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术型 硕士 研究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和论文工作计划表 所在学院: 外国语学院 学 号: 141110013 姓 名: 王小慧 学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语言学 开题题目: 中非关系新闻报道的多模态批评性对比分析 民日报 和尼日利亚 抨击报 为例 导师姓名: 韦琴红(教授) 入学时间: 2014 年 9 月 填表日期: 2015 年 12 月 12 日 2 一、 论文来源的课题名称及类型:(属于国家、省、市、学校、自选中的哪一种?) 论文来源的课题名称: 中非关系新闻报道的多模态批评性对比分析 以人民日报 和尼日利亚抨击报 为例 ; 论文来源的课题类型:自选课题。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与非洲的历史交往和 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1956年埃及作为非洲国家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 非洲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开阔,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经济对外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友好关系对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极为重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军事上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他们害怕中国的崛起给他们带来威胁,妄图破坏中非友好关系,抛出中国在 非 “新殖民主义 ”的论调,非洲部分国家和民众也受到了这种论调的影响,所以,让非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意识形态意义,让他们接纳,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运用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中非媒体关于中非关系的报道,从中揭示出中国和非洲的 意识形态意义,让非洲,让世界更加了解,接纳中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也对中国应对非洲策略方面有所启示,让中国更好地处理中非关系。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多模态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与科技的关系日益密切,单 纯从语言的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话语分析也从从语言这种单模态发展到语言、声音、图像、颜色等多模态。传统话语分析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由美国语言学家 出的。但是传统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以语言为研究对象 ,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 ,忽视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的表现形(朱永生, 2007)。而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 ,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体现 ,而且以图画、动画 、声音、图标、颜色、编排等多模态同时出现。图像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生产 ,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李战子, 2003)。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 ,良好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也越来越为重要( 1996)。正如胡壮麟( 2007)所言 ,传统的 3 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 国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以 2006) , 1996 /2006, 2001) , 2005) , 2004) 和 2004) 等最为突出,重在文本的解读,而较少涉及社会场景和人物关系 ( 012) 。 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起始于 21 世纪初,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多模态口语语料库问题研究、教学领域中的多模态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应用领域研究。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方面,李战子( 200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开创了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的先河。之后,胡壮麟( 2007)从多模态与计 算机符号学的关系角度、朱永生( 2007)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角度、张德禄( 2009)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在多模态口语语料库问题研究方面,王立非、文艳( 2008)介绍了多模态分析软件 其主要功能,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该软件开展应用语言学研究。 在教学领域中的多模态研究方面,陈瑜敏、秦小怡( 2007、 2008)考察了教育语境下介入意义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体现形式问题;顾曰国( 2007)探讨了多模态与教育技术的关系;韦琴红( 2009)就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 元识读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德禄( 2009)分析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应用领域研究方面,李战子、向平( 2007),赵宝福 ( 2008),李妙晴( 2007、 2008)等对影视作品作了多模态分析研究;胡瑾 & 曾蕾( 2007)对三维空间中的国际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叶起昌( 2005、 2006),曾蕾 & 梁红艳( 2007),李妙晴( 2007)对电子语篇中的图文关系进行了多模态研究;胡壮麟( 2005)、成文 & 田海龙 ( 2007)、 丁建新( 2007)、王红阳( 2007)、田璐 & 刘泽权( 2008)、程春松( 2008)、励松青( 2005)、胡丹( 2007)、郑静东( 2008)、韦琴红( 2008, 2009)等对二维平面的图文关系进行了多模态研究,其中,就新闻报道方面,成文 & 田海龙 ( 2007)对 2003 年发布的 闻病例报告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郑静东( 2008)就普利策新闻获奖图片进行了多模态话语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韦琴红( 2008)探讨了多模态媒体语篇。关于中非关系报道方面,虽然纪俊男( 2014)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 角度来研究 “中国媒体对非洲报道 ”这一问题,但只 是研究了 “文字 ”这一种符号,并没有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因此,本文从多模态,而不是单模态角度研究中非关系报道,具有创新意义。 ( 2) 批评性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都借鉴了社会学、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 4 批评话语分析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以 为代表 ,以社会问题尤其是种种不平等现象为针砭对象 ,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和方法 ,对大众语篇如报纸、政治性宣传文章、官方文件等进行批评分析 ,揭示语篇 所体现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唐青叶, 2008)。 出批评话语分析中的 “话语是一个交际事件 ,是各种意义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话语互动、书写文本以及相关的手势、面部表情、印刷布局以及其他符号等 ”(刘立华, 2008)。其中的 “话语 ”已不仅仅局限于以文字为基础的语篇 ,廖益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也认可多模态的分析框架 :除了语言以外 ,其他符号模式都可以进行分析 ,如视觉图像、布局、手势以及声音等(廖益清, 2008)。 1979 年,受到 19 世纪 70 年代后期媒体话语系统性记述的影响, 版了书,在书中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分析工具,其理论来源系统功能语法,并作出解释,批评性话语分析由此出现。随后,书本 986)和论文 1987)大大提高和完善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论。 1988 年开始,随着 990), in in 991)等出版,批评性话语分析不断进军学科领域,并在 1992 年得到机构认可。 1991)扩宽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架构,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新闻语篇中,如 in in 认为任何形式的 语言选择都渗透了意识形态意义,并不是中立的,批评性而话语分析是语言学作为工 具的一种实践,他对媒体话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借鉴了功能语言学理论 979)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新闻语篇进行了批评性话语研究,他认为,不同语言形式的选择代表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 979) 在 书中就美国炮轰利比亚事件进行了新闻语篇及物系统,句法结构,情态系统和报道性话语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新闻语篇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下的产物。 979)在 书中认为语言是社会体系下的一种社会符号和话语,他们研究了话语,语篇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媒体研究方面,他们认为,不同的新闻价值决定了不同社会中的新闻形式。 996) & 996)表示, 本书是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的里程碑。 1980)研究了影响新闻所暗含意识形态的外在因素。 980)从社 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媒体和新闻话语,并且对新闻类语言中的意识形态做了研究。 989)认为语言和话语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他认为研究新闻语篇应该分析语 5 篇,过程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新闻语篇分成语篇、互动和语境三个维度,提出新闻语篇分析的三步骤:叙述(探究新闻的句法,语法和语篇特点)、理解(探究新闻话语和新闻输出的关系,新闻分布和新闻消费的关系)和解释(探究新闻话语和社会语境的关系)。著作 批评性话语分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维 模式被作为实践工具广泛运用于批评性话语分析 (2002)。 英国学者 2002)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媒体,他探究了媒体和新闻语篇如何代表社会事实,以及社会权势和媒体如何互动等问题。 一些学者,如 989)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新闻话语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比了英语和西班牙语新闻编辑,发现英语编辑比西班牙语更加正式。 1989) 对比分析了芬兰语,英语和德语新闻编辑的不同。 et (2000) 对比分析了中英文新闻话语, 发现中英文新闻话语的目的不同,中英文新闻的修辞模式在角度,文化,政治和认知方面也不同。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如 等,一些学者开始对一些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研究,但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唐岚, 2008) 。 000,2002)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一种实践工具。 19 世纪 90 年代,国内有关新闻话语的批评性话语研究开始出现。国内学者认为,新闻话语反映了报纸的观点和立场,而新闻 的客观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995a)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发展,哲学和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引入国内。 995b) 在一些新闻事例中探讨了新闻话语的及物系统和人际系统并且语言批评性话语分析将成为国内语言研究趋势。 2005)在 书中介绍了新闻话语的筛选,标准和分析方法等。 2000:44)认为新闻语言既不是一种透明的交流媒介,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 缩影,而是社会过程的一个参与者。他曾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起源,发展和方法论,也探讨了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2001)探讨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02)分析了一则新闻报道案例,目的在于揭示话语,权势和意思形态之间的关系。 虽然关于中非关系的研究很多,中非关系报道的研究也有, 如 施特劳斯 ( 和萨维德拉 ( 主编的 中国与非洲 : 全球化和发展中的新兴模式 ,该书试图将研究主题放 到更为广泛的发展趋势中来考察,并进行了详细的个案研究 。 中国在非洲的新角色 和布劳提冈的 巨龙的礼物 : 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书中主要 6 描述中国对于非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但 研究 主要是 中国对中非关系报道研究 ,或者非洲对中非关系报道研究,很少讲中非报道结合起来对比研究,虽然徐晶晶( 2011),也有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分析 中国在非投资 报道,但对比的是中国和美国媒体的报道,而不是中国和非洲媒体的报道。所以,从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比分析研究中非媒体关于中非关系报道是比较新的研究问题。 (二) 发 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表达手段的增加,如图像、颜色、声音、印刷体式等,关于新闻报道的解读已不再局限于语篇分析,而且可以扩展到通过图像、颜色、声音、印刷体式等方面的解读,还可以将这些方面与语篇分析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内涵,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新闻报道,提高其新闻赏析能力。 中非关系 研究基本 是从两个相互关联但方向不同的起点开始的,前者是从中国开始,将中国动力与非洲情境相结合,后者则从非洲本土开始,将中国存在纳入非洲当地环境之中。随着中非关系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主题,这两者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三) 参考文献 1 A, & P, J, , 2006. 2 J, J, 5th , 1997. 3 J. , , 2002. 4 s 2009) . 5 N. , , 1989. 6 M. , , 1980. 7 R, , 1986. 8 R. , R. , G. , T. , , 1979. 9 R. , on , 1987. 10 R. , in in , , 1991, 12(4): 971991. 11 S. , D. , A. , P. , ( , 1980. 12 s 2009 ) . 13 2009 ) . 14 G, & T, , 2001. 15 G, & T, , 1990. 16 G, R. , , 1979. 17 S, A , 2004. 18 O, K, L, (, , 2004. 19 R. , S, W, A., , 2000. 20 T, , 2005. 21 曾蕾 , 梁红艳 . 学术话语中多模式投射“隐喻式”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7, (4):14 22 陈瑜敏 , 秦小怡 . 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07, 第 12 期 (12):15 23 陈中竺 , 批评语言学述评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1995, 第一期 :21 24 陈中竺 , 语篇与意识形态 :批评性语篇分析 对两条罢工新闻的分析 J. 外国语 , 1995, 第三期 . 25 成文 , 田海龙 .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 J. 南京社会科学 , 2006, 08 期 (8):135 26 程春松 .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J. 电影文学 . 2008 年 15 期 . 8 27 戴炜华 , 高军 . 批评语篇分析 :理论述评和实例分析 J. 外国语 , 2002, 第六 期 :42 28 丁建新 . 视觉的语法 :童话插图中情态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7(5):39 29 顾曰国 . 多媒体 , 多模态学习剖析 J. 外语电化教学 , 2007, 02 期 (02):3 30 胡丹 .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则香水广告赏析 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 2007, 24(3):126 31 胡瑾曾 , 蕾学 . 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07, 3(3):12 32 胡壮麟 , 董佳 .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 对一次 示竞赛的语篇分析 J外语电化教学 , 2006, 03 期 (03):3 33 胡壮麟 .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07(1):1 34 纪俊男 . 以非洲国家为例探析我国公共媒体如何帮助国家提升软实力 D. 北京 :外交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法语 ), 2014. 35 李妙晴 . 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J电影 . 文学 , 2007/8. 36 李妙晴 . 双重视角下的爱情挽歌 多模态话语 分析电影色 , 戒 J. 电影评介 , 2008/4. 37 李战子 , 向平 . 当代中国新话语之一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巴赫金式解读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8, 23(6):21 38 李战子 .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 外语研究 , 2003(5):1 39 励松青 . 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 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7(02):56 40 廖益清 . 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J. 外语教学 , 2008(5):23 41 刘立华 . 批评话语分析概览 J. 外语学刊 , 2008(3):102 42 唐青叶 . 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 J. 外语研究 , 2008(3):15 43 田璐 , 刘泽权 .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 J.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第 3 期 (3):123 44 王红阳 . 卡明斯诗歌“ l(a”的多模态功能解读 J. 外语教学 , 2007, 28(05). 45 王立非 , 文艳 .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J. 外语电化教学 , 2008, 第 3 期(03):8 9 46 韦琴红 . 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 , 2009, 02 期 (2):28 47 韦琴红 . 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 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 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8, 15(6):16 48 韦琴红 . 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 M. 科学出版社 , 2009. 49 辛斌 .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J. 外国语 , 2002, 第六期 :34 50 辛斌 . 批评语言学 :理论与应用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5. 51 辛斌 . 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J. 外语教学 , 2000, 第四期 :44 52 辛斌 . 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 J. 现代外语 , 1996, 第一期 :21 53 徐晶晶 . 关于中美报纸对中国在非洲经济投资报道的批评话语研究 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 2011. 54 叶起昌 . 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6, 38(06):437 55 叶起昌 . 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 系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2005, 4(4):61 56 张德禄 .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J. 中国外语 , 2009(1):24 57 张德禄 .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D. 外语教学 , 2009, 04 期(4):15 58 赵宝福 . 多模态话语分析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老无所依的电影海报 J. 科教文汇 , 2008(05). 59 郑静东 . 多模态话语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 以一幅普利策新闻获奖图片为例 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 2008(02):111 60 朱永生 .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 , 2007(5):82 10 1. 引言 究背景 究目的和意义 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 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 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 评性话语分析相关研究 外批评性话语相关研究 内批评性话语相关研究 闻话语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相关研究 外相关研究 内相关研究 3. 理论框架 会符号学 言作为社会符号思想 功能思想 评性话语分析 语和意识形态 语、控制与权势 语与社会 觉语法 像的再现意义 像的互动意义 像的构图意义 4. 研究方法 据收集 11 据来源 据分类 5. 对比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米、面制品的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考核试卷
- 跨文化沟通与国际合作考核试卷
- 连锁酒店品牌形象宣传手段研究考核试卷
- 谷物磨制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考核试卷
- 棉花加工设备的声学降噪技术考核试卷
- 新育儿护理方法实践指南
- 影视作品烟雾机租赁与特效制作合同
- 高效冲击试验机租赁及材料抗冲击性能改进合同
- 区块链智能合约法律审查与合同执行监督合同
- 模块化建筑幕墙胶缝更换与装配式建筑合同
-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23年
- 水和电解质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 SG-T048-结构吊装施工记录
- 温岭市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神木县四门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3年广西三类人员B证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试题及答案分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的思考珍视生命微课
- 数学手册(高清版)
- 《安井食品采购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正文】》17000字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 招聘与配置课程心得体会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