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doc_第1页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doc_第2页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doc_第3页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doc_第4页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为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一环,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的要求,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人事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及做法我市各级有关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市县两级人事部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毕业生就业工作渠道进一步畅通,就业率逐年上升,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我市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8万人,今年预计有4.2万人,数量多、压力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市人事部门在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合理配置人才公共资源的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首先是建立毕业生需求信息发布制度。还有就是抓好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信息收集工作。通过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有关高校收集我市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建立毕业生生源信息库,推荐毕业生就业。(二)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平台。一是强化求职服务,举办好系列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的各类毕业生招聘会,搭建广大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用人交流平台,凡举办面向毕业生的各类招聘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免费参会,尽可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二是强化见习服务,在见习基地建设、见习岗位征集、组织参加见习和发放见习生活补贴等方面加大力度,使见习成为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一个有效抓手。三是实现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免费推荐就业。(三)大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社区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和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做好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特别重视服务基层毕业生的使用和培养,逐步改善和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征兵入伍工作,做好入伍服兵役毕业生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后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升学工作。(四)强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筹划建立一批市级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和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出台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综合性、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发挥好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作用;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培训,遴选并重点扶持部分毕业生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典型人物的专题宣传报道,组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的巡回宣讲。(五)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往工作所在地,或将户口留在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对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六)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登记工作制度。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免费服务。实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援助计划,对特困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重点推荐、优先安置;为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一对一”的全免费服务。(七)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全市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组织参加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节和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活动;组织参加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闽台交流活动;组织参加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班;深入企业、重点院校、社区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开展“名城群英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访谈系列节目。二、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毕业生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学生提前进入准就业状态,最后一学年基本上是忙于寻找工作,应聘面试。但是,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障碍,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较低,单位试用期满后的淘汰率较高。出现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高校教学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从高校方面来说,有的盲目跟风赶浪头,致使一些专业供大于求;有的偏重于对即将毕业学生的职业包装,而对于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开发实践教学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研究的不深。从政府方面来看,偏重落实就业指标,而在教育与就业如何紧密结合的问题上,政策研究比较缺乏,给予学校的指导和服务不够。(二)毕业生就业观念上的偏颇与就业市场不规范的问题加剧了就业难的矛盾。目前,当“白领”仍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首选。有的过分关注待遇、环境等眼前的物质的利益,未充分考虑企业与个人发展的联系,因此丧失掉就业机会。有的不愿到生产一线去工作,更不愿意到私营、个体小企业工作。有的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也不愿意退而求次。而用人单位,有的过多地考虑用人成本,则不愿接受刚跨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限定必须有2至3年的工作经历。有的单位甚至只同意毕业生进行实习,而迟迟不肯与毕业生签定就业协议。用工后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金等侵权现象屡有发生。(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一些政策不匹配和工作不协调的问题。一是毕业生落户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生及家长关注,社会反响比较大;二是毕业生失业情况和待就业的界定口径不一,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三是多个部门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工作,且名目繁多,收费不统一,出现管理无序的状况;四是高校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匮乏。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链中,高校承担的是前期工作,实现就业大多在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四)毕业生在城市就业出现供求失衡。城市能提供的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企业管理工作岗位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较少,准入“门槛”高,这些岗位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发展前景好。然而,现在的部分高校毕业生难以在城市获得这样的就业机会。之所以城市会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高校毕业生供给增长异常迅猛。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如果加上以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惊人。二是城市对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需求少。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业市场供求严重失衡,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竞争就业岗位更加激烈。(五)毕业生在农村很难找到合适岗位。城乡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存在村庄道路状况差、饮水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保障缺失、医疗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缺乏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设施和条件。使农村对高校毕业生潜在的巨大就业需求难以通过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信号发送出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也倒逼高校毕业生挤进城市就业的意愿格外强烈。因而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选择到县以下乡镇和农村就业的比例一直极低,即使他们愿意到农村就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工作岗位一般劳动力就能胜任,没有为高校毕业生创造相应的就业需求。三、几点建议(一)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着眼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判就业形势,研究工作对策。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创业扶持、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引导支持。要抓住源头。一是要致力于通过政策导向,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岗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二是要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作出规划,指导高校据此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从总量和结构上缓解就业难的矛盾。三是通过政策杠杆,鼓励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以解决高校毕业生需要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与企业用工成本之间的矛盾。(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就业观念。要把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学生求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把握好个人志向与自身条件、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鼓励他们勇于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去锻炼和磨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进而发挥就业的倍增效应,回馈社会。(三)进一步完善“见习基地”。一是降低门槛,见习对象可扩大到大学在读生。二是扩大数量。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单位作为见习基地,以见习基地数量的增加扩大见习岗位的容纳量,缓解见习供求矛盾。三是提高见习内容的技术含量,以见习岗位技术等级的细分提升见习的效果,与实现就业挂钩。(四)规范就业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与高校联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健全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为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高效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用人单位利用“实习期”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五)整合资源和力量,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一是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各高校教育质量成果考核指标,层层抓落实。二是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主动做好政策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各政府部门与高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工作协调,完善政策协调机制。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对政府促进就业资金要统筹安排,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必要的财力支撑,我市人才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