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_第1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_第2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_第3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_第4页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一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 对 古诗文阅读 要求有两个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 也可选择其他时代 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 为 E 命题特点 1 诗歌绝大多数选自唐宋诗词 具有经典 规范的特点 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2 历年高考诗歌均是近体诗 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 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其内容 多半是不带典故的借景抒情诗 或相思 或怀古 或闲适 3 选材力避两点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 以免猜题押题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 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二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次石湖书扇韵 全国卷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 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1155 1221 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 饶州波阳 今江西波阳 人 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 淳熙 十四年 1187 夏 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 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第三句中的 人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1 答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 流水 村庄 绿岸 浮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景物 2 答 观点一 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 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 是指势利小人 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 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 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人 只是泛指 无人相烦正是 幽静的要素 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 概念解析二 概念解析 所谓 形象 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 命题时 主要考察对 形象 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 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 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 我 非 作者本人 2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 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 情形象 也就是含有 意 的形象 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 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 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 三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的分类 的分类 1 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人自我形象 诉衷情 2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注 沧洲 水边 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 诗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 驰 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 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 形象的特征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 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 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 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 下两句是说 一觉醒来 关 河要塞不知在何处 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 自己衰 鬓先斑的形象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表达了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 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2 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 作品中塑造的客观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 蓑笠翁 的形象 参考答案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什么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 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忘 掉一切 专心钓鱼 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 这个被幻化了 美化了的渔翁形象 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 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四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四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1 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 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 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 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 的代表作品 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 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 背景的了 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 更多的时候 出题者会在诗词后 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 2 鉴赏依据 鉴赏依据 人物人物 肖像 行动 语言 神态 心理肖像 行动 语言 神态 心理 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 情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 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完整 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笑容 一个动作 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 或一组人物的语言 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 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 象 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 鉴赏角度鉴赏角度 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 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4 4 答案构成 答案构成 1 1 什么形象 什么形象 2 2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 3 形象的意义 形象的意义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文段开头 也可是文末 要注意 盖帽 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 再以此为 中心论点 从 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 论点 来写 初 学者往往失去重点 分散笔墨 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三步骤鉴赏人物形象答题三步骤 1 1 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 性格 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 性格 身份 身份 2 2 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 3 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 或作者的情感 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 或作者的情感 5 5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即用一句话 盖帽 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 解 注意要围绕 诗人形象 这个中心来写 缺第一方面 扣 2 分 没有分析 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 内容 扣 3 分 不能围绕中心写 扣 3 分 3 方法点拨 方法点拨 1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 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身份 2 从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情 细节 侧面描写动作 语言 神情 细节 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 要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 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 注释 题目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 注释 题目等 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 但 不能任意拔高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典型意义 4 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五 课堂练习五 课堂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注 挼 读 ru 揉搓 之意 问题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 1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 寂寞难遣 被相思困扰的思妇 闺中女子 什么形象 2 词人通过动作描写 闲引鸳鸯 揉搓杏蕊的 外貌 神态描写 玉簪斜坠 独倚栏干等体现了闺中女子 的愁苦及孤单寂寞 形象的特征 3 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 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形象的意义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 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 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什么形象 2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 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形象的特征 3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形象的意义 3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做分析 答案 从形神两方面 或从外貌 动作 心理等方面 刻画的 特点 聪明 机灵 天真可爱 蓬头 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 从 遥招手 怕 等可看出小孩的聪 明 机灵 4 4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 即蓟北楼 燕台 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 原名黄金台 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 4 1 诗后附有 幽州台 的注释注释 这就暗示 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如今昭王不再 贤才无举 登临此地 作者怎不感慨万千 怎不唏嘘长叹 领会了注释的深意 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 人物形象也不 难把握了 2 抓人物语言语言 念 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神态 独 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 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 胸怀大志 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 怀 才不遇的悲哀 5 5 阅读李白诗阅读李白诗 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 让学生评判得分提供以下参考答案 让学生评判得分 同学同学 A A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 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 体现他 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 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 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 但依旧 相看不厌 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4 分 同学同学 B B 诗人犹如孤云一样 当众鸟高飞尽 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 他却独自飘荡 壮志不酬 符合作 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 而对敬亭山时 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 便看无厌 有了乐观和豪放 的心态 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3 分 同学同学 C C 众鸟飞尽 孤云独闲 山静而空 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 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 相看两 不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 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 自由 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3 分 误例 误例 同学同学 D D 两个山头 一座亭子 一个人 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 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 诗人 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 写出了作者的凄凉 最后 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 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 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故判为 0 分 同学同学 E E 我双手背在身后 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 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 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 这时 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 无语 望着它 渐渐地 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 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 一 样的无语 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 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 扩写语段的好例子 诗歌鉴赏的坏典型 判为 0 分 6 6 现学现用 高考真题 现学现用 高考真题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09 全国卷全国卷 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 726 765 字季鹰 华阴 今属陕西 人 曾任成都尹 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 西征 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 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 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 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 冷 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 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后两句 写将军士部署战斗 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 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 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 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1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5 2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4 分 夜晚 秋风 汉关 冷月 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 4 分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 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 显赫必胜的信心 二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8 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 注 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 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 盘香 因盘香曲饶如篆文 故称 8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 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全联视听结合 生动的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表现力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影细从 茶碗入 准确的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 运用比拟 拟人 手法 形象的写出叶声与 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 给 2 分 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 可给 1 分 答出光影变化 给 1 分 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 给 2 分 9 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5 分 答 塑造了闲适 洒脱 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 竹轩 柴门 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 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 雪 梅 等意象 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出形象特征 给 2 分 结合诗句分析 给 4 分 六 小结 一 六 小结 一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 知人论世 结合背景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 从人物的神态 行动 语言 心理 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情语 把握人物形象 如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 敲 就写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烦躁的心情 通过动作 3 注意环境 时间 地点 天气 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 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 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二 常见艺术形象常见艺术形象 1 1 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 于富贵 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 豪放自负的性格 2 2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 3 3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表 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6 4 4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 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 5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形象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 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 鲜明 如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6 6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象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赠汪伦 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7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形象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 凉州词 王昌龄的 出塞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 献身边塞之 情 而杜甫的 兵车行 则体察人民痛苦 反对战争 8 8 爱恨情长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 雨霖铃 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 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三 形象特点 1 忧国忧民 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 春望 中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 而诗人感 时落泪 展现了其忧国忧民 心怀社稷的形象 2 历经磨难 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 离骚 中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 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 不低头 不屈服 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 胸怀宽广 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 定风波 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 穿着芒鞋 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 转战沙场 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 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 亘古如新 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 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 寂寞愁苦 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 声声慢 中 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 形影相吊 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 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 落之苦 6 孤傲高洁 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权 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 豪放自负的性格 7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 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表达了 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