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带 表示超出广西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表示超出广西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学科考试大纲学科考试大纲 一 单项选择题 1 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 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 C 感觉过程 知觉过程与意志过程 D 认识过程 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 2 是在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独特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A 气质 B 性格 C 兴趣 D 能力 3 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A 性格 B 气质 C 能力 D 个性倾向 4 哲学与心理学家于 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A 艾宾浩斯 B 缪勒 C 费希纳 D 冯特 5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 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 用刺激 反 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6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 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 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 向的学派 理论 是 A 机能主义 B 精神分析主义 C 构造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7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A 基本教育规律 B 基本教学规律 C 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 8 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 学的开创者 A 华生 B 赫尔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8 福勒认为 当教师较多地关注 学生是否喜欢我 同事怎么看我 领导怎 么评价我 时 他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景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成就阶段 9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 教材 B 学生 C 情景 D 生存 10 主要表现为过分的抱负 过节奏 高效率 好冲动 固执 个性急躁 匆匆忙忙 大 声说话 富含敌意 竞争意识特强 善于进取 求成心切 好争辩 好争胜属于 A B 型性格 B A 型性格 C D 型性格 D C 型性格 11 主要表现为沉默 沉思 音调低 生活较为悠闲 节奏慢 对工作要求较为宽松 缺 乏主见 个性随和 顺从 抱负少 对成败得失看得较为淡薄等属于 A B 型性格 B A 型性格 C D 型性格 D C 型性格 12 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A 教学 B 参与学校管理 C 科学研究 D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3 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 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 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 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 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 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14 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是纪律的监督 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A 育人的角色 B 研究的角色 C 代理的角色 D 管理的角色 16 学生 品德差 学习差 几乎没有合作行为 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 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17 当某教师在课堂时 学生不声不响 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 学生纪律立即 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断型 B 民主型 C 放任型 D 无法确定 18 某教师认为 学生骨头轻 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 能的领导类型是 A 仁慈专断型 B 放任自流型 C 民主型 D 强硬专断型 19 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 但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 纪律居然井然有 序 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A 仁慈专断型 B 民主型 C 强硬专断型 D 放任型 20 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 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马斯洛 D 班杜拉 21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 教学效能感 B 自我效能感 C 自我控制感 D 自我统一感 22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 会影响教 师对学生的期待 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 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A 教学效能感 B 自我效能感 C 自我控制感 D 自我同一感 23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决策以及由 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 来 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 教学设计 24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 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A 积极的验证阶段 B 重新概括阶段 C 观察与分析阶段 D 具体经验阶段 25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 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 检查 评价 反馈制和调节 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 教学设计 26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 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 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 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27 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 教学监控能力 B 教学反思能力 C 教师的威严 D 师爱 28 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 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 迅速做出判断 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A 教育管理 B 教育创新 C 教育威信 D 教育机智 29 教育机智集中体现在 A 善于因势利导 B 教师随机应变能力 C 善于对症下药 D 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30 教师能否表现教育机制的前提是 A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B 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 C 教师思维品质 D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31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32 维果茨基提出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的含义是 A 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 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 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33 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 自我观念 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C 自我调控 D 自我感觉 34 个体对自己的身体 外貌 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 社会自我 B 投射自我 C 生理自我 D 心理自我 35 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 社会自我 B 理想自我 C 投射自我 D 心理自我 36 从内容上看 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 社会自我 B 现实自我 C 投射自我 D 理想自我 37 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 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分别称为自我认识 自 我体验和 A 心理自我 B 现实自我 C 投射自我 D 自我调控 38 从自我观念上看 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和 A 心理自我 B 生理自我 C 社会自我 D 理想自我 39 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哪一阶段儿童所具有的 人格特征 A 2 3 岁 B 4 5 岁 C 6 11 岁 D 12 18 岁 40 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自我意识 B 自我认识 C 性格 D 能力 41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42 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 道德认知 B 道德观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43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道德认知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44 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 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 为 主要取决于 A 道德信念 B 道德知识 C 道德动机 D 道德意志 45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它是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46 大学生对下列哪类 我 的关注 属于对其理想我关注的表现 A 实际的人际关系 B 拥有的角色地位 C 个性特征 D 目标 47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 场依存性 B 场独立性 C 冲动性 D 沉思性 48 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49 不属于沉思型学习者的特征是 A 错误少 B 反思速度慢 C 深思熟虑 D 权衡多种解决方案 50 在问题解决情境中 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沉思型 C 冲动型 D 场依存型 51 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 独立型和顺从型 B 外倾型和内倾型 C 冲动型和沉思型 D 辐合型和发散型 52 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 荣格 B 谢尔顿 C 威特金 D 霍兰德 53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 化是 A 实践 B 反应 C 反射 D 学习 54 根据学习的定义 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 蜜蜂采蜜 B 猴子练习攀爬 C 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 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55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 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C 入芝兰之室 久而闻不知其香 D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变声 56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地进行的 是在较短的时 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这类学习称之为 A 人类的学习 B 广义的学习 C 学生的学习 D 成人的学习 57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 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这里发生了的学习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58 加涅的的结果分类理论认为 学校中最基本 最普遍的教育内容是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认知策略 D 态度 59 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 A 信号学习 B 刺激一反应学习 C 连锁学习 D 概念学习 60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 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61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62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主要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意义学习 D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63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在刺激 S 和反应 R 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这 是的观点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64 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 操作性条件反射 B 遗传性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D 非理性条件反射 65 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 操作性条件反射 B 遗传性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D 非理性条件反射 66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分别是 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 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 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67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 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则唾液分泌是 A 中性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条件反应 D 无条件反应 68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 其它与该条件刺激 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称为 A 刺激分化 B 消退 C 刺激泛化 D 获得 69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巴甫洛夫称其为 A 刺激泛化 B 刺激分化 C 刺激比较 D 行为强化 70 在下列教师采用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哪种属于斯金纳所提出的负强化 A 忽视 B 惩罚 C 警告 D 表扬 71 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 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 这种强化方式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72 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开关时停止电击 白鼠按开关的频率会增加 这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7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 减少不良行为 清除坏习惯的有效方 法是 A 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 C 消退 D 惩罚 74 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 这是一种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75 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 或二者的根本区别 是 A 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 新的 S R 联结是否形成 C 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76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 操作性条件作用 B 经典条件作用 C 精神分析理论 D 认知理论 77 认为将低渴望的活动与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 可促进低渴望活动发生的是 A 普雷马克原理 B 行为塑造法 C 餍足 D 代价 78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 最合 适的安排应该是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79 班都拉 A Bandura 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如 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80 班都拉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 倾向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81 班都拉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主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 督 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推持学生的学习行为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82 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 有时采用 杀一儆百 的方式来展开教育 其理论依据 可能是 A 人的悟性 B 替代强化 C 外部强化 D 条件反应 83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 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 消极影响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适当的做法是 A 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 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 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 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 84 有一种学说认为 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 立者是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伯尔 D 加涅 85 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 认知一结构论是 提出的 A 布鲁纳 B 苛勒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86 布鲁纳强调学习 的重要性 A 学科基本结构 B 行为习惯 C 榜样行为 D 动机 87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 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 持这种观点的是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加涅 D 桑代克 88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 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探究和 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 讲授法 B 发现法 C 掌握学习法 D 头脑风暴法 89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 实质性的联系 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有意义学习 D 机械学习 90 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 先行组织者 这一技术 其精神实质是 A 强调直观教学 B 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91 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 教师应采取什么教 材处理技术 A 符号标志 B 附加问题 C 先行组织者 D 任务分析 92 强调教师要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是哪一学派学 习理论的学生观 A 完形 顿悟说 B 认知 结构学习论 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93 在学习理论领域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建构主义 9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分析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辐合思维 D 抽象思维 9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 A 学习策略 B 学习潜能 C 学习迁移 D 学习风格 96 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班杜拉 D 柯尔伯格 97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 方案 称为 A 学习计划 B 学习策略 C 学习方法 D 学习规律 98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和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调节策略 D 监视策略 9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 均衡发展 B 先慢后快 C 先快后慢 D 先慢后快又慢 100 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叫做 A 注意 B 需要 C 动机 D 兴趣 101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 外部学习动机 B 需要学习动机 C 内部学习动机 D 隐蔽性学习动机 102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 外部学习动机 B 诱因性学习动机 C 强化性动机 D 激励性学习动机 103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 课间休息时 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04 学习中最重要 最稳定的动机是 A 认知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学习需要 105 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这是一种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生理性内驱力 106 学习为了获得教师 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 这是一种 A 认知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生理性内驱力 107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108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 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 儿童早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成年期 109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 线性关系 B U 型关系 C 倒 U 型关系 D 平行关系 110 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 动机水平越高 学习效率也越好 B 学习难度大时 学习动机水平高 学习效率好 C 学习任务容易时 学习动机水平高 学习效率好 D 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 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111 根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 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 教师应使其心理紧 张程序控制在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平 C 非常低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112 学生在得知自己的考试成绩之后 往往喜欢解释自己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 因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A 自我效能感 B 结果效能感 C 归因 D 自我安慰 113 研究表明 在各种反馈方式中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 发最为有效 A 针对性评语 B 无评价 C 表扬与奖励 D 批评与指责 114 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 概括 固定的看法 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 价人或事物的依据称之为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115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 熟悉性和临近性 B 相似性与互补性 C 外貌 D 对等性或互惠性 116 亚里士多德说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 这说明 在人际关系中因素的 重要性 A 外貌吸引 B 语言吸引 C 才华吸引 D 名望吸引 117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 知道结果如何 这体现了以下 哪一教学原则的要求 A 动机原则 B 结构原则 C 程序原则 D 强化原则 一 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A 4 D 5 A 6 B 7 C 8 D 9 B 10 B 11 A 12 A 13 D 14 D 15 D 16 B 17 A 18 D 19 B 20 D 21 B 22 A 23 A 24 C 25 B 26 B 27 A 28 D 29 B 30 B 31 C 32 C 33 A 34 C 35 B 36 A 37 D 38 D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