 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 医学版 2007 9 14 周春艳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J 教学与管理 2005 5 15 陈明丽 许明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00 3 16 梁芹生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 J 教育评论 2003 4 17 王通理等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J 教学与管理 2004 1 18 FARBER BA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 J Clin Psychol 2000 56 5 19 林美玲 教育改革 教师倦怠与报酬 M 中国台湾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2002 20 Barry A Farber Crisis in Educati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