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前言 1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 自然地理 地质概况 自然经济概况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 30 119 50 北纬 39 50 40 10 包括三区四县 三区为海港区 北 戴河区和山海关区 四县为昌黎县 抚宁县 芦龙县和青龙县 总面积约 7812 4km2 北倚燕山 南临渤海 东越长城与辽宁省 绥中县毗邻 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 南部为华 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实习基地 石门寨地区距秦皇 岛市区为 28 公里 秦皇岛 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 南 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 是地质认识实习的辅助工作区 鸟瞰秦皇岛地区 表现为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总趋势为西 北高 东南低 由山地 丘陵 平原 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 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 低山 区以东 以南为丘陵地区 山体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下 并且 多孤山 少线性山脊 实习区内的河流主要有大石河 汤诃 戴河和洋河等 均 系入海河流 为临海小型水系 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其特 点是流程短 流量小 含沙量高 汛期洪水量大 暴涨暴落 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 他们大都发源于北部山区 其流向均 为由北向南或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 前山附近 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 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 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水热资源丰富 气候宜人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 以水陆 陆路为主 是连接东北与华 北的交通枢纽 此外 秦皇岛 海港 区是全市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以旅游业和建材玻璃业 著称 矿产丰富 已探明的矿种有煤 萤石 硫铁矿和耐火粘 土等九种 未探明的矿产有铁 金 银 铜 石英 重晶石及 非金属建材等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 玉米 小麦 高梁 谷子 等 山坡多种植果树 以桃 葡萄 苹果 核桃最有名 还有 梨 山楂 杏 李子 板栗等 二 实习目的 任务及要求 1 实习目的 通过对野外地质 地貌现象的观察 认识 分析 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 加深对课程理 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地质学 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 本技能 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实习任务 通过本次地质实习 掌握基本地层构造现象 的识别 描述与初步分析 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岩石 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地层综合柱状 图编制及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等 3 实习要求 学会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测定方位 测 量坡度角 学会利用地形图定点 掌握地层特征和岩石的成因 及特征 学会绘制指定范围的地质图 实测地层剖面图 测区 综合柱状图等 三 实习队伍组建人员及实习时间 1 人员 资工基 11101 资工 11108 地质 11101 和 11102 队长 孟宪富 老师 副队长 刘生国 兼党支部书记 技术负责 李相明 老师 李景义 老师 李强 老师 胡华 老师 张存善 老师 2 时间 7 月 22 日 8 月 10 日 二 地层 一 实习初露地层及分布特点 界系统组 厚 度 岩 性 描 述 新生 界 Kz 第四 系 Q 粘土 黄土及砂砾石层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 触 中 生 界 侏罗 系 J 上 统 孙家梁 组 J3s 35 0 流纹质 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 凝灰岩 火山 角砾岩与集块岩 中 统 蓝旗组 J2l 10 00 流纹质 安山质 粗安质 玄武质火山熔岩 凝灰 岩 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 接触 下 统 北票组 J1b 493 砾岩 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 黑色炭质页岩 夹煤 线 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双壳类化石 与下伏地层角 度不整合接触 Mz 三叠 系 T 上 统 黑山窑 组 T3h 162 黄灰色含砾粗砂岩 粉砂岩 黑色炭质页岩互层 夹煤线 含植物化石及双壳类 昆虫类化石 与下 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石千峰 组 P2sh 150紫色粉砂岩 细砂岩 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 上 统上石盒 子组 P2s 72 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紫色细砂岩和粉砂 岩 下石盒 子组 P1x 115 黄褐色含砾粗粒杂砂岩 长石岩屑杂砂岩 泥质粉 砂岩 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韵律 二叠 系 P 下 统 山西组 P1s 62 灰色 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粉砂岩 炭 质页岩及粘土岩 具可采煤层 上 古 生 界 Pz2 石炭 系 C 上 统 太原组 C3t 51 中细粒长石岩屑砂杂岩 粉砂岩 炭质页岩夹泥质 灰岩透镜体 中 统 本溪组 C2b 82 青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 泥页岩 铝土质岩夹 4 5 层泥灰岩透镜体 含植物化石和又壳类 腕足类 蜓类等化石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 统 马家沟 组 O2m 101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及少量灰岩 亮甲山 组 O1l 118 灰色中厚层豹皮灰岩夹砾屑灰岩 含头足类 腹足 类 海绵类等化石 奥陶 系 O下 统冶里组 O1y 126 灰色泥晶灰岩 砾屑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 上部夹 黄绿色页岩 凤山组 3f 92 泥质条带灰岩 砾屑灰岩 泥灰岩 钙质页岩互层 长山组 3c 18粉砂岩夹砾屑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 化石丰富 上 统 崮山组 3g 102 紫色砾屑灰岩 粉砂岩夹灰色藻灰岩 鲕粒灰岩和 泥质条带灰岩 张夏组 2z 130 灰色鲕粒灰岩 藻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 生物碎屑 灰岩 中 统徐庄组 2x 101 黄绿色页岩 粉砂岩 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粒灰 岩透镜体 生 界 Pz1寒 武 系 下 统 毛庄组 1mo 112紫红色页岩 粉砂岩为主 夹少量灰岩透镜体 馒头组 1m 71鲜红色页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府君山 组 1f 146 暗灰色厚层豹皮灰岩 细晶灰岩 底部为角砾状灰 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景儿峪 组 Qbj 28 黄褐色细粒石英砂岩 紫色页岩 杂色泥灰岩和白 色板状灰岩构成一个沉积韵律 上元 古界 Pt 青白 口系 Qb 长龙山 组 Qbc 91 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 海绿石 砂岩夹紫色 黄绿色页岩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上太 古界 绥中花岗岩 2 2 地层描述 3 1 元古界青白口系 Qb 1 长龙山组 Qbc 主要分布盆地的东部张岩子 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 该组 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 以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 岗岩片麻岩之上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底 部含砾石 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 含海绿石 上部为紫红 色 褐黑色 黄绿色页岩夹蛋青色 紫红色泥岩 由两个砂岩 页岩韵律组成 本组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度 91m 2 景儿峪组 Qbj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 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 该组 岩性由碎屑岩 粘土岩过渡到碳酸盐沉积 岩性底部为黄绿色 黄褐色中 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下部为紫红色 黄绿色薄 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 上部为蛋青色中 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 红色泥岩 与长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 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 含海绿石 石英砂岩 其底 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 属滨海相至 浅海相沉积 厚度 38m 2 寒武系 1 1 府君山组 1f 在东部发育良好 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岩性为 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结晶灰岩 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 上部 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 含核形石 与 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分层标志是下部暗灰色 厚层结晶灰岩 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 属浅海相沉积 厚度 146m 2 馒头组 1m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 出露零星 东部落的北 部和西部都有出露 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 泥岩为主 往上过渡为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 泥岩 底部具角砾或砾岩 粉砂质页岩中含石盐假晶 没有发现可靠 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 是其底部角砾状薄层泥岩 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厚度 71m 3 毛庄组 1mz 在沙河寨西山出露比较好 化石丰富 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 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 页岩为主 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 底 部以出现黄绿色钙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 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 云质灰岩透镜体 顶部为页岩夹含核形石的灰岩透镜体 以褶 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 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 属滨海相潮 上带沉积 厚度 112m 4 徐庄组 2x 分布较广 在向斜东翼的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好 本组岩性以黄 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 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 镜体或扁豆体为主 含有丰富的三叶虫 辽阳虫等化石 与下 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 其分界标志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 与紫色页岩互层 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属浅海相沉积 厚度 101m 5 张夏组 2z 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 228 高地 揣庄 张庄等地 以 288 高地东山脊发育较好 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 夹黄绿色页岩 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鮞状灰 岩互层 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 上部为泥质条带灰 岩 页岩 灰岩中含大量的三叶虫化石 本组以底部厚层鲕状 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 属浅海相沉积 厚度 120 130m 6 崮山组 3g 本组分布与张夏组一致 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 288 高地出露最 全 下部紫色页岩 粉砂岩夹砾屑灰岩 中部则是灰色灰岩 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 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 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组泥质条带灰岩整合接触 似 有水下冲刷面存在 含三叶虫化石 蝙蝠虫 蝴蝶虫 光壳虫 圆劳伦斯虫等 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度 102m 7 长山组 3c 该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 出露最好的地方在 288 高地东山脊上 为标准剖面 本组岩性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含海绿石 向上为砾屑灰岩 粉砂岩与页岩互层 夹有藻灰岩 顶部为厚 层藻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 蒿里山虫 长山虫 庄氏虫以 及原始的腕足动物化石 本组与崮山组整合接触 属浅海相沉 积 厚度 18m 8 凤山组 3f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 长山组一致 288 高地东侧出露较好 主 要岩性下部为薄层泥质条带灰岩 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 钙质 页岩 鮞状灰岩互层 底部以青灰色砾屑灰岩与长山组岩层接 触 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岩紧伏于其下 含三叶虫化石 褶 盾虫 济南虫 方头虫 杂索克氏虫 本组与下伏长山组整合 接触 属浅海相沉积 厚度 92m 3 奥陶系 1 冶里组 O1y 本组分布与凤山组一致 分布在 228 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 亮甲山 本组岩性下部为质纯的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 岩 在地形上常形成陡砬子 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 岩 与下伏的地层整合接触 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 界 灰岩中产三叶虫化石 小栉虫 田师府虫 页岩中产无羽 笔石以及古介形虫 还有正形贝和腹足类化石 蛇卷螺足 本 组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厚度 125m 2 亮甲山组 O1l 位于石门寨北亮甲山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豹皮状灰岩 下部夹 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是本区烧制石灰 水泥的主要原料 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隧石结核 隧石条带灰岩 产头足 动物满洲角石 腹足动物蛇卷螺及古杯海绵等化石 与下伏冶 里组为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是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 属浅海相沉积 层厚 118m 3 马家沟组 O2m 本组分布与亮甲山组一致 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 本组岩性以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 含燧石结核豹皮 状白云质灰岩 底部以具微层理 含角砾 含燧石结核黄灰色 白云质灰岩与亮甲山组分界 白云岩具 刀砍纹 产头足动物 化石 阿门角石 链角石 灰角石 多泡角石 腹足动物化石 马氏螺 三叶虫 古等称虫 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 属 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层厚 111m 4 石炭系 1 本溪组 C2b 本区东翼区半壁店 191 高地 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 小王山剖 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 铁矿 粘土岩 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 上部为细砂岩 粉砂岩再到湖泊 沼泽相粘土岩 夹 3 5 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 含 F 层耐火粘土 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鳞木 科达 芦 木 轮叶 脉羊齿 石灰岩中含蜓类 小纺锤蜓 腕足动物 马丁贝 帅尔文贝 双壳类 古尼罗蛤 小花蛤 燕海扇等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厚度 82m 2 太原组 C3t 在半壁店 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 下韵 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风化后成黄褐色 具大型球状风化 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 D 层粘土或泥质灰 岩透镜体 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 具小型球状风化 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 含大量植 物化石 脉羊齿 栉羊齿 楔叶 鳞木 动物化石腕足类 网格 长身贝 戟贝及双壳类 古尼罗蛤 裂齿蛤 与下伏本溪组呈 整合接触 分界明显 标志层是底部的具大型球状风化青灰色 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门寨西 门至瓦家山剖面厚 47 5m 5 二叠系 1 山西组 P1s 主要分布于石门寨西门 小王山 黑山窑等地 本组岩性由灰 色 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粉砂岩 炭质页岩及粘土 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 下韵律底部含长石多 含砾 单层厚度 大 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 上韵律顶部为 B 层粘土单位 本层 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分层标志是其底部灰色 灰白色长石 岩屑杂砂岩 本组含植物化石种属较多 如芦木 轮叶 楔叶 栉羊齿 带羊齿 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厚度 61 8m 2 下石盒子组 P1x 本区下石盒子组在黑山窑 石门寨西门等地较为发育 本组岩 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细粒岩屑杂砂岩 泥质粉 砂岩 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沉积韵律 第一韵律层顶部为灰 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 第二 三韵律层顶部为紫色 紫灰色 粘土岩 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多脉带羊齿 中芦木 带科达 属河流相 湖泊沼泽相沉积 层厚 115m 3 上石盒子组 P1s 本组出露局限性较大 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 一带较好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 粒砂岩及粉砂岩 由 1 2 个沉积韵律构成 与下石盒子组为整 合接触关系 属河流相沉积 厚度 72m 4 石千峰组 P2sh 本组是本区古生界最高层位 仅在黑山窑 欢喜岭一带出露较 好 本组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石 底部为含砾砂岩和砾岩 往 上为细粒砂岩 粉砂岩及部分黄绿色泥岩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 为整合接触关系 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 屑长石砂岩 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 粉砂岩中 含植物化石 栉羊齿 轮叶 楔叶 丁氏蕨及腹足动物化石 属河流相沉积 厚度 150m 3 岩石 1 沉积岩 略 2 岩浆岩 1 中性岩类 安山岩 类型相当丰富 有玄武安山岩 辉石安山岩 角闪安 山岩 闪辉安山岩 斜长安山岩 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 绝 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 颜色以灰绿色为主 少数为暗紫红 色 一般都呈块状构造 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 酸性岩类 花岗岩 主要分布在沙锅店东山 呈岩墙 岩株状产出 风化 面棕红色 新鲜面黄白色 主要成分有石英 钾长石和斜长石 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3 基性岩类 1 辉绿岩 呈灰黑色 灰绿色或黑灰色 镜下鉴定为斑状结 构或无斑晶结构 隐晶结构 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 结构 个别具球粒结构 气孔构造 2 辉绿玢岩 呈岩墙 岩床或岩脉产出 见于亮甲山 潮水 峪等地 岩石呈灰绿色 斑状结构 斑晶为辉绿石 多已绿帘 石化或碳酸盐化 基质为隐晶质 镜下鉴定为辉绿结构 块状 构造 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虏体 3 变质岩 混合花岗岩 见于鸡冠山 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 作用形成 呈肉红色 粗粒变晶结构 有钾长石 斜长石 石 英 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组成 4 构造 石门寨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与华北地台一致 大体经历了 基底形成 盖层演化 构造变形改造等几个阶段 本区地层共 有四个角度不整合 五个平行不整合 一个异岩沉积不整合 其余均为整合接触 据不整合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 即 中生界构造层 上元古界 古生界构造层 下 古生界构造层 石门寨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柳江向斜 以古生界向斜造 成的负地形为背景 在中 新生代形成复合盆地 称为柳江盆 地 中生代的柳江盆地与新生代的柳江盆地沉积中心有迁移 沉积中心向东迁移 1 褶皱构造 1 柳江向斜 轴向近南北 轴线在黑山窑 傍水崖 老君顶一线 轴面近直立 由于中生界与古生界角度不整合接触 向斜面有 迁移的迹象 可能是由于构造叠加造成 由上元古界至中生界 地层组成 向斜核部由侏罗系组成 东西两侧呈西陡东缓的不 对称结构 东侧地层出露宽 近于单斜 倾角在 10 25 之间 西侧面积狭窄 地层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挤压影响 产生了 一系列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 造成西翼构造复杂化 使地层局 部直立 甚至倒转 2 秋子峪背斜 该背斜分布在柳观峪以东 秋子峪以南 呈北东向延伸 出露长度 1 8km 宽度 0 3km 是柳江向斜西翼的叠加构造 1 核部 主要出露府君山组灰岩 至汤河北岸为毛庄组页岩 并倾没 2 两翼 北端紧密不对称 西翼缓 东翼陡 南端基本对称 倾角均在 25 左右 背斜比较开阔 两翼地层主要为中下寒武统 出露馒头组 毛庄组 徐庄组 张夏组 2 断裂构造 1 鸡冠山顶部小型正断层 出露在鸡冠山顶中部东坡 断层发育在长龙山组石英砂岩 中 1 上下盘 均为长龙山组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 从地层上 难判断断层的力学性质 2 断面 西倾 50 斜角 碎裂岩发育 内有压性透镜体 从 透镜体的镜面特征和排列特征可判断为上盘下降 即正断层 经测量断层面产状为 223 50 2 地堑构造 鸡冠山 大平台正断层组合成地堑 称为汤河地堑 该地堑由 4 条断层组成 大平台 小平台个一条 鸡冠山 西北侧 2 条 汤河河谷是共用下降盘 断层面近直立 底层是 长龙山组和绥中花岗片麻岩 4 条断层向西南方向收敛 向东 北方向发散 可知延伸不远 五 地质发展简史 晚元古代早期 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 到青 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 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 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 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 海相泥灰岩 古生代伊始 本区再度下降 海水由北方侵入 接受沉积 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 三叶虫开始出现 府君山组晚期浅水 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寒武世府君山组底部具角砾状灰岩 标志着一套新的沉 积开始 但在转入馒头期之前曾一度沉积间断 馒头期海水较 浅 处于滨海潮上带环境 毛庄期海水略有闭塞 形成紫红色 粉砂岩和页岩泥坪相沉积 腕足动物无铰钢开始出现 顶部出 现的球形隐藻灰岩 中寒武世徐庄期和张夏期海侵扩大 形成 广海沉积环境 晚寒武世有明显的海退现象 崮山期处于滨海 氧化环境 沉积物受到风暴袭击 碎屑在原地沉积 胶结 长 山期以泻湖相长柱状藻灰岩为主 至中晚期出现较深水浅海相 或冲刷相 凤山期再次出现台地较水深相和台地浅水冲刷相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 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 海较深水环境 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 亮甲山期为本区 历史上最大海侵时期 形成很厚的质纯碳酸盐岩沉积 早马家 沟期环境有所改变 镁质增加 海水时浅时深 后期海水变浅 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生物生长 头足类直壳鹦鹉螺兴 起 三叶虫衰落 腕足类 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 早 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 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 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 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 海水侵入 本区处 于滨海沼泽相沉积 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 地壳升降 频繁 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 以厥类为主 海洋中则以 珊瑚 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 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 海水 时进时退 以陆相沼泽为主 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 死后形 成巨厚堆积 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 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 气候温 暖湿润 植物生长繁茂 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 沉积 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如石千峰组地层中发现海生动 物舌形贝 6 外动力地质作用 1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有地表水沿灰岩的层理或裂隙缓慢渗流潜蚀作 用形成的 如在灰岩中含有 CO2 达 1 的地下水就有很大的潜 蚀能力 沿层理渗流的地下水受到岩墙阻隔形成地下积水条件 水流或水汽上升顺灰岩层理或裂隙长期溶蚀 形成溶沟 石芽 天生桥和落水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在沙锅店村东和东部落村的 石灰岩地区石芽和溶沟发育完好 2 海洋地形 3 河流地质作用 河谷三要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施工规范课件
- 官方的购房合同2篇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与2025年政策建议报告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与市场发展研究
- 理想信念主题课件
- 电气工程专项方案(3篇)
- 农业温室项目2025年投资策略与风险防范研究报告
- 广西启点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4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改项目变更(非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
- 房屋屋面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农业气象服务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报告
- 10s管理内容和标准
- GB/T 19025-2023质量管理能力管理和人员发展指南
- 发电厂(电厂)值长笔试题(考试题)
- YY/T 0698.2-202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40665.1-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1部分:望诊
- 植物检疫法规课件
- 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医院医生医师处方签字签名留样表
- 苏科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03家务劳动计划》课件
- 初中音乐 西南师大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 走进歌乐山 《走进歌乐山》 课件
-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