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美是什么2014年3月6日.ppt_第1页
第一章-美是什么2014年3月6日.ppt_第2页
第一章-美是什么2014年3月6日.ppt_第3页
第一章-美是什么2014年3月6日.ppt_第4页
第一章-美是什么2014年3月6日.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原理第一章美是什么 第一章美是什么 一 柏拉图开始对 美 的讨论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 外在于人的 美 四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 纯粹主观的 美 五 美在意象六 意象的分析七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 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一 柏拉图开始对 美 的讨论 柏拉图在 大希庇阿斯篇 中问 美是什么 西庇阿斯 美是一个漂亮的小姐美是一个美的竖琴 我问的是美本身 这美本身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 就使事物成其为美 不管它是一块石头 一块木头 一个人 一个神 一个动物 还是一门学问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大希庇阿斯篇 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 美的现象和 美本身 分开 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 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1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2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一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说明美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是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亚里士多德 形式的关系结构 秩序 匀称 明确 美在事物的形式和比例 二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 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 美是理念 idea 它是客观的 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 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永恒的 神圣的 绝对的 无始无终 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 它无论在何时 何地 对任何而言都是美的 它不表现于某个具象中 如 某个面孔 某个手 某个文章 动物 大地等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美的东西 都是因为分有 美 的理念而成为美的 它们是不完满的 同时它们也不是永恒的 二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 2 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例1 易经 太极与万物关系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 易传 系辞上传 象征着阴阳双方彼此依存 制约 消长 转化的动态展现 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 实现和谐 例2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例3月亮与它的各种形状的关系 3 休谟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 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 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 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 小结 关于美的主客观二分的观点1 一部分美学家是从精神世界去探索美的本质 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 或主观意识 审美感受 2 另一部分美学家则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索美的本质 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 三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 主体 客体 的认识天人合一 人 世界 的体验代表人物 海德格尔 萨特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的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二 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 外在于人的 美 夫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 兰亭也 不遭右军 则清湍修竹 芜 w 乱 没于空山矣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彰 通过人的审美活动 发现 唤醒 照亮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右军 官至右军将军 思考问题1 如何理解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 的意思呢 同学先发言 对柳宗元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 的解读 一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 美离不开观赏者 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二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 具有不同的意蕴 三 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 在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阶级 美一方面有共同性 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一 美带有创造性 见 为 见者 的主动 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 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 经 见 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 所以 见 都含有创造性 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 和它们邻近的星都一样 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象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 这形象是 见 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 仔细分析 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 见 所创造的 朱光潜 萨特 为什么写作 与柳宗元的话意思颇为相近 我们的每一种感觉都伴随着意识活动 即意识到人的存在是 起揭示作用的 就是说由于人的存在 才 有 万物的 存在 或者说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 由于我们存在于世界之上 于是便产生了繁复的关系 是我们使这一棵树与这一角天空发生关联 多亏我们 这颗灭寂了几千年的星 这一弯新月和这条阴沉的河流得以在一个统一的风景中显示出来 是我们的汽车和我们的飞机的速度把地球的庞大体积组织起来 我们每有所举动 世界便被披示出一种新的面貌 这个风景 如果我们弃之不顾 它就失去见证者 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 至少它将停滞在那里 没有那么疯狂的人相信它将要消失 将要消失的是我们自己 而大地将停留在麻痹状态中直到有另一个意识来唤醒它 思考问题2 举例说明 物 与 象 的关系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 巧妙地连缀起来 通过枯 老 昏 古 西 瘦六个字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冷落暗淡的气氛 凄凉的感觉 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 迎着凄苦的秋风 信步满游 愁肠绞断 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一 美带有创造性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 美离不开观赏者 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二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朱光潜 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反照 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同是见山 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 杜甫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李白 相看两不厌 惟有敬亭山 辛弃疾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姜夔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 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 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 同是一个世界 对于诗人常呈新鲜有趣的境界 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诗论 三 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 在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阶级 美一方面有共同性 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丰颊肥体之美 周昉的 簪z n花仕女图 以嘴唇宽大为美的巴西苏雅人 以文身为美歌川国芳水浒传版画 以繁缛为美的服装布歇尔 篷巴杜夫人 四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 纯粹主观的 美 美 的主观性的问题 涉及对 自我 的看法问题 四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 纯粹主观的 美 美 的主观性的问题 涉及对 自我 的看法问题 中国古代思想对实体性的心的本体的消解 慧能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无台 佛性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青原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 亲见知识 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 依前见山只是山 见水只是水 马祖道一 凡所见色 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 唐代画家张璪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宗白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 没有心灵的映射 是无所谓美的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 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 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五美在意象 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山苍树秀 水活石润 于天地之外 别构一种灵奇 方士庶 一草一树 一丘一壑 皆灵想之独辟 总非人间所有 恽南田 意象 的概念 源头 易传 立象以尽意 最一般的规定 情景交融 王夫之 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 情不虚情 情皆可景 景非虚景 景总含情 景中生情 情中含景 故曰景者情之景 情者景之情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 情生景 哀乐之触 荣悴之迎 互藏其宅 朱光潜 宗白华 情与景的关系 比如欣赏自然风景 就一方面说 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 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 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 就另一方面说 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 心情千变万化 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 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 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这两种貌似相反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说的 即景生情 因情生景 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 情恰能称景 景也恰能传情 这便是诗的境界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 情趣 feeling 和 意象 image 两个要素 情趣 简称 情 意象 即是 景 朱光潜 诗论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 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 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 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 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 景中全是情 情具象而为景 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 崭新的意象 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 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正如恽南田所说 皆灵想之所独辟 总非人间所有 宗白华 意象 作为美学概念 朱光潜 意象 物的形象 物乙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论美 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 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 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 论文学 宗白华 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 赏玩它的色相 秩序 节奏 和谐 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 化实景而为虚境 创形象以为象征 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 肉身化 这就是 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意象 与中国艺术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 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 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 勃莱克的诗句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 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 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 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德 追求 着 无限 乃是在一邱一壑 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 表现了无限 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又怡然自足的 他是超脱的 但又不是出世的 他的画是讲求空灵的 但又是极写实的 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 但又要充满着静气 一言以蔽之 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 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 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宗白华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六 意象的分析 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 第一 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 充满意蕴 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第二 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第三 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第四 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 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 而是一个完整的 充满意蕴 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 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林风眠 彩霞荷塘 月亮在不同的诗中 呈现的是不同的意象世界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诗魂 审美意象 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情景不能分离 最根本的原因 就在于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生活世界中 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 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这就是审美意象 也就是广义的 美 杜夫海纳 美是感性的完善 审美对象所显示的价值 就是所揭示的世界的情感性质 美学与哲学 凡高 农鞋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 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聚集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暮色降临 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这鞋具里 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 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 和 美 相对立的概念 广义的美 的对立面 李斯托威尔 审美的对立面和反面 也就是广义的美的对立面和反面 不是丑 而是审美上的冷淡 那种太单调 太平常 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 它们不能在我们的身上唤醒沉睡着的艺术同情和形式欣赏的能力 王国维 夫优美与壮美 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 而入于纯粹知识者 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 则又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 而复归于生活之欲 故眩惑之于美 如甘之于辛 火之于水 不相并立者也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山谷云 天下清景 不择贤愚而与之 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 诚哉是言 抑岂特清景而已 一切境界 无不为诗人设 世无诗人 即无此种境界 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 皆须臾之物 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 镌诸不朽之文字 使读者自得之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自有渊明方有菊 若无和靖便无梅 辛弃疾 现象学的 意向性 理论 在审美活动中 不存在那种没有 我 的世界 世界一旦显现 就已经有了我 只是对我说来才有世界 然而我又并不是世界 就像一架天生的放映机 总在依据胶片上的实项内容 可比拟为胶片上的一张张相片 和意识行为 放映机的转动和投射出的光亮 而将活生生的意义和意向对象投射到意识的屏幕上 张祥龙 当代西方哲学笔记 如何理解 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 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传习录 例如在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 花虽存在 但它与人 同归于寂 寂 就是遮蔽而无意义 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 只是在人来看此花时 此花才被人揭示而使得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的生活世界 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 同归于寂 的抽象之物 张世英 哲学导论 相值而相取 王夫之 天地之际 新故之迹 荣落之观 流止之几 欣厌之色 形于吾身以外者 化也 生于吾身以内者 心也 相值而相取 一俯一仰之际 几与为通 而浡然兴矣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1 如所存而显之 2 超越与复归的统一3 真 善 美的统一 1 如所存而显之 胡塞尔的 生活世界 的概念 第一 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 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 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 第二 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 而是人与世界的 共在世界 这里的 人 是历史生成着的人 第三 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包含他们的期望 寄托 辛劳 智慧 痛苦等等 是一个充满了 意义 和 价值 的世界 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第四 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 因而这个生活世界 这个本源的世界 往往被掩盖 遮蔽 了 美 是 去蔽 为揭示被主客二分所遮蔽的真实世界 人们必须创造一个 意象世界 这就是 美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 同时又是存在 生活世界 本身的敞亮 去蔽 一方面是人的创造 一方面是存在的敞亮 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在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之中 真就是自然 这个自然 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