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ppt课件.ppt_第1页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ppt课件.ppt_第2页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ppt课件.ppt_第3页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ppt课件.ppt_第4页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手册 可靠Reliable 耐用Durable 教研室编 1 目录 1 产品标识说明 2 产品结构分解 3 产品工作原理 4 产品使用维护 5 产品失效判定 6 气室使用要求 7 常见故障处理 2 隆中 牌一代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在产品的壳体及控制臂盖板上均有 LZ 英文标识 LZ 是 隆中 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从2009年起生产的产品 在盖板上有 隆中 汉字字样 字体为隆中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隆中 牌二代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在产品的壳体有 LZ 标识 在盖板上有 隆中 汉字字样 字体为隆中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1 产品标识说明 1 1标识介绍 3 一代调整臂 二代调整臂 Q 37B 前桥 11031740002 流水号 生产月份 批次号 生产年份 09121130002 流水号 生产月份 批次号 生产年份 H586B 后桥 注册商标 注册商标 1 2标识内容 4 2 1一代调整臂结构 1铆钉2螺盖3轴承4锥形离合器5离合器弹簧6齿轮7轴套8O型圈 9蜗杆10油杯11壳体12加强圈13止推垫片14止推弹簧15调整端螺盖16闷盖17复位弹簧 内 18复位弹簧 外 19齿条 20O型圈 21涡轮22密封垫23控制臂盖24连接环25控制臂26控制臂组件27螺钉28连接套 2 产品结构分解 5 2 2二代调整臂结构 1铆钉2螺盖3轴承4O型圈 I 5隔套6大斜齿轮 7离合器弹簧8离合器9蜗杆10油杯11壳体12加强圈13调节螺母14闷盖15止推垫片16止推弹簧17调整端螺盖 18O型圈 II 19蜗轮20密封垫21控制臂盖22控制臂23螺钉24连接环25齿环26O型圈 III 27心轴28齿轮29压簧30小斜齿轮 6 概述 当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存在超量间隙时 则凸轮轴在制动过程中增加了超量间隙 B 角 此时的调整臂回转行程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正常间隙角 超量间隙角 及弹性角 而 隆中 自动调整臂在制动过程中 能够自动识别这三个行程 并只对超量间隙进行调整 3 产品工作原理 7 3 1 1起始位置控制臂 25 被固定在支架上 齿条 19 与控制环 24 的槽口上端相接触 槽口的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值 3 1一代调整臂 3 1 2转过间隙角 调整臂转过设定间隙角 此时齿条 19 向下运动 与控制环 24 的槽口下端接触 制动蹄张开 当存在超量间隙时 刹车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8 3 1 3转过超量间隙角 调整臂继续转动 此时 齿条 19 已和控制环 24 的槽口下端接触 控制环与固定的控制臂被铆为一体 不能继续向下运动 齿条驱动齿轮 旋转 单向离合器在这个方向可以相对自由转动 转过角 后 凸轮轴带动制动蹄进一步张开 致使刹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 3 1 4转入弹性角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 由于刹车片与制动鼓已经相接触 作用在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迅速增加 蜗轮 21 作用于蜗杆 上的力 向右 随之增大 使得蜗杆压缩弹簧 14 并向右移动 从而导致蜗杆 与锥形离合器 分离 9 3 1 5转过弹性角 调整臂继续转动时 齿条被控制环限制仍然不能向下运动而驱动齿轮转动 这时由于锥形离合器 与蜗杆 处于分离状态 整个单向离合器在齿条的作用下一起转动 直到刹车片完全抱死制动鼓 3 1 6向回转过弹性角 制动开始释放时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 在回位弹簧 17和18 的作用下 使得齿条向下紧贴控制环 24 的槽口下端 此时 锥形离合器 4 与蜗杆 9 仍处于分离状态 齿条可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 10 3 1 7向回转入间隙角 随着刹车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消失 蜗轮 21 向右施加给蜗杆 的力消失 弹簧 14 复原 推动蜗杆向左移动 使得蜗杆与锥形离合器 重新啮合 3 1 8向回转过间隙角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 齿条 19 向上运动 与控制环 24 的槽口的接触从下端变为上端 11 3 1 9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 调整臂继续转动回到起始位置 此时 齿条 19 已与固定的控制环 24 的槽口上端相接触 受其限制不能继续向上移动 当调整臂回转时 齿条驱动齿轮 转动 此时单向离合器和锥齿离合器均处于啮合状态 使得蜗杆 随齿轮一起转动 蜗杆驱动蜗轮 21 蜗轮驱动凸轮轴 而凸轮轴的转动使得超量间隙减小 自动调整臂工作结束 注意 反复1到9的制动与释放动作 直到将制动鼓与刹车片之间的间隙调整到正常间隙 A 12 3 2 1起始位置 控制臂 22 被固定在支架上 小斜齿轮 30 右侧与齿轮 28 左侧接触 在小斜齿轮 30 与调节螺母 13 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H 这一值的大小决定了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设定间隙值 3 2二代调整臂 3 2 2转过正常间隙角C 调整臂转过角C 此时齿环 25 带动齿轮 28 逆时针转动 齿轮 28 同时驱动调节蜗杆 30 一起转动 小斜齿轮 30 在压簧 29 的作用下 边旋转边向左侧移动直到与螺母 13 接触 此时小斜齿轮 30 与螺母 13 之间的间隙H转移到了调节蜗杆 30 与齿轮 28 之间了 这时制动蹄也随之张开 当存在超量间隙时 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13 3 2 3转动超量间隙角Ce 调整臂继续转动 此时小斜齿轮 30 继续逆时针转动 由于调节蜗杆 30 左侧被调节螺母 13 限位而停止轴向移动 这时大斜齿轮6被驱动开始逆时针转动 此时由于大斜齿轮 6 离合器 7 以及离合器弹簧 8 组成一个单向离合器 可以自由转动 制动蹄片在凸轮轴的作用下继续张开直至与制动鼓接触 3 2 4转入弹性角E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 由于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已经接触 制动鼓此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依次由制动蹄片 凸轮轴 涡轮 19 最后传递到蜗杆 9 使得蜗杆 9 克服止推弹簧 16 阻力向右移动 直到蜗杆端面与壳体端面接触 这时 蜗杆 9 与离合器 8 分离 14 3 2 5转过弹性角E 调整臂继续转动 小斜齿轮 30 继续驱动大斜齿轮 6 逆时针转动 由于离合器 8与蜗杆 9 脱离处于自由状态 于是整个离合器完成一起转动 直到制动鼓被制动蹄片紧紧抱住 完成制动过程 3 2 6向回转过弹性角E 制动开始释放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 小斜齿轮 30 驱动大斜齿轮 6 离合弹簧 7 离合器 8 一起顺时针转动 由于三者处于空载状态 小斜齿轮 30 在压簧 29 的作用下 始终与螺母 13 接触 15 3 2 7向回转入间隙角C 随着制动蹄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涡轮 19 上的力矩消失 涡轮 19 向右施加给蜗杆 9 的力也消失 止推弹簧 16 推动蜗杆 9 向左移动 使得蜗杆 9 与离合器 8 重新啮合 3 2 8向回转过间隙角C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 齿环 25 带动齿轮 28 齿轮 28 驱动小斜齿轮 30 着顺时针转动 由于大斜齿轮 6 通过离合弹簧 7 离合器 8 与蜗杆 9 咬合一起 小斜齿轮 30 边旋转边向右移动 压簧 29 被压缩 小斜齿轮 30 与齿轮 28 接触 此时小斜齿轮 30 与齿轮 28 之间的间隙H 又转移到了小斜齿轮 30 与调节螺母 13 之间了 16 3 2 9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Ce 当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存在超量间隙时 调整臂继续转回到起始位 齿环 25 继续带动齿轮 28 顺时针转动 由于小斜齿轮 30 被齿轮 28 在轴向限位 最后只能驱动大斜齿轮 6 转动 由于大斜齿轮 6 通过离合器弹簧 7 与离合器 8 咬合 离合器 8 又与蜗杆 9 咬合 故带动蜗杆 9 转动起来 进而驱动涡轮 19 转动 涡轮 19 与凸轮轴同步转向 以此减小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如此反复多次制动与释放的过程 最后将制动间隙调整到设定值 17 4 产品使用维护 4 1 1安装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备有弹簧驻车制动的气室 后桥气室 制动系统气压应保持在0 6MPa以上 以使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4 1 2把调整臂安装在凸轮轴上后 需要保证调整臂上的箭头标记方向应与气室推杆推出方向一致 4 1调整臂安装 18 4 1 3用SW12扳手顺时针旋转调整臂端部的蜗杆六角头 注意 不能使用电动扳手 风动钻 使调整臂上加强圈孔与气室推杆U形叉的轴销孔自然正对 然后将圆柱销轻松插入U形叉孔 锁上开口销 4 1 4用隔圈 螺栓或垫片 卡簧将调整臂固定在凸轮轴上 此时应确保调整臂的轴向间隙A 0 50 2 00mm 19 4 1 5将控制臂向制动方向推动 控制臂上有箭头示意推动方向 直到推不动为止 注意 此时控制臂上指针应指向开口或控制臂上的刻线与控制臂盖上的刻线对齐 其操作目的是使自动调整臂正常工作 免受破坏 20 4 1 6安装调整臂支架 随后将控制臂紧固在定位支架上 4 1 7间隙调整4 1 7 1用扳手顺时针转动调整臂蜗杆六角头直至摩擦片与制动鼓接触 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3 4圈 反向转动时会听到咔咔声 注意 不能使用电动扳手 风动钻 4 1 7 2施加若干次制动 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至正常范围 至此安装过程结束 备注 调整臂的自调整功能是否正常 可通过蜗杆六角头在每次制动即将结束时自动旋转观察确定 21 4 2 1拆卸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备有弹簧制动的气室 后桥气室 制动系统气压应保持在0 6MPa以上 以使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4 2 2拆下调整臂与气室上连接的开口销 圆柱插销 使气室与调整臂柄部分离 4 2 3拆下凸轮轴端部的轴向定位螺栓和垫片 或垫片和轴用卡簧 4 2 4用SW12的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 转动时所要的力矩较大 会听到咔 声 直至调整臂柄部从分泵推杆U形叉中脱开 4 2 5拆下控制臂与定位支架相连的支撑螺栓 螺母 垫片 将调整臂从凸轮轴中取出 完成调整臂的拆卸 4 2调整臂拆卸 22 4 3常见安装问题 4 3 1先固定控制臂和定位支架 再对调整臂和气室推杆进行连接 这样会导致气室推杆安装孔与调整臂安装孔不能对正 这时安装人就会用手推或拉动调整臂或者气室 强行连接气室推杆与调整臂 问题隐患 此安装方法直接导致 1 正常间隙角 A 过小 造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的现象 2 气室储备行程不足 制动疲软 3 驻车制动气室解除制动时 又会向后强拉调整臂 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4 3 2调整臂安装中控制臂未推到位时 就将其固定 问题隐患 此安装方法导致 1 正常间隙角 A 过小 造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 摩擦片异常磨损等相关问题出现 2 左右制动力矩不平衡 4 3 3在车辆制动气压不足时 小于0 6MPa 安装备有弹簧驻车制动的气室 后桥气室 调整臂 问题隐患 1 导致气室储备行程不足 制动疲软 2 解除制动时 又会向后强拉调整臂 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23 4 4 1在日常维护保养中经常用扳手拧动蜗杆 六角 或者因为安装不当 制动器其他问题 导致车辆出现制动间隙过小 发热的故障 而经常用扳手逆时针拧动蜗杆 六角 以此来放大制动间隙值 误区指导 自动调整臂的结构特点中规定了只有在安装 拆卸 检测时 才允许手动转动蜗杆六角头 否则将直接导致调整臂内部机构早期磨损 车辆在后续使用中出现制动疲软的问题 纠正方法 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尽量避免拧动蜗杆 六角 延长调整臂的使用寿命 在出现车辆制动间隙过小的问题 应该及时检查调整臂型号是否正确 调整臂安装是否符合 制动器是否存在问题 4 4 2车辆存在制动复位慢 拖刹车的现象 判断为调整臂内部卡滞造成 要求更换调整臂 误区指导 调整臂在整车制动系统中只作为传导气室的推力 以及保证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值 调整臂安装在凸轮轴上 本身没有任何制动后的复位动力 制动复位是依靠制动蹄片的拉簧 气室的复位弹簧完成 纠正方法 在车辆出现以上问题时 应该及时检查调整臂安装是否符合 特别是轴向间隙 气室复位弹簧 制动蹄片拉簧 凸轮轴颈孔是否存在问题 4 4常见使用误区 24 4 5 1一级维护 二级维护 应对调整臂加注2号锂基润滑脂一次 4 5 2感觉制动疲软时 建议检测调整臂蜗杆六角头的逆时针力矩 逆时针旋转一周 若所测最小力矩小于18N m 则表明调整臂已损坏 必须及时更换调整臂总成 4 5 3检查控制臂上的连接套固定孔磨损情况 磨损量过大 导致固定销钉与连接套配合松旷超的 则需要进行连接套更换 4 5保养维护 25 5 产品失效判定 5 1外观判定 5 1 1检查壳体以及控制臂等部位 对于出现裂纹或者断裂的产品判定失效 5 1 2加强圈 连接套出现严重磨损的产品判定失效 5 1 3连接环与控制臂能够相对转动 则判定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