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融合方法_第1页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_第2页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_第3页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_第4页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 一 数学知识 1 期望 定义 1 设 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它的概率函数是 kk 1 2 P XXp k 如果有限 定义 X 的数学期望 1 kk k xp 1 kk k E Xx p 定义 2 设 X 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其密度函数为 如果有限 定 f x x f x 义 X 的数学期望为 E xxf x dx 2 条件数学期望 定义 X 在的条件下的条件分布的数学期望称为 X 在的条件下的条件Yy Yy 期望 当为离散随机向量时 X Y ii i E X Yyx P Xx Yy 当为连续随机向量时 X Y y x E X Yyxpx y dx 3 贝叶斯公式 定义 设 为试验 E 的样本空间 B 为 E 的事件 为 的一个划分 12 n A AA 且 则 0P B 01 2 i P Ain 1 1 2 ii in jj j P B A P A P A Bin P B AP A 称此为贝叶斯公式 4 贝叶斯估计 期望损失 Rxpx d 损失函数 把 估计为所造成的损失 常用损失函数 平方误差损失函数 2 如果采用平方误差损失函数 则 的贝叶斯估计量是在给定 x 时 的条 件期望 即 Expx d 同理可得到 在给定样本集 下 的贝叶斯估计是 Epd 求贝叶斯估计的方法 平方误差损失下 求贝叶斯估计的方法 平方误差损失下 确定 的先验分布 p 求样本集的联合分布 1 N i i pp x 求的后验概率分布 pp p ppd 求的贝叶斯估计量 pd Gaussian 情况 仅参数情况 仅参数未知未知 给定样本集 已知随机变量均值未知而方差已知 均值变量 2 k xN 的先验分布 求的后验概率 2 00 N p pp p ppd 22 00 12 12 12 1 12 22 0 11 0 0 1 1111 exp 2222 k l l l l k k l ll k kk k k px xx px xx p x xx x p x xx x 其中 2 00 2 0 0 0 11 exp 22 2 2 11 exp 22 k k k k k x x 12 1 l p x xx 在已知的条件下 被测参数 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指数部分 12 l x xx 是 的二次函数 因此也服从高斯分布 设 12 l px xx 2 NN N 即 2 12 11 exp 22 N l N N px xx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 0 22 1 0 22 1 0 11 l k k k Nl k k x 用表示被测参数 的贝叶斯估计结果 则 2 11 exp 22 N N N N d 5 最大似然估计 似然函数 在统计学中 是一种关于统计模型参数的函数 给定输出 x 时 关 于参数 的似然函数 L 在数值上 等于给定参数 后变量 X 的概率 LP XxP Xx 最大似然估计 事件 A 与参数有关 取值不同 则 P A 也不同 若 A 发生了 则认为此时的 值就是 的估计值 离散型 设总体 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其概率函数为 其中 是未知参数 p x 设为取自总体 X 的样本 的联合概率函数为 12 n XXX 12 n XXX 若 为常量 则表示的概率 1 n i i p X 1122 nn Xx XxXx 若已知样本取的值是 则事件发生的 12 n x xx 1122 nn Xx XxXx 概率为 这一概率随 的值而变化 从直观上来看 既然样本值 1 n i i p X 出现了 它们出现的概率相对来说应比较大 应使取比较 12 n x xx 1 n i i p X 大的值 换句话说 应使样本值的出现具有最大的概率 将上式看 12 n x xx 作 的函数 并用表示 就有 L 12 1 n ni i LL x xxp X 称为似然函数 极大似然估计法就是在参数 的可能取值范围 内 选取 L 使达到最大的参数值 作为参数 的估计值 即取 使 L 1212 max nn LL x xxL x xx 因此 求总体参数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的问题就是求似然函数的最大 L 值问题 可通过解下面的方程来解决 因为 lnL 是的 L 增函数 所以 0 dL d lnL 与 L 在 的同一值处取得最大值 称为对数似然函数 ln lL 称为似然方程 解上述两个方程得到的 就是参数 的极大似然估 ln 0 dL d 计值 连续型 设总体 X 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其概率函数为 若取得样本观察值为 f x 则因为随机点取值为时联合密度函数值 12 n x xx 12 n XXX 12 n x xx 为 所以 按极大似然法 应选择 的值使此概率达到最大 取似 1 n i i f X 然函数为 再按前述方法求参数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 1 n i i Lf X 求最大似然函数估计值的一般步骤 写出似然函数 对似然函数取对数 并整理 求导数 解似然方程 6 均方误差 均方误差 Mean Squared Error MSE 在数理统计中均方误差是指参数估计 值与参数真值之差平方的期望值 2 1 1 n tt t MSNobservedpredicted n 二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 1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多传感器检测数据融合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利用多个相同类型传感器对同一被测参数的测量 使用该 方法可以改善单个传感器可靠性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 1 置信距离理论 xi和 xj分别表示在一次测量中第 i 个和第 j 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有 2 2 j i x ijiii x dp x x dxS 2 2 i j x jijjj x dpx x dxS 式中定义为 xi对 xj的置信距离 式中为 xj对 xi的置信距离 ij d ji d 2 11 exp 22 i ii i i xx p x x 2 11 exp 22 j jj j j xx px x 置信距离反映了传感器输出数据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如反映了传感器 ij d i 输出数据对传感器 j 输出数据的支持程度 置信距离越小 两个传感器的观测 值越相近 否则偏差就很大 由此方法可以得到 n 个传感器中任意两个传感器输出数据之间的置信距离 将这些值用矩阵形式表示 即为 n 个传感器输出数据的置信距离矩阵 11121 21222 12 m m m mmmm ddd ddd D ddd 2 最佳融合数的选择方法 得到置信距离矩阵后需要选择一个临界值对置信距离进行划分 用以判 ij 断两个传感器输出数据之间是否支持 当时 认为第 i 个传感器的输出支持第 j 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当 ijij d 时 认为第 i 个传感器的输出不支持第 j 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ijij d 1 0 ijij ij ijij d r d 由此也可得到一个矩阵 称之为关系矩阵 11121 21222 12 m m m mmmm rrr rrr R rrr 关系矩阵表示任意两个传感器输出之间是否支持 由此可以判断每一个传 感器输出数据是否认为有效 这样需要第二个临界值 m 即对于一个传感器输 出 当它被多于 m 个传感器输出支持时认为其输出数据有效 由此方法依据关 系矩阵对 n 个传感器的输出结果进行选择 得到 l 个有效数据参与融合计算 这 l 个有效数据成为最佳融合数 3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融合计算方法 0 22 1 0 22 1 0 11 l k k k Nl k k x 4 实验仿真 设被测参数 服从高斯分布 设 350 8 45 N 传感器 编号 123456789 输出值350 66356 08358 27345 52366 93353 69 49 44358 02337 84 方差11 369 821 5313 3635 6512 2811 6910 8212 26 置信矩阵 选择临界值 则对应的关系矩阵为 0 9 ij 选择当一个传感器输出数据被 5 个以上传感器支持时认为该传感器输出数 据有效 故得到最佳融合数由第三 第六和第八个传感器输出数据组成 最终 融合结果 0 22 1 0 22 1 0 356 8164 11 l k k k Nl k k x 2 基于最大似然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1 置信距离 关系矩阵和最佳融合数的确定 同 1 2 最大似然法 假设各传感器测量值服从高斯分布 即 2 11 exp 1 2 22 i ii i i x p xin 似然函数 12 1 n nii i LL x xxpx 求似然函数最大值 即求 12 0 n L x xx 对似然函数取对数 得 12 ln 0 n L x xx 2 12 1 11 exp 22 n i n i i i x L x xx 2 12 1 11 ln lnexp 22 n i n i i i x L x xx 2 12 2 1 1 ln 1111 exp2 22 11 exp 22 2 n n ii i iii i i i n i i i L x xxxx x x 解 得 1 2 0 n i i i x 1 1 1 n i i i n i i x 3 实验仿真 用 10 个传感器测某特征参数 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 编号 12345678910 输出值1 0000 9900 9800 9700 5000 6501 0101 0201 0301 500 方差0 050 070 100 200 300 250 100 100 200 30 置信矩阵 选择临界值 则对应的关系矩阵为 0 5 ij 选择当一个传感器输出数据被 6 个以上传感器支持时认为该传感器输出数 据有效 故得到最佳融合数由 1 2 3 4 7 8 9 传感器输出数据组成 最 终融合结果 1 1 0 99942 1 n i i i n i i x 3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 1 理论研究 假设 m 个传感器同时对一维目标直接进行观测 其观测方程的特征方程为 1 2 1 2 ii z kx kv kknim 式中 m 为传感器个数 n 为信号长度 为传感器 i 在第 k 时间的观测值 i z k 为传感器 i 在第 k 时间的观测噪声 为待估计的目标状态 i v k x k 记为第 i 个传感器的观测向量 1 2 T iiii zzzz n 为第 i 个传感器的观测噪声向量 1 2 T iiii vvvv n 为待估计的目标状态向量 则观测方程可用向量的形式 1 2 T iiii xxxx n 写为 1 2 ii zxvim 假设每个传感器的观测噪声相互独立且均是 0 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 其相 应的统计特性为 2 0 T iijiij E vE vv 其中 1 0 ij ij ij 在仅能从观测值确定 x 时 且严重缺乏其它信息时 其最优估计值往往 x 采用各观测值的线性加权平均 对于任意多个传感器 其最优估计值为 x 1 122 mm xk zk zk z 问题转化为在误差均方差最小情况下 寻求最优值 x 的一个无偏估计 使得其 误差均方差具有最小估计误差 1 122 mm xxxxk zk zk z 估计的无偏性要求 所以必 1122 0 mm E xE xk xvkxvkxv 有 12 1 m kkk 由于 vi独立 可得估计的误差均方差为 2 2 11 222222 11111 11 mmmmm iiiiiiiim iiiii E xEkxk vkkk 在误差均方差最小意义下 要得到目标信号的最优估计 只要适当地选择 ki使 得最小即可 求解可得 2 E x det det i i A k A 式中 2222 1 2222 2 2222 1 1 1 mmm mmm mmmm mm A 222 T mmm b Ai表示把 A 的第 i 列换成 b 所得的矩阵 计算相应行列式的值可得 22 111 1 2 mmm ijj sjj j ij s kim 从而得到最优估计 1 m ii i xk z 估计误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22 2222222222221 12 11111 mmmmm iijjijjjm iisismmmm k 对于第一个 i 都有 2222 1 2 si sj j s im 式中 s 为一个子集合 该子集包含所有传感器的数据流 不难看出 上式的 意义 以误差均方差为评价指标 多源数据估值融合方法优于任意单一数据评 价方法 2 实验仿真 传感器 编号 123456 输出值8 041 216 819 422 912 9 方差0 160 130 160 120 140 18 4 分批估计 同一个检测量在不同位置的测量值进行融合处理 对于同一类型的传感器 首先得到一组测量数据 然后按照空间位置相邻的两个传感器不在一组的原则 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计算 设第一组测量数据为 第二组测量数据为 11121m XXX 则两组数据的算数平均值为 21222n XXX 11 1 1 m p p XX m 21 1 1 n q q XX n 对应的均方差为 2 111 1 1 1 m p p XX m 2 212 1 1 1 n q q XX n 若测量的真实值 XT 则其测量方程为 其中 X 为测量值 T XXV H H 为测量方程的系数矩阵 且 V 为测量噪声 1 1 T H 利用分批估计的算法 测量方程式可改写为 11 22 1 1 T VX XX VX 式中 V1 V2分别为的 测量噪声 测量噪声的协方差计算公式为 1 X 2 X 22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