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汇报稿[1]_第1页
课改工作汇报稿[1]_第2页
课改工作汇报稿[1]_第3页
课改工作汇报稿[1]_第4页
课改工作汇报稿[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饶县第九次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茶亭中学分会场上饶县第九次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茶亭中学分会场 发言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上饶县的课堂教学改革自 2009 年实施以来已近 5 个年头 我们在县教体 局领导及专家们的指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尝试 从自身实际出发 以辩证地吸收他人 之长的原则 形成了我校的 三维教学法 及其操作程序 我们课改的指导思想是 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核心 根本转变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下面我就我校的课改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 我校课改工作历程的回顾我校课改工作历程的回顾 1 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近几年以来 我们学校确定将课改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门成立了课改领导 小组和课改研究小组 结合学校实际 由教务处负责 汇集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的 意见 制定了我校的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2 邀请领导专家现场指导 抓实师生的培训工作 课堂教学改革以来 新鲜 迷茫 困惑 兴奋 有收获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一开始 课堂改革 从哪开始 无从下手 感到迷茫 为此 我们多次请领导和教研室的专家们到 我校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012 年 5 月 8 日 教育部 省教育厅领导 教研室主任及教 研员在徐建华局长带领下 来到我校进行教学调研指导 各位领导风尘仆仆地赶到校园后 首先参观了美丽的校园 调研组一行在参观校园的同时听取了我们的特色办学和课堂教学 改革的工作汇报 随后专家领导来到了我校七年级教学楼 参观了解我校七年级课堂教学 改革情况和成果展示并与部分老师进行了座谈 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勉励我校进一步总结经验 寻找不足 积极探索 不断改进 将学校各项工作扎实地向前 推进 上饶市教育局苏万能局长也来过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苏局长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 条件 师资力量 学生现状和食堂管理等多方面情况 肯定了学校在办学中取得的成绩 徐建华局长 刘田旺副局长 教研室吴主任 龚主任等领导专家也多次亲临我校指导课改 工作 教师如何选择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如何编制优秀的导学案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为解决当前教师们的疑惑 提高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实际教学能力 我们于 2013 年 7 月 19 日专门请教研室方一声老师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给予了精心指导 方老师就课堂教学改革从 理论的高度给予了指导与提炼 19 日早上 我校全体教师冒着酷暑 集中在六中聆听县教 研室方一声老师关于 倡导三维教学法 实现有效化课堂 的讲座 会上 方一声老师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三维教学法的由来 2 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我校课堂教学的喜与忧 三维教学法的解读 三维教学法的实施 另外 我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务处人员一起 经常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 小组的建立与评价 导学案的制作 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等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进 一步规范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近几年以来 我们每学期多次召集备课 组长 骨干教师以研讨会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改革着重研讨 研讨我们的茶亭中学的课堂教 学改革究竟如何进行 本学期开学以来 我们在以 三维教学法 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 革中 着重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培训 只有老师的教学观念得到 彻底改变 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起到 指导者组织者 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 彻底改变 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精神 体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及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体会到了课改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们在探索与尝试中 在充实中收获着自已的快乐 3 倡导人人参与课改 人人能上课改课 我校几年来每学期坚持每人上一节课改公开课的活动 全力推动课改常态化 每个学 期开学初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好公开课的活动 要求同学科同年级老师到场听评课 并由专 人负责考勤 为突出课改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还推选出杨思慧 符俐鸿两位老师为示范 课老师 所有公开课活动结束后安排这两位老师分别上一节示范课 供其他老师观摩学习 集体研讨 并从教学环节 细节 效果等方面展开评议 交流思想 反思问题 真诚坦诚 教学相长 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我们还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 规定每周三为集 体备课组活动时间 要求各备课组长做好签到及过程材料工作 就如何编制导学案 如何 实施课改模式的课堂教学进行集体探讨 教务处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考勤 督查各组开展活 动情况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学校领导与教务处人员一起 不打呼走进教室听老师上课 并于 课后及时地与授课老师交流探讨教学的得失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促进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摒弃传统教学观念 真正落实课 改精神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思维 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从而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 4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课改工作粗显成果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我校涌现了一批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积极投身于课堂教 学改革工作中的青年教师 他们勤奋刻苦 无私奉献 默默地工作在教育工作第一线 用 青春与汗水书写无悔的人生 例如杨思慧老师 她是上饶县首届 百名最美教师 上饶 县首席名班主任 上饶县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 她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 用青春的热 3 情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苏芳老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 优秀班主任 省级 骨干教师 长期任教英语学科的教学并兼任九年级历史教学 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县市 获奖 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 具备钻研精神的教育教学能手 其他的如符俐鸿 姚美琴等 老师 分别在全县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奖 他们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正茁 壮成长 学生方面 我们可喜地看到 原来沉闷的课堂 现在活跃多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 极思考 主动发言 学会了交流与协作 通过三维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的培训 着重培训 如何独立完成自学尝试内容与检查 如何进行互学闯关内容的探究与合作 学生的自学 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像九年级学生 原来不愿发 言的学生现在积极发言了 一是为了展示自己 二也是为了小组的荣誉 多方面的原因调 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比以前活动多了 二 二 三维教学法三维教学法 简介简介 一 一 三维教学法的解读 三维教学法的解读 1 什么是三维教学法 自学 学生自己独立学习 互学 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三维教学法 实施自学 互学 导学三个维度教学活动的方法 简称三维教学法 2 三维学法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实施三维教学法 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实现自我发展 在互学中实现共 同发展 在导学中实现飞跃发展 3 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的两个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 现有发展区 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 最近发展区 表现为儿童不能独立解决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 通过摹 仿 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现有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自学 互学 导学 4 爱德加 戴尔现代学习方式理论 美国的著名学者 著名的学习专家 学习金字塔理论 听讲 5 阅读 10 视听 20 演示 30 讨论 50 做中学 75 教别人 90 金字塔理论 巴莱多的二八定律 意大利的著名经济学家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 20 其余 80 尽管是多数 也是次要 的 管理学上二八法则 80 的公司利润来自 20 的重要客户 其余 20 的利润则来自 80 的普 通客户 二 三维教学法的实施 1 建立学习小组 数量 6 8 人 质量 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 2 实验操作模式 直线式 自学 互学 导学 由自学 互学 导学三个环节构成一堂课 循环式 自学 5 互学导学 由自学 互学 导学的若干个循环构成一堂课 三 三维教学法导学案模板 学习目标 1 至 2 分钟 学习过程 1 导学解惑 知识点解读及学法指导 3 分钟 2 自学尝试 课前完成 抽查 互查 10 分钟 3 互学闯关 先个人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 20 分钟 达标测评 10 分钟 三 我们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三 我们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些具体的工作 我们的 三维教学法 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 属于 摸着石头过河 在实施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惑 如老师课堂教学观念还没根本转变 穿新鞋走老路 满堂灌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担心用课改模式上课会影响到自己的业绩考核 学习小组的建立未严格按照同组异质 异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