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神经解剖定位_第1页
脑干神经解剖定位_第2页
脑干神经解剖定位_第3页
脑干神经解剖定位_第4页
脑干神经解剖定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干解剖、定位与临床意义,2015.1.23 贾文辉,脑干(brain stem),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脑干下端为延髓,向下与脊髓相连,宽大的中部为脑桥,与延髓斜卧于枕骨斜坡上,上端缩窄的部分为中脑,向上与间脑相连。脑干是大脑、小脑与脊髓间联系的干道,第对脑神经自上向下依次与脑干相连,脑干还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一、脑干外形 延髓(medulla oblongata)形似切尖端的倒置圆锥体,长约2.5cm,其下界在枕骨大孔平面与脊髓相连。上界与脑桥相连,前为延髓脑桥沟,后为髓纹(striae medullares)。 在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纵形隆起,称为锥体(pyramid),锥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前正中裂处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pyramid外侧的卵圆形隆起称橄榄(olive),其深面有下橄榄核,舌下神经在锥体与橄榄之间的前外侧沟出脑。侧面在橄榄后沟内由上向下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根附脑。,在延髓背侧面: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下部; 下部脊髓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内侧为薄束结节(gracile tubercle),外上为楔束结节(cuneate tubercle)。 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一稍隆起,称小脑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ule)又称绳状体,主要由脊髓和延髓的纤维束组成。,薄束结节,小脑脚,2. 脑桥的外形 脑桥(pons)腹侧面,正中有一纵沟称基底沟(基底动脉),腹侧面隆起膨大的部分称基底部(basal portion)由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及脑桥核组成。向外逐渐缩窄,移行为小脑中脚(meddle cerebellar pedunolus),又称脑桥臂。基底部与小脑中脚相交处有较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和较小的三叉神经运动根附脑,脑桥与延髓交界处称延髓脑桥沟,由内向外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附脑。 脑桥背侧面构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中脑外形,中脑长1.5cm,腹侧上接间脑的视束,下与脑桥的上缘相连,两侧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其间凹窝称脚间窝,窝底的灰质称后穿质,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外侧出脑。 背侧为四叠体,又称中脑顶盖,由上、下两对小圆形隆起,即上丘和下丘构成。上丘借上丘臂与外侧膝状体相连,下丘借下丘臂与内侧膝状体相连,下丘臂下方即丘系三角。在下丘的下方与上髓帆之间有滑车神经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中脑内腔为中脑水管,其上通第三脑室,下与第四脑室相连通。,延髓:延髓下部的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但向上逐渐复杂,其复杂的主要表现为:(1)出现两个交叉,即锥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它们把延髓下部灰质的前、后角分成了几段。,二、脑干内构简介,(2)随着薄、楔束的终止和内侧丘系交叉的形成,后索变得已不复存在,于是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锥体交叉,三叉神经脊束核,楔束核,薄束核,内侧丘系交叉,横切面上分为两个部分,背侧部较小的部分称被盖部,是延髓背侧部的直接延续,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腹侧部较大,称脑桥基底部,在种系发生上较新,是大脑和小脑建立联系后出现的,只见于哺乳类动物,人类这部分比较发达,被盖部和基底部以横行纤维斜方体前缘为界。 脑桥被盖部除自延髓上行的纤维束外,主要含包括对脑神经的有关核团,以及与这些核团连续纤维束和神经根。 被盖部的纤维大多为过路纤维。图1 经桥脑中下部 图2 桥脑中部,2. 脑桥,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内侧丘系,椎体束,横切面上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分: 顶盖:包括上、下丘 被盖:是脑桥被盖部的延续,包含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 黑质:在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 大脑脚底:是脑桥基底部的延续,3. 中脑,内侧丘系,中脑导水管,红核,上丘,动眼神经核,黑质,椎体束,额桥束,内侧纵束,薄束核、楔束核 位置:分别位于延髓上部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 性质: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中继站。,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接受纤维: Th5以下脊神经节薄束后索内上升薄束核 Th4以上脊神经节楔束后索外侧上升楔束核发出纤维: 内侧弓状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Th5以下只有薄束,Th4以上后索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纤维联系:,脑干内的白质由上、下行纤维束(传导束)组成。在延髓一般地说下行纤维束位于中缝两侧和腹侧,上行纤维束位于背外侧(个别例外,内侧丘系在中缝两侧)。下行纤维:1. 锥体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主要为4区),经内囊、中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到延髓腹侧锥体深面,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上行纤维:,(1)长的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在内侧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排列关系: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由薄束核发出,在延髓行于该系腹侧部,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内侧部;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由楔束核发出,在延髓行于该系背侧部,在脑桥和中脑则行于该系的外侧部;,2)脊髓丘脑束(脊丘系),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位置:延髓外侧区,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中脑外侧丘系的背外侧,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3)三叉丘脑束(三叉丘系),位置:紧随内侧丘系的背外侧上行 功能:传递对侧头面部的皮肤、牙齿以及口、鼻腔粘膜的浅感觉。,4)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 双侧上橄榄核,听觉纤维,斜方体,外侧丘系,交叉,不交叉,外侧丘系,功能:一侧的外侧丘系传导双耳的听觉冲动,5)脊髓小脑前、后束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传导,6)内侧纵束,为一个兼有上、下行纤维的复合纤维束,贯穿脑干全长。 其内的纤维主要来源于前庭神经核和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其次还有一些中脑核团、网状结构等。 其主要功能是协调眼外肌之间的运动,调节眼球的慢速运动核头部的姿势。,四、脑干受损 临床综合征,脑干受损综合征,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 -前庭神经核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 病灶侧共济失调-小脑额下脚 霍纳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同侧面部 三叉神经脊束核 对侧偏身温痛觉 脊髓丘脑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灶侧舌肌萎缩 -舌下神经损害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 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延髓旁正中综合征,延髓旁正中综合征,病灶侧外展神经及周围性面瘫 -外展神经及面神经损害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 对侧肢体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脑桥腹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灶侧外展神经及周围性面瘫 -外展神经及面神经核损害 眼震、双眼凝视麻痹-内侧纵束 同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 对侧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内侧丘系,脑桥背盖下部综合征,脑桥背盖下部综合征,言语不能、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舌瘫、球麻痹、转颈耸肩不能、四肢瘫-双侧皮质脑干束(展神经核以下)、脊髓束受损意识清楚、言语理解正常-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正常眼球上下运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