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埠镇生态规划_第1页
辉埠镇生态规划_第2页
辉埠镇生态规划_第3页
辉埠镇生态规划_第4页
辉埠镇生态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 1 11 1 规划编制的目的意义规划编制的目的意义 辉埠镇为了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 全会精神 落实生态省 生态市 生态县具体措施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在全市经济强镇发展中 确立起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 机 电工业和纺织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强镇 确保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仍能实现经 济与环境基本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改变区域环境污染现状 提 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证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1 21 2 规划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浙环发 2002 116 号 3 浙江省生态示范镇 乡 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及管理暂行规定 浙 环发 2002 108 号 4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建设部联合 发布 环发 2002 82 号 5 常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6 常山县生态县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7 常山县辉埠新区规划 8 常山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9 常山县工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10 常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 及今后 15 年远景规划 11 常山县城市总体规划 12 常山县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1 31 3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与期限 1 规划范围 辉埠镇行政区划范围和常山县建筑 新型 材料特色工业园区的行政区外 部分 总面积约为 55km2 2 规划期限 参照生态县规划期限 确定近 中 远三期 规划以近中期为主 第一章 规划总则 近期 整治启动期 2003 年 2005 年 中期 整治成效期 2006 年 2010 年 远期 整治巩固期 2011 年 2020 年 1 41 4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 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与全省同步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 着重解 决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为实现工业经济强镇提供 环境支撑能力 达到建设青山绿水的生态建材城目标 1 51 5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1 1 统筹兼顾 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 持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努力发展石灰石等非金属 矿产业为核心节约型产业经济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强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 在推进辉埠镇工业化过程中 兼顾农村经济的发展 兼顾工业经济发展带 来的环境负面作用 治理和改善区域环境污染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 2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镇建设等环境保护统一规 划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农村环境统一规划 在统一规划基础上 先解决突出 环境问题 后解决一般环境问题 充分考虑当时区域财力 技术等因素 分步 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3 3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针对辉埠镇环境特征 功能定位 产业基础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 重点解决石灰石产业发展过程中 产 业技术水平低 环境污染突出 生态破坏严重等重点问题 4 4 依靠科技 强化监管 依靠科技 强化监管 辉埠镇环境问题产生于石灰石 石煤等非金属 矿资源低水平加工 必须采取技术 政策 法律 行政等综合措施来解决区域 环境问题 引进先进的矿产开采技术 石灰煅烧技术 新型干法回转窑 碳酸 钙生产技术 加强对区域的环境监管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制止环境 违法行为 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量 1 61 6 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 1 近期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得到初步优化 资源利用更趋合理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开 第一章 规划总则 发建设常山县建筑 新型 材料工业园区 初步构筑水泥熟料先进制造业基地 和钙类产品块状特色产业基地的雏形 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得 到控制 区域环境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局部有所改善 2 中期目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大力发展节约资源型工业 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常山县建筑 新型 材料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基本建 成水泥熟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钙类产品块状特色产业基地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和生态管理 倡导绿色制造 实施企业和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区域环境污染与 生态破坏提到有效遏制 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基本协调发展 区域环 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3 远期目标 初步构筑起以石灰石 石煤为基础的生态工业链 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消耗 高污染 低效益向低消耗 低污染 高效益转变 建 成全省生态建材城和国内有一定规模的钙类产业基地 工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济 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新型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4 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环境调查与分析 2 12 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辉埠镇位于常山县城以北 常山港左岸 距县城 8km 东 连宋畈乡 南濒常山港 隔江与县城天马镇相望 西接何家乡 北与开化县交 界 行政区域面积为 41 7 平方公里 根据衢州市非均衡发展要求 加快辉埠经 济强镇建设 常山县政府将原建筑 新型 材料工业园区的天马镇部分区域划 归辉埠镇开发建设 面积大约 13 平方公里 具体见附图 1 辉埠镇行政区域内和 区外图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辉埠镇地处低山丘陵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部和 西部为丘陵区 北部为低山区 中部为丘陵岗地 南部为沿江冲积平原区 最 高点在东北角与宋畈乡交界的乌龟尖 海拨 891 3 米 土壤与植被土壤与植被 岩性以各种沉积砂岩 砂页岩和含钙紫砂岩为主 兼有 第四纪上更新世红土和冲积物 土壤主要为红壤土 黄肋泥土 油红泥土及水 稻土等 植被以马尾松 油茶林为主 森林覆盖率约为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常年主 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 ENE 次主导风向为 E 年平均风速为 3 39m s 多 年平均气温 17 4 无霜期约为 245 天 年降水量为 1730 1830mm 河流水系河流水系 常山港从镇南部流经而过 境内有常山港一级支流灵合溪 发源于境内乌龟尖 海拨 891 3 米 控制流域面积 33 5 平方公里 主流长 11 7 公里 平均坡降 13 98 自然落差 615 米 由北向南流经中部 于辉埠镇 的下辉埠村的辉埠渡口汇入常山港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辉埠镇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 石煤 砂岩 页岩等矿种 区域内石灰石资源较为丰富 储量均较大 具备发展水泥及建材 钙类产品 石煤发电及综合利用项目的资源条件 2 22 2 人文遗迹与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与自然景观 区域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较为丰富 有严谷甘泉 大贡山 圭山 紫竹山 等自然景观 有龙山寺 延寿寺和大埂新石器时代遗址等人文遗迹 1 1 严谷甘泉 严谷甘泉 严谷甘泉位于常山县辉埠镇北 5 公里处的严谷山 据 县志 卷五载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5 严谷山 旧为严性所居 故名 相传 古时有神龙在此破壁飞去 故又名龙 山 山腰有个灵真洞 洞中有股泉水顺山崖倾泻而下 状如喷珠漱玉 身临其 境 只觉得一阵阵凉气袭人 沁入肌骨 就是盛夏季节 也不觉有半点尖暑 严谷山为石灰岩构成 上有溶洞多处 较著名的有龙洞 灵真洞 蟾宫洞 千人洞等 地上景观有珍珠廉 观音岩 一线天 仙人迹 藏剑石 香炉峰 飞来石 虎啸岩等 人工建筑有洗心亭 严谷通仙桥和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妙 喜禅院 另有洗心幽亭 悬崖仙迹 桂林喷馥 竹坞藏烟 蟾洞留月 龙潭涂 波 华盖西霞 炉峰拱秀 双岭流泉 干岩积雪等十景 是常山最著名避暑胜 地 解放前每年的七 八月间 本县及玉山 开化等相邻的一些大财主都要到 严谷山去避暑 为常山县内十大名胜之最 清道年间贡士 常山湖东人樊贵贤 留有诗句 龙跃龙山龙涧幽 龙山龙去白云悠 龙归沧海空山雨 山下清泉 入海流 群壑会归双玉峡 万峰环绕一僧楼 谁能唤醒卧龙梦 为布甘霖遍九 州 2 2 大贡山 大贡山 大贡山位于辉埠镇灰山底西北 2 公里 跨何家乡 长 1 75 公里 宽 1 公 里 海拔 411 米 大贡山又名寨山 古时有强盗在山上安营扎寨 长期抢夺开 化到常山路上的客商财物 并在山上筑有田地 另传清咸丰年间 太平军右翼 王石达开曾于此地按寨 南麓有古建筑严寿寺 树木茂盛 山腰有青蛇岩 白 蛇 和尚石 石牛等自然景观 通往山上惟独一条凿岩而构成的 十八步 四 周悬崖绝壁 岭峻境险 3 3 圭山 圭山 位于辉埠镇灰山底东北 0 2 公里 长 1 5 公里 宽 7 25 公里 海拔 374 米 据 县志 卷五载 峰出云表 望之丫髻然 原名丫巾山 后因山形如 古代天文仪器圭表而改名为圭山 山体为长钨灰岩 是辉埠镇当作建材工业发 展的主要矿藏资源 4 4 紫竹山 紫竹山 位于辉埠镇东南 2 5 公里 跨狮子口 天马镇 长 2 5 公里 宽 1 5 公 里 海拔 361 米 常山县志 卷载 古时山上建有 慈云寺 旧名大乘庵 因山上盛长紫竹 故名 植被的油菜 松 衫 毛竹为主 兼产各种名贵药材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6 昔栖有虎 豹 豺狼 野猪 现仍有山麓 豺狼等野兽出没 明洪武间贡士 常山城内后园人詹菜诗曰 共惜关山月 言寻只树林 悠悠出世诀 咄咄岁寒心 翠竹轻烟隔 苍梧白露侵 归骖迎倦翼 钟磬有余 音 此外 尚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与紫竹相关的名言佳句 5 5 龙山寺 龙山寺 龙山寺原名喜惮院 建于严谷山山腰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 初时由 石岭寺和尚的弟子纯安主持 民国年间 香火旺盛 释放后被毁 院内设有众 多佛像 分上堂和下堂 上堂有观音 地查皇 三官 佛主 下堂有如来 加 速 弥勒 十八罗汉等佛像 两厢立有寺钟 寺鼓 整个建筑气宇昂然 寺院 两边的山头建有上塔 下塔 以镇龙山灵气 寺院大门直对一组群山 可见 九马连槽 胜景和笔架形山岗 6 6 延寿寺 延寿寺 位于辉埠镇大贡南簏 据 常山县志 卷十八载 在县北三十五里 宋淳 熙二年建 1175 国朝咸丰八年 1858 被毁 同治八年 1869 僧华会同首 士谢恩儒 杨宇知等募捐重建 是常山县最早的一座寺院建筑 现已毁 据考 常山改名为信安县是 1267 年 复名常山县至今是 1276 年 而延寿寺建于 1175 年 可见延寿寺的时间 比复名常山县整整早 100 多年 辉埠当地老百姓传言 先有延寿寺 后有常山县 是不无道理的 7 7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镇东北 4 1 公里的大埂村 南距县城 8 公里 面积约 1000 平方米 挖掘时获得石奔 石茅 石斧 网坠 石箭头 石项链等新石器时代文物 除 表土层为农作物外 距地面约 2 5 米的土层中发现有碳灰 文化层层次明显 经原金华地区文物考古工作者鉴定 该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已被列入县级文 物保护单位 2 32 3 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 2002 年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760 万元 其中 工业增加 值达 11120 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15271 万元 其中工业投入完成 额 14375 万元 地方财政总收入 586 58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18 元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根据 2002 年 常山县统计年鉴 2002 年末人口为 12543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7 人 人口密度为 300 8 人 高于全县平均人口密度 农村劳动力有 7684 人 从 事农业劳动力为 2292 人 大部分在本地企业从事工业生产和外出打工 根据二 00 二年辉埠镇农业统计年报 全镇 13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 农业人口 11831 人 居民人口 736 人 劳动力 7712 个 其中在本镇从事二 三产业的劳动力占 60 外出务工经商 644 人 其余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全镇农业总产值为 1905 万元 占全县的 3 71 全镇耕地 总面积为 8872 亩 林地面积 36269 亩 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15342 亩 主要种植 粮食谷物 豆类 蕃薯 油菜 甘蔗 蔬菜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蚕园 3 亩 茶 叶 95 亩 胡柚 2281 亩 其他柑桔 1318 亩等 畜禽养殖的有年内出栏猪 5688 头 耕牛存栏 146 头 羊存栏 152 头 渔业养殖面积 479 亩 工业发展工业发展 全镇 2002 年工业增加值达 11120 万元 全镇乡镇企业总产 值为 36343 万元 工业总产值为 32083 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11 67 全镇 共有各类工业企业 230 家 其中 水泥 5 家 生产水泥 66 万吨 轻质碳酸钙 10 家 碳酸钙产量 14 8 万吨 轴承 5 家 成套轴承 1851 万套 石灰 36 家 产量 35 万吨 石灰钙 64 家 产量 20 万吨 石灰石矿 3 家 产量 50 万吨 渣 石灰 13 家 产量 16 万吨 石煤矿 5 家 产量 10 万吨 编织 7 家 其他企业 82 家 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 含建材园区企业 有 12 家 2002 年实现销售收 入亿元 详见表 2 1 表 2 1 200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 序号企业名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从业人员 1 雪峰碳酸钙有限公司 1746 740 0182 9186 2 龙山碳酸钙有限公司 1130 416 8100 0205 3 雪字碳酸钙有限公司 829 9 6 376 0126 4 亚鑫碳酸钙有限公司 501 9 14 423 658 5 金雄碳酸钙有限公司 512 2 28 531 180 6 天马水泥有限公司 694 3 449 44 1180 7 虎子水泥有限公司 6100 6 236 3143 1210 8 虎跃水泥有限公司 4155 1766 7402 2315 9 巨立水泥有限公司 1694 7147 5156 6130 10 华胜水泥有限公司 1336 325 1135 3132 11 四通轴承公司 11329 91198 6473 8481 12 星球滚动体有限公司 1339 0283 4104 150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8 13 合计 31371 01143 21832 82153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2002 年衢州市将辉埠镇列为经济强镇加以重点培 育 在 2003 2020 年期间 辉埠镇将按照党的 十六大 和 十六届三中全会 的精神 将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 代化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生态化改造为重点 培育发展水泥熟料和钙 类产业二大先进制造业基地 努力构筑生态材料城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到 2005 年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 4 亿元 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30 以上 主要工业产品预计为 水泥产量 500 万吨 玻璃 18 万吨 碳酸钙 40 万吨 石灰 50 万吨 石灰石开采量 800 万吨 轴承 4000 万套 到 2010 年 基 本形成生态材料城基本框架 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 21 5 亿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 保持在 40 以上 主要工业产品预计为 水泥产量 1500 万吨 玻璃 40 万吨 碳酸钙 60 万吨 石灰 100 万吨 石灰石开采量 2600 万吨 轴承 8000 万套 到 2020 年 生态材料城初具规模 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 55 8 亿元 年平均增长 速度保持在 10 以上 主要工业产品预计为 水泥产量 1500 万吨 玻璃 40 万 吨 碳酸钙 100 万吨 石灰 200 万吨 石灰石开采量 2800 万吨 轴承 12000 万 套 逐步形成浙江常山水泥公司 浙江四通集团 浙江雪峰碳酸钙公司 常山 纺织公司等一批优势龙头企业 2 42 4 生态特征生态特征 针对辉埠镇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缺陷进行分析 下面按三个子系统进 行分析 1 自然生态子系统 辉埠镇自然生态子系统正处于建设调整期 功能很不完善 但从辉埠新区 规划设计发展与结构来分析 可以建成良好的自然生态子系统 绿地系统形成 背靠五山 一港二溪三库 山水互通 绿廊贯穿 的自然环境特色 背靠 龙山 大贡山 圭山 紫竹山 三衢山 等五座山色作为大背景 一港 常 山港 二溪 灵合溪 枧头溪 三库 徐家塘 塘北 大坝等三个水库 为大 绿化 滨水绿带 生态绿地 防护绿地形成城镇绿楔 构筑一个完整的绿地景 观系统 主要缺陷是在于目前绿地系统很不完善 公共生态绿地几乎没有 对辉埠 镇主要景观如龙山 大贡山 圭山 紫竹山等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 对辉埠镇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9 地理生物群落 植物 缺乏规划研究 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区域城镇 绿地 系统中植被结构将会影响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 特别是影响生态调节 还原 滞尘 吸收 防护 保持水土等功能的发挥 灵合溪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2 经济生态子系统 从经济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不利于发挥辉埠镇的生 产和生活功能 工业经济目前已形成水泥 钙类 轴承 轻纺 矿业等五大产 业 但从行业结构 产品结构 规模结构方面来分析 存在着较大缺陷 水泥 钙类 轴承煅加工等重污染行业占据较大比重 且大多数为规模小 分布杂乱 无章 产品重复 工艺落后 设备陈旧 以石灰石为资源钙类产业 水泥和矿 业尤为突出 因而污染严重 也是造成区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罪魁祸首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局面到 2010 年前完全不可能改变 但低质高硫的石煤 使用量通过淘汰石煤烧石灰工艺将会有明显下降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向环 境排入大量的 SO2 NOx 尘等污染物 污染物排放将会给辉埠镇生态系统调节 功能 还原功能造成更大的冲击 如在今后不增加环保投资和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 该镇的生态系统将会遭受严重破坏 3 社会生态子系统 从人口密度来分析 该镇人口密度为 300 8 人 平方公里 高于全县的 293 人 平方公里指标 从单位面积产出来分析 该镇单位面积 GDP 贡献率为 286 6 万元 平方公里 大大高于全县 197 7 万元 平方公里平均水平 充分体现区域 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效果 但从农村劳动力来分析 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 高 但劳动力素质普遍比较低 不适宜于今年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人是区域生 态系统最重要的因素 只有提高人的素质 更新人的观念 提高人的生态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的生态状况 科技进步是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与经济 环境 资源相协调的重要环节 为此 必须增大区域的科技投入 加大区域生态化改 造力度 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50 以上 才能彻底改变区域当前 技术贡献率低的局面 从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公共福利角度分析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 交通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 区域目前未形成健全的交通运输网络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10 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建设滞后 未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公共服务 设施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2 52 5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 5 12 5 1 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 一 废气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一 废气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1 煤耗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与估算 2002 年全镇煤耗总量约为 83 92 万吨 工业煤耗为 83 77 万吨 占总煤耗的 99 8 生活煤耗 1500 吨 占总煤耗的 0 2 从煤种 结构分析 原煤耗量为 15 07 万吨 占总煤耗的 17 96 石煤耗量为 68 85 万 吨 占总煤耗的 82 04 从工业行业耗煤情况分析 石灰耗煤 68 85 万吨 占 82 04 水泥 9 24 万吨 占 11 01 轻钙 5 18 万吨 占 6 17 据此分析 据此分析 辉埠镇最大耗煤大户是石灰 水泥 轻钙等三大产品 最严重的问题是石煤耗辉埠镇最大耗煤大户是石灰 水泥 轻钙等三大产品 最严重的问题是石煤耗 量巨大 量巨大 2 主要大气污染物现状评价 根据区域工业行业的分布特点和煤耗情况 按调查与理论估算方式确定各 污染物排放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 2 2 表 2 2 辉埠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表 单位 万吨 行业名称2002 年煤耗SO2排放量烟 粉 尘排放量备注 石灰行业 68 85001 65242 5500 含无组织 水泥 9 24000 11831 9800 含无组织 轻钙 5 18000 04140 4440 含无组织 其他行业 0 50000 00400 0070 合计 83 77001 81614 9810 从表 2 2 可见 二氧化硫 SO2 排放量排序为石灰 78 36 轻钙 15 72 水泥 5 61 烟 粉 尘排放量排序为石灰 51 19 水泥 39 75 轻钙 8 91 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辉埠镇区域主要大气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辉埠镇区域主要大气 污染是燃煤型污染 也是区域工业结构所造成 污染是燃煤型污染 也是区域工业结构所造成 二 固体废弃物调查与分析二 固体废弃物调查与分析 该区域主要的固体废弃物种类有石灰渣 煤渣 工业垃圾等 据调查估算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11 区域年固体废弃物产生约为 63 504 万吨 其中 石灰渣 61 2 万吨 占 95 37 煤渣 1 704 万吨 占 2 68 工业垃圾类约 0 60 万吨 仅占 0 9 从 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分析 目前 90 以上的固体废物仅靠简单的堆存来处 理 即将大量石灰渣堆存石灰窑的附近 从石灰渣的历年堆存情况估计 石灰 渣历年累计堆存量估计约为 1000 万吨左右 占用大量土地面积 从行业分类分从行业分类分 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石灰生产过程中的石灰渣 从固体废物性质来分析 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石灰生产过程中的石灰渣 从固体废物性质来分析 石灰渣属于腐蚀性危险废物 石灰渣属于腐蚀性危险废物 三 工业废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 工业废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与估算分析 辉埠镇总年的污水排放情况见表 2 3 从表 2 3 分析 主要污染物分别为 COD SS 石油类等三种 根据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分 析 废水主要污染行业排序分别为轴承 轻钙 水泥 石煤开采 石灰 其他 从实地调查分析 污染灵合溪水质主要行业为石煤开采和石灰行业 区域废水从实地调查分析 污染灵合溪水质主要行业为石煤开采和石灰行业 区域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CODCOD SSSS 等污染物 等污染物 表 2 3 全县工业污水排放情况估算表 行业名称工业废水量COD 排放量SS 排放量石油类排放量 轻钙 29 60014 80017 762 664 水泥 33 0009 900 2 640 轴承 16 00017 600 5 600 石煤开采 10 0008 500 石灰 10 200 35 700 其他 5 0005 753 250 合计 103 80056 55056 7110 904 注 本表单位除废水量为万吨 年外 其他单位均吨 年 2 5 22 5 2 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 2002 年辉埠镇人口为 11543 人 按农村居民用水量 60L d 人计 年生活污水量约为 22 75 万吨 参照县城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实测数据 估算 COD 氨氮 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 79 625 10 01 2 05 吨 年 生活燃煤烟气生活燃煤烟气 2002 年生活用耗煤约 1500 吨 根据类质情况和类比 调查 烟尘排放量约为 1 728 吨 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 12 0 吨 年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12 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 0 7kg 人 日估算 年产生量约为 2949 吨 年 没有固定填埋场所 全部散布广大农村区域 2 5 32 5 3 农业污染面源农业污染面源 根据 2000 年农业面源调查情况 辉埠镇化肥使用量 折纯量 为 395 3 吨 年 化肥施用强度为 454 9kg 公顷 农药使用量为 5400kg 年 折纯量约 1080kg 年 农药使用强度为 1 24kg 公顷 农业秸杆产生总量 9036 吨 年 利 用率 100 还田秸杆量为 2943 吨 年 畜禽粪便及污水无资源化处理率 农业 利用率约 55 其他均散排于广大农村区域 从农业面源分析 该区域化肥使 用强度大大高于其他区域 化肥流失污染较为严重 畜禽养殖无规模养殖场 仅有农户散养 污染较重 2 62 6 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1 水环境 从县环境监测站的有关监测数据分析 常山港水域水质为 类水质水 平 达到 类水质多功能的要求 灵合溪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主要受鸭塞弄石 煤矿的采矿污水污染和鸭坞 石木岭区域石灰水污染 表现为硬度较高 呈酸 性或碱性 不适宜作为饮用水 作为农田灌溉用水会导致土壤扳结 灵合水库 相对较稳定 可以达到 类水质标准 可以选为饮用水源 其他水域或山塘水 库的水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 2 大气环境 根据县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的灰山底 建材园区 下辉埠等地实地监测结 果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差 处于三级或劣于三级的水平 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尘 二氧化硫等二种污染物 3 生态环境 区域内生态环境总体一般尚好 但局部区域生态破坏比较严重 一是灰山 底 石木岭 鸭坞一个环石灰石山的区域 石灰石开采杂散无序 石灰渣满地 堆存 成为一个石灰渣山 二是鸭塞弄的石煤开采区域 石煤水污染溪流和农 田 自然山体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重要区域 三是灵合水库周围区域 采石场 石灰厂破坏生态环境现象较为严重 2 72 7 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章 环境调查与分析 13 1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由于该区域发展以石灰石为基础原料的水泥 石 灰 碳酸钙等产业 工业结构决定该区域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传统的石煤 烧石灰产业 石煤是一种含硫量高的劣质煤种 造成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巨大 2 固体废物污染较为严重 该区域固体废物主要是石灰渣成灾 目前年 产生量约 61 万多吨 由于没有什么可利用的途径 一般都在石灰窑周围堆存 区域历史累计堆存量估算为 1000 万多吨 到处可以看到成堆的石灰渣山 寸草 不生 雨期易产生石灰污水污染 并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3 生态破坏现象 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表现为 自然山体破坏严重 并 对自然山体天然植被造成比较严重破坏 影响局部区域自然景观 由于开采石 灰石 石煤及其他矿产 石灰渣堆存 开采区域弃土和弃矿 造成区域水土流 失现象比较严重 石灰渣及弃土 弃矿占用大量田土 填埋大面积矿山 造成 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 工业结构性污染十分突出 由于区域内石灰石 石煤 砂岩 页岩等 资源比较丰富 决定了该区域工业结构是一个重污染工业集结区 如水泥 石 灰 碳酸钙 玻璃等 表现大气污染型的工业结构 该区域一些传统工业生产 技术较落后 如石灰仍采用石煤烧石灰的工艺 废气 废渣非常严重 工业布 局比较散乱 没有一个工业的总体布局规划 目前正在规划的建材工业园区 辉埠新区 规划 还未形成正式规划文本 燃煤型污染较为突出 表现为煤 炭耗用量大 且快速增长 尘 二氧化硫比较突出 第三章 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14 第三章第三章 工业污染预测及分析工业污染预测及分析 3 1 大气环境预测 3 1 1 煤耗增长预测分析 从辉埠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能源结构中原煤使用比例较高 今后 5 10 年内该镇将成为水泥熟料和钙类产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原煤消耗量及 原煤总能耗将会以一定高速度增长 由于农村及区域生活用能源逐步以液化石油气替代原煤 又无采暖问题 居民生活耗煤量将会以一定比例下降 在煤耗增长中可以忽略不计 即保持基 准不变 石灰行业逐步淘汰石烧石灰工艺 用原煤烧石灰工艺替代 石灰的石 煤消耗量将大部分下降 便考虑到今后该区石煤综合利用项目的发展 石煤耗 用量仍以保持不变的进行估算 区域煤耗量主要以水泥 石灰 碳酸钙 轴承 的产品增长预测计算区域耗煤量 石煤石煤 区域耗用量仍保持在 68 85 万吨 含硫量为 1 5 主要用途作 为石煤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 2005 年 5 万吨 2010 年 15 万吨 2020 年稳定在 30 万吨 原煤原煤 水泥 轻钙 轴承按产品规模一定比例增长 同时考虑技术水 平与节能消耗水平 石灰按产品的 180kg 吨估算 其他行业耗煤量在 2010 年前 按 10 左右速度增长 2011 2020 年按 5 速度增长 原煤耗用量预测结果见表 3 1 从原煤预测分析表明 预计辉埠镇在 2003 2010 年间煤耗将快速增长 从 2010 年以后区域总煤耗趋于稳定并逐步下降 表 3 1 原煤耗用量预测表 单位 万吨 行业名称2002 年2005 年2010 年2020 年 水泥产量 9 240067 5000187 5000150 0000 碳酸钙煤耗 5 180013 200024 000033 6000 石灰原煤耗用量 04 500017 000033 0000 轴承 万套 0 30000 55001 00001 2000 其他行业耗煤量 0 50000 66551 0718 1 7458 原煤耗用量 15 220086 4155230 5718219 5458 3 1 23 1 2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分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分析 1 预测依据 第三章 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15 根据目前水泥生产企业实际排污状况 近期预测按吨水泥粉尘 10kg t 含无组织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 8kg 吨水泥 根据今后技术进 步原因 中期排放量按近期的 80 计 远期按近期的 60 计 轻质碳酸钙的二氧化硫的按耗煤量进行测算 二氧化硫去除率中期按 50 计 远期按 70 计 近期烟 粉 尘 含无组织排放量 按 15kg 吨轻钙 中期按 12kg 吨轻钙计 远期按 8kg 吨计 石灰行业 近期按石煤 50 原煤 50 二氧化硫排放量按煤耗量计算 石煤窑烟 粉 尘近期按 50kg 吨石灰 原煤窑近期按 10kg 吨计 中期全面淘 汰石煤窑工艺 全部按原煤计算 烟 粉 尘按 8kg 吨计算 远期烟 粉 尘 按 5kg 吨计算 石煤发电及综合利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按耗量实际计算 脱硫效率按 近期 50 中期 70 远期 90 计 烟尘排放量按达标浓度计 其他行业的污染数据按 5 速度增长 2 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结果 见表 3 2 表 3 2 辉埠镇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 万吨 年 行业名称2002 年2005 年2010 年2020 年 水泥 0 11830 90002 43001 8900 石灰 1 65240 81360 13600 2640 石煤发电 00 06000 10800 0720 轻质碳酸钙 0 04140 10560 09600 0806 其他行业 0 00400 00460 00590 0096 合计 1 81611 88382 77592 3162 3 烟 粉 尘排放量预测结果 见表 3 3 表 3 3 辉埠镇烟 粉尘 排放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 万吨 年 行业名称2002 年2005 年2010 年2020 年 水泥 2 55005 000012 00009 0000 石灰 2 55001 50001 00001 0000 石煤发电 00 00150 00450 0090 轻质碳酸钙 0 44400 60000 48000 5000 其他行业 0 00700 00810 01030 0168 合计 5 55107 109613 494810 5258 4 主要污染物预测分析 第三章 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16 从表 3 2 和表 3 3 的预测分析表明 辉埠镇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巨大 根 据预测 近期污染物排放将直线上升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值发生规划期内 的中期 从中期以后 随着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的到位 主要大气污染将呈逐 年下降的趋势 3 23 2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预测分析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预测分析 现状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石灰行业 随着石煤烧石灰工艺的淘汰 石煤 使用量的下降 固体废物产生于将趋于稳定并逐年下降 主要预测依据是 石灰行业 石煤烧石灰工艺的石灰渣按 1200kg t 原煤烧石灰工艺的 石灰渣按 80kg t 计 轻钙行业 主要产生石灰渣 80 kg t 石灰浆渣 湿 300kg t 煤渣 60kg t 计 石灰发电 主要石煤消耗量的 80 计 其他行业按原煤消耗量的 30 折算 工业垃圾按区域万元 GDP 产生于 2kg 计 固体废物的预测结果见表 3 4 从表 3 4 可见 石灰行业的石灰渣 轻钙 的石灰渣与煤渣 石煤发电的石煤渣 其他行业煤渣均用于水泥生产 轻钙的 石灰浆渣主要用于生产建筑用石灰钙产品 工业垃圾通过安全填埋方式处理 历史堆存的石灰渣将用于区域土地回填或水泥生产原料使用 表 3 4 辉埠镇区域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结果表 规划期石灰行业轻钙行业石灰发电其他行业工业垃圾合计 2002 年 61 20006 512000 15000 003067 865 2005 年 32 000017 60004 00000 19970 008053 8077 2010 年 8 000026 400012 00000 32150 043046 7645 2020 年 16 000044 000024 00000 52370 111686 4353 3 33 3 水环境污染预测分析水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根据现状水污染情况和今后建材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发展方向 建材园区污 水东区 中区污水全部经污水收集管网排放常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建材园区西 区污水从严控制污水污染较重行业 设一个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水环境污染预测依据主要是 工业废水排放量按 5 增长预测 工业废水污 第三章 环境污染预测分析 17 染物按 COD60mg l SS30mg l 石油类 3mg l 控制预测 生活污水按基本不变 预测 具体预测结果见表 3 5 表 3 5 全县工业污水排放情况估算表 行业名称工业废水量COD 排放量SS 排放量石油类排放量 2002 年 103 80056 55056 7110 904 2005 年 120 16072 09636 0483 605 2010 年 153 36092 01646 6084 601 2020 年 249 810149 88674 9437 494 注 本表单位除废水量为万吨 年外 其他单位均吨 年 第六章 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18 第四章第四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4 14 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1 全县水资源情况 全县水资源情况 境内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 其特点是 源短流急 河床比降大 水量丰沛 年内丰枯流量变化大 年际旱涝不平衡 主要河流有钱塘江流域的常山港和长 江流域的球川溪 常山港主要支流有灵合溪 龙绕溪 南门溪 虹桥溪 马车 溪 芳村溪 里山溪 大坑溪 官塘溪等九条 常山港常山港 钱塘江南源 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青芝埭尖 海 拔 1144 米 境内长 46 6 公里 河道宽为 100 300 米 控制流域面积为 3176 095 平方公里 古称定阳溪 又名金川 上接开化马金溪 自何家乡文图 村入境 流经何家乡 辉埠镇 天马镇 青石镇 阁底乡 五里乡 招贤镇等 个乡镇 于招贤镇官庄村出境 进入衢州市柯城区境内 于衢州市双港口与 江山港汇合后流入衢江 常山港境内有芳村溪 虹桥溪 灵合溪 龙尧溪 南 门溪 马车溪 里山溪 大坑溪 官塘溪等九条主要一级支流 境内 一港十溪 网络全境 溪涧密布 水域总面积为 3339 8 公顷 多年 平均径流总量为 35 44 亿 m3 其中 流向钱塘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 35 01 亿 m3 流向长江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 0 43 亿 m3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12 44 亿 m3 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为 11 17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为 1 27 亿 m3 地表水 地 下水资源量分别占全部的 89 79 10 21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 3892m3 我 县水资源分布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丰富 但可利用的水资 源量较小 枯丰矛盾突出 2 2 辉埠镇区域可供的水资源情况 辉埠镇区域可供的水资源情况 辉埠镇可供水资源途径主要有 一是从常山港取水 建议在东乡一带建设 一个工业水厂 实施园区集中供水 工业水厂水源取自常山港 二是将灵合水 库作为辉埠镇大埂 菱湖 鸭坞 山背等村的集中饮用水源地 三是工业园区 饮用水有二种方法解决 东区 中区部分区域由常山县水厂供水 另外在下辉 埠建设一家饮用水厂 水源取自区外的长风水库 从区域水资源情况分析 水资源比较充足 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从中远期工业用水量分析 用水量比较大 远期可能出现水资源紧缺现象 第六章 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19 3 3 全镇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全镇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根据近期 中期 远期的万元 GDP 耗水量 120 80 60 吨的耗水量系数法 预测 2005 年预计需水资源量约 480 万吨 2010 年预计需水资源量约 1720 万 吨 2020 年预计水资源量约 3348 万吨 假若不注意节约工业用水和不提高工 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用水量将大大超预期值 会出现水资源问题 4 24 2 环境容量与规划期排污量增长的对比分析环境容量与规划期排污量增长的对比分析 1 1 环境容量初步分析几点说明 环境容量初步分析几点说明 本规划所指环境容量是目标容量 即达到指定环境功能时某种污染物 的允许排放强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不超过目标环境 容量不等于某种污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某种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机理是 相当复杂的 既可能是高浓度的急性影响 也可能低浓度的长期影响 因此 衡量污染物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应该根据该污染物的自然环境容量而定 而污染物的自然环境容量是指该污染物不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造成影响的最 高允许限额 因为辉埠镇区域是常山县严格控制污水排放的区域 本规划不再水环 境的环境容量作出估算和分析 考虑辉埠镇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时 全部按二类区标准浓度作 为目标估算和分析依据 2 2 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初步估算 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初步估算 预测因子 二氧化硫日排放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