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中国水利)(DOC)_第1页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中国水利)(DOC)_第2页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中国水利)(DOC)_第3页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中国水利)(DOC)_第4页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中国水利)(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 吴晓兵吴晓兵 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江苏 洪泽 223100 摘 要 1128 年黄河夺淮以后 由于历代对黄河采取北堵南疏的治 理方针 黄河河床逐步南移 至明万历年间 洪泽湖逐步形成 隋 唐以来 历代对大运河漕运依赖度不断增加 洪泽湖处于黄河 淮 河 运河的交汇之处 因此 对洪泽湖的治理和开发也多有变化 本文以明代对洪泽湖治理思想为中心 研究了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形 成 发展和实践 以期对当今的洪泽湖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明代 洪泽湖 蓄清刷黄 黄河 漕运 1 1 概述概述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蓄洪水 提供水源 水产养殖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 维护生态 多样性 净化水质 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 湖泊管理保护 维护湖泊健康可持续发展 直接关系到流域居民的 生产生活 关系到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 要任务 江苏省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湖泊管理与保护的省份 自 2008 年开 展这项工作以来 不断强化洪泽湖管理 建立健全洪泽湖管理与保 护制度 大力打击非法圈圩和非法采砂 为维护洪泽湖健康生命 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并且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 洪泽湖的形成虽然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但是在明代以前 洪泽湖无论从湖泊的面积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受关注程度等方 面来看 都不是十分显要 直到明代中叶后期 由于黄河的南流 淮河的失尾以及漕运的中断 洪泽湖的地位和作用才显得越来越重 要 因此 明代是洪泽湖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洪 泽湖大堤初具规模 洪泽湖面积迅速扩大 由于受到黄河泛滥 运 河漕运等因素的影响 这段时期对洪泽湖的治理也进入一个鼎盛时 期 由于明代对黄河 淮河以及洪泽湖的成功治理 使得黄河在 270 多年间顺畅入海 直至 1855 年铜瓦厢决口北归 2 2 洪泽湖概况洪泽湖概况 2 12 1 洪泽湖名称由来 洪泽湖名称由来 隋大业十二年 616 年 隋炀帝游江都 途经破釜塘 时久旱逢雨 破釜塘扩大 遂更名为洪泽浦 洪泽 湖 三个字到明代后期才出现 从康熙十八年 1679 年 始修的 明史 和清 嘉庆重修一统志 记载 才有洪泽湖正式的统一名 称 而洪泽湖作为这一区域诸湖的总称才被确定下来 2 22 2 洪泽湖概况 洪泽湖概况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处于淮河中下 游结合部 淮河河床的组成部分 位于江苏省西部 苏北平原中部 西侧 淮安 宿迁两市境内 地理位置在北纬 33 06 33 40 东经 118 10 118 52 之间 一般蓄水面积为 1497 平方千米 据 2005 年 江苏省洪泽湖保护规划 进入洪泽湖的河道主要在洪泽湖上游 主要有 淮河 漴潼河 濉河 安河和维桥河 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 此外还有怀 洪新河 池河 新汴河 濉河 徐洪河 老汴河等 汇水面积为 15 8 万平方公里 其中淮河流入量占流入总量的 70 以上 淮河入江水道为洪泽湖的主要泄洪通道 湖水 60 70 由三河 闸工程下泄 经入江水道流入长江 另有淮沭新河 入海水道和苏 北灌溉总渠 分别经由二河闸 二河新闸和高良涧进水闸排泄洪水 3 3 明代以前洪泽湖形成及治理开发概况明代以前洪泽湖形成及治理开发概况 3 13 1 宋以前洪泽湖基本情况及治理开发 宋以前洪泽湖基本情况及治理开发 自古以来 洪泽湖地 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宜农宜渔 有着悠久的治理和发展历史 但 是对于洪泽湖的治理 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建安四年 公元 199 年 典农校尉陈登筑破釜塘 并筑捍淮堰 30 里 今洪泽湖大堤 之北段 以障富陵之水 可以说是开洪泽湖治理开发之滥觞 3 23 2 宋元时期洪泽湖基本情况及治理开发 宋元时期洪泽湖基本情况及治理开发 北宋年间 自末口 至汴口 在淮河南岸 先后开凿了沙河 洪泽新河和龟山运河作为 漕运河道 此时 在淮河南岸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泊 主要有万家湖 泥墩湖 富陵湖 破釜塘以及白水塘等 这些小湖泊即为洪泽湖的 前身 为防止陂塘威胁漕运 宋代在洪泽湖地区的屯垦规模大为缩 减 到了元代 由于建都大都 现在的北京 先后开凿通惠河和会 通河 漕运改道 洪泽湖区屯田开发再度兴起 最大面积达 353 万 亩 创洪泽湖地区古代屯垦的最大规模 4 4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之研究 黄河南徙之初 淮河尾闾尚深广能容 但是淮阴以下淮河水位 已经被大幅抬高 而且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淮河形成沉淀 导致 淮河河床逐渐被垫高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对淮河产生顶托 淮河 其实即黄河 出水日益不畅 出水不畅导致黄河决口频繁 黄河 的频繁决口给明朝的漕运带来极大影响 而洪泽湖由于处于黄河 淮河和运河的交汇点 因此 到了明代 由于和黄河 运河的复杂 关系 洪泽湖治理也被朝廷提上议事日程 4 14 1 明代影响洪泽湖治理的主要因素 明代影响洪泽湖治理的主要因素 洪泽湖在明代之所以得 到重视和治理 是由这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1 1 明代治河的思想 明代治河的思想 明代治河思想的核心是 保漕 1368 年 明朝建立之初 以应天府 今南京 为南京 以汴梁开封府为 北京 以凤阳为中都 1402 年 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 并于永乐 十九年 1421 年 迁都北京 众所周知 从西晋末开始 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到唐中晚期 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 从唐中晚期至南宋 中 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 中国南方的经济发 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 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 明代自从迁都北京以后 对漕运尤其依赖 据 明实录 记载 自 1416 年起至 1625 年 每年运往北京的漕粮基本都在 400 万石 为维护漕运的需要 明政府于成化七年 1471 年 设置了专职的总 河 负责河道和运道治理 1578 年 更是将总河府衙设置在黄淮交 汇附近的淮阴 明孝宗弘治六年 1493 年 朝廷诏刘大夏治河 诏书中说 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 今日治河 乃恐妨运道 至误国计 这就指出了 保证漕运是治河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 是 国计 这 其实也是明清两代治河的最高指针 2 2 黄河夺泗入淮 黄河夺泗入淮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统计 自 周定王五年 前 602 年 至 1946 年 2548 年间 黄河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 其中明朝有 7 次 占了 27 由于黄河泛滥会阻断淮安到徐 州间运河的漕运 因此 对黄河的治理是保证漕运畅通的重要前提 而由于黄河不断南侵 洪泽湖也不断受其泛滥影响 因此 对黄河 的治理 一直贯穿明王朝的始终 并给明王朝的政治 经济带来十 分重大的影响 洪泽湖也在明代时期被纳入对黄河治理的重要因素 3 3 泗州及祖陵安危 泗州及祖陵安危 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 曾经是 历史上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 它处于洪泽湖西岸 大运河由淮 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 具有突出的战略 交通和经济位置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 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 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 曾祖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 际葬地 明代对洪泽湖的治理工作经常受到来自朝廷官员及 民间 浮言 半公半私的攻击 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 1580 年 以常三省 李纪 高尚志为代表的泗州籍官员 多次上书朝廷 借泗州水淹之 机 大肆渲染 广播谣言 企图中伤治河成果 甚至弹劾有关治河 官员 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4 4 朝廷的支持 朝廷的支持 1570 年以后 明代治水功臣潘季驯的治河思 想在朝廷内得到越来越多官员的认可 基本达成一致共识 修筑河 堤 束水攻沙 主治黄河 运在其中 万历六年 1578 年 潘季驯 第三次治河 向朝廷上了著名的 两河经略疏 立即得到了批准 4 24 2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要弄清明代洪泽湖治理 思想的演变过程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明代治水思想的演变过程 因为明代治水思想的演变直接影响了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形成 据历 史资料分析和自身的分析研究 不妨以隆庆四年 1570 年 为界 将明代的治河活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 这个时期的划分和史 学界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划分是没有关系的 只是就治水思 路而言 1 1 明代前期治河思想明代前期治河思想 北堵南疏保运道 北堵南疏保运道 和历史上大多数朝 代一样 对黄河和运河的治理占据了明代治水的大部分内容 也占 据了 明史 河渠志 记载的大部分篇幅 由于洪泽湖处于黄淮运 的交汇之处 因此 明代对黄河和运河的治理思想直接影响了对洪 泽湖的治理 从明代历次治河工作来看 基本上都是遵循一个原则 北岸筑 堤堵塞以保护运道 南岸新开 疏浚支河以宣泄洪水 这样做的结 果是运道安全了 但黄河不断向南泛滥 河床不断向南移动 距离 淮河和洪泽湖越来越近 整个淮北地区的人民更是苦不堪言 2 2 明代后期的治河思想明代后期的治河思想 束水攻沙保通畅 束水攻沙保通畅 明代后期的治河 以潘季驯为代表 思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成就也最为卓著 这来 源于对黄河认识的深化和洪泽湖进入治河者的视线 隆庆四年 1570 年 潘季驯第二次主持治河工作 主要是解决 黄淮并溢 运道大堵的问题 这次治河在历经千难万险 完成堵口 筑堤工作之后 开闸使河水重入故道 此时 潘季驯看到一个令人 震撼的现象 河水流到新开的相对狭窄的河道以后 水势猛涨 流 速加快 强大的水力像热汤化雪一样 迅速冲开并带走了两岸的泥 沙 使河道迅速变宽变深 远比人工疏浚的速度快 效果好 这次 的发现令潘季驯激动不已 一个新的治理黄河的思想在逐渐形成 1570 年潘季驯主持治河获得成功以后 他的治河思想逐渐在朝 廷得到认可并获得支持 1576 年起 洪泽湖已经进入治河者的视 线 加高洪泽湖大堤的意见也在讨论之中 4 34 3 洪泽湖是明代洪泽湖是明代 保漕保漕 的关键 的关键 古清口是泗水入淮之口 郦道元 水经注 称 淮泗之会 所谓泗口也 古泗口 在今淮阴 区码头镇和杨庄一带 黄河夺泗入淮后 淮河成为黄河的支流 淮 河入黄之口便称为清口 其后由于黄河的顶托与高家堰大堤的拦蓄 作用 洪泽湖逐渐扩大 淮河与之相合 清口成为洪泽湖洪泽湖 亦即淮水 的主要出口 由于洪泽湖处于黄河与淮河的交汇点 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一者黄河多沙 清口淤塞 将导致漕运 受阻 洪泽湖排泄不畅 洪泽湖水位增高 威胁高家堰安全 二者 由于黄河河床日益抬高 黄河经常由清口倒灌入湖 导致清口淤塞 日趋严重 高家堰南段设有减水坝 必要时将向东分流 顺运河南 流入江 或由射阳湖分注入海 入高家堰溃决或者减水坝失控 将 导致漕运阻断 黄河趁此更大规模倒灌入湖 形成恶性循环 三者 如高家堰溃决 洪泽湖不能储蓄清水 又失去借清水冲刷清口和黄 河淤积的作用 如此交互影响 必将导致黄淮形势的日趋恶化 因 此 清口 亦即洪泽湖出口 与高家堰成为明代最为关心的两处工 程 4 4 4 4 蓄清刷黄蓄清刷黄 是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核心 是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核心 前面已经论 及 历代对洪泽湖的治理和开发都是以屯田形式进行的 而屯田离 不了围堰的修筑 因此 在明代以前对洪泽湖的屯垦中 在其周围 尤其是东部地区 就筑有围堰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家堰 嘉靖三 十一年 1552 年 九月 河道都御史曾钧 河道都御史连鐄等再治 河计划中提出 将高家堰增筑长堤 这是高家堰 即洪泽湖大堤 第一次出现在皇家档案里 1 1 蓄清刷黄蓄清刷黄 思想的提出 思想的提出 万历初年 黄河决崔镇而北 淮河决高堰而东 黄淮运交汇处的清口一片淤沙 清口以下的黄淮 入海尾闾也被严重淤塞 潘季驯经实地勘查后提出堵塞崔镇决口 大筑黄河两岸遥堤缕堤 修筑高家堰大堤 拦淮河水尽出清口 流 入黄河 以达到冲刷清口的淤沙和下游入海河槽的治理方案 蓄 清刷黄 的思想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借淮水之 势 来冲沙 二 是借淮水之 清 以刷黄 于是 明万历六年 1578 年 潘季驯总理河道 提出并坚决 实践 蓄清刷黄 的治理黄 淮 运河的思想 把修筑高家堰作为 首要任务 于是便修建了从武家墩至越城的长达 60 里的高家堰 并 将原有土堤改建成石工墙 切断淮河汊流 抬高水位 迫使淮河出 清口 冲刷淤积的泥沙 2 2 蓄清刷黄蓄清刷黄 思想符合泥沙运行规律 思想符合泥沙运行规律 从河流动力学的观 点来看 用清释浑的思想是符合泥沙运行规律的 引清水河流入黄 河 不仅增大了整个河床的流量 加大了流速 从而提高了河流携 沙能力 同时 由于加入了清水 使整个河流的含沙量相对减小 提高了对河床的冲刷能力 所以 蓄清刷黄的思想被实践以后 清 口及清口以下至云梯关河道的淤积速度大为减缓 黄河近 300 年时 间内无大的决口和改道 运道也因此畅通 300 年 3 蓄清刷黄蓄清刷黄 的配套措施 的配套措施 蓄清刷黄的思想得到实践的检 验并获得成功之后 成为明代治河的不二选择 洪泽湖大堤在不断 得到增高 培厚和加固 洪泽湖水位也逐渐抬高 成为悬在里下河 地区人民头上的一盆水 倒了高家堰 淮扬两府不见面 就是对这 一状况的真实写照 因此 为保证蓄清刷黄思想的贯彻 必须实施 配套措施 一来保证蓄清刷黄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来保证洪泽湖大 堤东部的淮安 扬州的安全 a a 设置减水坝 设置减水坝 明代开始 在洪泽湖东岸的洪泽湖大堤上即设 有减水坝 当洪泽湖遇到特大洪水时 清口一旦宣泄不及 洪泽湖 水位急剧抬高 会危及洪泽湖大堤的安全 此时就可以由减水坝向 东宣泄部分洪水 而一旦洪水消退 就仍然可以使其北注清口 b b 建立报讯制度 建立报讯制度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 明万历年间黄河报讯已 经制度化 开始时仿照边疆军情的传递系统采集上报水情 由于当 时黄淮运相互纠结 因此黄河 淮河的汛情须及时传到淮安清河 以便必要时堵塞运河上的南运口 保住朝廷的经济命脉漕运通道不 被冲毁 后来 潘季驯又提出了一套新的防汛报警方式 河防一旦 除险 必须以挂旗 挂灯和敲锣等方式予以通报 以便下游地区及 时作出回应和进行防护 c c 修筑石工墙 修筑石工墙 明万历八年 1580 年 始建石工墙 天启元年 1621 年 因风浪袭击等原因 石工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修 复时砌石中采用丁顺相间的方式 两块石间连接用铁锔镶嵌 使石 工墙的整体性比万历时有了提高 d d 建立防护制度建立防护制度 明代对防护制度特别重视 强调防重于治 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护制度 做到 日防 夜防 风防 雨防 的 四防 还动员沿堤群众参与防守 建立所谓的 官守 和 民守 的 二守 制度 以保护洪泽湖堤防的安全 5 5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启示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启示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的萌芽 发展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 折的过程 其中历经了黄河多次的泛滥成灾 运河的多次通断曲折 几代治水人的思考实践 更经历了千百万人民的磨难和血泪 今天 当我们再次回首这一段治水风云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感慨 更要有 思考和总结 5 15 1 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明代治河 由于京师官俸军 食每年有 400 万石以上的需要 因此 确保漕运畅通为当时第一要 务 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民生只是附属要求 治河官员只能根 据朝廷赦令的要求开展治河工作 由于一味坚持北堵南疏的方针 在 分流 与 束水 中摇摆 在分黄导淮等浮言中犹疑 使得黄 河长期泛滥成灾 老百姓不堪其苦 这就要求我们今天治水要树立 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要深入治河地点进行调查研究 以正确的思 想指导我们的湖泊管理工作 5 25 2 要保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要保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明代对洪泽湖之类的过程中 数位官员勇顶压力 前赴后继 在各种严峻的形势下 不畏艰险 不辞辛劳 再厥再起 不屈不挠 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的治理之路 而我们今天的洪泽湖管理与保护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个体利益 与集体利益以及水利 渔业 航运 发电等部门 行业间的矛盾十 分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积极 稳妥地 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 全力推进洪泽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全力 维护洪泽湖的健康生命和洪泽湖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35 3 要采用科学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成果要采用科学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成果 从明代对黄河以及洪 泽湖治理方法探求的过程中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