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数学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 1 二次根式 1 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读作 根号 其中是被开方数 a 0 aaa 有意义的条件是有意义的条件是 0 0aa 2 e g 当实数满足什么条件时 此式有意义 12 xx 解 由 得012 x 2 1 x 当时 有意义 2 1 x12 x e g 当实数满足什么条件时 此式有意义 x 1 x 解 由 且 0 得0 1 x x0 x 当时 有意义 0 x x 1 3 二次根式性质性质 1 1 0 00 0 2 aa a aa a a 0 0 aa aa 二次根式性质性质 2 2 0 0 a a 2 a 二次根式性质性质 3 3 0 0 0 0 baab ab 二次根式性质性质 4 4 0 0 0 0 b a b a ab 4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或变换中 可以据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进行转化 5 0 0 abab 2 ab 0 0 b ababab b a b b 2 2 ab 很重要 很重要 abaa bb 22 6 把二次根式里被开方数所含的完全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 或者化去被开方数的分母的过 程 称为 化简二次根式化简二次根式 通常把形如的式子也叫做二次根式 0 aam 16 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1 化简后的二次根式里 1 被开方数中各因式的指数都是 1 2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被开方数中的因式是指因式分解和素因数分解后的因式和因数被开方数中的因式是指因式分解和素因数分解后的因式和因数 被开方数同时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 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2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 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被开方数相同 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同类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3 多项式中 遇到同类项就可以合并 类似的 同类二次根式也可以合并 第二节二次根式的运算 16 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先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再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 前提运算被开方数根指数 相乘相乘 两个二次根式 相除相除 不变 二次根式相乘或相除的结果 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相乘或相除的结果 必须化为最简 3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叫做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 4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非零代数式相乘 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我们就说这两个 含有二次根式的非零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一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有理化因式不唯一不唯一 5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 一般都是把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同一个适当的代数式 分母的有理化 因式 使分母不含根号分母不含根号 6 实数的运算律 运算性质以及运算顺序规定 在二次根式运算中都适用 7 注意 化简或计算含字母的二次根式含字母的二次根式时 记得先写字母定义域记得先写字母定义域 使得二次根式有意义 拓展 研究 1 无理数的大小比较 分子有理化 平方比较 直接比较 3 2 1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7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2 的 整式 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2 任何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x 是已知数 cbaacbxax00 2 这种形式简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一般式 其中叫做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叫做 x a 2 abx 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叫做常数项 bc 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项与各项系数 都是对一般是而言的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项与各项系数 都是对一般是而言的 的取值 有根为 0 x0 c 有根为 1 0 cba 有根为 1 0 cba 3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个未知数的方程 它的解又叫做方程的根 第二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开平方法 因式分解法 开平方法 因式分解法 1 1 2 9 2 x 52 2 x 解 解 9 x0 2 52 x 原方程无实数实数根 3 x 3 3 21 xx 原方程的解为 像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法 2 一般来说 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 其步骤是 00 2 acbxax 1 通过移项 两边同除以 把原方程变形为a a c x 2 2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可知 符号情况ac与 0 相比方程的根 异号异号ac0 a c a c x 1 a c x 2 同号同号ac0 a c 方程无实数实数根 0 c0 a c 0 21 x x 3 小 大 x0 2 caxx 0 2 ca bx 4 通过开平方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其数学思想是 化 归 基本策略是 降次 5 如果如果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那么一定有有实数根 那么一定有 2 2 个个根根 6 通过因式分解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等于零的形式 从而把解一元二 次方程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像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 法法 7 当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零 而另一边的二次式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 可用 因式分解法来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2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配方法 1 配方 qpx x 2 q pp x 22 22 当时 再利用开平方法解方程 0 2 2 q p 当时 原方程无实数根无实数根 0 2 2 q p 2 当二次项系数为当二次项系数为 1 1 时时 常数项配成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公式法 公式法 注意注意 的符号的符号abc 1 一元二次方程 当时 它有两个实数根 00 2 acbxax04 2 ac b a acb b x 2 4 2 1 a acb b x 2 4 2 2 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00 2 acbxax 在求根公式中 如果 那么 即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04 2 ac b a b xx 2 21 3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只要把方程化为一般式 00 2 acbxax 如果 把 的值带入求根公式 就可以求得方程的实数根 04 2 ac b abc 如果 那么原方程无实数根无实数根 04 2 ac b 这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公式法 17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 我们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符ac b 4 2 00 2 acbxax 号 来表示 记作ac b 4 2 2 利用根的判别式 不必解方程 就可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 以及有实 数根是两根是否相等 3 一元二次方程 00 2 acbxax 当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4 2 ac b 当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4 2 ac b 当时 方程无无实数根04 2 ac b 反过来说 也是正确的 反过来说 也是正确的 注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 讨论注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 讨论 4 相等两根 不等两根 有实数根方程 0 0 0 2 a b c xa cbxax 第三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 验根时 可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a c a b xx xx 21 21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一节 正比例函数 18 1 函数的概念 1 在问题研究过程中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变量 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常量 或常 数 2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两个变量 设为和 如果在变量变量的允许取值范围内的允许取值范围内 变量xyx 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确定的依赖关系依赖关系 那么变量叫做变量的函数函数 yxy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 x 3 如变量是变量的函数 是自变量 其中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依赖关系 是由yxxyx 表达出来的 xy210 这种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函数解析式 4 例题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赖关系 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解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 取值范围 变量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yx 化 由 当取一个定值时 的值也随之确定 可见 变量与xyy 变量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 是的函数 是这个函数xyx y 的解析式 5 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 6 每一个函数都有定义域每一个函数都有定义域 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 如果不加说明 那么这个函数的 定义域是能使这个函数解析是有意义的所有实数所有实数 7 如果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 那么对于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 变量的对yxxay 应值叫做当时的函数值函数值 ax 8 为了深入研究函数 我们把语句 是的函数 用记号来表示 括号内的yx xfy 字母表示自变量 括号外的字母表示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xfyx 9 函数记号中括号外的字母不同 如 等 表示随着随着变化而变变化而变 xgy xFy yx 化的规律不同化的规律不同 10 在函数用记号表示时 表示当时的函数值 xfy afax 18 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不等于零这个常数不等于零 那么就说这两 个变量成正比例正比例 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 成正比例 就是 或表示为 xy 0 xk x y 0 kkxy 2 解析式形如 常数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 其中常数叫做比例系比例系 0 kkxyk 数数 3 在求证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 先设解析式为 其中系数待定 再利用 0 kkxyk 已知条件确定的值 这样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 k 4 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可以归纳为 1 列表 2 描点 3 连线 由画图操作过程可知 所画直线上任意一点的 坐标都满足函数解析式 同时 以这个xy2 解析式所确定的与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xy 标的点都在所画的直线上 我们就说 这条直线这条直线 是函数是函数的图像的图像 并把它表示为 直线直线 xy2 xy2 一般的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和点的一条直线一条直线 0 kkxy 00 O kM 1 我们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叫做直线kxy kxy 5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 正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0 kkxy 1 当 0 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 三一 三象限 自变量的值逐渐增大增大时 的kxy 值也随着逐渐增大增大 2 当 0 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 四二 四象限 自变量的值逐渐增大增大时 的kxy 值也随着逐渐减小减小 7 性质 1 和性质 2 的逆命题也是正确的 可以直接利用 8 当函数有定义域时 注意函数图像为射线 当函数有定义域时 注意函数图像为射线 e g e g 或线段 或线段 e g e g 0 x100 x 第二节 反比例函数 18 3 反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不等于零的常数 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反 比例比例 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 成反比例 就是 或表示为xykxy 00 xk x k y 2 解析式形如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其中也叫做比例系数比例系数 00 xk x k y k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x k y 反比例函数由系数确定 为不为零的常数 kk 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叫做双曲线双曲线 00 xk x k y 它有两支两支 两支曲线关于原点对称两支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4 画函数图像时 用光滑的曲线 包括直线 把各坐标点连结 5 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00 xk x k y 1 当 0 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 三一 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 当自变量k 的值逐渐增大增大时 的值随着逐渐减小减小 xy 2 当 0 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二 四二 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 当自变量的kx 值逐渐增大增大时 的值随着逐渐增大增大 y 3 图像的两支都无限接近于轴和轴 但不会与轴和轴相交 xyxy 原因 1 不与轴相交 当与轴相交时 但中 yy0 x x k y 0 x 2 不与轴相交 当与轴相交时 但中 若xx0 y x k y 0 k 说明 但 0 y0 x0 x 6 性质 1 和性质 2 的逆命题也是正确的 可以直接运用 第三节 函数的表示法 18 4 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 列表法 图像法 解析法 列表法 图像法 1 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表格来表达 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 2 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图像来表示 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像法图像法 3 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数学式子来表达 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解析法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前 300 年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整理编写的 Elements 在公元 1607 年由明 代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和译为 几何原本几何原本 第一节 几何证明 19 1 命题和证明 1 演绎证明是指 从已知的概念 条件出发 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 推 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演绎证明简称证明证明 2 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定义 3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 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真命题 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假命题 4 命题的题设题设和结论结论 如果 那么 5 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公理 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 始依据 6 有些命题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 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判断 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 7 假命题 命题除公理 定理外其他真 定理 公理 真命题 命题 8 证明真命题过程 e g 1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 并在图 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 2 根据题设和结论 结合图形 写出 已知 和 求证 已知 如图 直线分别与 相交于点 ABCDEFABCDGM 分别平分 与 GMNHAGHDHG 求证 GMNH 3 经过分析 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 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 已知 ABCD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AGHDHG 又 平分 已知 GMAGH 角平分线的定义 AGH 2 1 1 同理 DHG 2 1 2 得 等式性质 21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GMNH 9 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有一个反例就够了 19 2 证明举例 注意方法 运用要灵活 思路要宽注意方法 运用要灵活 思路要宽 第二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 19 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 在两个命题中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 第二个命题的题设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它的互逆互逆命题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逆命题 2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 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叫 做另一个的逆定理逆定理 3 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命题 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19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19 5 角的平分线 1 定理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逆定理 在一个角的内部 包括顶点 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在一个角的内部 包括顶点 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 上上 3 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在这个角的内部 包括顶点 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19 6 轨迹 1 点按照某个条件运动形成的图形图形 我们就说它是符合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点的轨迹 2 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 在一个角的内部 包括顶点 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顶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的圆 5 所做轨迹条件 所做轨迹条件 1 1 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某个条件 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某个条件 2 2 满足条件的点都在图形上 满足条件的点都在图形上 6 利用轨迹相交进行作图的方法叫做交轨法交轨法 第三节 直角三角形 19 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 定理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LH 无逆定理无逆定理 19 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定理 1 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升本物理大学物理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专项训练试卷
- 网红种草合作合同范本
- 酒店入住协议价合同书
- 购销合同三方合同范本
- 监控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福建墓碑购买协议合同
- 社区广告物料合同范本
- 翻新养护工程合同范本
- 进口电梯维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 公司廉政谈话制度
- 银行物业年终工作总结
- 妇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 CQI-23Molding Process Assessment 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空)
- 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湘教版
- 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康养咨询项目合同
- JTS∕T 276-3-2019 沿海港口工程参考定额(非正式出版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