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教案_第1页
海洋教育教案_第2页
海洋教育教案_第3页
海洋教育教案_第4页
海洋教育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1 1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 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增强分析问题 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1 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增强分析问题 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一 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 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 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 声音来自于哪里 小结 是的 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 我们都喜欢大海 大海 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 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 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 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设计意图 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 案例传真 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二 案例传真 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 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 名字 特征 习性 播放课件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 号称 海中霸王 鲨鱼虽然凶猛 面 目可憎 但全身都是宝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 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 它虽然叫鱼 但并不是鱼类 而是软体 动物 它有八条长的腕足 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 有的体内有墨囊 它力 大无比 足智多谋 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瞧 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 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 食 2 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 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 可是 同学们 你们了解海洋吗 播放课件 知识窗 在远古时期 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 后来陆地逐渐扩大 现在 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 71 差不多 3 4 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 11 公里 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因海洋不同深 度的光照不同 生物种群也不一样 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 地球上 80 的氧 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小结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3 互动交流 谈谈你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同学们 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海洋生物呢 说出它的名字 样子 色彩 4 作品欣赏 看来 大家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喔 接着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海洋生 物的魅力 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 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 说说 自己喜欢的作品 它是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 表现形式有 绘画 剪贴 泥塑 剪纸 等等 5 创作思路 看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 有了这么多的独特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你喜欢的或想象中的海洋生物 可我们如何来创作呢 请 某些同学来先说一说你的巧妙构思 学生谈想法 教师引导 讲解创作过程 小结 我们只需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 画出外形 添上细节 再涂上鲜艳 的色彩 美丽的海洋生物就会栩栩如生地呈现了 板书 画外形 添细节 涂色彩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生物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使学生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生物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使学生 了解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种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了解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种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 探究天地三 探究天地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令你惊奇的海洋生物 可以精细地描绘一个单独 的海洋生物 也可以画出整个争奇斗艳的海洋世界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为学生答疑解难 1 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 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 现在我们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 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 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整理分析资料 寻找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吧 学生自由合作 分组分析资料 教师巡视并适时评价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3 全班交流 4 小结 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生物圈是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海洋生物之 间的关系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归纳出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归纳出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 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 拓展延伸四 拓展延伸 1 同学们 大海给予我们无限的神奇和美丽 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 瑰宝 但是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许多许多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播 放课件 如此下去 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 可爱的海洋朋友 根据前面学 过的知识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 是的 我们在感受大海美丽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 让我们一起 来保护环境 保护海洋 保护海洋生物 2 将自己好的构思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 运用其他表现方法创作表现出更 神奇的海洋生物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圈中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圈中 各种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成果各种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成果 展示的途径 激发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海展示的途径 激发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海 洋环境 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洋环境 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2 2 海底地形探秘 海底地形探秘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 了解释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海底地形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海底地形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一 情境导入 师播放陆地的各种地形 同学们 在我们生活的陆地上有高山 平原 盆地 丘陵各种各样的地形 那么神秘的海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的足迹 去探寻 海底的秘密 二 初识海底地形 二 初识海底地形 1 要利用开发海洋 就需要了解海洋 尤其是海底的地形 2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个小研究员 要逐个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书 上的图片 看看这些图片里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地形 3 从图片中 你知道有哪几种海洋地形 相机板书 大陆架 大陆坡 海岭 海沟 洋盆 4 海洋的地形和陆地的差不多 人们是怎样了解海底的地形的呢 同学们 注意到了吗 书上关于科学家利用回波探测仪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获取海洋数 据和资料 使用了 资料卡 的形式 大家想想用资料卡的形式有什么好处呢 好 大家评价一下吧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知道海底的地形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探引导学生知道海底的地形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的意识 究的意识 三 感知海底地形三 感知海底地形 一 海岸 一 海岸 1 1 海岸线 海岸线 1 定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 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 落不定 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 地的交线 叫做海岸线 2 影响海岸发育因素 除潮汐因素外 风暴潮 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 的海啸 全球变暖等因素 2 2 海岸的类型 海岸的类型 1 按海岸组成物质 可分为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 按海岸塑造因素 可分为侵蚀性海岸 断层海岸 泥沙质海岸 三角洲海 岸 生物海岸 二 海底地形的分布 二 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 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和洋 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 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 为 1500 5000m 之间 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 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 大陆 隆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 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 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 高出海底数百米 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 高出海底 1000m 的死火山和活火山 坡度在 5 15 之间 深洋底的 火山为点状散布 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三 海底地形的形成 三 海底地形的形成 1 1 洋壳的 洋壳的形成形成与海底地形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 是地幔中 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 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 冷却凝结形成新 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 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 海底不断扩张形 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 2 洋壳的 洋壳的消亡消亡与海底地形 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 大洋板块密度大 位置 低 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 岛弧和海岸山脉 四 海底地形奇观四 海底地形奇观 1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海底地形奇观 谈体会 2 我们平日所看不见的海底其实丰富多彩 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 索 搜集更多的资料制作海底奇观信息卡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海洋地形并通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海洋地形并通 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途径 激发继续探究的积过宣传课堂研究成果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途径 激发继续探究的积 极性 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关注未来 极性 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关注未来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3 3 大海的咆哮 大海的咆哮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及防护方法 2 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探究海洋灾害的规律 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 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树立防灾 减灾意识 以正确态度对待灾难的发生 增强面对突发灾 害的应对与自救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1 1 通过自主探究 形成海洋灾害是有规律的认识 2 2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自救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日本 2011 年 3 月 11 日海啸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的海洋灾害的文本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一 情境导入 1 同学们 你们喜欢大海吗 是啊 因为大海是美丽壮观的 但是 大海有时候又是变幻莫测的 请看 播放日本海啸的视频资料并讲解 同学们 看了这段视频 你有什么感想 2 小结 大海也有可怕的时候 就像发出阵阵咆哮 板书 大海的咆哮 给人类带来灾害 称为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 益严重 也给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带 来的损失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全球共同 关注的课题 设计意图 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灾害 设计意图 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灾害 二 案例传真 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二 案例传真 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 要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 就需要了解海洋灾害 同学们想了解海洋 灾害的哪些知识呢 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 种类 规律 防护措施 2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个小研究员 要逐个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书 上给出的案例 看看这些案例里面有没有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3 从这几个案例中 你知道有哪几种海洋灾害 相机板书 海啸 海冰 台风 风暴潮 这些都是常见的海洋灾害 除了书上给出的这几种 同学们还收集到其他 种类海洋灾害的案例吗 学生读案例 师相机补充板书 灾害性海浪 赤潮等 4 海洋灾害的种类还真不少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书上关于浙江省象山县 风暴潮的记录 使用了 资料卡 的形式 大家想想用资料卡的形式有什么好 处呢 好 大家评价一下吧 5 请同位合作选择书上的或自己收集的一个案例做成资料卡吧 全班展示资料卡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灾害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使学生引导学生知道常见海洋灾害的种类 通过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全班交流 使学生 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的种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的种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 探究天地三 探究天地 1 通过整理资料做资料卡 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 大的 因此我们更想了解海洋灾害的发生有没有规律可循 同学们 现在我们 就分成小组研究课前收集的资料 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整理分析资料 寻找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吧 学生自由合作 分组分析资料 教师巡视并适时评价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3 全班交流 4 小结 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海洋灾害的发 生规律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归纳出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培养学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归纳出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培养学 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树立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意识 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树立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意识 四 防灾自护四 防灾自护 1 引导学生阅读 沙滩天使 小蒂莉 和 沉痛的事实 两个故事 谈 体会 2 引导学生了解台风预警信号 3 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 每年夏季为台风的多发季节 台风使我们的财产 遭受损失 甚至还威胁了我们的生命 所以人们在台风来临前都会做好防护工 作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 说说在台风来临时是怎么防护的 4 教师小结 只要积极预防 就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 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将这节课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做宣传 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 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4 4 蓝色诗卷 蓝色诗卷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学生感受大海的美 让学生用诗的形式把美的感受表达出来 达到景色 美与语言美的统一 2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大海美的熏陶 3 通过朗诵诗歌 欣赏诗歌 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大海美的熏陶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大海的诗歌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大海的诗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ppt 出示 大海之歌 2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3 教师谈话 人类与大海息息相关 人们热爱大海 赞美大海 让我们走 进蓝色诗海 领略与海有关的诗歌吧 二 诗海泛舟二 诗海泛舟 一 古韵 一 古韵 1 再次共同阅读 诗海泛舟 中的 2 首诗歌 2 分小组感情诵读这 2 首诗 3 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4 小结 古人很早就开始描写大海了 大海有广阔的胸怀 致千里 纳 百川 在诗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大海的博大 也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海的热爱 5 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与海有关的诗词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 新篇 二 新篇 1 教师出示共同阅读 诗海泛舟 新篇中的 2 首诗歌 2 分小组感情诵读这 2 首诗 3 组内学习 海 波浪与海洋 交流 怎样欣赏 理解诗歌 4 你欣赏哪首诗 为什么 5 师相机归纳板书 大胆想象 6 读了这两首诗 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7 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 能够大 胆想象 锤炼语言 就可以从诗歌中得到收获 三 妙笔生花三 妙笔生花 1 把自己想对大海说的话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散文 在小组里读一读 交 流交流写作方法 注意想象要大胆 语言要精炼 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 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 听听同学的看法 再改一改 3 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四 活动总结 四 活动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小结 从这些大海的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博大 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多读与海洋有关的作品 山海经 白鲸 金银岛 冰岛渔夫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5 5 海洋的节日 海洋的节日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海洋节 沙滩文化节等海洋节庆活动 2 知道海洋节日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3 感受海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感受海洋节日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及海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田横祭海 海洋节等视频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青岛海洋节 沙滩文化节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海洋节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青岛田横祭海节视频资料 2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 教师谈话 田横祭海节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地方都有祭海这个古老的节日 4 补充其他地区祭海节资料 5 小结 祭海节被誉为蔚蓝色的海洋文化 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还有哪些与海洋有关的节日呢 我们一起探究吧 设计意图 以田横祭海节切入 让学生感受这一古老节日的同时 初识 设计意图 以田横祭海节切入 让学生感受这一古老节日的同时 初识 海洋节日 海洋节日 二 探究海洋的节日二 探究海洋的节日 一 丰富多彩的海洋节 一 丰富多彩的海洋节 1 青岛海洋节掠影 1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青岛海洋节的图片 视频等 2 学生看后谈感受 3 学生交流自己参加海洋节的所见 所闻 所感 2 补充介绍青岛海洋节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其创始 发展及产生的效应 深刻感受海洋节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结 拥抱海洋世纪 共铸蓝色辉煌 青岛海洋节 这一蓝色 的节日犹如一道文化盛宴 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 也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4 拓展活动 除了海洋节 青岛还有哪些海洋节庆活动 我国还有哪些 地区也举办过海洋节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或者是自己的亲身体验等 设计意图 通过海洋节等节庆活动 让学生感受海洋节日活动所蕴含的 设计意图 通过海洋节等节庆活动 让学生感受海洋节日活动所蕴含的 文化意义 并初步感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文化意义 并初步感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 异彩纷呈的沙滩文化节 二 异彩纷呈的沙滩文化节 1 出示沙雕图片 学生赏析 你知道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 的吗 我们去沙滩文化节看看吧 2 交流大连沙滩文化节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感受到 1 活动内容的丰富 包括沙雕大赛 艺术表演 体育比赛等 2 活动价值 弘扬沙滩文化 丰富人们生活 拉动消费 促进经济发 展 3 我们青岛也有沙滩文化节 你了解吗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也可以让参加过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4 相约金沙滩 过渡语 青岛有一处沙滩 与山海相连 风景秀丽 是优良的海水浴场 滩平沙细 风小浪静 水色透明 被誉为 亚洲第一滩 你想去看看吗 1 视频 感受金沙滩的迷人风光 2 呈现金沙滩举办的各种活动的图片 并补充下列资料 从 1998 年开始 举办 金沙滩文化旅游节 先后承办 国际沙滩音乐节 电影表演艺术 学会奖 金凤凰奖 颁奖典礼 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 金沙滩 国际沙滩足球文化节 等大型文化活动 5 探究其他地方的沙滩文化节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异彩纷呈的沙滩文化节 充分认识这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异彩纷呈的沙滩文化节 充分认识这 些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些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 活动总结 三 活动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小结 海洋民俗和海洋节庆活动 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海洋的 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大海的深情 发展和丰富了海洋文化内涵 提升了城市海洋 文化品位 设计意图 旨在让学生提高对海洋文化内涵的认识 深刻领悟蓝色经济 设计意图 旨在让学生提高对海洋文化内涵的认识 深刻领悟蓝色经济 升华情感 升华情感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6 6 蛟龙入海 蛟龙入海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蛟龙号深潜器 2 知道海洋深潜的历史与发展 3 感受祖国的强大与发展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了解蛟龙号深潜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蛟龙号深潜视频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潜水器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深潜试验视频资料 2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 教师谈话 大海深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海底到底有什么 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随着蛟龙号到海底去探秘吧 二 蛟龙号揭秘二 蛟龙号揭秘 一 走近蛟龙号 一 走近蛟龙号 技术指标 长 宽 高分别是 8 2 米 3 0 米与 3 4 米 空重不超过 22 吨 最大荷载是 240 公斤 最大速度为每小时 25 海里 巡航每小时 1 海里 蛟龙号 目前最大下潜深度 5188 米 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 7000 米 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 99 8 海洋 区域 二 蛟龙号挑战深海 二 蛟龙号挑战深海 1 从 2009 年 8 月开始 蛟龙号 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 1000 米级 和 3000 米级海试工作 2010 年 5 月 31 日 7 月 18 日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 在中国南海 3000 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 共完成 17 次下潜 其中 7 次 穿越 2000 米深度 4 次突破 3000 米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3759 米 超过全球海 洋平均深度 3682 米 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 9 小时零 3 分的记录 验证了 蛟 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 3000 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2 2010 年 8 月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 自主集成研制的 蛟龙号 载人 潜水器 3000 米级海试取得成功 标志着我国继美 法 俄 日之后 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掌握 3500 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3 2011 年 7 月 26 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 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 蛟龙 号在北京时间 26 日 6 时 12 分首次下潜至 5038 5 米 顺利完成本次 5000 米级 海试主要任务 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 蛟龙 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 70 的海底 北京时间 26 日 3 时 38 分 蛟龙 号安全布放 3 时 57 分正式开始下潜 下潜 速度一度超过每分钟 40 米 参加本次下潜的三位潜航员是叶聪 杨波和付文韬 蛟龙 号设计深度为世界第一的 7000 米 预计 2012 年将进行 7000 米级海试 四 深潜器知多少 四 深潜器知多少 世界上可用的载人深潜器总共有 5 台 分别是日本的 深海 6500 号 美 国的 阿尔文 号 法国的 鹦鹉螺 号 俄罗斯的 和平 号及 密斯特 号 它们的最大深潜深度只有 6500 米 而且在作业时都需要找一个固定的支点 才能开始工作 7000 米载人潜水器 具有更深的下潜能力和针对作业目标稳 定的水中悬停定位能力 这是世界载人深潜器领域的一大技术进步 五 深潜历史追溯 五 深潜历史追溯 自古以来 人类就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潜水活动 1855 年 有个德国人建 造了一个系留式钢球 人坐在里面可以潜入 75 米深的海底去捞取沉船上的财 宝 本世纪 30 年代初 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海洋研究的系缆式潜水 球 比布 号 它是一个圆形钢球 直径 1 45 米 周围开有 3 个观察窗 1934 年 8 月 比布 号潜入 923 米深的海底 创造了当时深潜的最高记录 后来 又建造了第二个钢球 深球 号 结果于 1950 年潜入 1372 米深的海底 刷新 了深潜记录 40 年代末期 瑞士的奥 皮卡德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不用系缆 连接的深潜器 FNRS 号 其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5200 米 1961 年 1 月 23 日 奥 皮卡德用他研制的一艘长 18 2 米 直径 2 18 米 壁厚 12 厘米 由 2 人 乘坐的 的里雅斯特 号进行了长达 8 小时 33 分钟的深海探险 成功地潜入 了 11000 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潜入世界最深的海沟 在那里 海水压力高达 1100 公斤 厘米 2 相当于陆地上一个大气压的 1100 倍 六 活动总结 六 活动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小结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 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它 的成功研制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为开发利用海洋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6 6 蛟龙入海 蛟龙入海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蛟龙号深潜器 2 知道海洋深潜的历史与发展 3 感受祖国的强大与发展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了解蛟龙号深潜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蛟龙号深潜视频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潜水器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深潜试验视频资料 2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 教师谈话 大海深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海底到底有什么 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随着蛟龙号到海底去探秘吧 二 蛟龙号揭秘二 蛟龙号揭秘 一 走近蛟龙号 一 走近蛟龙号 技术指标 长 宽 高分别是 8 2 米 3 0 米与 3 4 米 空重不超过 22 吨 最大荷载是 240 公斤 最大速度为每小时 25 海里 巡航每小时 1 海里 蛟龙号 目前最大下潜深度 5188 米 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 7000 米 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 99 8 海洋 区域 二 蛟龙号挑战深海 二 蛟龙号挑战深海 1 从 2009 年 8 月开始 蛟龙号 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 1000 米级 和 3000 米级海试工作 2010 年 5 月 31 日 7 月 18 日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 在中国南海 3000 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 共完成 17 次下潜 其中 7 次 穿越 2000 米深度 4 次突破 3000 米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3759 米 超过全球海 洋平均深度 3682 米 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 9 小时零 3 分的记录 验证了 蛟 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 3000 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2 2010 年 8 月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 自主集成研制的 蛟龙号 载人 潜水器 3000 米级海试取得成功 标志着我国继美 法 俄 日之后 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掌握 3500 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3 2011 年 7 月 26 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 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 蛟龙 号在北京时间 26 日 6 时 12 分首次下潜至 5038 5 米 顺利完成本次 5000 米级 海试主要任务 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 蛟龙 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 70 的海底 北京时间 26 日 3 时 38 分 蛟龙 号安全布放 3 时 57 分正式开始下潜 下潜 速度一度超过每分钟 40 米 参加本次下潜的三位潜航员是叶聪 杨波和付文韬 蛟龙 号设计深度为世界第一的 7000 米 预计 2012 年将进行 7000 米级海试 四 深潜器知多少 四 深潜器知多少 世界上可用的载人深潜器总共有 5 台 分别是日本的 深海 6500 号 美 国的 阿尔文 号 法国的 鹦鹉螺 号 俄罗斯的 和平 号及 密斯特 号 它们的最大深潜深度只有 6500 米 而且在作业时都需要找一个固定的支点 才能开始工作 7000 米载人潜水器 具有更深的下潜能力和针对作业目标稳 定的水中悬停定位能力 这是世界载人深潜器领域的一大技术进步 五 深潜历史追溯 五 深潜历史追溯 自古以来 人类就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潜水活动 1855 年 有个德国人建 造了一个系留式钢球 人坐在里面可以潜入 75 米深的海底去捞取沉船上的财 宝 本世纪 30 年代初 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海洋研究的系缆式潜水 球 比布 号 它是一个圆形钢球 直径 1 45 米 周围开有 3 个观察窗 1934 年 8 月 比布 号潜入 923 米深的海底 创造了当时深潜的最高记录 后来 又建造了第二个钢球 深球 号 结果于 1950 年潜入 1372 米深的海底 刷新 了深潜记录 40 年代末期 瑞士的奥 皮卡德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不用系缆 连接的深潜器 FNRS 号 其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5200 米 1961 年 1 月 23 日 奥 皮卡德用他研制的一艘长 18 2 米 直径 2 18 米 壁厚 12 厘米 由 2 人 乘坐的 的里雅斯特 号进行了长达 8 小时 33 分钟的深海探险 成功地潜入 了 11000 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潜入世界最深的海沟 在那里 海水压力高达 1100 公斤 厘米 2 相当于陆地上一个大气压的 1100 倍 六 活动总结 六 活动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小结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 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它 的成功研制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为开发利用海洋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7 7 桥隧时代 桥隧时代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胶州湾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2 知道世界桥隧的历史发展与未来 3 感受桥隧时代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了解胶州湾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感受桥隧时代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胶州湾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视频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世界桥隧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胶州湾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通车视频资料 2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 教师谈话 自古以来 海峡山川阻隔着人们的交往 成为人类社会共同 发展的天然屏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进入我 们的视野 我们迎来了桥隧时代 4 小结 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开通对中国的桥梁建设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整个青岛经济的发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吧 二 桥隧带来新变化二 桥隧带来新变化 一 青岛胶州湾大桥 一 青岛胶州湾大桥 1 青岛胶州湾大桥 青岛胶州湾大桥 东起青岛主城区黑龙江路杨家群入口处 跨越胶州湾海 域 西至黄岛红石崖 一期工程 路线全长新建里程 28 047 公里 二期 工程 12 公里 青岛胶州湾大桥 5 张 其中海上段长度 25 171 公里 青岛侧接线 749 米 黄岛侧接线 827 021 米 红岛连接线长 1 3 公里 工程概算投资 90 4 亿 元 2010 年 12 月 22 日青岛海湾大桥主桥贯通 大桥于 2011 年 6 月 30 号下 午 14 点正式通车 1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图片 视频等 2 学生看后谈感受 3 学生交流自己参观大桥的所见 所闻 所感 2 小结 一桥飞架南北 两岸三地变通途 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开通 把青岛 黄岛 红岛 3 个城区连成一体 大大密切了东西海岸的联系 实现了 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 形成了大青岛格局 也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 青岛胶州湾隧道 二 青岛胶州湾隧道 1 出示青岛胶州湾隧道图片 学生赏析 你知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怎样 建成的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 交流青岛胶州湾隧道的有关资料 胶州湾海底隧道 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街道办事处 北连青岛主城区的团 岛 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 隧道全长约 7800 米 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 3950 米 设双向六车道 设计车速 80 公里 小时 路线等级为城市快速路 设计基准期 为 100 年 3 探究其他地方的桥隧 三 活动总结 三 活动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小结 桥隧贯通犹如打通了经济建设的血脉 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 机遇 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海洋教育 六年级上册 8 8 走进蓝色新时代 走进蓝色新时代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了解海洋经济的作用 2 感受海洋经济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 了解海洋经济的作用 感受海洋经济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图文资料 2 学生交流什么是蓝色经济 山东哪些地区属于蓝色经济 3 小结 21 世纪是蓝色海洋世纪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家 地区发展的 蓝 色引擎 在世界范围内 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 蓝色经济引领 未来 二 聚焦蓝色经济二 聚焦蓝色经济 蔚蓝色的大海拥抱着美丽的山东半岛 以 3000 多千米海岸线为主轴 山 东正在描绘一幅壮阔的海洋经济新画卷 一 丰富的海洋资源 一 丰富的海洋资源 1 出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空间范围示意图 1 学生读图 你有什么发现 2 学生看后谈感受 3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 所闻 所感 2 补充介绍山东海洋经济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海洋经济的发展及产生的 效应 深刻感受海洋经济的意义和价值 二 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 二 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 2009 年 4 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总书记 的指示 给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山东指明了方向 一年来 全省上下深入贯 彻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一片蔚蓝色经 济版图正在山东半岛陆海两域隆起 从 20 年前的建设 海上山东 到眼下规 划中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拥有得天独厚海洋优势的山东 再一次以前 所未有的魄力和胆量扬帆起航 蓝色经济区 是山东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 建设蓝色经济区归根到底要靠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 经认真研究 山东初步确 定了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 8 大现代海洋产业 其中重点是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是生物产业中独具特色的领域 是当代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产 业之一 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 经济区建设 山东海洋生物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 发展目标是 十 二五 期间 全省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 到 2015 年占全国海洋生 物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 2008 年的 37 6 提高到 40 以上 继续巩固全国最大的 海洋生物产业聚集区的地位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 海岸线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