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儒 诗教 2 诗 思无邪 3 兴 观 4 与民同乐 以意逆志 5 知言 浩然之气 6 虚静 物化 7 意 意 8 司马迁 9 发愤著书 10 礼仪 谲谏 11 比 兴 二 名词解释 1 兴观群怨 说 这是孔子在 论语 阳货 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 用的说法 阳货 篇记载说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 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 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 可 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 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观 是指诗歌真实地 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 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 则 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 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 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 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 兴观群怨 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 对后来的现 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 言不尽意 说 庄子在 庄子 天道 中提出 语之所贵者 意也 意之所随 者 不可以言传也 在庄子看来 意 是 不可以言传 的 文字语言都是有局限的 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完全传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 言不尽意 庄子 中一些 出神入化的技艺的故事如 庖丁解牛 等都在说明这个道理 言不尽意 虽然有明显的局 限性 但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 而以 言不尽意 为根据的 得意忘言 说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魏锦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 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 3 虚静 说 物化 说 参见 复习指导 P9 页 4 以意逆志 说 孟子在 孟子 万章上 中说 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 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提出了 以意逆志 说 这的 意 当是指读者之意 而 志 则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 所谓 以意逆志 是指说诗者 即读者 要根据自己的历 练 思想意志去体验 理解作者的作品 不要死抠字眼 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 曲解甚至 歪曲全篇的主旨 5 知人论世 说 孟子在 孟子 万章下 中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知人 是要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有所了解 论世 是说对作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这样才能与作者为友 站在作者立场上体 验作者思想感情 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6 讽谏说 参见 学习指导 P16 页 三 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D 4 A 5 A 四 翻译题 翻译参见 学习指导 P105 页 世人所贵重的道 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 含义参见 学习指导 P9 页 言不尽意 说 五 问答题 1 参见 学习指导 P5 页 2 参见 学习指导 P6 页 3 参见 学习指导 P10 页 4 实录 是司马迁写作 史记 的创作原则 最早肯定司马迁 实录 精神的 是东汉史学家班固 他在 汉书 司马迁传赞 一文中说 史记 其文直 其事核 不 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实录 就是真实客观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 不夸张 不隐瞒 史记 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 实录 精神 作者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 害 但在 史记 中 他并不发泄私愤 而是客观地记述了汉武帝的事迹 既记述他的功 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 追求长生不老等可以事实 对汉高祖 也 是既肯定了刘邦推翻暴秦 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 他的知人善任 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风采 也揭露了他的虚伪 狡诈 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 实录 与文学真实性的异同参见参见 学习指导 P15 页 5 参见 学习指导 P18 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才能 性质 2 实 丽 3 构思 词藻 4 体裁风格 才性 5 体裁 风格 6 补假 直寻 7 风骨 兴寄 8 易 难 9 补察 泄导 10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二 名词解释 1 文以气为主 说 曹丕在 典论 论文 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他说 文以气为 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 气 是由作家 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 指的是作家在禀性 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 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以气为主 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 要求文章 必须有鲜明的个性 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他所独有 这也说明了文章风格多样性的原因 曹 丕最早将哲学领域中 气 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 形成了后世许多文论家 诗 论家常以 气 论诗 论文的传统 2 诗缘情而绮靡 说 陆机在 文赋 中所提 所谓 诗缘情 就是说诗歌是因情 而发的 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 这比先秦和汉代的 情志 说又前进了一步 更加强 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 诗缘情 而不讲 言志 使诗 从 止乎礼义 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又讲 赋体物而浏亮 体物 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体物 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缘情 体物 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 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3 风骨 说 刘勰在 文心雕龙 风骨 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风指抒发情志的作品有 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 并具有能感化人的艺术感染力 而骨则是指一种精要劲 健 刚正有力的语言表达 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 风骨 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 风格 具有普遍性 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 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 上应具有的风貌 风骨 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代创作家和文论家都以此来反对 柔靡繁缛的文风 4 取境 说 是皎然针对诗歌创作中 意 与 境 的关系提出的 他认为 诗歌 创作是诗人的情意受外界触发而起 情意又要凭借境象描绘来抒发 所谓 诗情缘境发 因此 取境 就成了诗歌创作的品格高下 风格类别的关键 皎然强调对诗境的审美理想 的追求在于天真自然 但强调这种境界的获得必须通过人工的努力 主张通过诗人的创造 达到一种人工的化境 从有技巧进入到无技巧之境界 皎然论 取境 又有易 难之分 这些都影响了后代的诗歌意境说 构思论及创作论等 5 不平则鸣 论 韩愈在 送孟东野序 中提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 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 阐释了作家创作与作家生平 遭际之间的关系 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 就是认为作家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来抒发自己 的思想感情 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 这与司马迁的 发愤著书 说是一脉相承的 他强调 好的作品多是落魄才子所发的 愁思之声 是其遭遇坎坷而愤愤不平之 鸣 这是对司 马迁 发愤著书 说的发展 向后又影响了北宋欧阳修的观点 6 四外 说 参见 复习指导 P26 页 三 单项选择 1 C 2 D 3 D 4 C 5 C 四 翻译题 翻译参见 学习指导 P156 页 大概所有事物不得其平就要鸣 利用它们来鸣 对于人也是这样的 借用他们来鸣 含义参见 复习指导 P24 页 五 问答题 1 参见 学习指导 P23 页 2 参见 学习指导 P29 页第 17 条 3 参见 学习指导 P32 页 4 修竹篇序 是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兴寄 和 风骨 是其文艺思想 的核心 兴寄 说是针对齐梁文风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的弊端提出的 兴 指感兴 意兴 是诗人浮想联翩 形象思维十分活跃的一种状态 寄 指寄托 是诗人隐含于诗 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 兴寄 说既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 同时也重视诗歌整 体审美形象的表现 要求诗歌言之有物 寄托深远 因物喻志 托物寄情 他的 感遇 三十八首就是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的激越情怀 以物喻人 拖物言志 寄托自己的人生理 想和对社会政治的见解 这些作品都是对他自己的 兴寄 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 注解 风骨 说则是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 针对齐梁诗歌提出的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 的批评 风骨指的应该就是建安风力 即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所形 成的艺术风格 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从形象塑造的角度要求诗歌有生动传神的整体形象 同时吸收了六朝在诗歌格律上的成就 又很注重抑扬顿挫的声律之美 要求诗歌创作应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的 感遇 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等创作都具体呈现 了 风骨 的审美内涵 尤其是 登幽州台歌 堪称是 风骨 的典范之作 风骨 论虽 然不是陈子昂的首创 但经由他登高一呼 拉开了整整一代诗风的序幕 为唐代文艺思想 和诗歌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兴寄 和 风骨 的理论使初唐的诗歌革新运动取得 了重大的进展 在清扫齐梁余风 为盛唐诗歌开辟大道方面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参见 学习指导 P46 页 6 韵味 说是司空图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的探讨 从鉴赏角度 把 味 作为 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出来 他在 与李生论诗书 一文中指出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里面强调的旧司意境丰富的审美韵味 这种韵味是意境作品的特质 司空图是在钟嵘 滋 味 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 参见 学习指导 P47 页 第 21 条第一小节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3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欧阳修 诗穷而后工 2 简古 淡泊 3 铺叙 故实 4 别材 别趣 5 元好问 杜甫 6 清空 意趣 7 情志 体格 8 兴 趣 9 童心 性灵 10 性灵 格套 二 名词解释 1 诗穷而后工 说 欧阳修在 梅圣俞诗集序 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 诗人少 达而多穷 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 这的 穷 不是指经济生活的穷困 而是指诗人困厄的人生境遇 认为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的 磨砺 幽愤郁积于心时 主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 这在司马迁 钟嵘 韩愈等人的诗文论 中也有类似表达 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 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 特点联系起来 2 词 别是一家 说 见 学习指导 P55 页 3 妙悟 说 见 学习指导 P58 页 4 别材 别趣 说 所谓 别材 是从创作主体方面讲的 诗有别材 非关书也 这种诗人的特别才能主要在便体现在 妙语 上 不是只靠书本学问就能写好诗的 别趣 是就诗歌的审美特征而言的 这种特别的趣味便是 兴趣 便是 尚意兴而埋在其中 便是 兴致 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 性理 诗歌必须具有生动的形象 真实有情感 不是发议论 讲道理就可成诗歌的 严羽的 别材 别趣 之说虽强调诗歌不同于 书 理 的思维表现特点 但并没把 别材 别趣 和 书 理 完全对立或割裂开来 而是同时看到了二者间的关系 严羽主要是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 以文字为诗 强调不能 用抽象的思维来创作 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 而抹煞了诗歌的缘情本质 5 童心 说 见 学习指导 P67 页 6 性灵 说 见 学习指导 P69 页 三 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A 4 D 5 A 四 翻译题 参见 学习指导 P176 页 五 问答题 1 2 见 学习指导 P58 页 3 见 学习指导 P310 311 页 4 P67 P69 5 P65 6 P70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4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运事 生事 2 人物 情节 3 现在 显现真实 4 妙合无垠 情中 景 5 知性 审美 6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7 体裁 音节 8 格调 性灵 9 诗界 文界 10 我 无我 二 名词解释 1 立主脑 说 参见 学习指导 P74 页 2 现量 说 即 显现真实 当下的情与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发地运动而构成意 象 则情和景必然是真实不妄的 现量 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性 强调创作过程的自发 性 这就从审美对象和审美表现过程两方面保证了诗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3 才 胆 识 力 说 参见 学习指导 P79 页 4 神韵 说 是诗歌的审美表现问题 主张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 出来 对景物也不必作全面精细的刻画 如画龙只画一鳞一爪 画山水只画 天外数峰 略有笔墨 但通过所画的一鳞一爪 天外数峰 可以表现出龙的整体风貌和天边的山水景 象 5 格调 说 体裁 和 音节 二者就是所谓的 格调 体裁 指的是诗歌的 艺术表现 包括意象的构成方式 篇章 字句的组合方式等 音节 是诗人创作中经过 选择和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诗歌语意系统 形成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6 性灵 说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 风趣来自诗人的真性情 它是诗人摆脱庄严的道 德 政治面孔之后 那种轻松活泼的个性表现 风趣在审美表现上则要求 灵机 笔性 灵 即用一种灵活机巧的方式来凸现轻松活泼的性灵 袁枚认为这要靠天分都能做到 三 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C 4 C 5 D 四 翻译题 参见 学习指导 P207 五 简答题 1 金圣叹对 史记 和 水浒传 作比较 指出 史记 是 以文运事 水浒传 是 因文生事 水浒传 的 运文 方法 都从 史记 而来 却有许多胜似 史记 处 若 史记 妙处 水浒 已是件件有 史记 所处理的是现存的历史史实 这对作 者就构成了限制 作者的艺术都能就体现在对现成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 而 水浒传 则 不然 作者可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 而这种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 能 水浒传 只是写人粗卤处 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 史进粗卤是少年任 性 李逵粗卤是蛮横 武松粗卤上豪杰 不受羁拘 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 焦挺粗卤 是气质不好 从纯艺术的角度看 金圣叹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 金圣叹非常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 他指出 水浒传 人物性格有鲜明的个性 写一 百零八个人的性格 真是一百零八样 另一方面 在个性当中也概括了一类人的共同性 任凭提起一个 都似旧时熟识 如 鲁达 史进 李逵 武松 等 他们都有自 己的个性 但他们亦有共性 粗卤 体现了共性的个性就是典型化的性格 2 在 审虚实 部分 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 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 型化的问题 传奇无实 大半皆寓言耳 指出了戏曲作品的虚构特征 但对古今题材的 处理应有不同 若纪目前之事 处理当代题材 不仅情节可以虚构 而且人物也可虚构 但对于古代题材则就不同 古人的戏曲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对于古代作家来说也是当代的 因而古人可以虚构 但当代作家要写古代的题材 其处境和古人就不同 古事传至于今 已为众人所熟悉 如果再去虚构 违背了古籍的记录 观众就会不相信 李渔虽然对戏曲 的虚构性特征有所认识 但对艺术创作可以打破历史的真实还是认识不够的 3 王夫之的情景理论主要是为意境的创造服务的 他从气为世界本原的哲学观出发 认为情 景之间有必然的感应关系 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 初不相离 唯意所造 二者 的结合是必然的 在王夫之看来 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 妙合无垠 结 合得天衣无缝 无法分别 这是最高境界 其二是 景中情 在写景当中蕴涵有情 其三 是 情中景 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情景的结合构成诗歌的境界美 4 梁启超的 小说界革命 是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独特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下 提出的 是又一次重新审视小说的性质和功用的做法 他认为小说具有新道德 新宗教 新政治 新风俗 新学艺 新人心 新人格的巨大作用 在开导民智 变革社会方面具有 不可思议的力量 因而具有崇高的地位 并且 在梁启超看来 小说与群治之间既然具有 如此密切直接的联系 最后的结论必然是 故今日改良群治 必自小说界革命始 欲新 民 必自新小说始 显然梁启超过分夸大了小说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使小说为政治改良 社会变革服务的功利性意图 但他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 改变传统的小 说观念 引发人们关注小说的革新发展 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变革时期总结和评价古典小 说 认识和接受西方小说 进而建构新的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理论 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 用 5 王国维论词的 境界 具有 言外之味 弦外之响 一如宋代严羽所说的 兴 趣 清代王士禛所说的 神韵 皆体现出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美学特色 古今词人格 调之高 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 故觉无言外之味 弦外之响 终不能与于第一流 之作者也 王国维跳出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的窠臼 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标举 境界 开创了词坛新气象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诗词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其次 指出 境界 意境 具有真实自然之美 即 大家之作 其言情也必沁人心 脾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 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 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特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矣 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不仅要求作品内容方面的情景之真 而且要求艺术表现方面自然传神 造语平淡 尽弃人为造作之痕迹 惟有如此 作品方能具有 不隔 的自然真切之美 不 隔 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 同时更是与中国古代文艺美 学思想如钟嵘的 直寻 司空图的 直致 严羽的 妙悟 王夫之的 现量 王士禛 的 神韵 等理论一脉相承 对于同是体现自然真实之美的作品的境界 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 的差异而区分为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公司岗位晋升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阐释范文模板
- 方案设计建筑角度分析图
- 精益化企业营销方案模板
- 银行赠送对联活动方案策划
- 隆回金银花营销策略方案
- 湖北节日活动策划方案公司
- 感冒药营销模式优化方案
- 咨询灭虫方案
- 厌学症的咨询方案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石墨材料生产工艺
-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团体标准
- 2025年彩焰蜡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秋季养生宣讲
- 635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单元复习讲义)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 农业测绘技术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