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编物理基础学 上 下册 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王少杰 顾牡主编 第一章 1 1 质点运动学方程为 cos sin rat iat jbtk 其中 a b 均为正常数 求 质点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分析 由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 将运动方程 r t 对时间 t 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可得到 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 解 sin cos vdr dtat iat jbk 2 cos sin adv dtat it j 1 2 一艘正在沿直线行驶的电艇 在发动机关闭后 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大小 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即 2 ddvvKt 式中K为常量 试证明电艇在关闭发动机后又行 驶x距离时的速度为 0 Kx vv e 其中 0 v是发动机关闭时的速度 分析 要求 vv x 可通过积分变量替换 dx dv v dt dv a 积分即可求得 证 2 d d d d d d d d v x v v t x x v t v K d Kdx v v x xK 0 dd 1 0 v v v v Kx 0 ln v v 0 Kx vv e 1 3 一质点在 xOy 平面内运动 运动函数为 2 2 48xtyt 1 求质点的轨道方程 并画出轨道曲线 2 求t 1 s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 将运动方程 x 和 y 的两个分量式消去参数 t 便可得到质点的轨道方程 写出质点 的运动学方程 tr 表达式 对运动学方程求一阶导 二阶导得 v t 和 a t 把时间代入可 得某时刻质点的位置 速度 加速度 解 1 由2 xt 得 2 x t 代入 2 48yt 可得 2 8yx 即轨道曲线 画图略 2 质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2 2 48 rtitj 由 vdr dt 则速度 28vitj 由 adv dt 则加速度 8aj 则 当 t 1s 时 有24 28 8rijvijaj 当 t 2s 时 有48 216 8rijvijaj 1 4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22 1 xtyt x 和 y 均以 m 为单位 t 以 s 为单位 1 求质点的轨迹方程 2 在2t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同 1 3 解 1 由题意可知 x 0 y 0 由 2 xt 可得tx 代入 2 1 yt 整理得 1yx 即轨迹方程 2 质点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22 1 rt itj 则 22 1 vdr dttitj 22adv dtij 因此 当2ts 时 有 2 42 22 vij m saij m s 1 5 一质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 运动学方程为 2 0 1 2 sv tbt 其中 v0 b 都是常量 1 求 t 时刻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 在何时加速度大小等于 b 3 到加速 度大小等于 b 时质点沿圆周运行的圈数 分析 由质点在自然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 tss 求导可求出质点的运动速率 dt ds v 因而 dt dv a 2 n v a 00n aaa n 22 n aaa 当ba 时 可求出 t 代 入运动学方程 tss 可求得ba 时质点运动的路程 R s 2 即为质点运动的圈数 解 1 速率 0 ds vvbt dt 且dvb dt 加速度 22 0 0000 vbtdvv anbn dtR 则大小 2 2 222 0 n vbt aaab R 方向 bR btv 2 0 tan 2 当 a b 时 由 可得 0 v t b 3 当 a b 时 0 v t b 代入 2 0 1 2 sv tbt 可得 2 0 2 v s b 则运行的圈数 2 0 24 vs N RbR 1 6 一枚从地面发射的火箭以 2 20m s 的加速度竖直上升 0 5min 后 燃料用完 于是像 一个自由质点一样运动 略去空气阻力 试求 1 火箭达到的最大高度 2 它从离开 地面到再回到地面所经过的总时间 分析 分段求解 st300 时 2 20sma 求出v a t 30s 时 ga 求出 2 v t 2 x t 当0 2 v时 求出t x 根据题意取舍 再根据0 x 求出总时间 解 1 以地面为坐标原点 竖直向上为 x 轴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 且在坐标原点时 t 0s 且 0 5min 30s 则 当 0 t 30s 由 x x dv a dt 得 2 00 20 x tv xxx a dtdv am s 20 30 x vt m s ts 时 1 600 vm s 由 x dx v dt 得 1 30 00 x x v dtdx 则 1 9000 xm 当火箭未落地 且 t 30s 又有 2 1 2 222 30 9 8 x tv xxx v a dtdvam s 则 2 8949 8 x vt m s 且 1 2 30 tx x x v dtdx 则 2 4 989413410 xttm 当 2 0 x v 即91 2 ts 时 由 得 max 27 4xkm 2 由 1 式 可知 当0 x 时 166 ts t 16 s 30 s 舍去 1 7 物体以初速度 1 20m s 被抛出 抛射仰角 60 略去空气阻力 问 1 物体开始运 动后的 1 5s 末 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2 5s 末的夹角又是多少 2 物 体抛出后经过多少时间 运动方向才与水平成 45 角 这时物体的高度是多少 3 在物 体轨迹最高点处的曲率半径有多大 4 在物体落地点处 轨迹的曲率半径有多大 分析 1 建立坐标系 写出初速度 0 v 求出 v t tan 代入 t 求解 2 由 1 中的 tan关系 求出时间 t 再根据y方向的运动特征写出 ty 代入 t 求 y 3 物体轨迹最高点处 0 y v 且加速度 2 n v aag 求出 4 由对称性 落地点与抛射点的曲率相同 2 cos v gan 求出 解 以水平向右为 x 轴正向 竖直向上为 y 轴正向建立二维坐标系 1 初速度 00 0 20cos6020sin601010 3 vijij m s 且加速度 2 9 8 aj m s 则任一时刻 10 10 39 8 vit j m s 与水平方向夹角有 10 39 8 tan 10 t 当 t 1 5 s 时 tan0 262 14 41 当 t 2 5 s 时 tan0 718 35 41 2 此时tan1 由 得 t 0 75 s 高度 22 11 10 30 759 8 0 7510 23 22 yo yv tgtm 3 在最高处 2 10 10 n v vi m s vm s ag 则 2 10 2 v m g 4 由对称性 落地点的曲率与抛射点的曲率相同 由图 1 7 可知 coscos x n v aagg v 2 10 4 9 20 gm s 2 400 82 4 9 n v m a 1 8 应以多大的水平速度 v 把一物体从高 h 处抛出 才能使它在水平方向的射程为 h 的 n 倍 分析 若水平射程hnvt 由 gth 2 1 消去t 即得 hv 解 设从抛出到落地需要时间 t 则 从水平方向考虑vthn 即 从竖直方向考虑 2 1 2 hgt 消去 t 则有 2 2 n vgh 1 9 汽车在半径为 400m 的圆弧弯道上减速行驶 设在某一时刻 汽车的速率为 1 10m s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2 0 2m s 求汽车的法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 由某一位置的 v求出法向加速度 n a 再根据已知切向加速度 a求出a的大小和方 向 解 法向加速度的大小 22 2 10 0 25 400 n v am s 方向指向圆心 总加速度的大小 22222 0 20 250 32 n aaam s 如图 1 9 tan 0 8 38 40 n a a 则总加速度与速度夹角90128 40 1 10 质点在重力场中作斜上抛运动 初速度的大小为 0 v 与水平方向成 角 求质点到 达抛出点的同一高度时的切向加速度 法向加速度以及该时刻质点所在处轨迹的曲率半径 忽略空气阻力 已知法向加速度与轨迹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 2 n av 分析 运动过程中 质点的总加速度 ag 由于无阻力作用 所以回落到抛出点高度时 质点的速度大小 0 vv 其方向与水平线夹角也是 可求出 n a 如图 1 10 再根据关系 2 n av 求解 解 切向加速度 agasin 法向加速度 agancos 因 cos 2 0 22 ga a n n vvv 1 11 火车从 A 地由静止开始沿着平直轨道驶向 B 地 A B 两地相距为 S 火车先以加速 度 a1作匀加速运动 当速度达到 v 后再匀速行驶一段时间 然后刹车 并以加速度大小为 a2作匀减速行驶 使之刚好停在 B 地 求火车行驶的时间 分析 做 v t 图 直线斜率为加速度 直线包围面积为路程S 解 由题意 做 v t 图 图 1 11 则梯形面积为 S 下底为经过的时间 t 12 tan tanaa 则 cotcot 2 v Sttvv g t a v n a 0 v 图 1 10 则 12 111 2 S tv vaa 1 12 一小球从离地面高为 H 的 A 点处自由下落 当它下落了距离 h 时 与一个斜面发生 碰撞 并以原速率水平弹出 问 h 为多大时 小球弹的最远 分析 先求出小球落到 A 点的小球速度 再由 A 点下落的距离求出下落时间 根据此时间 写出小球弹射距离l 最后由极植条件求出 h 解 如图 1 12 当小球到达 A 点时 有 2 2vgh 则速度大小 2vgh 设从 A 点落地的时间为 t 则有 2 1 2 Hhgt 则 2 Hh t g 小球弹射的距离 2 2 2 lvtHh hhHh 则当 1 2 hH 时 l有最大值 1 13 离水面高为 h 的岸上有人用绳索拉船靠岸 人以恒定速率 v0拉绳子 求当船离岸 的距离为 s 时 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分析 收绳子速度和船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船速度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由沿绳的分量 与垂直绳的分量合成 沿绳方向的收绳的速率恒为 0 v 可以由 0 v求出船速v和垂直绳的分量 1 v 再根据 2 1 n v a 关系 以及 n a与a关系求解a 解 如图 1 13 20 vv 船速 2sec vv 当船离岸的距离为 s 时 22 0 012 tan v hsh vvvv ss 则 22 11 2222 cos n vvs aaa shsh 即 22 0 3 v h a s 1 14 A 船以 1 30km h 的速度向东航行 B 船以 1 45km h 的速度向正北航行 求 A 船上 的人观察到的 B 船的速度和航向 分析 关于相对运动 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和参考系 同时要明确速度是相对哪个参照系而 言 画出速度矢量关系图求解 解 如图 1 14 30 45 AB vi km h vj km h B 船相对于 A 船的速度4530 BABA vvvji km h 则速度大小 22 54 1 BABA vvvkm h 方向 arctan56 3 B A v v 既西偏北56 3 1 15 一个人骑车以 1 18km h 的速率自东向西行进时 看见雨滴垂直落下 当他的速率增 加至 1 36km h 时 看见雨滴与他前进的方向成 120 角下落 求雨滴对地的速度 分析 相对运动问题 雨对地的速度不变 画速度矢量图由几何关系求解 解 如图 1 15 r v 为雨对地的速度 12 pp vv 分别为第一次 第二次人对地的速度 12 rprp vv 分别为第一次 第二次雨对人的速度 120 由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可知 18012060 三角形 ABC 为正三角形 则 2 36 rp vvkm h 方向竖直向下偏西30 1 16 如题图 1 16 所示 一汽车在雨中以速率 1 v沿直线行驶 下落雨滴的速度方向偏于竖 直方向向车后方 角 速率为 2 v 若车后有一长方形物体 问车速为多大时 此物体刚好 不会被雨水淋湿 分析 相对运动问题 画矢量关系图 由几何关系可解 解 如图 1 16 a 车中物体与车蓬之间的夹角 arctan l h 若 无论车速多大 物体均不会被雨水淋湿 若 则图 1 16 b 则有 vBCACAB 车 sinsincostansinvvvv 雨雨雨雨对车 又 2 vv 雨 则 2 cos sin l vv h 车 1 17 渔人在河中乘舟逆流航行 经过某桥下时 一只水桶落入水中 0 5h 后他才发觉 即回头追赶 在桥下游 5 0km 处赶上 设渔人顺流及逆流相对水划行速率不变 求水流速 率 分析 设静水中船 水的速率分别为 1212 v v vv 从桶落水开始记时 且船追上桶时为 t 时刻 取水速的反方向为正方向 则顺水时 船的速率为 12 vvv 逆水时船的速率为 12 vvv 做v t 图 见图 1 17 解 ABDCDEGF SS 即 122212 0 5 0 5 vvvvvvt 则 1 0 th 又 2 5 0 vt 则 水流速率 2 5 0 km h v 1 18 一升降机以 2g 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上升 在 2 0s 末时有一小钉从顶板下落 若升 降机顶板到底板的距离 h 2 0m 求钉子从顶板落到底板的时间 t 它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吗 分析 选地面为参考系 分别列出螺钉与底板的运动方程 当螺丝落到地板上时 两物件 的位置坐标相同 由此可求解 解 如图 1 18 建立坐标系 y 轴的原点取在钉子开始脱落时升降机的底面处 此时 升降 机 钉子速度为 o v 钉子脱落后对地的运动方程为 2 1 1 2 o yhv tgt 升降机底面对地的运动方程为 2 2 1 2 2 o yv tgt 且钉子落到底板时 有 12 yy 即0 37 ts t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第二章 2 1 分析 用隔离体法 进行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解 以 m M 整体为研究对象 有 FmM a 以 m 为研究对象 如图 2 1 a 有 Mm FFma 由 有相互作用力大小 Mm MF F mM 若 F 作用在 M 上 以 m 为研究对象 如图 2 1 b 有 Mm Fma 由 有相互作用力大小 Mm mF F mM 发生变化 m a Mm F m F m b Mm F m 2 2 分析 由于轻滑轮质量不计 因此滑轮两边绳中的张力相等 用隔离体法进行受力分 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解 取向上为正 如图 2 2 分别以 M1 M2和 m 为研究对象 有 111 TM gM a 222 Mm gTMm a 2 M m mgma F 又 T1 T2 则 2 M mF 1 12 2M mg MMm 当 M1 M2 4m 2 8 9 M m mg F 当 M1 5m M2 3m 2 10 9 M m mg F 发生变化 2 3 分析 用隔离体法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解 f 为空气对气球的浮力 取向上为正 分别由图 2 3 a b 可得 MaMgf 1 amMgmMf 则 Mm gam aaa Mm mgMa a 11 2 4 分析 用隔离体法受力分析 人站在底板上静止不动 底板 人受的合力分别为零 解 设底板 人的质量分别为 M m 以向上为正方向 如图 2 4 a b 分别以底板 人为研究对象 则有 12 0TTFMg 3 0TFmg F 为人对底板的压力 F为底板对人的弹力 F F 又 231 1 2 TTT 则 23 245 4 Mm g TTN 由牛顿第三定律 人对绳的拉力与 3 T 是一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即大小相等 均为 245 N 2 5 分析 加斜向下方向的力 受力分析 合力为零 解 如图 2 5 建坐标系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在mg 与N 所在的平面上做力F 且0 2 若 2 此时 F 偏大 则 cossin0Fmgf fN sincos0NFmg 则有 2 cossin cossin 1 arctan sincos 1sin mgmg F 即 min 2 cossin arctan 1 mg F 此时 2 2 6 分析 利用牛顿定律 运动方程求向上滑动距离 停止滑动时合力为零 解 由题意知 ant 向上滑动时 mamgmg cossin aS2 2 0 v 联立求解得 sin4 2 0 gSv 当它停止滑动时 会静止 不再下滑 2 7 分析 要满足条件 则 F 的大小至少要使水平方向上受力平 衡 解 如图 2 7 cos sin FfNmgF 2 1 arctan 1sin mg F 当sin 114 08N m i n 2 m g 时 F 1 2 8 分析 垂直方向的力为零 水平方向的力提供向心力 先求速度 再求周期讨论 证 设两个摆的摆线长度分别为 1 l和 2 l 摆线与竖直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 1 和 2 摆线中的 张力分别为 1 F和 2 F 则 0cos 111 gmF sin sin 11 2 1111 lmFv 解得 1111 cos sin gl v 第一只摆的周期为 g ll T 11 1 11 1 cos 2 sin2 v 同理可得第二只摆的周期 g l T 22 2 cos 2 由已知条件知 2211 coscos ll 21 TT 2 9分析 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证明 如图 2 9 b c 分别以 M M m 为研究对象 设 M M m 对地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 a 方向向上 2 a 方向向下 则有 对 M 有 2 1 1 2 1 2 hat fMgMa Mm Mm gfMm a ff m tM M m t 2 2 2 对有 又 g 2h 则 a 则质量重的人与滑轮的距离 22 2 11 22 m hha thgt Mm 此题得证 2 10 分析 受力分析 由牛顿定律列方程 解 物体的运动如图 2 10 a 以 m1为研究对象 如图 b 有 11 1 Fm a 以 m2为研究对象 如图 c 有 122 FFm a 又有 11 FF 则 2 1 1 2 2 9 4 Fm a am s m b c 图 2 9 m1 m2 题 2 8 2 11 分析 1 小物体此时受到两个力作用 重力 垂直漏斗壁的支承力 合力为向心 力 2 小物体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重力 垂直漏斗壁的支承力和壁所施的摩擦力 当支承力在竖直方向分量大于重力 小球有沿壁向上的运动趋势 则摩擦力沿壁向下 当 重力大于支承力的竖直方向分量 小球有沿壁向下的运动趋势 则摩擦力沿壁向上 这三 个力相互平衡时 小物体与漏斗相对静止 解 1 如图 2 11 a 有 2 tantan 22 mgmv h 则 vgh 2 若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且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2 fN 时 速度最小 则图 2 11 b 有 水平方向 2 22 cossin 22 tan 2 mv Nf h 竖直方向 22 sincos 22 Nfmg 又 22 fN 则有 1tan 2 1cot 2 vgh 若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且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 33 fN 时 速度最大 则图 2 11 c 有 水平方向 2 33 cossin 22 tan 2 mv Nf h 竖直方向 33 sincos 22 Nfmg 又 33 fN 则有 1tan 2 1cot 2 vgh 综合以上结论 有 1tan1tan 22 1cot1cot 22 ghvgh 2 12 分析 因为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 所以动滑轮两边绳中的张力相等 定滑轮 两边绳中的张力也相等 但是要注意两物体的加速度不相等 解 图 2 12 a 以 A 为研究对象 其中 L F R F分别为滑轮左右两边绳子的拉力 有 ALRAA m gFFm a 且 LR FF 图 2 12 b 以 B 为研究对象 在水平方向上 有 LBB Ffm a 又 LL FF 2 2 1 0 BAA aaam s 3 AB mmmkg 联立以上各式 可解得 2 7 2 2 BA mgmama fN 2 13 分析 如图 2 13 对小球做受力分析 合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机械 能守恒定律求解 解 2 2 1 cosmvmgr R F L F A m g 图 2 12a L F B m g N f 图 2 12b A B 题图 2 12 题图 2 13 又 vrvr 此时 由 可得 2 cosg r 2 cos v Nmgm r 由 可得 N 3mgcos 2 14 分析 加速度等于零时 速度最大 阻力为变力 积分求时间 路程 解 设阻力 2 0 fkvk 则加速度 Ff a m 当 a 0 时 速度达到最大值 m v 则有 2 2 22 0 m mm FkvFF kfv mvv 从而 又 Ffdv a mdt 即 2 2 m F Fv vdv mdt 2 2 2 2 00 2 2 0 0 1 1 1 ln 2 1 m m m tv m v t mm m Fdv dt vm v Fdv dt vm v v vvF t v m v ln3 2 m mv t F 即所求的时间 对 式两边同乘以dx 可得 2 2 m F Fv vdv dxdx mdt 图 2 13 题图 2 15 2 22 2 2 22 00 2 2 22 0 0 22 ln 2 4 ln0 144 23 m m m m xv m m v x m m mm v vF dxdv mvv v vF dxdv mvv vF xvv m mvmv x FF 2 15 分析 相对运动 1 m相对地运动 2 m 3 m相对 B 运动 21 2TT 根据牛顿牛顿定 律和相对运动加速度的关系求解 解 如下图 2 15 分别是m1 m2 m3的受力图 设a1 a2 a3 a 分别是m1 m2 m3 B对地的加速度 a2B a3B分别是m2 m3对 B 的加速 度 以向上为正方向 可分别得出下列各式 111 1 m gTm a 2222 m gTm a 3233 m gTm a 又 22 33 BB BB aaa aaa 且 23BB aa 则 231 2 BB aaaaa 且则 231 2aaa 又 1122 TTTT 22 TT 则由 可得 2 21 1 12 2 21 2 12 2 12 3 12 43 1 96 345 4 1 96 345 543 5 88 345 mmg agm s mm mmg agm s mm mmg agm s mm 2 将a3的值代入 式 可得 12 2 12 8 0 784 34 m m g TN mm 12 21 57TTN 图 2 15 2 16 分析 要想满足题目要求 需要 M m 运动的加速度满足 Mm aa 如图 2 16 b 以 M 为研究对象 N1 N2 f1 f2分别为 m 给 M 的压力 地面给 M 的支持力 m 给 M 的摩擦力 地面给 M 的摩擦力 解 12 M Fff a M 如图 2 16 c 以 m 为研究对象 11 Nf分别为 M 给 m 的支持力 摩 擦力 则有 1 m f a m 又 gMmNfmgNNff 22 1 11 则 Mm aa 可化为 FMm gmgmg Mm 则 min 2 19 4FmM gN 2 17 分析 如图 2 17 对石块受力分析 在斜面方向由牛顿定律列 方程 求出时间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式 比较 o 60 与 o 45 时 t 相 同求解 解 1 其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为 sincosmgamga a m sincosgaga 又 2 1 cos2 L sat a 则 2 cos sincos L t gaaa 2 又60 时 1 2 cos60 sin60cos60 L t g 45 时 2 2 cos45 sin45cos45 L t g 又 12 tt 则 0 27 2 18 分析 绳子的张力为质点 m 提供向心力时 M 静止不动 解 如图 2 18 以 M 为研究对象 有 MgT 以 m 为研究对象 水平方向上 有 2 n v Tmam r 又有 TT 由 可得 2 vMg rm 2 19 一质量为 0 15kg 的棒球以 1 0 40m sv 的水平速度飞来 被棒打击后 速度与原 题图 2 16 题图 2 17 题图 2 18 来方向成 1350角 大小为 1 50m sv 如果棒与球的接触时间为 0 02s 求棒对球的平均 打击力大小及方向 分析 通过动量定理求出棒对球在初速方向与垂直初速方向的平均打击力 再合成求平均 力及方向 解 在初速度方向上 由动量定理有 10 cos135F tmvmv A 在和初速度垂直的方向上 由动量定理有 2 cos45Ftmv A 又 22 12 FFF 由 带入数据得 624FN 与原方向成Farctan 155 1 2 F F 角 2 20 将一空盒放在秤盘上 并将秤的读数调整到零 然后从高出盒底h将小钢珠以每秒 B 个的速率由静止开始掉入盒内 设每一个小钢珠的质量为 m 若钢珠与盒底碰撞后即静止 试求自钢珠落入盒内起 经过t秒后秤的读数 分析 秤的读数是已落在盒里石子的重量与石子下落给秤盘平均冲力之和 平均冲力可由 动量定律求得 解 对在 dt 的时间内落下的钢珠 由动量定理 02mBdtghFdt 所以 t 秒后秤的读数为 2mgBtmBgh 2 21 两质量均为 M 的冰车头尾相接地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 一质量为 m 的人从一车 跳到另一车上 然后再跳回 试证明 两冰车的末速度之比为 mM M 分析 系统动量守恒 解 任意 t 时刻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有 12 0MvMm v 所以两冰车的末速度之比 MmMvv 21 2 22 质量为 3 0kg 的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质量为 5 0g 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进木块 两者合在一起 在桌面上滑动 25cm 后停止 木块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为 0 20 试求子弹原 来的速度 分析 由动量守恒 动能定理求解 解 在子弹沿水平方向射进木块的过程中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有 0 MvMm v 一起在桌面上滑动的过程中 由系统的动能定理有 2 1 2 Mm vMm gl 由 带入数据有 0 600 vm s 2 23 光滑水平平面上有两个物体 A 和 B 质量分别为 A m B m 当它们分别置于一个轻 弹簧的两端 经双手压缩后由静止突然释放 然后各自以vA vB的速度作惯性运动 试证 明分开之后 两物体的动能之比为 kAB kBA Em Em 分析 系统的动量守恒 解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有 0 AABB m vm v 所以 ABBA vvmm 物体的动能之比为 2 2 1 2 1 2 kAAAB kBBBA Em vm Em vm 2 24 如图 2 24 所示 一个固定的光滑斜面 倾角为 有一个质量为 m 小物体 从高 H 处沿斜面自由下滑 滑到斜面底 C 点之后 继续沿水平面平稳地滑行 设 m 所滑过的路 程全是光滑无摩擦的 试求 1 m 到达 C 点瞬间的速度 2 m 离开 C 点的速度 3 m 在 C 点的动量损失 分析 机械能守恒 C 点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 点竖直方向动量损失 解 1 由机械能守恒有 2 1 2 c mgHmv 带入数据得2 c vgH 方向沿 AC 方向 2 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所以 cos c mvmv 得 2cosvgH 方向沿 CD 方向 3 由于受到竖直的冲力作用 m 在 C 点损失的动量 2sinpmgH 方向竖直向下 2 25 质量为 m 的物体 由水平面上点 O 以初速度v0抛出 v0与水平面成仰角 若不计 空气阻力 求 1 物体从发射点 O 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重力的冲量 2 物体从发射 点落回至同一水平的过程中 重力的冲量 分析 竖直方向由动量定力理求重力冲量 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 落回到与发射点同 一水平面时 竖直方向的速度与发射时竖直的方向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解 1 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由动量定理有 0 0 sin mvI 重 得0sin Imv 重 方向竖直向下 2 由于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相等 物体从发射点落回至同一水平面的过程中 重力的 冲量 0 2sinImv 重 方向竖直向下 2 26 如图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 有一横截面 2 S 0 20m的直角弯管 管中有流速为 1 3 0m sv 的水通过 求弯管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 对于水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分别用动量定理求冲力分量 弯管所受力大小为水所受 的冲力合力 解 对于水 在竖直方向上 由动量定理有 1 0vdtSvFdt 在水平方向上 由动量定理有 题图 2 26 题图 2 24 2 vdtSvF dt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弯管所受力的大小 22 12 FFF 由 带入数据得 F 2500N 方向沿直角平分线指向弯管外侧 2 27 一个质量为 50g 的小球以速率 1 20m s 作平面匀速圆周运动 在 1 4 周期内向心力 给它的冲量是多大 分析 画矢量图 利用动量定理求冲量 解 由题图 2 27 可得向心力给物体的冲量大小 1 21 41ImvN S 2 28 自动步枪连续发射时 每分钟射出 120 发子弹 每发子弹的质量为 7 90g 出口速 率 1 735m s 求射击时枪托对肩膀的平均冲力 分析 由动量定理及牛顿定律求解 解 由题意知枪每秒射出 2 发子弹 则由动量定理有 20dtmvF dt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枪托对肩膀的平均冲力 11 6FFN 2 29 如图 2 29 所示 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9 8N 小球的质量为 0 5kg 绳长 0 3m 水平冲量 I 等于多大时才能把绳子拉断 设小球原来静止 分析 由动量定理及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解 由动量定理有 0mvI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 v Fmgm l 由 带入数据得 0 857 Ikg m s 2 30 质量为 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桌面上 质量为m 速度为 0 v的子弹水平地射 入木块 并陷在木块内与木块一起运动 求 1 子弹相对木块静止后 木块的速度和动量 2 子弹相对木块静止后 子弹的动量 3 在这个过程中 子弹施于木块的冲量 分析 由木块 子弹为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可求解木块的速度和动量 由动量定理求 解子弹施于木块的冲量 解 1 由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 mvmM v 所以木块的速度 0 mv v mM 动量 0 mv MvM mM 题图 2 27 题图 2 29 L I I 2 子弹的动量 2 0 m v mv mM 3 对木块由动量定理有 0 mv IMvM mM 2 31 一件行李的质量为 m 垂直地轻放在水平传送带上 传送带的速率为 v 它与行李 间的摩擦系数为 1 行李在传送带上滑动多长时间 2 行李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多远 分析 由动量定理求滑动时间 由牛顿定律 运动方程求出距离 解 1 对行李由动量定理有 0mg tmv 得 v t g 2 行李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由 mamg ga 2 2 1 ats 2 2 11 22 v sg t g 2 32 体重为 p 的人拿着重为Q的物体跳远 起跳仰角为 初速度为 0 v 到达最高点该 人将手中物体以水平向后的相对速度 u 抛出 问跳远成绩因此增加多少 分析 以人和物体为一个系统 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 因此系统在水平方向上 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中涉及的速度都要相对同一参考系统 解 在最高点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 0 cos PQ vPvQ vu 增加成绩 0 0 sin cos v svv g 由 可得 0sin vQ su PQg 2 33 质量为m的一只狗 站在质量为M的一条静止在湖面的船上 船头垂直指向岸边 狗与岸边的距离为S0 这只狗向着湖岸在船上走过l的距离停下来 求这时狗离湖岸的距 离S 忽略船与水的摩擦阻力 分析 以船和狗为一个系统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注意 动量守恒中涉及的速度都要相对 同一参考系统 解 设V为船对岸的速度 u为狗对船的速度 由于忽略船所受水的阻力 狗与船组成的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0 uVmMV 即 u mM m V 船走过的路程为 l mM m tu mM m tVL tt 00 dd 狗离岸的距离为 l mM M SLlSS 00 2 34 设76 Fij N 1 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3416 m rijk 时 求F 所作的功 2 如果质点到r 处时需 0 6s 试求F 的平均功率 3 如果质点的质量为 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 分析 由功 平均功率的定义及动能定理求解 注意 外力作的功为 F 所作的功与重力作 的功之和 解 1 0 F dr r A 0 76 ijdxidyjdzk r 00 76dxdy 34 45J 做负功 2 45 75 0 6 A PW t 3 0 r k EAmgj dr 45 4 0 mgdy 85J 2 35 一辆卡车能沿着斜坡以 1 15km h 的速率向上行驶 斜坡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 tan0 02 所受的阻力等于卡车重量的 0 04 如果卡车以同样的功率匀速下坡 则卡 车的速率是多少 分析 求出卡车沿斜坡方向受的牵引力 再求瞬时功率 注意 F V 同方向 解 sin0 02tg 且0 04fG 上坡时 sin0 06FfGG 下坡时 sin0 02FfGG 由于上坡和下坡时功率相同 故 pFv F v 所以45 12 5 vkm hm s 2 36 某物块质量为 P 用一与墙垂直的压力N使其压紧在墙上 墙与物块间的滑动摩擦 系数为 试计算物块沿题图所示的不同路径 弦 AB 圆弧 AB 折线 AOB 由 A 移动到 B 时 重力和摩擦力作的功 已知圆弧半径为 r 分析 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无关 非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有关 解 重力是保守力 而摩擦力是非保守力 其大小为fN 1 物块沿弦 AB 由 A 移动到 B 时 重力的功pghpgr 摩擦力的功2fABNr 2 物块沿圆弧 AB 由 A 移动到 B 时 重力的功pghpgr 摩擦力的功 A 1 2 fABNr 题图 2 35 题图 2 36 A B N O r 3 物块沿折线 AOB 由 A 移动到 B 时 重力的功pghpgr 摩擦力的功2fAOBNr 2 37 求把水从面积为 2 50m的地下室中抽到街道上来所需作的功 已知水深为 1 5m 水 面至街道的竖直距离为 5m 分析 由功的定义求解 先求元功再积分 解 如图以地下室的 O 为原点 取 X 坐标轴向上为正 建立如图坐标 轴 选一体元dVSdx 则其质量为dmpdVpSdx 把dm从地下室中抽到街道上来所需作的功为 6 5 dAgx dm 故 1 51 5 6 00 6 5 4 23 10AdApSgx dxJ 2 38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桌面上并与轻弹簧相连 最初 m 处于使弹簧既未压缩也未伸长 的位置 并以速度 0 v向右运动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物体与支承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求物体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分析 由能量守恒求解 解 设物体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为 0 x x 根据能量守恒 有 22 0 11 22 mvkxmgx 即 2 2 0 2 0 mvmg xx kk 解得 11 22 2 0 mg kv k mg x 2 39 一质量为 m 总长为l的匀质铁链 开始时有一半放在光滑的桌面上 而另一半下 垂 试求铁链滑离桌面边缘时重力所作的功 分析 分段分析 对 OA 段取线元积分求功 对 OB 段为整体重力在中心求功 解 建立如图坐标轴 选一线元dx 则其质量为 m dmdx l 铁链滑离桌面边缘过程中 OA的重力作的功为 11 22 1 00 11 28 ll AdAglx dmmgl OB 的重力的功为 2 111 224 Amglmgl 故总功 12 3 8 AAAmgl 2 40 一辆小汽车 以vvi 的速度运动 受到的空气阻力近似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 题图 2 37 m 0 v 题图 2 38 题图 2 39 2 FAv i A 为常数 且 22 0 6N smA 1 如小汽车以 1 80km h 的恒定速率行 驶 1km 求空气阻力所作的功 2 问保持该速率 必须提供多大的功率 分析 由功的定义及瞬时功率求解 解 1 23 2 80 10 1 10 9 vikm him srim 故 222 2 0 6 10 9 FAv ii 则kJrFA300 3 2 6584PFvAvW 2 41 一沿 x 轴正方向的力作用在一质量为 3 0kg 的质点上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3 34xttt 这里x以 m 为单位 时间t以 s 为单位 试求 1 力在最初4 0s内作 的功 2 在 1st时 力的瞬时功率 分析 由速度 加速度定义 功能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解 2 1 383 dx v ttt dt 则 4 19 0 3 vm svm s 由功能原理 有 22 1 4 0 528 2 k AEm vvJ 2 2 383 68 dxdv v ttta tt dtdt 1ts 时 6 2 FmaNvm s 则瞬时功率12pFvW 2 42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 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 若铁锤击第一次时 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 1cm 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 假定铁锤两次 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 分析 根据功能原理 因铁锤两次打击铁釘时速度相同 所以两次阻力的功相等 注意 阻力是变力 解 设铁钉进入木板内xcm时 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为 0 fkx k 由于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 故 1 01 x fdxfdx 所以 2x 第二次时能击入 21 cm 深 2 43 从地面上以一定角度发射地球卫星 发射速度 0 v应为多大才能使卫星在距地心半径 为 r 的圆轨道上运转 分析 地面附近万有引力即为重力 卫星圆周运动时 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 能量守恒 解 设卫星在距地心半径为 r 的圆轨道上运转速度为 v 地球质量为 M 半径为 e R 卫星质 量为 m 根据能量守恒 有 22 0 e 11 2R2 GMmGMm mvmv r 又由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 2 2 N GMmmv F rr 卫星在地面附近的万有引力即其重力 故 2 e GMm mg R 联立以上三式 得 e 0e R1 2 R1 2 vg r 2 44 一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 100N mk 用手推一质量0 1kgm 的物体 A 把弹簧 压缩到离平衡位置为 1 0 02mx 处 如图 2 44 所示 放手后 物体沿水平面移动距离 2 0 1mx 而停止 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分析 系统机械能守恒 解 物体沿水平面移动过程中 由于摩擦力做负功 致使系统 物体与弹簧 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摩擦生热 根据能量关系 有 2 12 1 2 kxmgx 所以 0 2 2 45 一质量0 8mkg 的物体 A 自2hm 处落到弹簧上 当弹簧从原长向下压缩 0 0 2xm 时 物体再被弹回 试求弹簧弹回至下压0 1m时物体的速度 分析 系统机械能守恒 解 设弹簧下压0 1m时物体的速度为 v 把物体和弹簧看作一个系统 整体系统机械能守 恒 选弹簧从原长向下压缩 0 x的位置为重力势能的零点 当弹簧从原长向下压缩 0 0 2xm 时 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弹性势能 即 2 00 1 2 mg hxkx 当弹簧下压0 1xm 时 2 00 1 2 mg hxkxmg xx 2 2 1 mv 所以 3 1 vg m s 题图 2 44 题图 2 45 2 46 长度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 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绳的悬挂点正下方距悬挂点 的距离为 d 处有一钉子 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 欲使球在以钉子为中心的圆周上绕 一圈 试证 d 至少为0 6l 分析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考虑到小球绕 O 点能完成圆周运动 因此小球在圆 周运动的最高点所受的向心力应大于或等于重力 证 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选择小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的零点 设小球在 A 处时 速度为 v 则 2 1 2 2 mglmgldmv 又小球在 A 处时向心力为 2 N mv Fmg ld 其中 绳张力为 0 时等号成立 联立以上两式 解得0 6dl 2 47 弹簧下面悬挂着质量分别为 1 M 2 M的两个物体 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把 1 M与 2 M的连线剪断后 1 M的最大速率是多少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 1 8 9kN m 而 12 500 300Mg Mg 分析 把弹簧与 1 M看作一个系统 当 1 M与 2 M的连线剪断后 系统作简谐振动 机械能 守恒 解 设连线剪断前时弹簧的伸长为 x 取此位置为重力势能的零点 1 M系统达到平衡位置 时弹簧的伸长为 x 根据胡克定律 有 12 kxMMg 1 kxM g 系统达到平衡位置时 速度最大 设为v 由机械能守恒 得 222 11 111 222 kxkxM g xxM v 联立两式 解之 1 4 vm s 2 48 一人从 10 m 深的井中提水 起始时桶中装有 10 kg 的水 桶的质量为 1 kg 由于 水桶漏水 每升高 1 m 要漏去 0 2 kg 的水 求水桶匀速地从井中提到井口 人所作的功 分析 由于水桶漏水 人所用的拉力F是变力 变力作功 题图 2 46 题图 2 47 解 选竖直向上为坐标y轴的正方向 井中水面处为原点 由题意知 人匀速提水 所以人所用的拉力F等于水桶的重量 即 0 0 2107 8 1 96FPPkymggyy 人的拉力所作的功为 H FdydAA 0 10 0 107 8 1 96 d 980 Jyy 2 49 地球质量为 24 6 0 10 kg 地球与太阳相距 11 1 5 10 m 视地球为质点 它绕太阳 作圆周运动 求地球对于圆轨道中心的角动量 分析 太阳绕地球一周 365 天 换成秒为 用质点角动量定义求解 解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培训中教育机器人的作用与应用趋势研究
- 卤肉加工企业培训课件
- 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 在线直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方法研究
- 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制度
- 以创新驱动未来-智能型学习工具如教育机器人的发展策略研究
- 技术助力办公效率探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的实践和成效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与核能产业产业链整合与风险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报告
- Chitosan-Cy7-MW-100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
- 调节阀培训课件
- 日立电梯小组慢车调试培训教材(MCA)
- 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0年12月9日湖北武汉黄陂区社区干事招聘笔试试题
-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专家讲座
- DB44-T 2410-2023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技术规程
- YY/T 1830-2022电动气压止血仪
- 临床、口腔医师申报卫生高级职称工作量登记表
- 2023年纳雍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