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北京义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040 题 共题 共 9898 分分 1 2 分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 亚洲面积广大 是世界第一大洲 D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 以高原 山地为主 2 2 分 如图显示的是东半球中的北半球区域 读图回答 该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A 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B 复杂多样 海洋性显著 C 温和湿润 气候南北对称 D 寒冷干燥 气候单一 3 2 分 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第 2 页 共 19 页 D 第四位 4 2 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极洲 D 大洋洲 5 2 分 从所在的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 A 东半球 南半球 B 东半球 北半球 C 西半球 南半球 D 西半球 北半球 6 6 分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 下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 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据图完成后面小题 1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 此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第 3 页 共 19 页 D 10 月 2 从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此地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3 此地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高温少雨 7 2 分 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A 亚洲降水多 B 亚洲面积大 C 亚洲河流多 D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8 2 分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 地形起伏最大的一洲 C 位于面积最大的洲 面向世界最大的洋 D 地跨纬度最多的一洲 第 4 页 共 19 页 9 2 分 一艘货轮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港装船外运货物 其外运的货物可能是 A 锡 天然橡胶 油棕 B 锡 稻谷 石油 C 锡 椰子 石油 D 天然橡胶 油棕 稻谷 10 4 分 读下图 回答问题 1 亚洲东部临 A 北冰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2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 白令海峡 B 乌拉尔山 C 苏伊士运河 第 5 页 共 19 页 D 马六甲海峡 11 2 分 下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 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 C 地形 D 人为 12 4 分 读图 亚洲某城市岛国气象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 在户外 该国人们平时常穿 A 毛衣 B 棉袄 C 夹克衫 D 短袖衫 第 6 页 共 19 页 2 该国淡水资源短缺 下列解决措施可行的是 从邻国进口淡水 实施海水淡化 废水回收利用 过度开采地下水 A B C D 13 2 分 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居民多为白色人种 B 地气候干燥 油井林立 C 地每年 3 到 5 月高温多雨 D 地山清秀 鱼米之乡 14 2 分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 越南 B 蒙古 C 老挝 D 新加坡 第 7 页 共 19 页 15 8 分 区域的水系特征深受本区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读图完成小题 1 关于该大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 全部位于北半球 C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D 北部地区人口稠密 2 关于该大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 全部位于北半球 C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D 北部地区人口稠密 3 关于该大洲水系特征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缺少内流河 内流流域面积狭小 B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 向四周分流 C 西部河流少 径流量小 D 广阔的地域为形成众多的大河提供了条件 第 8 页 共 19 页 4 关于该大洲水系特征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缺少内流河 内流流域面积狭小 B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 向四周分流 C 西部河流少 径流量小 D 广阔的地域为形成众多的大河提供了条件 16 2 分 亚洲的气候特征是 A 气候较为单一 B 气候复杂多样 C 热带气候显著 D 海洋气候显著 17 2 分 下列对图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 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B B 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 图中所示大洲地跨寒 温 热三带 D 该大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四大洋 第 9 页 共 19 页 18 2 分 湄公河之所以被称为 亚洲的多瑙河 主要因为它是 A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 亚洲最长的河流 C 亚洲流量最大的河流 D 亚洲航运最发达的河流 19 2 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 巴西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中西伯利亚高原 D 东非高原 20 2 分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A 长江 B 黄河 C 印度河 D 湄公河 21 2 分 亚洲地势特点 A 西部高 东部低 B 中部高 东西两侧低 C 四周低 中部高 D 东西低 南北高 22 2 分 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第 10 页 共 19 页 A 伊洛瓦底江 B 湄南河 C 湄公河 D 红河 23 2 分 划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依据是 A 地理位置 B 宗教信仰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种和语言 24 2 分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 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 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当地震发生时 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 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 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寒潮入侵 气温骤降 及时增添衣服 25 2 分 近年来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 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A 美国 西欧 中国和东南亚 B 西欧 朝鲜 韩国和东南亚 C 西亚 非洲 拉丁美洲 D 美国 中国 韩国和澳大利亚 26 2 分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 有许多火山 下列火山中属于日本的是 第 11 页 共 19 页 A 圣海伦斯火山 B 维苏威火山 C 埃特纳火山 D 富士山 27 2 分 下列有关日本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是一个地广人稀 资源匮乏的岛国 B 是一个民族众多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 C 经济发达 对外依赖性强 D 多山地 丘陵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28 2 分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连线不正确的是 A 贝加尔湖 世界最深的湖 B 日本群岛 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 C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 D 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29 2 分 日本多火山 地震的主要原因 A 地形多山地丘陵 B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气候受海洋影响 D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0 2 分 到日本旅游 不能进行的项目是 A 泡温泉 第 12 页 共 19 页 B 滑雪 C 赏樱花 D 雨林探险 31 4 分 读六大板块局部示意图 完成后面小题 1 图中喜马拉雅山脉 图中 处 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隆起而成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 分析图 图中属于扩张地带的是 A 处 B 处 C 处 D 处 32 2 分 日本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 下列是明明日本游归来后的分析 其中错误的是 A 海运便利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发达的科技 第 13 页 共 19 页 D 大量劳动力 33 4 分 读日本经济结构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日本经济结构中 比重最大的是 A 商业 B 农业 C 工业 D 建筑业 2 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与其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A 石油 美国 B 铁矿石 澳大利亚 C 煤炭 伊朗 D 棉花 俄罗斯 34 2 分 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水稻和谷子 B 水稻和小麦 C 小麦和玉米 D 谷子和玉米 35 2 分 下图所示是世界著名建筑 名称是 第 14 页 共 19 页 A 大金塔 B 红场 C 泰姬陵 D 克里姆林宫 36 2 分 被称为 世界办公室 的第二人口大国是 A 美国 B 英国 C 印度 D 中国 37 2 分 印度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 山地 高原 平原 B 山地 平原 高原 C 平原 高原 山地 D 高原 山地 平原 38 2 分 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第 15 页 共 19 页 D 第四位 39 2 分 印度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其最突出的经济增长点是 A 农业 B 工业 C 旅游业 D 服务外包产业 40 2 分 印度农业生产常受水旱灾害影响 主要是因为 A 古代植被遭破坏 B 西南季风不稳定 C 没有农田水利设施 D 东南季风不稳定 第 16 页 共 1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040 题 共题 共 9898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6 2 6 3 7 1 8 1 9 1 10 1 10 2 11 1 12 1 第 17 页 共 19 页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