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新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新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新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新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6 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A A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4949 题 共题 共 133133 分分 1 2 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表面积约为 A 960 万平方千米 B 4400 万平方千米 C 1 5 亿平方千米 D 5 1 亿平方千米 2 4 分 如图是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的赤道纪念碑 据此完成下题 1 关于赤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南 北极距离相等 B 它能划分东西半球 C 与所有的纬线等长 D 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 2 依据图中信息判断 拍摄这张照片时镜头朝向 A 东 B 南 C 西 第 2 页 共 26 页 D 北 3 2 分 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半球分界线 B 南北半球分界线 C 0 经线 D 0 纬线 4 2 分 地球上的经线 正确叙述是 A 半径不等的半圆 B 长度不等 C 半径相等的圆 D 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5 2 分 下列地点 既在西半球 又在南半球又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 170 W 5 N B 170 E 25 N C 10 W 15 S D 165 E 20 S 6 2 分 一探险队 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 环顾四周 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 你 认为他们站在了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上 第 3 页 共 26 页 D 本初子午线上 7 2 分 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位于中纬度 地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B 图中 a b c d 四个区域 比例尺最小的是 d C 地和 地都是四季分明 两地分别位于东 西半球 D 随州人民欢度春节时 地比 地黑夜要长 地有极夜现象 8 2 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 1 小时 旋转的经度为 15 B 赤道上经度相差 1 纬线的弧长约为 111 1 千米 C 当 70 N 90 N 地区出现极昼时 太阳直射 20 N 纬线 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凡是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一定是山峰 9 6 分 读图可知 C 图表示的等高线最为密集 故其坡度最陡 故 C 符合题意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 下图所示的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在 枕面地图 中没有示意的大洲是 A 亚洲 第 4 页 共 26 页 B 欧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2 在 枕面地图 中有一条横线 该线最有可能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南极圈 3 图中的甲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A 伊里安岛 B 加里曼丹岛 C 格陵兰岛 D 马达加斯加岛 10 2 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 经线与纬线相互垂直 11 4 分 据了解 为了真正体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 2017 年央视春晚延续 2016 年春晚特色 特别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分会场 家住乌鲁木齐的小红有幸能来到北京主会场观看春晚 完成下面小题 第 5 页 共 26 页 1 小红到北京后 发现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了近两小时 小红感到很纳闷 请你帮她找 出主要原因 A 地球自转的结果 B 地球公转的结果 C 海拔高度不同的结果 D 纬度位置差异的结果 2 节目开始前 小红想知道四个分会场 上海 四川西昌 广西桂林 黑龙江哈尔滨 所在省区 的简称分布是 A 沪 蜀 桂 黑 B 粤 蜀 桂 黑 C 浙 粤 桂 黑 D 沪 浙 桂 黑 12 2 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 A 自东向西转 B 逆时针方向 C 顺时针方向 D 自西向东转 13 2 分 下列各点符合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的是 第 6 页 共 26 页 A 0 0 B 30 N 30 E C 40 S 60 W D 40 N 60 E 14 2 分 在日常生活中 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 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高看得远 C 水往低处流 D 日食 15 2 分 四季变化明显的温度带是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北寒带 D 南寒带 16 2 分 划分五个温度带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B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C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17 2 分 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 五带 第 7 页 共 26 页 B 昼夜交替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四季变化 18 2 分 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所属的温度带是 A 北寒带 B 热带 C 北温带 D 南温带 19 2 分 中纬度是指 A 0 30 B 23 5 66 5 C 30 60 D 60 90 20 2 分 在地球上的寒带地区 A 全年炎热 B 有极昼极夜现象 C 四季分明 D 有阳光直射现象 21 2 分 图幅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图 表示内容最简略的是 A 中国地图 B 江苏地图 第 8 页 共 26 页 C 泰州地图 D 姜堰地图 22 2 分 纬度 40 经度 116 的地点在地球上有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23 2 分 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D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24 2 分 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 五带 B 昼夜交替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四季变化 25 4 分 读下图 完成小题 1 四幅图中 阴影部分表示实际范围最小的是 第 9 页 共 26 页 A A B B C C D D 2 阴影部分全部在西半球的是 A A B B C C D D 26 6 分 读图 回答下题 1 以下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四季变化 B 昼夜更替 C 时间差异 D 太阳东升西落 2 当地球运动至 B 处时 本地的节气是 A 春分 第 10 页 共 26 页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3 气象观测站中百叶箱的摆放 要防止早 中 晚多次开箱观测时 阳光对仪器的辐射 因此 北半球百叶箱的箱门应朝向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27 2 分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学校 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28 4 分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仔细阅读下面的经纬网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11 页 共 26 页 1 图中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 A 0 经线 B 0 纬线 C 20 W 经线 D 40 E 经线 2 图中 M 点的经纬度是 A 40 N 20 E B 23 5 N 0 C 40 S 20 W D 23 5 S 0 29 2 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本初子午线 30 2 分 地图的三大要素是 A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B 比例尺 纬线 经线 第 12 页 共 26 页 C 方向 经度 纬线 D 图例 经线 纬线 31 2 分 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绿色 黄色 褐色 B 绿色 褐色 黄色 C 黄色 绿色 褐色 D 褐色 黄色 绿色 32 2 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纬线长度不相等 B 所有纬线都是圆 C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33 2 分 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A 北寒带 B 南温带 C 北温带 D 热带 34 6 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称党的十九大 于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4 日在北京召开 其中北京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为 116 E 40 N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第 13 页 共 26 页 1 结合北京的经纬度 判断北京所在的半球位置为 A 北半球 西半球 B 北半球 东半球 C 南半球 西半球 D 南半球 东半球 2 十九大召开期间 我们的家乡 乐安 昼夜长短状况如何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D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3 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会议期间 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时段是 A A 到 B B B 到 C C C 到 D D D 到 A 35 8 分 2017 年 10 月 18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第 14 页 共 26 页 A 全国政治中心 B 全国文化中心 C 国际交往中心 D 科技创新中心 2 开幕当天 北京昼夜长短分布情况 表示黑夜 表示白昼 可能是 A B C D 3 与会代表来自我国四面八方 我国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 A 260 万平方千米 B 580 万平方千米 C 960 万平方千米 D 1700 万平方千米 4 开幕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表示正确的是 A 第 15 页 共 26 页 B C D 36 2 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1 月 30 日通过审议 中国的 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 此时地球 运行到图中的位置是 A B C D 37 2 分 下列现象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昼夜交替现象 A B 第 16 页 共 26 页 C D 38 2 分 每年 7 月 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澳大利亚酷暑难耐 B 南充市昼长夜短 C 长江进入枯水期 D 寒潮频繁南下 39 2 分 邹城市唐村中学的李明亮是个天文爱好者 他每天中午 12 点放学时都仔细的观察学校旗 杆影子的变化 有个时期他发现旗杆的影子在一天天的变短 而且影子的长度已经明显的小于旗杆的长度 此时李明亮应该处在下图中的时间段是 A A B 之间 B B C 之间 C C D 之间 D D A 之间 40 2 分 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 下列地理现象能出现的是 A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极光现象 B 北回归线上任何一点正午太阳光可直射井底 第 17 页 共 26 页 C 此时我国南方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D 此时我国正是寒潮盛行时期 41 2 分 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 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 建站时间一 般选在 2 月份 其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 A 风力较小 B 冬季 便于极地考察 C 降水较多 D 气温较高 白昼时间较长 42 2 分 今天 公历 6 月 23 日 农历五月十六日 小明圆满完成了中考 以下部分他对身边科学 问题的看法正确的是 A 中考期间深圳总是白昼短于黑夜 B 中考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C 今天有可能发生日食 D 暑假若去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旅游 那里和深圳一样处于夏季 43 6 分 读下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 米 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部位判读正确的是 A 处是盆地 第 18 页 共 26 页 B 处是山谷 C 处是陡崖 D 处是山脊 2 该区域地形以 A 高原 山地为主 B 丘陵 盆地为主 C 平原 盆地为主 D 山地 丘陵为主 3 若图上 点至 点的距离为 2 厘米 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1 千米 B 2 千米 C 20 千米 D 5 千米 44 2 分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C D 的图上距离为 1 5 厘米 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150000 米 B 图中 C 地位于 D 地的东南方向 C 图中曲线 EF 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第 19 页 共 26 页 D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 45 2 分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用绿色来表示 A 海拔较高的山地 B 深度较大的海洋 C 海拔较低的平原 D 深度较小的大陆架 46 4 分 下图为 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中甲地与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325 米 B 350 米 C 380 米 D 415 米 2 梯田一般修建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 图示地区最适宜修建梯田的是 A 地 B 地 C 地 第 20 页 共 26 页 D 地 47 5 分 如图是威远县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5 月一个晴朗的星期天 春风拂面 威一中初二的 一些学生进行春游野炊活动 队伍登山路线是从 B 处出发 沿图中直线 L 前进 最后在 A 地进行野炊 完 成下列小题 1 关于这次春游活动 下列判断不可信的是 A 队伍登山路线依次经过了山脊 山顶 鞍部 山顶 B 到达乙处后 小明同学蓦然回首 感概的说 对面那座山头看起来很近 但我们走了近 5 千米 太累了 C 同学们选址 A 处作为野炊营地 是因为此处较为平坦且有水源 D 一阵清风吹来 炊烟袅袅北去 同学们心旷神怡 2 下面是小明沿图中直线 L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21 页 共 26 页 B C D 48 2 分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 B C D 49 2 分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4 米 攀登珠峰的大本营的海拔高度是 5200 米 峰顶与大 本营的相对高度是 A 8844 米 B 3644 米 C 5200 米 D 14044 米 第 22 页 共 2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4949 题 共题 共 133133 分分 1 1 2 1 2 2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9 2 9 3 10 1 11 1 11 2 第 23 页 共 26 页 12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