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2)_第1页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2)_第2页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2)_第3页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2)_第4页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种群的特征 2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学习重点 难点学习重点 难点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 种群的概念 1 概念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 内占据一定 的 生物的 个体 如一个池塘中 2 与个体的关系 种群是由 组成的 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 相同 二 种群的特征 一 种群密度 1 概念 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的数量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2 表示方法 3 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和 1 样方法 取样调查法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 密度估计值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 及对于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的动物或某种昆虫 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 应遵循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的原则 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2 标志重捕法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 境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 群密度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 重捕标记数 适用范围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 1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 或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表达方式 通常以 表示 3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 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原因 三 迁入率和迁出率 1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 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 中具有重要意义 也 了种群 密度的大小 四 年龄结构 1 概念 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例 2 类型 一般分三种类型 年幼个体较多 老年个体较少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密度将增大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 密度较稳定 老年个体较多 幼年个体较少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密度将减少 3 意义 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五 性别比例 1 概念 种群中雄雌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 2 类型 1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 如黑猩猩 猩猩等 2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如鸡 鸭 羊等及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 是雌多于雄 如象海豹 3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如家白蚁等 3 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 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 性别比例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 种群的密度 三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意义 1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2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是 的主要依据 3 实践意义 保育 监测 预报和有效控制 监控人口数量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1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 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 水草 鱼 虾及其他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 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2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 合理的是 多选 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 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 B 人口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率 C 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 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4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 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 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 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5 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 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 分醒目 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 感染等 6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 只刺猬 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 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7 近几十年来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8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 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 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 一番大约需20 40年 美国需40 80年 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 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9 在南方茶园中 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 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 布下 爱情陷阱 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 下的水盆中 这种方法 A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 降低昆虫出生率 C 增加昆虫死亡率 D 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10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 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 放置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 获鼠32头 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 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 笼 这次共捕获30头 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 N 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 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 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11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 B C三种类型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在50 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 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2 在渔业生产中 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捕捞后 该水域中该鱼种群 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3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有可能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 图 所示类型 12 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节时确定的小样 方之一 圆圈表示个体 1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