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II)卷_第1页
2020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II)卷_第2页
2020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II)卷_第3页
2020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II)卷_第4页
2020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20202020 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届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4 34 3 人类的居住地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同步训练聚落同步训练 II II 卷卷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434 分分 1 2 分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称的文化遗产有山西省的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徽州民居 D 皖南古村落 2 2 分 下图是昆明地区地形图 一颗印 是当地一种民居建筑形式 如图 空间紧凑 方方正 正 好似一颗印章 据图表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1 昆明市 A 位于中纬度地区 B 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第 2 页 共 19 页 C 属热带草原气候 D 地处高原上的小盆地 2 昆明所在的云贵高原 总体地形特征是 A 千沟万壑 B 平坦开阔 C 地表崎岖 D 雪峰连绵 3 读图 滇池周边河流众多 除螳螂川北流注入长江外 其余河流 A 自四周流入滇池 B 自滇池流向四周 C 都位于内流区 D 都属于时令河 4 一颗印 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外围高墙小窗 用于防风 重檐屋顶 应对夏季多雨 地狭人稠 楼房节约空间 全年干热 天井便于通风 A B C D 5 一颗印 是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先民共同创造的民居形式 下列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图 片是 第 3 页 共 19 页 A B C D 3 2 分 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 服饰 A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第 4 页 共 19 页 D 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4 4 分 如下图为小明在某地旅游时拍摄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地为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2 该地最有特色的民居是 A 窑洞 B 土楼 C 骑楼 5 2 分 因纽特人 穿厚衣物 住冰屋 下图 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较一致的是 A 多雨 B 地势低平 C 炎热 多风沙 D 严寒 冰天雪地 第 5 页 共 19 页 6 4 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东南亚双层竹楼 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湿 B 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厚窗小 为了减少房内的温度变化 C 平原地区有利于形成聚落 该地区的聚落易成条带状 D 一般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的地方 聚落分布较多 7 2 分 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 图中 地是 A 黄河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印度河流域 C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 尼罗河三角洲 8 2 分 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 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 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 B C 第 6 页 共 19 页 D 9 2 分 根据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聚落可以分为 A 农村和集市 B 乡村和城市 C 团块状和条带状 D 牧村和渔村 10 2 分 下面四幅景观图片中 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 B C 第 7 页 共 19 页 D 11 2 分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 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1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 乡村 这里有河流 B 乡村 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城市 这里有田野 D 城市 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 该聚落地处 A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灌溉便利的平原 12 2 分 读省级行政区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图中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第 8 页 共 19 页 A 河 B 河 C 河 D 河 2 下列景观位于丙地区的是 A 丽江古城 B 平遥古城 C 永定土楼 D 东岳泰山 3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2 分 2018 年 7 月 2 日梵净山申遗成功 下图示意中国世界遣产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梵净山所在的地形区是 第 9 页 共 19 页 A 内蒙古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 2 下列地区中 我国世界遗产分布较少的是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3 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 做法正确的是 A 封闭遗产地 禁止人员参观 B 限制参观人数 避免过度旅游 C 对年久失修的遗产应当拆旧建新 D 为满足观光需求 在遗产周边建高层建筑 14 2 分 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炎热多雨的气候 第 10 页 共 19 页 D 地势高峻的高原 15 2 分 到 2005 年 7 月 我国已有 31 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批准列 入 世界遗产名录 位居世界第 其中第一个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景观是 A 四 长城 B 六 故宫 C 五 九寨沟 D 三 泰山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16 4 分 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和相关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南方地区少数民族众多 民居独特 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大 中型水电站众多 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示意图 1 图中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是 山脉 素称我国天府之国的 是 平原 属于我 国内海的 是 海峡 我国第一大岛 是 岛 2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底层架空 楼上是家人居住 生活的地方 楼顶尖 坡度大 请分析这种房 屋结构的优点 3 国家在该地区实施的 西电东送 战略对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各有哪些好处 4 贵阳 1 月平均气温 7 2 7 月平均气温 23 9 上海 1 月平均气温 2 4 7 月平均气温 28 0 贵阳和上海相比 寒暑适中 的原因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9 页 17 4 分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又使祖国 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读图 1 2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1 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 2 图 1 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 3 山脉 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4 山脉 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5 图 1 中甲 乙 丙三大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 岩溶地形广布的是 该区域易发生的山 地灾害有 等 6 图 1 中甲 乙 丙三大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 岩溶地形广布的是 该区域易发生的山 地灾害有 等 7 图 2 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 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双选 A A 地开垦耕地 发展种植业 B B 地种植花卉蔬菜 方便供应城区 C C 地围湖造田 扩大耕地面积 D D 地发展海水养殖 第 12 页 共 19 页 8 图 2 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 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双选 A A 地开垦耕地 发展种植业 B B 地种植花卉蔬菜 方便供应城区 C C 地围湖造田 扩大耕地面积 D D 地发展海水养殖 9 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 简要分析 E 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10 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 简要分析 E 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18 6 分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读北半球某区域图 汽车下列问题 1 源自 A 山脉的河流沿着 选填 山谷 或 山脊 向 方 图中聚落沿河流呈 状分布 请列举河流在聚落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至少两点 2 甲 丁四个聚落中 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主要原因是 3 位于河流沿岸的聚落最有可能遇到自然灾害是 如果河流位于九江市地区 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 那么这种灾害最有可能出现在 季 19 9 分 读图 回答问题 第 13 页 共 19 页 1 甲图所示为 聚落 乙图所示为 聚落 2 丙图中 A B C 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处 理由是 3 家住 A 地的丽丽说 从我家出发向东北 再向南 再向东北就到我的学校了 请你根据丽丽的 描述在下面图中右上角方框内画出指向标 20 8 分 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 欧洲 非洲人口密集分布图 第 14 页 共 19 页 1 读材料一可知 A B C 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资源 B 人口 C 气候 D 河流 2 B 地是三大宗教中 教的发源地 C 地主要人种是 3 阅读材料二可知 世界上人口稠密区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位于 A 中 高纬度的近海地区 B 中 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C 中 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 中 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4 亚洲的南部和东部人口稠密 而亚洲北部的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非洲的乙地 第 15 页 共 19 页 区人口密度也很小 其主要原因是 5 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 l 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的 增多 减少 趋势 该 大洲国家由于这种人口特点容易产生的问题 任写两项 6 目前 世界人口己超过 70 亿 预计未来 40 年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 人口增长的 97070 由此看来 这些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也就是说 较高 第 16 页 共 1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434 分分 1 1 2 1 2 2 2 3 2 4 2 5 3 1 4 1 4 2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第 17 页 共 19 页 11 1 11 2 12 1 12 2 12 3 13 1 13 2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