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1/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1.gif)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1/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gif)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1/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3.gif)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1/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4.gif)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31/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25f58612-d6e4-4c5d-b52d-8e753c28a6245.gif)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大行书欣赏 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 353 年 三月三日 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 亭举行 修禊 之典 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 就是王羲之为这个 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 在文学 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 章法 结构 笔法都很 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 后人评道 右军字体 古法一变 其雄秀 之气 出于天然 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 兰亭序 为 天下第一行 书 关于 兰亭序 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 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 曾重写几篇 都达不到这种境界 于是就把它作为传 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 此中又有唐太宗派 萧翼计赚兰亭 的 传说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 敕令侍臣赵模 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 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 因此当时这种 下真迹一等 的摹本亦 洛阳纸贵 此外 还有欧阳询 褚遂良 虞世南等 名手的临本传世 而原迹 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 的 兰亭序 除了几种唐摹本外 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 数 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 还是拓本 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 力 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 兰亭序 的资料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 兰亭序 是否为王羲之所书 历来也有很多争议 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 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 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 颜真卿书 纵 28 2 厘米 横 72 3 厘米 25 行 共 230 字 此帖 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 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 由于心情极度悲愤 情绪已难以平静 错 桀之处增多 时有涂抹 但正因为如此 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 笔 势圆润雄奇 姿态横生 纯以神写 得自然之妙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 以为告 不如书简 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作 虽楷端 终为绳约 书简出于一时之 意兴 则颇能放纵矣 而起草又出于无心 是其手心两忘 真妙见于此也 元 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 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 都历历可见 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 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 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三大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 25 行 共 129 字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 是苏 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 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 而出的 通篇 书法起伏跌宕 光彩照人 气势奔放 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 在书法 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 天下第三行书 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 庭坚在此诗后所跋 此书兼颜鲁公 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 未必及此 释文 自我来黄州 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 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 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 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 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 菜 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 途穷 死灰吹不起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 空庖 乌衔纸 坟墓 渲染出一种沉郁 凄怆的 意境 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 空庖煮寒 菜 破灶烧湿苇 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 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 并非是其上乘之作 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 那 淋漓多姿 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 遂使 黄州寒食诗帖 成 为千古名作 黄州寒食诗帖 彰显动势 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诗写得苍凉惆怅 书法也 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 迅疾而稳健 痛快淋漓 一气呵成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 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 或正锋 或侧 锋 转换多变 顺手断联 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 或大或小 或疏或密 有轻 有重 有宽有窄 参差错落 恣肆奇崛 变化万千 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 叹曰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 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 未必及此 黄州寒食诗跋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 余 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 必以此为甲观 天下第四行书 伯远帖 王洵 350 401 字元琳 小字法护 临沂 今山东临沂县 人 官至尚书令 他是 书圣 王羲之的族侄 出生在一个精 于书法 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 其 父王恰 其祖父王 导均善书 所以史称 三代以能书称 家范世学 洵 之草圣 亦有传焉 其草书 伯远帖 一直被后 代书法家 鉴赏家 收藏家视为瑰宝 是因为它是十 分难得的东晋名人书法真迹 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 历来为后 世书法家 鉴赏家 收藏家 视为瑰宝 伯远帖 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它行 笔峭劲秀丽 自然流畅 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 佼者 被列为 三希 之 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 结体较开张 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 飘 逸 真有点 如升初日 如清风 如云如霞 如烟 如幽 林曲洞 的晋人韵味 天下第五行书 杨凝式 韭花帖 韭花帖 杨凝式书 行书 墨迹麻纸本 高 26 厘米 宽 28 厘米 共 7 行 63 字 韭花帖 是一封信札 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 腹中甚饥之时 恰逢有人 馈赠韭花 非常可口 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 少师韭花帖 略带行体 萧散有致 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 然欹侧取态 故是少师佳处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 布白舒朗 清 秀洒脱 深得王羲之 兰亭序 的笔意 韭花帖 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尽管 韭花帖 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 兰亭序 迥然有别 但其神韵却与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 世人尽学兰亭面 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 下笔便到乌丝阑 清曾协均 题韭花帖 韭花帖 乃 宣和秘殿物 观此真迹 始知纵逸雄强之妙 晋人矩度犹存 山谷比之 散僧入 圣 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 韭花帖 有三本 一为清内府藏本 今藏无锡博物馆 曾刻入 三希 堂法帖 中 一本为裴伯谦藏本 见于 支那墨迹大成 今已佚 一本为罗振 玉藏本 据考证 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 藏宫中 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 和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 有张 宴跋 明时归项元汴 吴桢所递藏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 以摹本偷换 摹本留在宫中 即为清内府藏本 真迹后来流入民间 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 今不知所在 天下第六行书 柳公权 蒙诏帖 柳公权 公元 年 字诚悬 京兆华原 今陕西耀县 人 官至 太子少师 中书舍人 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学颜真卿 取精用宏 加以遒劲丰润 自成一家 米芾曾评其书 公权如深山道士 修养已成 神气清健 无一点尘 俗 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 他回答说 心正则笔正 乃可为法 弄得皇 帝立即 改容 悟其以笔谏也 他所写的碑版极多 以致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 志 如果求不到他的字 就会被人们骂为不孝子孙 但行书流传极少 因此 就 越发显示 蒙诏帖 的弥足珍贵了 蒙诏帖 墨迹纸本 又名 翰林帖 高 厘米 长 厘米 大字行书 计 行 字 书于长庆元年 公元 年 当时柳公权四十 四岁 年富力强 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 所以字如惊鸿击空 游 独弋 后 人曾疑其伪 但明詹景凤 玄览编 说 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 笔法劲爽而 纵横悉如意也 盖自文皇 大令而自成家 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且帖后钤有 绍兴 韩世能印 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 安岐之印 等鉴藏印 说明 曾经宋内府 明韩世能 清冯铨 安岐收藏 以后又入清内府 曾刻入 三希堂 法帖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 痛快酣畅 浑莽淋漓 意象恢宏 极具虎啸龙吟 吞吐大 荒的气派 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 而是因形而变 依势而化 或长或 短 或大或小 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 而是欹侧多姿 险绝有致 不拘常 规 放浪形骸 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 耿介特立 而是有刚有柔 有骨有肉 或方或圆 或露或藏 粗不臃肿 细不纤 软 线条以中锋为主 饱满圆厚 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 诚如周必大说 沉着 痛快 而气象雍容 欧虞褚薛 不足道焉 其章法大小肥瘦 参差错落 虚实 疏密 相映成趣 前后照应 一气贯注 擒纵收放 随势幻化 枯润纤浓 掩 映相发 非复世能仿佛 天下第七行书 欧阳询 张翰思鲈帖 亦称 季鹰帖 欧阳询书 行楷书 无款 纸本 纵 25 2 厘米 横 33 厘米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 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 猛锐长驱 智 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 高宗闻而叹曰 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 益刚劲 有执法廷争之风 孤峰崛起 四面削成 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 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 而以千 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 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 然后再向右用力 使之化险为夷 真可谓 险中求稳 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 妙于取势 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八行书 米芾 蜀素帖 蜀素帖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 1088 年 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 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 上织有乌丝栏 制作讲究 此卷相传为邵氏 所藏 欲请 名家留下墨宝 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 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 纹罗粗糙 滞涩难写 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而米南 宫见了却 当仁不让 一挥到底 写得随意自如 清劲飞动 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 另外 由于丝绸织 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 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 如渴骥奔泉 更觉精 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 喜 八面出 锋 此帖用笔多变 正侧藏露 长短粗 细 体态万千 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 的独特风格 结字也俯仰斜正 变化极 大 并以欹侧为主 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 董其昌在 蜀素帖 后跋曰 此卷 如狮子搏象 以全力赴 之 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 公元 年 初名黻 字元章 号襄阳漫士 海岳 外史 鹿门居士 初居太原 继迁襄阳 今属湖北 后室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 曾任书画学博士 礼部员外郎 人称 米南宫 以其才华横溢 狂放不羁 故 人又称 米颠 据 宣和书谱 说 米芾书学羲之 篆宗史籀 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 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 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 人争售之 以为 珍玩 请求碑榜 户外之履常满 家藏古帖甚富 名其所藏为宝晋斋 其于书 法各体兼善 尤精行书 大刀阔斧 独往独来 沉着痛快 奇纵变幻 振迅天真 出人意表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 代表作是 虹县诗 多景楼诗帖 研山铭 苕溪诗 和 蜀素帖 其中 蜀素帖 最为得意 蜀素帖 绢本长卷 有乌丝栏 高 厘米 长 厘米 计 行 字 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 明代归项元汴 董其昌 吴廷等 著名收藏家珍藏 清代落入高士奇 王鸿绪 傅恒之手 后入清内府 现存台湾 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九行书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 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 纵 32 8 厘米 横 219 2 厘米 全文计 29 行 153 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 海拔 160 多米 古称樊山 是当 年孙权讲武修文 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 1102 九月 黄庭坚与朋 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 在此过夜 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 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 书精品 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 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 长波大撇 提顿起 伏 一波三折 意韵十足 不减遒逸 兰亭 直逼颜氏 祭侄 堪称行书之精 品 黄庭坚 公元 1045 1105 年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 今 江西修水 人 治平进士 哲宗时以校书郎为 神宗实录 检讨官 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史 多诬 遭贬 文学上师从苏轼 与张耒 晁补之 秦观并称 苏门四 学士 诗文与苏轼齐名 世称 苏黄 开创 江西诗派 在宋代影响颇大 书法与苏轼 蔡襄 米蒂齐名 为 宋四家 之一 天下第十行书 李建中 土母帖 土母帖 行书 纸本 纵三一 二厘米 横四四 四厘米 凡十行 每行字 数不一 共一百零四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原为建中 六帖卷 之一帖 首行下角 子 封 两字之间有 畏 字编 号 原为明代项元汴 字子京 号墨林 所藏 据 大观录 所载 六帖为 土 母帖 同年帖 贵宅帖 屯田帖 左右帖 和 斋古帖 建中一生经历了五代 宋几个时期 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唐诗文 体凡屡变 晚季虽不逮 但书历三百年 犹有贞观 永徽以来的风骨气韵 建中 虽在宋初 其书法去唐未远 犹有唐代余风 达到从五代至宋过渡时期的高峰 宋初书坛已显殃复归晋人的风气 始肇于五代书家杨凝式和对宋初书法有影响的 李建中 杨李二人书法均已有追踪晋人 融合晋唐书风为一体的迹象 其后经蔡 襄以已意融晋 唐人书为一炉 不拘一法而法自在 达到 以意驭法 境界 宋 书至苏轼 黄庭坚始一大变 承唐继晋 上接五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KTD-092-生命科学试剂-MCE
- 2-Difluoromethylpentadecanoyl-CoA-2-Difluoromethylpentadeca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AZD-9272-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解读《GB-T 30269.806-2018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806部分:测试:传感节点标识符编码和解析》
- 电焊工培训班知识课件
- 保定市中考声乐考试题及答案
- 河源考试题及答案
- 电热管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电源厂培训知识课件
- 劳动关系协调师竞赛技能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 扬州树人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 《第2课 多样的数据》参考课件1
- 熔炼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专题02 复数(教师卷)
-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 QB/T 8006-2024 年糕 国家标准(正式版)
- 郑州市第四中学英语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百变扭扭棒》大班艺术课件
- 食品安全体系规范(HACCP)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