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收音机资料_第1页
实习收音机资料_第2页
实习收音机资料_第3页
实习收音机资料_第4页
实习收音机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点 二级中放标准电路 中周已调在 465KHz 外壳塑料为新料 决不用回料 各级电路均有 Ic 测试口 教学课件 电路图 装配图 另件清单 工艺文件齐全 体积 115 65 25 频率范围 525 1605KHz 输出功率 100mw 电源 3V 5 号电池 自配 电路原理简介 108 2 型 7 管半导体收音机的主要性能为频率范围 525 1605KHZ 输出功率 100mW 最大 扬声器 57mm 8 电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 整机中含有 7 只三极管 因此称为 7 管收音机 其中 三极管 V1 为变频管 V2 V3 为中放管 V4 为检 波管 V5 为低频前置放大管 V6 V7 为低频功放管 天线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信号 经过变压器 Tr1 或 B1 耦合到 变频管 V1 的基极 与此同时 由变频管 V1 振荡线圈 Tr2 双 联同轴可变电容 C1B 等元器件组成的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本 机振荡器 其本振信号经电容 C3 注入到变频管 V1 的发射极 电 台信号与本振信号在变频管 V1 中进行混频 混频后 V1 管集电 极电流中将含有一系列的组合频率分量 其中也包含本振信号与 电台信号的差频 465KHZ 分量 经过中周 Tr3 内含谐振电容 选出所需的中频 465KHZ 分量 并耦合到中放管 V2 的基极 图中电阻 R3 是用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能的 二极管 VD3 是用 以限制混频后中频信号振幅 即二次 AGC 中放是由 V2 V3 等元器件组成的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通过两级 中放将混频后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放大后 送入下一级的检波器 检波 器是由三极管 V4 相当于二极管 等元件组成的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检波器将放大了的中频调幅信号还原为所需的音频信号 经耦合电容 C10 送入后级低频放大器中进行放大 在检波过程中 除产生了所需 的音频信号之外 还产生了反映了输入信号强弱的直流分量 由检波 电容之一 C7 两端取出后 经 R8 C4 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 作为 AGC 电压 UAGC 加到中放管 V2 的基极 实现反向 AGC 即当输 入信号增强时 AGC 电压降低 中放管 V2 的基极偏置电压降低 工作 电流 IE 将减小 中放增益随之降低 从而使得检波器输出的电平能够 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低放部分是由前置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组成 由 V5 组成的变压器 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后 经输入变压器 Tr6 送入功率放大器中进行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是由 V6 V7 等元器件 组成的 它们组成了变压器耦合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将音频信号 的功率放大到足够大后 经输出变压器 Tr7 耦合去推动扬声器发声 其中 R11 VD4 是用来给功放管 V6 V7 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 消除 交越失真 本机由 3V 直流电压供电 为了提高功放的输出功率 因此 3V 直流 电压经滤波电容 C15 去耦滤波后 直接给低频功率放大器供电 而前 面各级电路是用 3V 直流电压经过由 R12 VD1 VD2 组成的简单稳压 电路稳压后 稳定电压约为 1 4V 供电 目的是用来提高各级电路静 态工作点的稳定性 装配图 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 焊接及调试 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 过程 按照图纸焊接元件 组装一台收音机 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通过电路图 初步掌握简单电路元件装配 初步的焊接技术及 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了解 108 2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的原理 熟练焊接的基本技巧 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 学会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整机的装焊和调试 并达到产品质 量要求 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的组装调试开题报告 要点提示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预习要求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仪器设备 五 练习内容及方法 六 实验报告 内容简介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各组成部分和电路元件的作用原理 2 初步掌握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的统调方法 二 实验预习要求 1 了解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工作原理和电路元件的主要作用 2 熟悉实验线路板上偏置电阻 中周和微调电容的位置 三 实验原理 1 收音机的任务是接收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 从中取出音频信号加以 放大 然后通过扬声器还原为声音 图 2 13 1 是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方框图和各级信号输出波形示意图 图 2 13 1 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和各级信号波形示意图 一架刚安装好的收音机 即使元件完好 接线无差错 还不一定能正常工 作 通常应进 行工作点调整 中频调整以及频率跟踪调整等步骤 图 2 13 2 变频原理示意图 2 变频级的频率跟踪 变频级包含有输入谐振回路和本机振荡回路 输入谐振回路调谐于被接收 信号的载频 c 上 本机振荡回路应调谐在比 c 高出 465kHZ 的频率 L 上 保 证变频后输出为中频 465kHZ 信号 如图 2 13 2 所示 但是 这两个谐振回 路的波段覆盖系数 k 不相等 例如在 535 1605 kHZ 中波段 它们分别为 为了使双连电容器在 0 180 的转动角范围内 同时满足两个回路的波段 覆盖 通常采用三点统调方法 在本振回路中串联一个固定电容 C4 常取 300pF 俗称垫整电容 又并联一个可变电容 C2 常取 5 30pF 的微调电容 俗称补偿电容 如图 2 13 4 c 所示 因为在未接入 C4 和 C2 时 在双连电容 器转角 180 范围内只有一点满足 L c 465kHz a b 图 2 13 3 频率与双连旋转关系曲线 如图 2 13 3 a 所示 在低频端本机振荡回路的振荡频率和输入谐振回路的谐 振频率相差 465 kHz 则双连从 0o 旋到 180o 过程中 其余各点都不满足 L c 465kHz 也就是说只有低频端一点跟踪 图 2 13 3 b 所示情况只有在中 间一点 双连旋在 90o 角左右 跟踪 图 2 13 4 串 并联电容后的跟踪曲线 如果本机振荡回路中并联一个电容 C2 如图 2 13 4 a 当双连全部 旋进 C1b 电容量最大 而电容器 C2 容量较小 因此对谐振回路影响不大 当 双连全部旋出 即 C1b 容量最小仅 10pF 左右 时 并联电容 C2 对谐振回路 的作用很大 它使谐振回路的高端谐振频率明显降低 于是如图 2 13 4 a 所 示可以实现 a b 两个统调点 在本机振荡回路中串联一个大电容器 C4 如图 2 13 4 b 所示 当双连 全部旋出 C1b 容量最小 串联电容 C4 C1b 对回路的影响不大 当 双连全部旋进 C1b 容量最大 C4 将使回路的低端谐振频率明显升高 如 图 2 13 4 b 中 a 点 这里也有两个统调点 如果回路原先在中心频率 指双连旋转 90o 角点上 满足统调 再串联上 垫整电容 C4 和并联上补偿电容 C2 就可能如图 c 所示 使调谐曲线的高 频端和低频端都满足统调 这就实现了三点统调 曲线表明 三点统调的跟踪 曲线呈 s 形 它与输入调谐回路谐振曲线之间并不处处相差 465 kHz 但由于 选台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本振回路 当它正确调谐在 L c 465kHz 时 即使 输入回路稍有失谐 由于通频带较宽 高频 c 信号仍能通过 只要 L 和 c 的 差频维持为 465 kHZ 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所受影响就不大 在中波波段上 三个跟踪点定为 600kHz 1000 kHz 和 1500kHz 四 实验仪器设备 名 称 参考型号 数量 用 途 示 波 器 COS5020B 1 观察波形 高频信号发生器 XFG 7 1 调幅信号源 万 用 表 MF50 或 DT890B 1 测量晶体管工作点 实验电路底板 1 测试用 五 实验内容及方法 实验电路如图 2 13 5 所示 由 T1 担任变频管 T2 T3 组成二级单调谐中 放级 T4 T5 T6 组成低放和功放级 为便于测试 实验板上装有测量孔 例如分别将开关 S1 S6 打开 可直接用万用表测量集电极电流 1 认真查对收音机实验电路板上各元件 熟悉各测试点的位置 2 调整静态工作点 先将本振回路短路 S1 接通 在无信号情况下 按表 2 13 1 要求调整 各级集电极电流 表 2 13 1 晶体管 T1 T2 T3 T4 T5 T6 集电极电流 mA 0 3 0 6 0 4 0 6 0 8 1 2 2 0 4 5 变频级包括本机振荡和混频两方面的作用 混频要求管子工作在输入特性 非线性区域 工作电流宜小 而振荡则要求工作电流大些 为了兼顾二者 一 般取 IC1 在 0 3 0 6 mA 范围内 中放有两级 前级加有自动增益控制 要 求晶体管工作在增益变化剧烈的非线性区域 IC2 一般取 0 4 0 6 mA 范围 后级以提高功率增益为主 IC3 取 0 8 1 2 mA 范围 3 调整中放 俗称调中周 调整的目的是将 Tr1 Tr2 Tr3 谐振回路都准确地调谐在规定的中频 465kHz 上 尽可能提高中放增益 调试方法如下 先将双连动片全部旋入 并将本振回路中电感线圈 L4 初级短接 即 S1 接 通 使它停振 再将音量控制电位器 W 旋在最大位置 然后调节高频信号发 生器 输出一个 o 465kHz 标准的中频调幅波信号 调制频率为 400Hz 调制 度为 30 仪器连接如图 2 13 6 所示 图 2 13 6 调中周电路 1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接至 C 点 调节载波旋钮使输出电压为 2mV 调节 Tr3 中周磁芯使收音机输出最大 然后 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 200 V 并将它从 B 点输入 调节中周 Tr2 的磁芯直至收音机输出最大 最后 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 30 V 并换至 A 点输入 调节中周 Tr1 的磁 芯直至收音机输出最大为止 2 记录上述三步相应的输出幅度和输出波形 3 用示波器观察并绘下图 2 13 1 所指 A B C D E 各点的波形 4 调整频率覆盖 即校对刻度 仪器连接如图 2 13 7 所示 调节过程中 扬声器用负载 RL 代替 输出电压用 示波器作指示 图 2 13 7 统调仪器连接电路 1 调低端 断开图 2 13 5 上的 S1 将双连电容器全部旋进 音量电位器 W 仍保持最 大 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使输出频率为 525kHz 调制频率为 400Hz 调制度为 30 幅度为 0 2V 的调幅波信号 调节振荡线圈磁芯使收音机输出最大 若收 音机低端低于 525 kHz 振荡线圈磁芯向外旋 减少电感量 若低端高于 525kHz 磁芯位置向里旋 增加电感量 2 调高端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调到 1610kHz 幅度和调制度同上 把双连电容器全部 旋出 调节振荡回路补偿电容 C2 使收音机输出最大 若收音机高端频率高于 1610kHz 应增大 C2 容量 反之 则应减小 C2 容量 实际上 高端与低端的 调整过程中互有牵连 因此必须由低端到高端反复调整几次 才能调整好频率 覆盖 5 调整输入回路 补偿 l 调低端 仪器接线不变 调节信号发生器 使输出信号频率在 600kHz 附近 调制 度为 30 把双连电容器旋至低频端 直至收音机清楚地收听到 400Hz 调制 信号 接着移动磁棒上天线线圈的位置 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