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内 容 摘 要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基于安全的考虑,金融业仍然坚持分业经营的方针,但与此同时诸如中信、光大、平安保险等金融控股公司已经出现,并成为我国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一个现实选择。这是因为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坚持“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方针,既能实现混业经营的效率性,又能保证分业经营的安全性。但需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有关调整和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规范,鉴此如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并对其所存在的风险等进行有效规制,则值得作深入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及法律特征” 。基于金融控股公司为控股公司的表现形态之一,本文从控股公司的界定入手,阐释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及其法律特征。第二部分“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本文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从中分析出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 。我国法律尽管尚未对金融控股公司作出明确定位,但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一些金融控股公司,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金融控股公司的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模式。第四部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 。金融控股公司并非完美无缺的制度设计,在具有较大的经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资本不充足、不正当内部交易等风险。针对其所面临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具体控制风险的对策。关键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 风险控制 ABSTRACTMixed operation has been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in whole world. Financial industry still holds the policy of separated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security. But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uch as CITIC、Ever Bright and Safe Insurance, emerge and become a choice from separated operation to mixed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tself insists on the policy of “the mixed group, the divided legal person”, so it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efficiency of mixed operation, but also keep the security of separated operation. But there is no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adjust and standardiz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t present in China, it is worth further study about how to define the legal statu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control its risks.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intension and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Becaus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one of the forms of holding company, th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holding company, and then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w to use their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 The thesis talks about practi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America、Britain and Japan. Then it gives us some advice about setting up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mode select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our country”. Though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not clearly defined in our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 are som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our life. According to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thesis proposes the set-up mode of ou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rom analyzing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risk controlling abou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e desig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not perfect. Although it has advantages, there are more risks, for example insufficient capital and improper inside trade. As to such risks,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controlling them.Key words: Holding company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Risk controlling 引 言1999 年 11 月 12 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签署生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跨业经营,这标志着金融分业的创始者美国终于在世纪之交废弃了分业经营,实行混业经营。在此之前,实行金融分业经营的几个大国,如英国、日本等都纷纷进行了“大爆炸” (Big Bang)式的金融改革,逐步实现了混业经营。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新世纪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金融机构无法回避与国外全能化的金融机构激烈的业务竞争。显然,尽早对我国金融机构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制改革,不失为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的明智选择。 1在现阶段,可以借鉴国外混业经营的经验,在规范监管的前提下,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来推动金融业创新,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鉴此,以下本文拟就金融控股公司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1 冯静生: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年第 4 期。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及法律特征(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基于金融控股公司为控股公司的表现形态之一,具有控股公司的一般性特征,所以要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首先要明确控股公司的含义。1、控股公司的一般含义在法学界,大多学者认为,控股公司是指因持有另一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而实现对其进行实际控制的公司。股权控制可以说是控股公司最主要的特征,但在达到实际控制的具体股份比例上,世界各国规定各不相同。如美国 1935 年颁布的公共事业控股法规定,如果有 10%以上的股票为另一公司所掌握,则该公司为另一公司的子公司。又如原联邦德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通过持有对方公司的股份或签订支配性契约的方式,或者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成为支配公司(母公司) ,反之,就成为从属公司(子公司) 。母公司拥有或控制其子公司能够达到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比例,至于掌握多大比例才能实现控制则取决于子公司股权的分散程度。 1一般来说,一公司持有另一公司半数以上的股份就可以控制该公司。但由于公司股份的集中程度不同,一公司控制另一公司在股份上的数量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因而要对实际控制的股份数量硬性进行界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对股份分散的公司而言,一公司根本不需要持有其半数以上的股份就可以控制该公司。因为一公司只要控制另一公司多数表决权,就可以控制该公司。此外,一公司还可以通过合同等方式实现对其他公司的控制。例如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之规定,一公司可以通过签订控制性合同控制其他公司。鉴此,笔者将控股公司定义为:控股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通过持有另一公司多数表决权的股份以及控制性合同等方式从而实现对其实际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虽然属于公司的一种,但是相对于一般公司而言,控股公司具有如下优势:(1)控股公司具有一种控制权“嵌套”关系,即母公司对子公司享有控制权,子公司对孙公司享有控制权,呈现出层次性的控制关系。每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1516 页。一子公司(或孙公司)又是独立的法人,独立经营,并能够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控股公司不仅每一层次的控制关系是清晰的,而且为分权经营提供了的途径。 (2)控股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多样化,既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横向多部门的公司结构,也可以设定为纵向多层次的公司结构,还可以两者兼顾。这样就为选择集权或分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控股公司可以灵活调整内部各层次公司之间的关系。在组建控股公司时,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设定不同的控股关系,如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等。同时,随着目标和环境的变化,控股结构也可随之变化。 2、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早已自然地存在于市场之中,但直到美国1998 金融服务业法案的出台,金融控股公司才作为正式的法律术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目前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概念的界定主要来源于各国的实践和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美国在1998 金融服务业法案中创造了“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法律术语。该法案规定:允许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拥有更广泛的金融服务范围,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服务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证券、保险等非银行子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或保险控股公司可以有共同的董事长、管理层及雇员。1999 年 11 月又通过了1999 年格兰姆里奇布利雷法 (The Gram-Leach-Bliey Act of 1999) ,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法案中没有定义什么是金融控股公司,只是对任何机构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一般禁止性要求:即商业性子公司的资产不得超过集团合并总资产的 5%,且这类子公司和集团内的已投保存款机构(如商业银行)不得相互交叉持股。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可通过子公司经营从传统银行产品到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的任何金融业务,但并不要求必须从事两种以上金融业务才可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 1日本在 1997 年修改的“禁止垄断法”中对控股公司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重新作出规定。但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控股公司,其范围涉及银行、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7页。证券、保险各部门,所以对其修改在法律程序上非常繁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于 1997 年 12 月通过了由控股公司解禁所产生的有关金融诸法整备之法律 (以下简称整备法 ) 。 整备法对银行控股公司、证券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分别做出了规定,所以又被称为“金融控股公司法”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银行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包括经营信托、银行、证券、投资、投资顾问业的公司及经营与金融关联业务的公司;但不允许包括经营不动产制造业和一般事业的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对于非子公司的公司(一般事业公司)股票,按银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持有的股票合计,不得超过该公司所发行股票总数的 15%,保险控股公司子公司的范围限制,虽然基本不设任何限制,但是从保护保险签约人的立场出发,在以一般事业公司为子公司的场合,须得到金融厅长官的事前批准。1999 年下半年,日本取消长短期金融业务分离制度,允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至 2001 年,实现保险公司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之间的结合。金融控股公司的有关法律是在修改银行法、保险业法、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把当时既定的银行法、保险业法、证券交易法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容进行统合修订,形成现在具有普遍含义的“金融控股公司法” 。 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文件中对金融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s)的概念作出了界定。金融集团是指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明显地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另外,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发起成立的多样化金融集团公司联合论坛的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解释,该论坛认为,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 ” 这一解释中,突出了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控制两个以上不同金融行业的机构,控股公司推行的是涉及不同金融行业的多元化战略。 2巴塞尔委员会基于日本、德国等国家并不严格限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事实,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8页。2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9页。对非金融业务占金融集团业务的比重没有做出严格限制。而在关于金融集团的主要业务的要求上,与美国相一致,都要求金融业务占主体。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金融集团必须从事两种以上金融业务活动,而美国尽管实际中金融控股公司从事至少两种以上的金融业务,但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为解决台湾地区金融业的持续低迷问题,加速金融现代化效应,2000 年,我国台湾地区已通过信托业法 ,并修正公布银行法 ,以提高银行经营效能,并强化主管机关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权限;制定公布金融机构合并法 ,赋予金融机构合并法源,鼓励金融机构合并。因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特点,逐渐在这波金融整合潮流下脱颖而出,成为台湾地区金融界的新宠儿。2001 年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金融控股公司法 ,希冀台湾地区金融机构能透过金融资源的整合,提高竞争力,使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在迈向大型化、组织多角化、财务透明化、金融监理一元化时有法源依据。 1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法第 4 条之二规定,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对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有控制性持股,并依本法设立之公司。而控制性持股是指持有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已发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或资本总额超过 25%,或直接、间接选任或指派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过半数的董事。此后,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又依据法律授权制定诸如金融控股公司合并资本适足性管理办法 、 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自律规范 、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结合案件审查办法等十多部配套子法,至此以金融控股公司法为核心的台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初步形成。 2在我国学界,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并对何谓金融控股公司加以界定。有的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对一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控制性持股,至少在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自身并不参与事业经营,并依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公司。 3有的认为,1 刘慧玲: 金融整合与金融监管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监理制度 ,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2 闫海: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法研究 ,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3 常健: 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完善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5 期。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 4还有的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指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母公司,母公司通过控股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子公司实现业务渗透和扩张,经营各类金融业务;各子公司相对独立运作,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以控股公司为中心。 1笔者认为,上述各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认识均是基于混业政策的放松及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条件和禁止性要求而言的,都未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明确的界定。如美国虽然在法案中对金融控股公司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其规定只反映了金融控股公司与银行控股公司之间的联系,并未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本质进行界定。又如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控股公司所下的定义,该定义不仅比较抽象,而且不尽妥当,混淆了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集团的含义。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而金融集团则是金融集团内企业之间的联合,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 2我国学术界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也不完全准确。就上述的几种观点而言,第一种观点不够全面,只包含了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而忽视了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第二种观点混淆了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集团之间的区别。第三种观点将母公司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排除在外。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对一家或数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实际控制并至少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公司。3、金融控股公司与相关概念辨析(1)金融集团金融集团依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是指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明显地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一般认为金融集团的概念要大于金融控股公司,因为金融集团不仅包括金融控股公司,还包括全能银行等。但现有的金融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纷4 阎彬: 对金融控股公司若干问题的思考 , 财贸经济2003 年第 3 期。1 童华: 对在我国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探讨 ,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 5 期。2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 江淮论坛2004 年第2 期。纷以各种形式来控股下属子公司,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金融集团也可视为广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2)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 ,依据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Bank Holding Company Act)第 2 条(a)的定义为,所谓银行控股公司是指对任何银行具有控制权,或者对于依据本法已经成立或即将成立的银行控股公司具有控制权的公司。如果有下列情况,即是该公司对一银行或一公司具有控制权:该公司直接或者间接经由一人或多人而拥有、控制或具有银行或公司的投票权股(voting securltles)的 25%以上者;该公司以任何方式控制银行或公司的大多数董事或受托人(trustees)的选择;经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以书面通知和听证后,认定该公司对银行或公司的管理政策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 1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两者均为控股公司的表现形态之一,具有控股公司的一般性特征,而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在美国,原先的银行控股公司原则上是不允许跨业经营的,但在 1999 年 11 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通过以后,银行控股公司可以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而从事跨业经营。因此,可以认为银行控股公司是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初级阶段,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混业经营打下坚实基础。(3)全能银行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从事证券、保险、基金、租赁等全方面的金融业务,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2由于全能银行能够同时从事经营各种不同业务,所以又被称为百货银行或兼业银行。全能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看作为金融集团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分标准为所从事的金融业务是通过公司内部业务部门实现的还是通过设立子公司实现的。全能银行所从事的各种业务是通过公司内部业务部门实现的。而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并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而是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来从事1 王文宇著: 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73174 页。2 虞利明: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给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 新金融2002 年第 5 期。金融业务。德国向来为全能银行的代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德国的全能银行也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兼并收购其他金融机构以开拓市场,这使得全能银行又具有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某些特征。(二)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特征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监管水平及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条件的不同,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因而难以描述出各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具体特征,只能就其一般特征进行阐述。1、从经营业务来看,金融控股公司主要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代表模式,理应表现出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融业务,而这一特征将金融控股公司与从事单一金融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区别开来,也体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主要在于拓宽金融业务范围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2、从经营方式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实行的是“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方针。从整个集团的角度来看,集团的子公司依法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融业务,实行混业经营;而从单个子公司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子公司来经营,实行分业经营。这种经营方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够实现混业经营的效率,又能够遏制内幕交易和防范不同金融业务间的风险传递。3、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企业法人,与一般的控股公司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具体来说,金融控股公司与其所控制的子公司两者都是独立的法人,都对外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其中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自主开展经营,母公司不干预其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只对子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和监督。二、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不断加深,美国和欧洲、亚洲的金融机构一直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激烈竞争,所以这些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鉴于具体国情的差异,各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各不相同。限于篇幅,这里仅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作些介绍。1、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1933 以前,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通常是由同一家金融机构经营的。按照金融业的内在规律,无论是从金融服务需求者的意愿,还是从金融服务供给方规模经济的要求考虑,全能化、综合化或一体化均应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大萧条前的欧洲和美国,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是可以通过一家金融机构来提供的。1929 年 10 月,美国股市暴跌,从而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大萧条期间有 11000 家银行倒闭,约占美国银行总数的 1/3,信用体系遭到彻底破坏,存款人受到巨大损失,公众对银行失去信心。1933 年 3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后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全国性的银行业危机,因此不得不下令从 3 月 6 日到 13 日所有银行暂停营业 7 天。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1933 年银行法 、 1933 年证券法 、 1934 年证券交易法以及1940 年投资公司法等。在整个 30 年代,美国国会都在致力于建设与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和证券监管体系。金融业自然的混业状态结束了,分业经营成为金融业的主流,这一“分”便分了大半个世纪。在美国, 1933 年银行法中的金融分业法规被称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Glass-steagal Act,以下简称 GS 法) 。该法案是在参议员卡特格拉斯(Carter Glass)的提案及众议院银行与货币委员会主席亨利斯蒂格尔(Henry Steagall)的修正案的基础上被国会通过的。该法案提出了严禁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四条理由: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是导致股市崩溃和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引发了银行业体系的崩溃;商业银行与其证券部门在资金配置上侵害了储蓄客户的利益;商业银行在证券促销活动中存在着不正当经营的行为。GS 法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设立了一道业务分离的“防火墙” ,规定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指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买卖有价证券这三种投资性业务以外,不能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投资业务。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的投资银行也不能经营吸引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GS 法有关金融分业经营的条款主要有:第 16 条:国民银行不能进行企业证券承销业务及自营企业证券的买卖业务,但可以承销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事业机构债券等非企业性债券,可以按规定通过信托部为客户代理有价证券的经营业务;第 20 条:任何联邦储备成员银行不得从事股票、债券的发起、发行、销售活动,也不得与从事证券发行、销售的证券公司或类似的机构发生联营关系;第 21 条:禁止经营有价证券的机构办理存款业务;第 32 条:除经过联邦储备理事会的特别认定,任何从事股票、债券和类似证券发起、发行、销售的人,不得担任成员银行的官员、董事或者雇员。 1GS 法的颁布预示着美国分业经营时代的到来,此后分业经营成为美国金融业的主要潮流。但是,正是由于该法对美国银行业实行最严格的分业制,强调银行运营的安全性,从而使得银行业务过于单一,大大降低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8183 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单一经营的商业银行饱受不良贷款之苦,靠传统的业务已经难以生存下去,大约有 1000 多家银行破产倒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业务过于单一化。因此,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出台的法案,显然已经不适合八九十年代金融业务综合化、全能化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 20 世纪后期英国、日本分别进行了“大爆炸” (Big Bang)式的金融改革,突破了传统分业管理的框架,实行了混业管理的全能银行体制。相反美国的银行业由于受其法律制约,处境维艰,只能在欧洲、日本大型全能银行集团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为了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与欧洲、日本的大型全能银行集团展开竞争,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然而,由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于一身,因而它的诞生意味着对美国传统金融分业管理法律制度的突破,将有可能使得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由同一机构经营的法规最终废除,在 20 世纪末实现第三次“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1998 年 5 月 13 日,美国众议院以 214213 的投票结果通过了1998 年金融服务业法 (Financial Services Act Of 1998) 。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是:(1)增强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2)维护储蓄机构的安全性与健康性;(3)对投资者提供必要与适当的保证,使金融机构能提供公正的金融服务;(4)对保险业务进行适度的金融管制;(5)减少并逐步取消禁止储蓄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并的法律障碍,为能达到经营规模的最大化提供合理的法人组织结构;(6)增强美国金融服务机构能够在其他国家中取得同等国民待遇的能力;(7)增强美国金融服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8)保证1977 年公众再投资法有关储蓄机构条款的实施,增强储蓄机构满足广大居民(包括非储户)对资本和信用需求的能力。在美国1998 年金融服务业法涉及银行控股公司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造了“金融控股公司” (FHC)这一新的法律范畴。该法规定:允许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拥有更广泛的金融业务范围,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承销、投资银行等业务;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子公司,同样,非银行业的证券、保险控股公司也可以收购商业银行;允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拥有共同的董事长、管理层及雇员,也使得各种金融机构交叉经营成为可能。1998 年 9 月 23 日,联储理事会以 50 的多数票通过了花旗集团的合并案。尽管根据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银行法,花旗集团应在两年内出售其保险承销、房地产开发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然而1998 年金融服务业法却保护了花旗集团的利益,没有使这一新生事物短命夭折。1998 年 10 月 8 日,美国联储系统的有关银行、保险等监管机构正式批准了花旗集团的成立。 1花旗集团的诞生敲响了美国分业经营制度的丧钟。1999 年 11 月 4 日,美国国会通过1999 年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 ,废除了 GS 法第 20 条(禁止商业银行与证券机构合并)和第 32 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人员不得互兼) 。该法案的出台使美国断断续续、遮遮掩掩近 70 年的 GS 法终于“寿终正寝” ,它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此后,以金融控股公司为核心的全能金融制度改革及金融服务业立法的现代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2、英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在传统上是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国家,金融机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工细致,伦敦在国际金融史上享有“世界银行”的美誉。虽然英国在法律上并没有对金融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明确的分工限制,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英国其他金融机构与银行机构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分工比较明确。英国当时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清算银行、贴现银行、国民划拨银行、信托储蓄银行和商人银行等。其中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也就是投资银行,主要办理承兑商业票据、融通资金和代理客户发行证券等业务。它们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虽然在业务上有不少往来联系,但基本上都是各自按传统划分的范围开展金融业务,习惯上形成了专业化的业务制度,这是英国金融制度的一大特色。在英国,20 世纪 70 年代的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打破了为筹集长期资金需求而进行的银行融资之间的区分,使职能的分离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也开办商人银行业务。然而,随着资本国际化、金融证券化的发展,1 夏斌: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中国金融业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41242 页。2 王晓海: 从银行控股公司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变迁考察兼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含义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2 期。伦敦证券交易所愈来愈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呆板落后的交易方式和管理制度使“资本之都”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纽约和东京轮番向伦敦提出强烈挑战,不进行彻底改革,伦敦证券交易所就难以生存。撒切尔政府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挽救日益衰退的英国金融业,在 1986年 10 月 27 日出台了金融服务法 ,其主要内容有:废除单一资格制度,将过去严格分开的证券经纪商与批发商合二为一;取消最低佣金制度;实现证券交易系统的电子化;允许非交易所会员公司 100%地收购会员公司的股份,组成新的证券交易商,并且敞开了封闭 200 多年的交易所大门,允许银行、金融机构和外国证券公司直接入市交易。 11986 年出台的金融服务法在英国本土掀起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自由浪潮,全面摧垮了英国本土及英联邦成员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相互结合。为了增加利润渠道,英国各银行集团通过兼并等手段,大举进入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领域,以致形成了没有经营界限、无所不包的多元化金融集团。英国的苏埃德信托储蓄集团、巴克莱银行集团、国民西敏寺银行集团以及汇丰、渣打等跨国银行集团的业务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各方面,已成为与德国银行类似的全能银行集团。 2目前,英国的银行集团主要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存在,它们大多数是通过收购兼并发展起来的。以汇丰集团为例,汇丰集团起源于汇丰银行,该行于 1864 年在香港成立。早期的汇丰银行主要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行扩展业务,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才开始成立或收购附属公司。1959 年,汇丰银行成功地收购了中东英格兰银行(The British Bank of the Middle East)及有利银行(The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 。1965 年,汇丰银行又成功地收购了香港第二大银行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61.5%股份。1980 年,汇丰银行以 3.14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 Inc.)51%的股份,并于 1987 年以 50 亿港元收购了该行的剩余股份。1983 年,汇丰银行又收购了美国财政债券的主要交易商卡洛尔麦肯蒂与麦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8990 页。2 蔡云、彭朗辉:关于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探析 , 广西金融研究2003 年第 7 期。金西公司(Carroll McEntee & McGin-ley)51%的股份。1986 年,汇丰银行收购了伦敦主要的交易商詹金宝公司(James Capel & Co.) ,同年还接管了不列颠哥伦比亚银行(Great Britain Bank of Columbia)大部分资产和负债。1987 年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14.9%的股份。1991 年,汇丰银行通过重组成为英国注册的银行集团,即由一家在英国注册但非驻英的公司成为汇丰集团的母公司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新控股公司持有汇丰银行 30%的资产。1992 年 6 月,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以 40 亿英镑(72 亿美元)收购了米特兰银行 50%以上的股份,成为世界银行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行动之一。 1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汇丰银行成为当时按资产排名的世界第一大银行。综上所述,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管制放松后的产物,并通过各种收购兼并活动发展壮大起来。3、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在明治、大正直至昭和年代初期,都是实行“自由资本主义”的金融制度,资本和贸易的交易活动是完全自由化的,利率由市场自主决定,银行与证券业务的相互渗入也很频繁和活跃。例如,在明治 30 年代以后直至昭和初期,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全部介入债券的发行市场,可以说那时的日本金融业是处于一种自发的混业经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进入战时统治经济时期,产业和金融全都被控制在国家统治的铁幕下。自从 1927 年日本制定临时资金调整法和 1928 年制定国家总动员法之后,所有金融资源全都面向军需产业优先配置,根本没有市场选择的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时的日本金融业实行的是一种畸形的混业经营模式。战后,日本经济处于极度衰败与混乱之中,资金奇缺、通货膨胀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对国内金融实行严格管制,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限制型金融体系,其主要特征包括:金融业务领域限制,即银行长期业务与短期业务相分离、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相分离、银1 夏斌: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中国金融业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77278 页。行业务与信托业务相分离、人寿保险业务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分离;利率限制,即对银行存款利率最高水平以及一些贷款利率进行限制;外汇限制,即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限制,旨在切断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这种限制型的金融体系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第一,战后,日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恢复经济,实现经济自立。而完成这个任务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扩大投资,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就需要资金来源比较稳定、期限较长的长期金融机构专门向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第二,明治维新以后通过各种手段积累的财富由于战争几乎消耗殆尽,加上战后初期的通货膨胀,使得日本的资本市场严重萎缩。企业难以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因而不得不由间接金融机构主要承担起产业金融服务的职能。而对金融机构,根据其资金来源实行分业经营,既是有效使用有限资金的方法,又是维护金融机构经营安全和金融体系稳定所必需。第三,近代日本经济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扶植。因此,形成了日本经济的二元结构,即受政府扶植的垄断企业与依附于垄断企业的广大中小企业并存。与此相对应,在日本的间接金融体系中形成了二重结构,设立了大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最后,战后在美军占领下,日本进行了经济民主化改革,解散财阀,禁止设立控股公司,遏止银行资本在证券市场的势力,有意识地培育起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直接金融市场。美国占领军对日本金融业实行分业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要削弱作为战争经济支柱的日本财阀。日本财阀的主要特征是银行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的结合,而且是以银行为顶端形成金字塔形的控股公司。战时的财阀基本是纯粹控股公司,财阀不但渗入到银行、证券和信托业务中去,而且直接控股重要产业部门,形成财阀通过控股公司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局面。在近代日本经济史上,住友、三菱、三井、安田四家控股公司被称为战前四大财阀。侵华战争时,它们在主要产业中所占产值的比例很高:煤炭75.3%、炼铜 98.7%、采金 86.3%、水泥 69.9%、造船 86.3%、造纸 8.4%、面粉 87.2%、海运 51%、纺织 48.9%。日本财阀势力的强大与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都有着深刻的关系。所以美军占领日本后立刻就发布了解散财阀令 ,之后又制定了防止财阀复活的禁止垄断法 ,其中在关于禁止成立控股公司方面作了许多法律规定,如第 9 条规定:“禁止设立控股公司” ;“株式会社禁止在国内设立控股公司” ;“所谓控股公司是指以通过控股来支配国内公司的事业活动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第 10 条规定:“禁止在一定的交易领域进行以实质上限制竞争为目的,而获得或持有国内其他会社的股票的行为。 ”第 13 条规定:“在实质上将形成限制竞争的情况下,禁止会社的干部或营业人员兼任国内其他会社的干部。 ”1由以上法律条文可以看出, 禁止垄断法从业务范围、人事管理等方面形成对控股公司的限制。但与此同时,该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禁止成立纯粹型控股公司,但却没有明确禁止事业型控股公司,所以在这个法律空隙下,日本的事业型控股公司发展很快。战后,随着禁止垄断法的两次修改,放宽了银行、事业法人等持股限制,使由个人分散持有的股份迅速向法人集中持有发展,这使得旧财阀重组企业集团成为可能。如三井、三菱通过合并与并吞恢复到原有状态,开始以事业型控股公司的形态继续存在。与此同时,新兴的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集团也开始发展起来,形成了以三和、第一劝业等大银行为核心,以其他二三流财阀、新兴康采恩为骨干的企业集团体系。由此,产生了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集团以及第一劝业银行等在内的日本六大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之间相互持股,1989 年的相互持股比例达到 21.64%。银行在这些集团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三菱银行是三菱集团的核心,第一劝业银行是第一劝业集团的核心等。银行通过放贷、参股、控股等方式成为集团的核心,整个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围绕着银行而组织起来的。1996 年 11 月 11 日,桥本首相向大藏省和法务省明确提出,为了有效利用本国 1200 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要在 2001 年全面完成金融大改革,至此日本版“金融大爆炸”正式启动。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废除分业管理体制,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彻底修改证券交易法和放宽资产运用及金融商品的设计与推出限制等。其实 1993 年日本就开始出现了以金融子公司方式进行金1 贝政新、陆军荣主编: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9395 页。融业混业经营的先例。例如,大和银行把国际证券并为自己的子公司;三菱银行把日本信托银行并为自己的子公司,开始了银行、证券、信托业的相互渗入。1997 年修改了禁止垄断法 ,对控股公司重新作了定义和规定。同年 12 月,关于金融控股公司解禁的两部相关法律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一部是金融公司解禁准备法 ,一部是银行控股公司创设特例法 。至此,日本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1999 年下半年,日本取消长短期金融业务分离制度,允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至 2001 年实现保险公司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结合。日本国内开始实施金融机构重组计划。2000 年 4 月 2日,三家重组后的金融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三家金融集团分别是:由原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合并而成的三井住友银行,由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联合组建的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由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组成的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加上 1999 年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兴业银行和富士银行三家银行合并成立的瑞穗金融控股公司,日本从此形成了由四大金融集团为主导的金融格局,也使得全球银行业的排序大变。其中,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的总资产规模高达 130 多万亿日元(约合 1.25 万亿美元) ,2000 年列全球银行业的第一位。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日本金融业的整合与改革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所体现的已不再是以往的单纯合并,而是首次采用了控股这一新的方式。 1瑞穗集团的诞生标志着日本金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将对日本乃至世界的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对我国的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