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医学发展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社会发展需要急诊医学发展 提高应急能力 急诊医学是二级临床医学学科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ICU 内容提要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急诊医学 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 极大地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 成为目前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卫生部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近几十年来 把发展健全急救机构 建立急诊网络 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8世纪后期 拿破仑的首席医生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能给予早期治疗 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并提出对伤员的基本救治原则是快速后送和途中对伤员的积极处理 即为EMS的雏形 1870年 开始伤员的后送 最早的空运工具是热气球 二次世界大战后 普遍使用直升机作为医疗运输工具20世纪40年代 开始建立接受伤员的急救站 18世纪90年代 拿破仑时代的医生多米内 吉恩 拉雷设计了这种 飞车 并用它把战场上的伤员运送到野战医院 医生经常会在运输途中 在这种马车里进行紧急手术 这种两轮马车由2匹至多匹马拉 内部空间足以摆放两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 拉雷还成立了一个由医护人员和传令兵组成的救护队 他们负责把急救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拉雷发明这种救护车以前 伤员只能自救 或者等待战斗结束后 有人来救他们 因此他们存活下来的可能性非常小 1966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Rockville博士发表了题为 意外死亡和残疾 一个被忽视了的现代社会病 一文 特别强调急救中心在创伤治疗中的确定性作用和ICU的继续治疗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在美国迈阿密 洛杉矶等地最早出现启用医人员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 成立了急救中心 1968年 创建美国急诊医师学院 ACEP 专门培养急诊医务人员 1973年 美国国会通过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法案 1979年 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 WADEM 的成立 标志着国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创立 同年 国际上设立急诊科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的第23独立临床学科 1990年 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 MET 的概念 急救医疗小组 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ICU护士 一天工作24小时 MET中至少有一人需接受过全面高级复苏培训 内容不仅包括CPR 还包括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和胸腔闭式引流 应对所有住院患者提供全天候高级复苏服务 1993年 创建美国急诊医学院 AAEM 专门培养急诊医务人员 2001年 AAEM开始正式招收急诊护理专业学生 内容提要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第一阶段起步第二阶段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与徘徊第三阶段急诊体系完善腾飞与困惑 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 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 1980年10月 卫生部颁布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 文件 2 1982年3月 卫生部医政司召集若干急诊工作方面的专家开了 咨询会 草拟 医院建设急诊科 室 的建议书 并在同年10月委托上海医学会举办的 全国门 急诊工作学术讨论会 上征求与会代表的意见 3 1983年 卫生部颁布 城市医院建设急诊科 室 的方案 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 4 1983年 北京协和医院和少数综合性医院成立我国首批独立的急诊科 5 1985年 全国15个大 中城市约50名急诊工作者自动组织 在杭州举行首次 急诊工作讨论会 来全面讨论急诊工作 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决议是建议成立全国急诊医学学会 推选了筹备组 6 1985年 北京协和医院组建我国第一个急诊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培训点 7 1986年10月 由卫生部医政司赞助 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 8 1986年11月 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9 1987年5月 在杭州召开组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正式成立大会 标志着我国的急诊医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0 1990年 急诊医学分会创设属于自己的专业期刊 急诊医学 杂志 11 1995年 经卫生部 人事部认定急诊医学科为独立的二级学科 是由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与许多学科相交叉 相渗透的 特殊的 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医学专门学科 12 2001年 升级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3 2002年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医学院建立全国第一个本科急诊医学专业 14 2003年 浙江大学申请建立全国第一个急诊医学博士授予点 16 2009年卫生部颁发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 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 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 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急诊医学体系的完善 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 院前急救 医院急诊 EICU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内容提要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一 急诊医学的范畴和任务 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1 急诊医学的范畴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危重病医学 灾害医学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下设八个专业组 院前急救学组 灾害医学学组 儿科急救学组 危重病学组 复苏学组 急性中毒学组 创伤学组 急诊质控学组 2 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区别 急诊医学 以患者为中心 重点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命 挽救濒临衰竭的重要脏器功能和阻断重要脏器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从而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全科医学 以人为中心 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 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3 急诊医学的任务 普及和提高急诊医学的知识水平 培训急诊医学专业人才 除了医学院校毕业 经过基础或临床培训后到急诊医学专业的医生外 还包括院前的急救医士的培训 急诊医学教学 在医学院校设立了急诊医学教研组和急诊医学系 培 养专科教学人员 设立急诊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点 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开展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 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1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和现状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1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和现状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ICU 院前急救中心模式 单纯院前急救型 如上海 杭州等 兼有院前 院内部分的独立型 如北京 沈阳等 隶属于综合大医院的依托型 如重庆 成都 海口等 行政指挥型 如广州等 涵盖在公安 消防系统内的消防型 如苏州 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应对灾难性事故 意外事件方面的控制机制运行不畅 第三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内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不够紧密第四 缺乏统一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第五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其它社会事业的整合不够 内容提要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 1 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战略2 急诊人才发展战略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与立法问题4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高新技术5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政府决策6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公民意识7 灾害医学的发展和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8 急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及平衡发展 1 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战略 实践与理论并重战略 急诊医学和其它学科相同 强调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专科化进程加速战略 医学科学的不断进展 各临床专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越来越专业化 2 急诊人才发展战略 急诊行业人员准入和继续教育 急诊医师是不同于传统的内科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一种独立的临床专科医师 他们的医疗工作领域既是综合性的 也是专业性的 目前急诊从业人员准入条件门槛过低 当务之急是规范化 标准化急诊专科教育与培训体系 同时确定专业资质合格制度 以及制定行业技能规范和疾病指南 急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辅诊检查技能急救操作技能常见急 危重病的诊治 2 急诊人才发展战略 急诊医学临床思维 有病什么脏器什么病严重度危重期生命威胁处方 传统专科 急诊科 先瞄准后开火 先开火后瞄准 急诊病人的时间 病情严重度 时间 危急Critical急重Emergent急Urgent非急诊Non urgent 治疗 诊断 急诊不仅是一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 一门哲学多年磨一剑 剑气自然生 急诊专科医师模式 急诊医学是一个综合学科 是对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划分的产物 其涵盖面非常广 非专业化很难提高医疗水平 学无专攻 业无专科的局面 对急诊医学发展 急诊科留住人才均有负面影响 做到博中有专 争取在某些方面较专科医师有一定的优势 PeterRosen EmergencyMedicine 1983版 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与立法问题 急救制度的科学性 可操作性和体系性是十分鲜明且重要的 所谓科学性 是指预案要符合国家的卫生法规和政策 针对实际 迎合其规律或特点 依托现有的急救卫生资源 条件和力量 对区域内的应急救援职责和主要任务 急救反应或行动措施给出科学规范的表述 所谓可操作性 是指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及时启动预案并顺利地运行发挥实效 还指平时的各项应急准备或保障措施合理 可行 所谓体系性 加快确立急诊医疗服务的制度体系 使体系中各要素组成部分成为一个独立而完善的系统 通过不断地体制创新 使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内各要素进一步发挥整合效应 而急诊医疗服务的立法是保证急救预案的顺利执行有效工具 4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高新技术 国内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试行 120 指挥系统主要是由有线排队交换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 无线集群子系统和车载信息系统 GPS 四大部分 涉及的院内急诊主要信息管理系统有 挂号收费系统 检查化验报告系统 门急诊医嘱系统 病历管理系统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LS 等 专业化的生命支持技术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虽被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室 但尚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干预方式被证明在院前急救中对严重创伤患者有益 5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政府决策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政府区域规划 建立区域内各级急救组织 规定职责 分工明确 统一调度 政府加大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和监管 当前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配置短缺 急救反应时间迟缓 无序医疗竟争 市民急救意识仍很淡漠 120 急救电话受扰严重 政府规范急诊医疗服务行业的准入制度 目前 卫生行政部门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 人员 业务 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 急诊行业资质准入限定不明确 对从事急诊的医务人员在学历 继续教育等方面尚无统一的规定 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6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公民意识 公民对 120 的认知度 公民对 120 的认知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全民急救意识的高低 公民自救 互救与 第一目击者 院前急救网络与社区的联系 群众既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 很大部分 驾驶员 社区服务人员 工程人员等 也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 7 灾害医学和应急医疗救援体系 建立政府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和区域性立体急救网络体系 降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应灾 脆性 脆性 vulnerability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应对灾害的能力 脆性越大 抗击能力越低 灾难时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降低脆性提高应对能力的办法有 第一 设立指挥机构 划分指挥层次 开设专用指挥通道 明确联络方式 且指挥机构应当与其他灾害救援组织保持协同 第二 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 结合部队应急救援力量 提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应对能力 第三 创建多条有效的抢救通道 或地面 或空中 编织起一张救援网 8 急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及平衡发展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国家发展策略 在国家高度上来说 必须建立一个统一标识 统一队伍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区域间和城乡间平衡发展 目前 我国大中城市120体系的转运仅限于城市中心 非城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效率低下 农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几乎是空白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各环节平衡发展 内容提要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二 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三 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四 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对策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五 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关键解决好三个问题 1 培训既有通科知识和技能又有急诊专业知识和紧急救治能力的急救专业人才问题 2 简化急诊环节和手续繁琐问题 3 组织协调诊疗工作涉及多个科室的问题 一 医院急诊科的管理 1 医院急诊科的科学管理与制度化管理2 医院急诊科的人员编制与人员管理 急诊科人员要定编 定编才能定业 人性化管理模式 二 医院急诊科的运行 1 急诊科运行机制第一种模式是急诊科只有内科医生第二种模式是急诊科有自己的急诊医生第三种模式是急诊科里有不同侧重专科的医生2 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服务行业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时尚服装行业设计趋势与消费观念研究报告
- 2025年美容化妆行业美妆消费趋势与护肤技术研究报告
- 酶法洗剂工艺创新-洞察与解读
- 排水工程应急预案与处理方案
- 2025年巴中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第五单元漫步经典第4课时《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西大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课件:看中华崛起展少年担当
- 2025年营造林监理工程师试题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 (正式版)DB15∕T 3227-2023 《集中供热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 空乘盘发课件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第1章
- 土地调查评估服务方案(3篇)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DGTJ08-66-2016 花坛花境技术规程
- DB42∕T 2305-2024 高品质住宅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