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影像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Lisolice整理 概述 延髓内侧梗死 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MMI 最早在1908年由Spiller通过尸体解剖描述 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 仅占脑卒中的0 5 1 5 1914年Dejerine首次使用将其归纳为综合征 即延髓内侧综合征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更为罕见 由Davision于1937年首次提及 大部分病例以四肢瘫痪起病 症状复杂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学者对1992 2011年文献报道的经MRI证实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共纳入38例患者 该研究显示这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2 2岁 男性多见 74 2 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 78 4 构音障碍 48 6 舌下瘫 40 5 最常见 临床预后不佳 病死率23 8 致残率61 9 椎动脉硬化 38 5 是主要的血管形态学改变 大动脉粥样硬化和穿支动脉疾病是主要的卒中原因 临床表现 MMI临床大致分4型 1 经典Dejerine综合征 病灶对侧轻偏瘫 深感觉障碍和同侧舌瘫三联征 2 单纯轻偏瘫 3 感觉运动性卒中 对侧轻偏瘫 对侧深感觉减退 无舌瘫 4 双侧MMI综合征 四肢轻瘫 双侧深感觉障碍 吞咽困难 发音困难 构音障碍以及呼吸衰竭等 临床表现 就目前报道来看 意识障碍者少见 多数文献中报道的肢体瘫痪为逐渐出现 进行性加重 也有四肢瘫痪同时起病者 临床上需与吉兰 巴雷综合征鉴别 也可由单侧肢体瘫痪逐渐进展为偏瘫 四肢瘫 同时 亦有先出现双下肢瘫痪 逐渐进展至四肢瘫痪的患者 呼吸衰竭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发生率为24 3 远远高于单侧延髓内侧梗死的发生率 5 然而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呼吸受累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有研究表明延髓中上部梗死呼吸受累更为常见 且病灶越深越易合并呼吸障碍 其原因是支配疑核的核上纤维受累引起假性延髓性麻痹导致呼吸困难 亦有学者认为呼吸障碍与延髓双侧网状结构受累有关 发病机制 延髓内侧由椎动脉和脊髓前动脉分支供血 其中延髓内侧上1 3由椎动脉旁分支供应 下2 3由双侧脊髓前动脉及其汇合而成的前正中动脉延髓支供应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血管病理学改变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其次是小穿支动脉病变 另外也有栓塞 动脉夹层 动脉炎或合并先天血管变异等病因报道 影像学特点 头颅MRI检查 尤其是DWI对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其影像学表现为磁共振显示双侧延髓内侧类似 心型 或 Y形 的长T1长T2信号影 DWI高信号 ADC低信号 符合梗死改变 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 影像学特点1心形梗死 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the heart revealsthediagnosis IntJStroke 2014Jun 9 4 E18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与Y形梗死 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presentingasGuillain Barr likesyndrome ClinNeurolNeurosurg 2011Sep 113 7 589 91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Acaseof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presentingwith heartappearance sign TokaiJExpClinMed 2007Sep20 32 3 99 102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The heartappearance signinMRIin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PostgradMedJ 2011Feb 87 1024 156 7 引自 The heartappearance signinMRIin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PostgradMedJ 2011Feb 87 1024 156 7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Anteromedialterritory 前内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椎动脉 Anterolateralterritory 前外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脊髓前动脉 Mediallemniscus 内侧丘系ATT a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上升支 DTT de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降支 HN hypoglossalnucleus 舌下神经核 MLF 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内侧纵束 NA nucleusambiguus 疑核 STT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引自 The heartappearance signinMRIin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PostgradMedJ 2011Feb 87 1024 156 7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Anteromedialterritory 前内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椎动脉 Anterolateralterritory 前外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脊髓前动脉 Mediallemniscus 内侧丘系ATT a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上升支 DTT de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降支 HN hypoglossalnucleus 舌下神经核 MLF 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内侧纵束 NA nucleusambiguus 疑核 STT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引自 The heartappearance signinMRIin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PostgradMedJ 2011Feb 87 1024 156 7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Anteromedialterritory 前内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椎动脉 Anterolateralterritory 前外侧区 血供大部分来自脊髓前动脉 Mediallemniscus 内侧丘系ATT a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上升支 DTT descendingtrigeminaltract 三叉神经降支 HN hypoglossalnucleus 舌下神经核 MLF 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内侧纵束 NA nucleusambiguus 疑核 STT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引自 The heartappearance signinMRIin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PostgradMedJ 2011Feb 87 1024 156 7 影像学特点2心形梗死 Mediallemniscus 内侧丘系薄束核 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 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 接受脊髓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 薄束核 楔束核发出的纤维 弓形走向中央管腹侧 左 右交叉 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因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精细触觉 本体觉和震动觉 参考文献 1 张秀丽 张美娇 刁剑霞 谭晓天 王剑锋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二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年11期2 任晓琳 杜微 宋晓南 延髓 心型 梗死1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期3 Als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2025年度财务人员年终总结2023年
- 高速公路安全施工课件
- 电脑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连接器培训知识课件
- 高血压药的合理使用
- 高血压的原因
- 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评估服务合同
- 电脑基础知识培训
- 电脑办公普及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技能试题及答案
- 洽谈互赔协议书
- 应急管理局职能介绍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ITSM工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航运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 名创优品购销合同协议
- 乡镇卫生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99-01 心理咨询师 劳社厅发20057号
- 委托垫资解押及房产买卖过户和二手房抵押贷款协议书
- 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点面结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