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ppt_第1页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ppt_第2页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ppt_第3页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ppt_第4页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第一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 传统文化的起源 从炎黄文化至夏商西周文化的发展炎帝 神龙氏黄帝 轩辕氏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距今约4600年左右 炎帝和黄帝所率领的氏族部落在黄河下游经多年征战兼并 最终由黄帝统一 形成了华夏民族 因此中华民族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时代开始逐渐有了文字产生 炎黄文化时期以后 逐步出现了历法天文 阴阳 十二生肖 甲子纪年 文字 图画 著书 音律 乐器 医药 祭祀 婚丧 祭鼎 祭坛 祠庙 占卜等人文活动记录 黄帝画像 一 传统文化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汉字的发展从黄帝统一华夏族到西周结束 中华民族经历了大约2000年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 汉字逐渐从象形文字发展到了会意文字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 西周末年出现了大篆到了春秋 战国时期 东周 汉字的书写载体已从甲骨 青铜器发展到了大量用竹简和绢帛 这就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而迎来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文化繁荣时期 甲骨文 金文 竹简大篆 帛书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历史条件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这个时期持续了550年 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连年混战 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 在对人 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 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 治理国家 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 诸子 百家 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 道家 墨家和法家 代表人物为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物质条件春秋战国时代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 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 社会的变革 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西周晚期 人们已开始用竹简和绢帛做为书写的载体 由于竹子比甲骨青铜器较容易获取 贮藏及搬运 更有类似于现代毛笔的书写工具 所有这些客观上为文化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诸子百家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和代表人物1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代表著作 论语 孟子 儒家重教育 特别重视在道德伦理方面提升自身的修养 在政治上主张仁义 以礼治国 实行仁政 2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代表著作 道德经 庄子 道家以 道 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 认为天道无为 崇尚万物自然 调心养性 返朴归真 三 儒家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思想的始祖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 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比如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怠 等 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 他的言行语录被其弟子收录于 论语 一书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 义 礼 智 信 恕 忠 孝 悌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第二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 学习儒家思想的目的及意义 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的需要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如就业问题 住房问题 教育问题 官民矛盾 通货膨胀 劳资矛盾 仇富心理等等道德伦理观念的严重扭曲 包括个人人生观的扭曲以有及政府 军队 教育机构等国家腐败现象的蔓延人需要一个信仰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企业增强和谐凝聚力的需要 二 儒家经典之 论语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论语 在关于学习 教育 做人 做事 治国安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精辟传世的名句 古人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 三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 而不愠 y n 不亦君子乎 含义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 恼怒 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含义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三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含义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不觉得不顺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解析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 有合理因素 第一 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能一下子完成 不能搞突击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三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含义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 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 温故而知新 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他认为 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 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 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 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 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1 思而不学则殆 2 含义 孔子说 只读书学习 而不思考问题 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 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三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去之 不去也 含义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就不会去享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 就不会摆脱的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 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 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第三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 春秋战国典故之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春秋时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 巍巍乎志在高山 和 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 善哉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绝弦 终身不再弹琴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后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 武汉汉阳的伯牙琴台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含义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 所学的知识 学习不觉得厌烦 教人不知道疲倦 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含义 孔子说 吃粗粮 喝白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含义 曾子说 有德之士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因为他责任重大 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 难道还不重大吗 奋斗终身 到死方休 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子曰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含义 孔子说 不在那个职位上 就不要干预那职位上的事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 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含义 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一无所成 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含义 孔子说 一国军队 可以夺去它的主帅 但一个男子汉 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含义 孔子说 聪明人不会迷惑 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含义 孔子说 自己不愿意要的 不要强加于别人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 我独亡 无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含义 司马牛忧愁地说 别人都有兄弟 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 我听说过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 不出差错 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法 那么 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含义 孔子说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第四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 春秋战国典故之 负荆请罪 战国时 赵国蔺相如在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事件中为赵国立大功 被赵王封为上卿 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以下节选自 史记 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国 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 必辱之 相如闻 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 常称病 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一 春秋战国典故之 负荆请罪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 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 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 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曰 知死必勇 非死者难也 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 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 威信敌国 退而让颇 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 可谓兼之矣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含义 孔子说 名分不正 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 说话不顺当合理 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 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 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 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 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 必须能够说得明白 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含义 孔子说 自身做得正 即使不发布命令 老百姓也会去干 自身不正 即使发布命令 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叶公问政 子曰 近者悦 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 使身边的人快乐满意 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子曰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含义 孔子说 不要求快 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析 欲速则不达 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 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不要贪求小利 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含义 孔子说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 小人只求完全一致 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和而不同 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 从来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 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 而不讲求原则 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其实 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 和而不同 和 同而不和 的区别 和而不同 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说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 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好用 住在这个国家 就要与大夫中的那些贤者合作 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子曰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含义 孔子说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 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 小事情不忍耐 就会坏了大事 子曰 众恶之 必察焉 众好之 必察焉 孔子说 大家都厌恶他 我必须考察一下 原因真相 大家都喜欢他 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原因真相 子曰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孔子说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第五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 春秋战国典故之 三令五申 以下节选自 史记 之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 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 子之十三篇 吾尽观之矣 可以小试勒兵乎 对曰 可 阖闾曰 可试以妇人乎 曰 可 於是许之 出宫中美女 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 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 皆令持戟 令之曰 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妇人曰 知之 孙子曰 前 则视心 左 视左手 右 视右手 后 即视背 妇人曰 诺 约束既布 乃设鈇钺 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 妇人大笑 孙子曰 约束不明 申令不熟 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 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 约束不明 申令不熟 将之罪也 既已明而不如法者 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 见且斩爱姬 大骇 促使使下令曰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 食不甘味 愿勿斩也 孙子曰 臣既已受命为将 将在军 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 於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 无敢出声 一 春秋战国典故之 三令五申 孙武简介孙武 字长卿 后人尊称其为孙子 孙武子 兵圣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汉族 春秋时期齐国乐安 今山东省广饶县 人 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曾以 兵法 十三篇见吴王阖闾 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 战无不胜 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 五战五捷 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 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 显名诸侯 所著 十三篇 是我国最早的兵法 被誉为 兵学圣典 被译为英文 法文 德文 日文 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孔子说 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 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 当仁 不让于师 孔子说 面对着仁德 就是老师 也不同他谦让 子曰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孔子说 志向和主张不同 不必互相商议大事 二 论语 经典名句解析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说 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 年少的时候 血气还不成熟 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 等到身体成熟了 血气方刚 要戒除与人争斗 等到老年 血气已经衰弱了 要戒除贪得无厌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 上也 学而知之者 次也 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 生来就知道的人 是上等人 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 是次一等的人 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 是又次一等的人 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 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