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自编精品)_第1页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自编精品)_第2页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自编精品)_第3页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自编精品)_第4页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自编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1 页 共 15 页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讲义 提纲 一 回顾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模及夹角公式 4 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的充要条件 二 介绍空间向量的有关知识 推广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模及夹角公式 4 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 5 直线的方向向量 6 平面的法向量 7 空间向量的应用 1 证明 平行 垂直 2 计算 角 距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模及夹角公式 4 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的充要条件 二 介绍空间向量的有关知识 推广 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建立 以点为原点 分别以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 轴 轴 轴 即三O i j k xyz 条坐标轴 称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点叫原点 向量都叫坐标向Oxyz O i j k 量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 分别称为平xOy 面 平面 平面 如图所示 注 作空间直角坐标yOzzOx 系时 一般使 或 Oxyz 135xOy 45 90yOz 2 正交 基底 用表示 kji 二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1 坐标表示 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 设为坐标向量 则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Oxyz a i j k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2 页 共 15 页 y k i A x y z Oj x z y k i y k i B b1 b2 b3 A a1 a2 a3 O Oj x z j x z 组 使 有序实数组叫作向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123 a a a 123 aa ia ja k 123 a a aa 中的坐标 记作 其中叫横坐标 叫纵坐标 叫竖坐标 Oxyz 123 aa a a 1 a 2 a 3 a 若 则 如右图所示 zyxA zyxOA 若 则 111 A x y z 222 B xyz 如右下图所示 212121 ABxx yy zz 2 坐标运算 若 则 123 aa a a 123 bb b b 1 112233 abab ab ab 2 112233 abab ab ab 3 123 aaaaR 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模及夹角公式 1 设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 我们把数量ba baba cos 叫作向量的数量积 记作 即 ba ba ba baba cos 规定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0 2 模长公式 其中 222 zyxaaa zyxa 3 夹角公式 cos a b a b ab 四 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 1 abba 11 22 33 ba baR ba 2 其中是两个非零向量 00 212121 zzyyxxbababa 五 直线的方向向量 把直线 上的向量以及与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 的方向向量leel 六 平面的法向量 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 记作n 如果 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n nn 在空间求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 法 1 直接法 找一条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求该直线的方向向量 法 2 待定系数法 步骤 建立空间直接坐标系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x y z 在平面内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和 建立方程组 111 ax y z 222 bxy z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3 页 共 15 页 0 0 n a n b 解方程组 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可 七 空间向量的应用 1 证明平行和垂直 1 证明两直线平行 已知两直线和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使abbDCaBA ba ABCD 2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 已知直线和平面的法向量 则 aBAa na0 nABnAB 3 证明两个平面平行 已知两个不重合平面 法向量分别为 则 nm m n 4 证明两直线垂直 已知直线 则ba bDCaBA 0 CDABba 5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已知直线和平面 A B 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a a nABa n 6 证明两个平面垂直 已知两个平面和及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则 nmmn 2 求角与距离 1 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异面直线 且 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公式ba bDCaBA ba 为 cos CDAB CDAB 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已知 A B 为直线上任意两点 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和平面所成的角为 an a 当时 2 0 nAB nAB 2 当时 2 nAB 2 nAB 3 求二面角 已知二面角分别为面的法向量 则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两 lnm 个法向量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即或 nm nm 注 如何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和法向量所成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由法向量成的角来定之 通过观察法向量的方向 判断法向量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还是互补 4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4 页 共 15 页 N M A B D C O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是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 且 则两条异ba mbBaA 面直线的距离为 m mAB d 推导 作 垂足为 连结 即为所求 设 则 ACCBCdAC BAC cos cos m mAB mAB mAB ABmABABABd 5 求点到面的距离 已知平面和点 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点到平面的距为 BA BA m A m mAB d 推导过程 类似上面方法 三 例题选讲 例例 1 1 20082008 安徽理 安徽理 如图 在四棱锥中 底面是四边长均为 1 的菱OABCD ABCD 形 为的中点 为的中点 4 ABC OAABCD 平平2OA MOANBC 证明 直线MNOCD平平 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ABDM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BOCD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5 页 共 15 页 例例 2 2 20052005 湖南文 理 湖南文 理 如图 1 已知是上 下底边长分别为 2 和 6 高为ABCD 的等腰梯形 将它沿对称轴折成直二面角 如图 23OO1 证明 求二面角的大小 1 BOAC 1 OACO 例 3 20072007 四川理 四川理 如图 是直角梯形 PCBM 又 0 90 PCBPMBC1 PM2 BC1 AC 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 60 0 120 ACBPCAB AMPC 求证 平面 平面 PACABC 求二面角的大小 BACM 求三棱锥的体积 MACP A B CD O O1 A B O C O1 D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6 页 共 15 页 四 练习题 1 1 20062006 福建文 理 福建文 理 如图 四面体中 分别是 的中点 ABCDOEBDBC 2 BDCDCBCA2 ADAB I 求证 平面 AO BCD II 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ABCD III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EACD 2 2 2007 2007 海南 宁夏理海南 宁夏理 如图 在三棱锥中 侧面与侧面均为等SABC SABSAC 边三角形 为中点 90BAC OBC 证明 平面 SO ABC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ASCB C A D B O E O S B A C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7 页 共 15 页 3 3 2008 2008 海南 宁夏理海南 宁夏理 如图 已知点在正方体的对角线上 P 1111 DCBAABCD 1 BD 0 60 PDA 求与所成角的大小 DP 1 CC 求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DPDDAA 11 4 4 20072007 安徽文 理安徽文 理 如图 在六面体中 四边形是边长为 2 1111 DCBAABCD ABCD 的正方形 四边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平面 平面 1111 DCBA 1 DD 1111 DCBA 1 DD ABCD2 1 DD 求证 与共面 与共面 11C AAC 11D BBD 求证 平面 1111 BDDBACCA平面 求二面角的大小 CBBA 1 B1 C1 D1 A1 C D AB P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8 页 共 15 页 5 20062006 全国全国 卷文 理卷文 理 如图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 是它们的公垂线 1 l 2 lMN 段 点 在上 点在上 AB 1 lC 2 lAMMBMN 证明 NBAC 若 求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60OACB NBABC A B M N C l2 l1 H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9 页 共 15 页 xy z N M A B D C O P 例题及练习题参考答案例题及练习题参考答案 例 1 解 作于点 P 如图 分别以 AB AP AO 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APCD x y z 系 则 222 0 0 0 1 0 0 0 0 0 222 ABPD 2 0 0 O 1 0 0 M 0 4 2 4 2 1 N 22222 1 1 0 2 2 44222 MNOPOD 设平面 OCD 的法向量为 则 nx y z 0 0 ODnOPn 即 2 20 2 22 20 22 yz xyz 取 解得 2z 0 4 2 n 02 4 01 4 2 4 2 1 nMN 平面 MNOCD 设与所成的角为 ABMD 22 1 0 0 1 22 ABMD 即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2 1 cos MDAB MDAB 3 ABMD 3 设点 B 到平面 OCD 的距离为 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ddOB 2 4 0 n 由 得 所以点 B 到平面 OCD 的距离为 1 0 2 OB 3 2 n nOB d 2 3 例 2 解 I 证明 由题设知 OA OO1 OB OO1 所 以 AOB 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 OA OB 故可 以 O 为原点 OA OB OO1所在直线分别为轴 y轴 zx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10 页 共 15 页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 0 0 3 A 0 3 0 B 3 1 0 C 3 0 0 1 O 从而 所以 AC BO1 3 3 0 3 1 3 1 BOAC 0 333 1 BOAC II 解 因为所以 BO1 OC 由 I AC BO1 所以 0333 1 OCBO BO1 平面 OAC 是平面 OAC 的一个法向量 1 BO 设是 0 平面 O1AC 的一个法向量 zyxn 由 得 3 0 033 0 0 1 z y zyx COn ACn 取 3 0 1 n 设二面角 O AC O1的大小为 由 的方向可知 n 1 BO n 1 BO 所以 cos cos n 1 BO 4 3 1 1 BOn BOn 例 3 解 PCAB PCBC ABBCB 又 PCABC 平面PCPAC 平面 PACABC 平面平面 在平面内 过作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由题意ABCCCDCB Cxyz 有 设 则 0 2 1 2 3 A 00 0 0 0Pzz 000 31 0 1 0 0 22 MzAMzCPz 由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解为 得 即AMPC 0 60 0 cos60AM CPAMCP 解得 22 000 3 2 zzz 1 0 Z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31 0 0 1 0 22 CMCA MAC 111 nx y z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11 页 共 15 页 则 取 得 平面的法向量取为 11 11 0 31 0 22 yz yz 1 1x 1 3 3n ABC 0 0 1m 设与所成的角为 则 显然 二面角的平m n 3 cos 7 m n mn MACB 面角为锐角 故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MACB 21 arccos 7 解法一 由 知 为正方形PCMN 0 113 sin120 3212 P MACA PCMA MNCMACN VVVVAC CNMN 解法二 取平面的法向量取为 则点 A 到平面的距离PCM 1 1 0 0n PCM 2 3 1 1 n nCA h1 1PCPM 11133 1 1 326212 P MACA PCM VVPCPM h 练习 1 1 证明 连结 OC BO DO AB AD AO BD BO DO BC CD CO BD 在 AOC 中 由已知可得 AO 1 CO 而 AC 2 AO2 CO2 AC2 AOC 90 即 AO OC 3 AO平面BCD 0 OCBD 解 以O为原点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 1 0 0 D 1 0 0 C 0 0 A 0 0 1 3 E 0 2 1 2 3 0 3 1 1 0 1 CDBA 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4 2 cos CDBA CDBA CDBA 4 2 arccos 解法一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 则 zyxn 武鸣中学数学组内部资料 整理者 卢金迪 2011 2 23 第 12 页 共 15 页 0 1 3 0 0 1 0 1 zyxACn zyxADn 0 3 0 zy zx 令 y 1 得 是平面 ACD 的一个法向量 又n3 1 3 0 2 3 2 1 EC 点 E 到平面 ACD 的距离 h 7 21 7 3 n nEC 解法二 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CDEAACDA VV S ACD AO S CDE h 3 1 3 1 在 ACD中 CA CD 2 AD S ACD 而AO 1 SCDE 2 2 7 2 2 22 2 1 3 2 h 2 3 2 4 3 2 1 2 7 21 2 7 2 3 1 ACD CDE S SAO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7 21 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