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密度运动和力_第1页
质量密度运动和力_第2页
质量密度运动和力_第3页
质量密度运动和力_第4页
质量密度运动和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质量 密度 运动和力质量 密度 运动和力 知识点一 质量知识点一 质量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符号 m 单位 t kg g mg 1t 1000kg 1kg 1000g 1g 1000mg 500g 1 斤 1kg 1 公斤 1 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1 瓶酒的质量约为 500 1 袋奶粉的质量 约为 0 5 1 卡车煤的质量为 5 1 片药的质量约为 500 2 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 60g 的是 A 一个乒乓球 B 一只母鸡 C 一只鸡蛋 D 一张课桌 3 下列方法中 能使铁块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 放在火上烤 B 熔成铁水 C 放到月球上 D 在砂轮上磨过之后 知点二 天平的使用知点二 天平的使用 1 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 把天平放在 台上 把游码放在 处 2 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 处 这时横梁平衡 3 把 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 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 根据 实际情况加 减砝码 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 这时天平盘中 加上 就等于被物体的质量 2 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 某学生采用了如下步骤 A 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 瓶 放左盘 称得瓶的质量 C 瓶内倒入油后 称得瓶和油的质量 D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 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 F 将天平整理好 该学生遗漏了哪一步骤 G 按正确顺序排列 用字母表示 知识点三 密度知识点三 密度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符号 单位 V m 3 mkg 3 cmg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密度是不同的 但也有部分物质的密度相同 1 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 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 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 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 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 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 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 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2 2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 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 关系如图 3 所示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 1 0 103kg m3 C c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两倍 D b c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 体积有关 3 由于连续作战和强烈的高原反应 参加玉树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人员常出现头痛 恶心 呕吐 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如图为一位救援人员在玉树机场大厅吸氧 若瓶的容积为 10 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2 5kg m3 本次输氧用去了 5g 氧气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 3 dm 为 A 1kg m3 B 2kg m3 C 2 2kg m3 D 2 5kg m3 4 体积为 30 cm3的铜球 质量是 89 g 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 体积是多少 铜的密度 铜 8 9 103 kg m3 4 分 5 有一空瓶质量是 15 g 装满水后总质量是 60 g 若用此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 是 69 g 求 1 该瓶子容积 2 该液体的密度 6 一只空瓶子质量为 500g 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900g 将水倒净后 再装满油 总质量为 840g 求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3 知识点四 测量物体的密度知识点四 测量物体的密度 V m 1 小华利用天平 量筒和一个无刻度的小烧杯来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 她进行的实验操作 如下 10 分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发现天平指针静止在 如下图所示位置 要使天平平衡 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旋动 调节好天平后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30g 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 测出其总质量 m2 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液体的质 量是 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 测出液体的体积是 cm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 m3 小华在实验操作中的缺点是 2 在 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 的实验中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 的左侧 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才能使天平平衡 2 天平平衡后 把小石块放在左盘 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 放人右盘后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 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此时测出小石块质量为 52g 3 用细线拴好小石块 放人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 结果如图所示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 该小石块的密度为 kg m3 4 2 小明学会了测定液体的密度后 问老师 能不能不用量筒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呢 老师说 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于是老师给了小明下列仪器和材料 一只空瓶 水 待测液体 天平和砝码 请你想一想 如何利用上述器材测出液体的密度 请你写出 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用字母表示 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知识点五 参照物知识点五 参照物 观察同一种物体的运动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物体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但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1 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 中 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 中 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2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明 坐好 别动 这个 别动 的 参照物是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知识点六 速度知识点六 速度 定义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单位 m s km h 1m s 3 6km h t s v 1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s t 可知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5 2 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A 4h 内通过 160km B 10s 内通过了 100m C 1h 内通过 1 2 106cm D 1min 内通过 1000m 3 完成下列填空 1 270km h m s 2 2h s 3 65nm m 4 1760km m 4 京沪高铁客运专线于 2011 年 6 月正式运营 专线全长 1318 千米 列车早上 7 点从北京 南发车 中午 12 点便能到达上海虹桥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 h 合 m s 5 长 200m 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 1min 若火车速度为 30m s 求隧道长 6 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在距离正前方峭壁 440m 处鸣汽笛后继续前进 经过 2 5s 钟后听到了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音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7 某同学在聊城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 时的车费发票 求 1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6 知识点七 长度 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七 长度 时间的测量 1 图 7 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2 沿长廊 AB 方向铺有 30 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 如图甲 1 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 lmm 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 则每块地砖的 长度是 cm 2 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 A 端走到 B 端所用的时间 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 示 他所用的时间是 s 3 根据速度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s 知识点八 力及其效果知识点八 力及其效果 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注 单个物体不存在力 有力存在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必能同时找出施力物体 和受力物体 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或大小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中使船儿前进的力是 A 人对船的作用力 B 人对桨的作用力 C 桨对水的作用力 D 水对桨的作用力 2 如图所示 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7 3 甲 乙两同学各用 N 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 则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N B N C N D 无法判断 4 关于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才有力的作用 B 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它必然也是施力物体 C 生活中的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 受三个力的物体一定不会静止 5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 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 腾空而起的火箭 D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知识点九 力的三要素知识点九 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十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十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不受到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物理实验直接证明 它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 总结出来的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与其他因素无关 1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精彩纷呈 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箭被运动员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B 跳高运动员离开地面后仍向上运动 C 足球撞到门框上被反弹 D 运动员百米冲刺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2 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利用惯性现象的是 A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 锤头松了 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C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3 回顾历史 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 A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的规律 B 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 C 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 D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经过深入思考 科学推理 总结出来的规律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5 滑板车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如图 3 所示 小明正 驾驶 滑板车向前滑行 图中小明一 脚站立其上 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 使滑板车前进 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当小明蹬一下地后双脚离地 滑板车由于 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8 6 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 如图 9 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使 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6 分 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 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 在学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时 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 设计过这样的 斜面 实验 1 如图所示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 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 竖直 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 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 摩擦力 2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 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 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 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 可以得出 在初 速度相同的条件下 水平面越光滑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4 进一步推理可知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 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知识点十一 二力平衡知识点十一 二力平衡 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此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直线 同一物体 1 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 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 伞兵跳下飞机后 人和伞在匀速下 落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 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2 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 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 如果甲用 60N 的力推乙 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对乙的推力为 60N 乙对甲的推力小于 60N B 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乙向后退 且始终受到 60N 推力的作用 9 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质量 密度 运动和力质量 密度 运动和力 知识点一 质量知识点一 质量 克 千克 吨 毫克 C D 知点二 天平的使用知点二 天平的使用 1 水平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2 平衡螺母 分度盘中线 3 左 横梁平衡 砝 码质量 游码所对刻度 没有将瓶和油总质量减去瓶质量 D E A B C G F 知识点三 密度知识点三 密度 B B B 空心的 20 cm3 45ml 1 2 103 m3 0 85 103kg m3 知识点四 测量物体的密度知识点四 测量物体的密度 左 36 8g 46 0 8 103 测量时误差较大 测得的液体密度偏大 1 右 2 取下最小砝码并移动游码 3 20 4 2 6 103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用天平称出空瓶的质量m0 瓶中装满水 并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瓶中换满待测液体 并称出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2 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知识点五 参照物知识点五 参照物 静止的 流水 A 知识点六 速度知识点六 速度 B B D D 1 75 2 7200 3 0 000000065 4 1760000m 1600m 12m s 20m s 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