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失常药_第1页
抗精神失常药_第2页
抗精神失常药_第3页
抗精神失常药_第4页
抗精神失常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tipsychotic drug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焦虑症等。,精神失常,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硫杂蒽类:氯普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苯二氮卓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兰扎平,抗精神失常药物分类,1. 抗精神病药,2. 抗躁狂抑郁症药,3. 抗焦虑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也用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 GABA神经元的退变 NA功能的不足 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 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精神分裂症 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精神病。,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氯丙嗪(冬眠灵),作用机制,阻断DA-R、-R、M-R,黑质纹状体通路: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中脑皮层通路: 调节认知、思维、感觉、能力 中脑边缘叶通路:调控情绪活动,结节漏斗通路: 调控垂体激素分泌,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呕吐反射,控制兴奋、躁动症状,镇吐,内分泌调节作用,锥体外系反应,阻断DA受体,氯丙嗪 作用机制,主要肾脏排泄,排泄缓慢,停药后数周仍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口服吸收不规则,受多因素影响,肝脏代谢,90与血浆蛋白结合,高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药物浓度高,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氯丙嗪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明显坚持剂量个体化,氯丙嗪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1)镇静、抗精神病正常人服用,变得安静,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感情淡漠,思维迟缓,嗜睡但易唤醒,醒后头脑清醒。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型)对 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用药后6周到6个月才能充分起效,(2) 镇吐作用作用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适应症:对化学物质(洋地黄、吗啡、四环素)和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均有效,但对晕动性呕吐无效,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3)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注:不仅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而且可使正常人的体温下降,适应症:低温麻醉、人工冬眠(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4) 增强中枢抑制药物的作用 氯丙嗪可以增强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的作用,合用时注意减少后者的用量,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2. 自主神经系统(1)R阻断作用 引起血管扩张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2)有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其表现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连续用药产生快速耐受性、且副作用多,故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促进(抑制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催乳素 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抑制促性腺激素 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释放 减少,引起排卵延迟。生长激素 影响生长发育促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减少,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氯丙嗪药理作用与应用,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帕金森综合症面具脸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1-5d)鬼脸迟发性运动障碍(2y)舞蹈症、捕蝇舌症(治疗:氯氮平),长期应用最常见,治疗: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东莨菪碱),1.局部刺激:深部肌注、稀释后静2.中枢抑制症状3.M-R阻断症状4.-R阻断症状,禁忌症,癫痫、昏迷、严重的肺性心脏病、肝功能严重损害者禁用,冠心病者易致猝死,慎用,氯丙嗪,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躁狂抑郁症,单相型,双相型,可能病因: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抗抑郁药,能消除抑郁症病人的情绪低落,并防止复发,却不会使正常人兴奋。但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出现躁狂发作。,抗抑郁药,1950s年代末始应用,此前,主要电抽搐治疗抑郁症,1960s80年代末,主要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1970s年代出现四环类抗抑郁药,1990s年代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History,抗抑郁药,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NA再摄取抑制药,5-HT再摄取抑制药,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 ),多塞平( doxepin)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e antidepressants, TCAs,丙米嗪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抗抑郁作用,机制:抑制NA、5-HT再摄取,植物神经系统,血管系统,阻断M受体:视力模糊、口干、便秘,低血压、奎尼丁样作用、心律失常(抑制心肌NA再摄取),丙米嗪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内源性、更年期抑郁症效果较好,遗尿症,焦虑和恐怖症可能与5-HT受体有关,丙米嗪不良反应,常见阿托品样作用: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乏力、肌肉震颤从抑制转为躁狂状态,禁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NA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强效选择性NA摄取抑制药,轻中度抑郁症,脑内NA缺乏为主的抑郁症,强效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一线抗抑郁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不良反应:少而轻,较安全,抗抑郁效果与TCAs相仿或略优,禁与MAOI合用,引起5-HT综合征。,应用:抑郁症、神经性厌食、强迫症,抗躁狂药,碳酸锂,心境稳定剂 mood stabilizer,不是简单的抗躁狂,有调整情绪稳定作用,防止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治疗躁狂发作时,不会导致情感的逆转,即转向抑郁,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History,1949年,Cade发现锂的镇静作用,首先应用于躁狂病人,1960s年代,有了血锂浓度的测定后,其价值重新得到肯定,至今仍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的首选药物,1817年发现。原先用于治疗痛风,碳酸锂(lithium arbonate),药理作用,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对躁狂症疗效显著,可能机制: 抑制NA、DA从神经末梢的释放,并促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含量减少干扰脑内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代谢(抑制肌醇的生成,减少PIP2的含量)影响Na、Ca2、Mg2的分布,影响葡萄糖的代谢。,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脑、甲状腺、骨组织浓度高。,无代谢变化,肾脏排泄,在近曲小管与钠竞争重吸收,增加钠盐可促锂排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临床应用,治疗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兴奋,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不良反应,抗甲状腺作用:甲低(体重增加)、甲状腺肿,锂盐中毒,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与锂盐刺激粘膜有关,抗ADH作用:口渴多尿,锂盐中毒,抢救措施,立即停药,洗胃导泻补生理盐水,促锂盐排出必要时血透,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癫痫发作、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每日进行血锂浓度监测,并调整剂量,锂盐中毒预防,用药期间保持钠的摄入量,避免使用排钠利尿剂,安全范围:0.8-1.2mmol/L(治疗浓度) 1.5mmol/L 出现中毒 2.0mmol/L 严重中毒,复 习,氯丙嗪没有以下哪一种作用? A.镇吐 B.抗胆碱 C.抗肾上腺素 D.抗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