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了解外科学的范畴 发展历史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基本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创新祖国医学 勇攀医学高峰 2 教学分级及要求 熟悉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 外科学的范畴及发展史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4 第一章绪论 一 教学内容二 具体教学方案 5 一 教学内容 1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及范围2 外科学的发展史3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4 如何学好外科学5 小结与复习 6 二 具体教学方案 一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及范围 一般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 外科学是一门科学 技术和艺术综合的学科 手术操作与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 外科医生不仅应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 还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 7 周礼 天官篇 疡医下士八人 掌肿疡 溃疡 金疡 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注 劀gu 刮去 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 疡医 食医和兽医四大类 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 主治肿疡 溃疡 金创和折疡 8 英文 surgery 来自拉丁文 chiurgia 其字源是希腊文 cheir 手 和 ergon 工作 反映早期外科依靠换药 手术 手法进行治疗 9 1 传统中医外科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生于人体体表的疾病 如外伤 疮疡 癌瘤 乳房病 皮肤和肛肠疾病等 10 2 现代外科研究的范围 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它性质的疾病 结石 器官梗阻 血液循环障碍 内分泌疾病 11 二 外科学的发展史 医学的演进与社会文化科学等密切相关 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 巴比伦 印度和中国 中医外科形成在春秋战国时代 目前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 五十二病方 记载了感染 创伤 冻疮 诸虫咬伤 痔漏 肿瘤等多种外科病 并介绍了割治 外敷治疗痔疮 用探针检查痔疮的方法 12 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一部分 其内容包括了外科 骨伤科 耳鼻喉眼 口腔 痔 皮肤等学科的内容 有丰富的经验 13 汉唐时代 中医外科走在世界前列汉代华佗 隋朝 巢元方的 诸病源候论 唐朝 孙思邈的 千金方 清末 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闭关自守 中医外科整体水平明显落后 1840年前后 现代外科先后解决了感染 出血 疼痛三大问题 进入21世纪 微创手术又使外科水平前进了一大步 14 外科学的发展史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 2 现代外科学发展史 1 中医外科发展史 15 1 中医外科发展史 16 一 起源阶段 原始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17 18 19 殷墟甲骨 20 商周时期1殷墟甲骨 文疾自 鼻病 疾耳 疾齿 疾舌 疾足 疾止 指或趾 疥 等记载 2 山海经 高氏之山 其下多箴石 21 3 周礼 天官篇 疡医下士八人 掌肿疡 溃疡 金疡 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注 劀gu 刮去 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 疡医 食医和兽医四大类 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 主治肿疡 溃疡 金创和折疡 22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既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也使中医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中医外科学的理论 并在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 形成阶段 春秋战国 23 有记载的我国第一个外科医生是医竘 春秋时期秦国名医 甚精于外科 适有张子求疗背疾 竘以外科手术疗之而愈 竘且曾为宣王割痤 为惠王疗痔 皆获愈 反映当时之外科水平 24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 论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应用雄黄 汞剂治疗疥疮 用毒堇治疗结石痛的药物止痛法 注 堇j n 多年生草本植物 首创酒洗伤口 开外科消毒之源 五十二病方 25 26 是我国现有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也为中医外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涉及外科疾病近30种 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黄帝内经 27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首载蜜煎导法 坐药法 吹耳急救法 以及对寒疝 蛔厥的诊治等 伤寒杂病论 28 汉代 1华佗2 金创瘛纵方 29 东汉末年外科学家 我国腹部外科手术的创始人 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进行腹部手术 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录 比西方早1600多年 华佗 30 金创瘈疭方 中医外科学第一部专著 已失传 注 瘈疭ch z ng 同瘛疭 痉挛的症状 31 三 发展阶段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西晋 南北朝到隋 唐 宋 元时期 战争连绵不断 客观上增加了外科手术和外用药物的使用机会 也使中医外科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32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书 首载骑竹马灸法及用含碘药物海藻治 瘿 提出用狂犬的脑组织敷贴伤口 治疗或预防狂犬病发作 是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 为世界首创 肘后备急方 33 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 经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为 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刘涓子鬼遗方 34 35 唐代 著作 备急千金药方 千金翼方 等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组织 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 入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在外治方面 发背初期用冷熨法 瘘管初期用纸捻引流等 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 比法国的橡胶管导尿造1200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大的丰富 王焘 外台秘要 载方6000余首 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36 宋代 圣济总录 记录了 五善七恶 太平圣惠方 首载用砒剂治疗痔核 提出 扶正祛邪 内消 和 托里 的内治法则 集验背疽方 首用金银花或藤浓煎并加酒服治疗痈疽 37 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外科精义 齐德之著 全面总结了灸 针 砭镰 溻浴 灵活应用温通 排脓 拔毒 止痛等多种外治方法 仙传外科集验方 杨清叟著 首载痈疽有 阳中之阴证 阴中之阳证 永类钤方 记载挂线法治疗肛漏 38 四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中医外科学由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 名医辈出 医著浩博 百家争鸣 形成了 正宗派 全生派 心得派 等中医外科的学术流派 治疗上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消 托 补三法更臻完善 汗 下 温 清 活血 化瘀 行气 导滞 化痰 散结等法亦得到普遍应用 39 1陈实功的 外科正宗 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 其 列证最详 论治最精 2汪机的 外科理例 提出了 治外必本诸内 的思想 在序中指出 外科者 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 故以外科名之 然外科必本于内 知乎内 以求乎外 其如视诸掌乎 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明清时期著作颇多 40 3吴师机的 理瀹骈文 该书集外治法之大成以膏药疗法为主 4陈司成的 霉疮秘录 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梅毒的专著 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 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 5明 薛己 外科枢要 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 经验 方药 外科发挥 记载了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 疠疡机要 是中医学第一部关于麻风病的专著 6清 吴谦等著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 41 外科理例 42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 此时的中医外科著作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 但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阐述 探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微观机制开创了先河 主要代表 中西医汇通派 以张锡纯为代表 用赭遂攻结汤治机械性肠梗阻 葱白熨法治动力性肠梗阻 张山雷 疡科纲要 结合中西医理论阐述中医脓疡不痛的机制 指出 内已成脓 而竟不痛者 疡之变 神经已死 民国时期 43 2 现代外科学发展史 44 古代外科学 15世纪 起源于纪前四大文明古国黑暗的中世纪 5 15世纪 教堂憎恨血液外科学处于愚昧停滞状态长袍外科医师theuniversity educatedphysician短袍子理发师外科医师Barber Surgeons理发师外科医师同业工会 15世纪 45 文艺复兴时期 16 19世纪初 17世纪工业科学崛起外科初级发展1745年外科医生行会成立1800年伦敦皇家外科学院成立 乔治3世 1843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成立 维多利亚 1880年美国外科协会成立 46 血管结扎血管tl结扎理发师 外科医生Barber Surgeons1510 1590 血管结扎首创者1552年 47 外科手术仍在三无下进行无麻醉沸油捆绑无止血膀胱截石53 截肢6 无抗菌厨房桌上动手术死亡率40 60 80 死于感染游方医生术后逃逸 48 疼痛出血感染休克外科学发展的四大障碍外科学发展缓慢只能施行截肢及表浅小手术 49 1540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截肢术 50 乡村牙医 JanVictor作于1654年荷兰阿斯特丹 51 近代外科学 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麻醉术1800笑气 N2O Davy1846乙醚Morton1847氯仿Simpson1874水合氯醛ore1887可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52 笑气 一氧化二氮 现存於百色达 Bethesda 国家医学图书馆 1830 53 无菌术1863发现细菌Pasteur1867石炭酸消毒Lister 抗菌外科创始人1886蒸气灭菌Bergmann 建立无菌技术1889手臂消毒Furbringer1890橡皮手套Halsted无菌原则1929发现青霉素Fleming 54 止血术1552血管结扎Pare1872止血钳Wells1873止血带Esmach1901发现血型Landsteiner1915间接输血Lewisohn 55 1881Lembert吻合胃肠吻合Billroth1882胆囊切除术Langenbuch1894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189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odivilla1909甲状腺次全切除术Kocher1912血管吻合术Carrel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手术操作技术 56 局限于腹部手术仍存禁区器官功能衰竭外科死亡主要原因外科发展受到限制 57 30 40年代休克复苏输血 二战 50年代液体复苏防ARF 韩战 60年代ARDS伤后死亡原因70年代ARDSMOF 越战 呼吸机血液透析ICU 58 50年代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60年代显微技术断肢 指 再植50 80年代器官移植至今778 4 万例次肾 50万 42年肝 9万 32年肺 1万 14年器官簇 1千 9年21世纪医学之巅 59 现代外科学的分科 按人体的部位 腹部 心胸按人体的系统 骨科 泌尿外科 神经外科 血管外科按手术方式 整复外科 显微外科 腔镜外科 移植外科按疾病性质 肿瘤外科 急症外科现代外科学相关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实验外科 自然科学基础 影像介入等 60 思考与提问 1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与传统中医外科治疗范围的区别 2 现代外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与时期 61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 62 1956年 建立中医学院 编写中医教材1960年 我国诞生第一批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1980年 卫生部提出 中医 西医 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 长期并存 1980年 召开中西医结合工作代表大会 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6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麻醉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的成就 64 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 1 三证三法 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 虚损证和扶正固本法 65 2 提出 菌毒并治 急救中药剂型改革 研制出大黄注射液 参脉针 参芪扶正注射液 采用五倍子 明矾等制成 消痔灵 注射液作为硬化剂治疗内痔及直肠脱垂等病症 66 3 阳明腑实证与血瘀状态并存 是腹部术后的病机特点 活血化瘀 通里攻下 清热解毒 补气养血是主要治则 67 创新理论提出 治疗急腹症 六腑以通为用 通里攻下 根据细菌感染的毒理学研究和中药药理学研究 提出 菌毒并治 根据中医药参与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研究的成果 提出 扶正祛邪 增效减毒 创新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68 三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69 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包括中药 针灸等传统方法以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作为现代中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70 2 中医的概念并非仅仅是中药或 一双手 一根针 一把草 更不应是一方一药 71 3 超声波 X线 CT 心电图 血液生化等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可以认为是 四诊 的延伸 4 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 并非西医所独有 72 5 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充分利用新技术 只有创新中医研究领域 才能拓展传统中医外科诊疗范围 不断应对新病种与医学难题 73 四 如何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74 1 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有效防治外科疾病 2 继承中医外科整体辨证论治及综合外治法特色 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宝贵经验 3 以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为切入点 拓展对外科其他疾病如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围 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 75 2 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方法与体会 1 牢固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 的思想 2 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医学基本功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是在高水平 高层次的结合 西医重在诊断 根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 中医则重在辩证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76 3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手术 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B超 CT MR 心电图等 中医四诊的延伸 调节水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