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介绍李兰伟.ppt_第1页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介绍李兰伟.ppt_第2页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介绍李兰伟.ppt_第3页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介绍李兰伟.ppt_第4页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介绍李兰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研究的介绍研究者 山西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赵婧指导教师 王卫平教授葛玲教授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200911023019李兰伟 目录 一 研究背景二 以往该类型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三 概念梳理与理论建构四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五 调查结果分析六 对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讨论七 对该研究的评价八 参考文献 一 研究背景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发展 网络以其交互性 及时性 广泛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得以迅速普及 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同时 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及行为 似乎所有的新技术都是 双刃剑 人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为数不少的网络用户由于无节制的使用网络 工作 学习 生活 身心健康等方面都遭受着负面的影响 网络成瘾问题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探索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也是当代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 以往该类型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研究门槛低 低水平重复多 大多数研究只是简单的调查和统计 而极少涉及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调查多 治疗少 干预手段评价系统不完善 单因素研究多 多变量整合研究少 以往的研究只是孤立的分析某一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而缺乏多因素多变量的整合研究 三 概念梳理和理论建构 概念梳理 1行为成瘾2网络成瘾理论建构1自我意识之自我效能感2社会支持理论 行为成瘾 研究发现 在一部分人身上存在着过渡沉湎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的行为 而这些行为并不像酗酒和吸烟那样有药物的摄入 行为学家由此提出了 行为成瘾 的概念 常见的有赌博成瘾 计算机游戏成瘾 性成瘾等 这些成瘾行为并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 而是以某些具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行为成瘾的一种 但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 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在这里我引用两个应用比较广泛的概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家Goldberg提出的网络成瘾的概念 他认为网络成瘾主要是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 特指个体由于过渡使用因特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在国内 应用较多的是台湾学者周倩给出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 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 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 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 克制 退隐等现象 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或心理上的依赖 自我意识之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相关概念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 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难条件下对活动的坚持性 班杜拉 1986 社会支持理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社会支持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社会支持是一个系列的心理活动 包括行为 认知 情绪 精神等方方面面 社会支持来源有家庭支持 朋友支持 其他支持等方面 四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职工医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876名 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800份 有效回收率为91 3 问卷为研究者自编 包括性别 年龄 年纪 专业 家庭人均月收入 家中排行 父母受教育及职业情况 家庭教养方式 近期生活事件 表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统计分析及结果 所有调查数据录入SPSS13 0 利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作为检验工具 利用t检验比较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各心理量表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 得分大于5的学生有81名 作为成瘾组 其余为对照组 五 调查结果分析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多个心理学因素上差异显著 六 对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讨论 性别因素家庭因素自尊心 孤独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应对方式因素心理控制源因素 性别因素 研究发现 在网络成瘾群体中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一是因为网络游戏往往含有暴力与攻击性 可能与男性的攻击本能强于女性有关 二是网络成瘾与同伴的模仿作用有关 在大学男性群体中 游戏高手甚至比成绩好者更为群体所崇拜 由此甚至存在 集体成瘾 的现象 另外 年级也是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 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 而且对校园活动失去了兴趣 同时缺少个人规划和定位 以上几点因素导致大学生 无所事事 从而选择网络游戏填补时间和情感的空白 研究者认为 为大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校园活动和个人规划指导可以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家庭因素 研究发现 成瘾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多为专制型和放纵型 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低于非成瘾组 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 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诱因 长期不当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青少年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 从社会支持理论来分析 家庭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青少年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帮助其减轻压力 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 帮助其渡过难关 反之则会给青少年更大的压力和挫败感 因此 构建温暖和谐的良好家庭环境有助于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自尊心 孤独因素 网络成瘾者自尊心偏低 自我效能感低 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如意 缺少处理生活事件的自信 易采取逃避方式 孤独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 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 他们依靠互联网进行情感交流 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状况与网络成瘾显著相关 社会支持系统是维持一个人心理平衡 情感丰富 能够独立 安全的支柱 这些社会资源的顺利获取决定了一个人的抗压能力 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状况较差 因为过度的使用网络导致个体脱离现实社会 而网络上建立起来的支持系统是虚拟的 不安全的 研究认为 增强个体的客观支持 提高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可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应对方式因素 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 自责 幻想 逃避 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容易产生焦虑 抑郁 孤独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更容易导致个体倾向于否认或逃避问题 而网络为其提供了便利的逃避空间 在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中 可以从应对方式入手 改变学生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积极引导其成长 建立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以缓解其应对压力 从而使个体通过健康的方式解决问题 心理控制源因素 研究发现 心理控制源越偏向于外控型 即把事件归因为机遇和他人 网络成瘾的几率越大 心理控制源外控者认为个人对事情的结局毫无办法 处理问题时更为消极和被动 因此更容易依赖网络来逃避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七 对该研究的评价 1创新及优势2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干预形式多样 将低自尊 社交适应不良 应对机制 心理控制等多重因素引入到研究中 多管齐下 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调查中存在 非志愿者 事实证明非志愿者对研究者的挑战更大 一旦成功能够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 2不足之处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完善 本次调查只选取山西两所大学的学生 不具备大学生这一群体代表性调查对象的生活事件对其影响等无关变量难以控制 八 参考文献 部分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2 徐梅张锋朱海燕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4 22 4 63 703 张兰君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 4 279 2804 王滨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