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1页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2页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3页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4页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6 C2 L1 2014 浙江卷 从甲图到乙图 表明 甲图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 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6 B 解析 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 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 甲图中清初期的 剃发蓄辫 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 饰 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 剪辫 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 两幅图充分说明习 俗变迁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 故本题选择 D 项 17 L1 2014 浙江卷 下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 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出版业的发展 B 广告业的进步 C 婚姻礼俗之变迁 D 世界文明之演进 17 D 解析 本题以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在解答图表类题目时 需留意图片中的信息 从题干 某报截图 说明与 出版印刷业发展有关 故 A 项正确 从图片中 求婚广告 可获取广告业和婚姻习俗变迁 的信息 故 B C 两项正确 图片反映不出 世界文明之演进 的信息 故本题选择 D 项 13 L1 2014 安徽卷 1912 年 4 月 22 日 申报 刊载 西装叹 更有西装新少年 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 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 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 购舶来品 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A 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3 D 本题以 申报 刊载的近代社会习俗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提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报纸中既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 同时也表 明作者的态度 金钱浪掷轻利权 即不赞成这种时尚 A 项表述片面 予以排除 B 项 着西装主要在城市中 并不是普遍现象 故予以排除 C 项表述太过绝对 正确答案选 D 项 17 L1 2014 北京卷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 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 17 B 解析 本题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 调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提供的信息看 墙上悬挂的仍然是中国传统 的山水画 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 无法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图 片中的人物剪去了长辫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 照明已经使用了电灯 反映 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故选 B 项 15 L1 2014 福建卷 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 会原因是 A 西式服饰传入 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 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 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 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15 B 解析 本题以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的流行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 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旗袍是在中国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基础 上 结合西方服饰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服饰 A 项错在 完全西化 旗袍本身具有高开 叉的特点 不符合传统纲常伦理对妇女的着装要求 但由于中华民国建立 人们思想观念 发生变化而逐渐被人们接受 B 项正确 C 项错在 开始 D 项不是社会原因 故选 B 项 6 L1 2014 江苏卷 下面漫画 发辫之将来 从本质上表明 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6 C 解析 本题以漫画 发辫之将来 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 并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从漫画中找准有效信息 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 部分 代表崇尚西洋 还保留了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 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 故本 题选 C 项 A 项只显示漫画一部分信息 B 项错在 刻意保存 这是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D 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 38 C2 C3 J2 L1 2014 山东卷 24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 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 与女性解放 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 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 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 中国婚姻史 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 制的柱状图 乙 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 家 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 画面中的 故事发生在 1919 年前后 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1 一天 鸣凤在走廊上遇见觉慧 便习惯地称呼觉慧为 三少爷 2 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 大太太周氏派人来找鸣凤 3 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消息 周氏虽也不忍 但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 自己也 不敢违抗 4 鸣凤抱定死的决心 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 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 地 丙 摘编自 1919 年末长沙 大公报 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 父为其订了亲 未婚夫不幸去世 父母准备叫她守 望门寡 李欣淑 在女校念过书 不满这种包办婚姻 因而反抗出走 到北京工读 她说 我于今决计尊 重我个人的人格 积极的和环境奋斗 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 保守和进步共存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 研究该课题时 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 研究材料甲 4 分 2 据材料乙 丙 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 的依据 举一例说明即可 6 分 3 使用材料乙 丙进行课题研究时 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 说明理由 6 分 4 据材料丙并结合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结论 加以阐述 8 分 38 答案 24 分 1 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 宣传褒扬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 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 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 为探讨 20 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 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 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 的关系 举一例 说明即可 如 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 希望娶鸣凤为妻等 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 思想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 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 反 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3 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 相对较为真实 史料价值较高 材料乙是文学作品 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但有艺术加工成分 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 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 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 20 世纪初中国 女性解放的缩影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为反 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 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 新思想 促进了女性解放 文化上 新式教育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 科学的弘扬 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 反对专制制度 追求民主 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 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 会前提条件 解析 本题以妇女解放为切入点 考查 20 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变化 并渗透研究性 学习 史料教学 比较史学等内容 第 1 问要从反面印证古代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可以和 其他史料对比运用 从而为探讨 20 世纪初妇女解放情况提供资料 第 2 问 材料乙中觉 慧和鸣凤因为封建等级不能在一起 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 无奈选择自杀 从中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纲常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仍然很严重 材料丙中李欣淑毅然反对包办婚姻 追求个 人自由 幸福 据此可以看出新时期妇女的解放 从而反映结论 第 3 问主要探究了史 料的价值 材料乙是文学作品 带有艺术加工成分 材料丙则出自 大公报 的新闻报道 相对真实 史料价值更高 第 4 问可从 20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变化展 开论述 注意一定要紧紧围绕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这一观点来论证 所谈 内容必须回归到对女性解放的影响上来 另外还要注意言之有理 论之有据地阐述 13 L1 L2 2014 天津卷 18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 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 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 奢靡风习创于盐商 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扬州地区物质繁荣 名流荟萃 周边 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以至 作事轩昂 向曰 扬气 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 阅读材料一 回答何谓 扬气 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5 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 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 短衫窄裤 头戴小 草帽 口衔烟卷 时辰表链 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 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 日用洋 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原先的 扬气 今则竟曰 洋气 了 摘编自孙燕京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 材料二中的 洋气 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从 洋气 变为 洋气 的原 因 6 分 材料三 20 世纪末 中国百姓生活中 电话从 摇着打 到 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 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 将服饰产品打 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 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 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 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 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等 3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 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 分 4 综上 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3 分 13 答案 1 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 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商品的输入 西方文化的影响 3 19 世纪后期 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 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外来影响 解析 本题以社会生活风尚变化为切入点 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阐释 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 1 问的第一小问 依据材料一的信息即可概括 第二小问的影响从奢靡生活风气对 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进行分析 第 2 问 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 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 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 的必需品 等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 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联系所学 知识 从政治 经济 文化等角度归纳即可 第 3 问 结合时代特征 从材料二信息中可以看出 19 世纪后期 中国人被动接受西 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而材料三中的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积极主 动学习西方文化并融入世界 第 4 问 从材料一及材料三中可归纳出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等因素 从材 料二中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可归纳出外来影响因素 14 I1 I2 L1 L2 N2 T2 2014 四川卷 30 分 历史叙述 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 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 从无序向有序 发展的趋势 参照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叙述 这一趋势 10 分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 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 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 10 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 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 其实 那个时候的中国 天下滔滔 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 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 欲破启锢闭 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 化 除了 中体西用 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 用 无所依托 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 力 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 新政将按计划进行 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 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 情绪主义 的产物 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 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 中体西用 的 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6 分 按照这一原则 任选材料四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4 分 14 答案 1 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 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 世 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 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 则 19 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第一次在世界范 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中叶 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 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制度化 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 易新时期的开始 2 整理 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 的变迁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 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 鸦片战争后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 文明的冲击 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 现 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 评价 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 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 件 辛亥革命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 新政 步入困境 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 以及新文化运动 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 考查经济全球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民主 革命的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第 1 问要说明 从无序向有序 发展的趋势 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化进程 工业革命 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 建立 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 范化 第 2 问 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 一是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 的知识 二是探讨因果联系即分析原因 然后 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 的原因 第 3 问根据材料四 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得出陈旭麓肯定 中体西用 的结论 从 那个时候的中国 可知他评价 中体西用 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 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 按照这一原则 材料四表格对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的评价都是错误的 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14 T1 L1 B1 3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创立三舍法 即将太学分为上 内 外三舍 学生入 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 定期试其行艺 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 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 考试合格 尚不能直接升舍 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 凡列入一 二等者 才能 升入内舍学习 内舍进行升舍考试 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 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 才能 升入上舍学习 上舍生学习两年 期满进行毕业考试 由政府派员主考 学官不得参与 成绩评定分为上 中 下三等 上等以官 中等免礼部试 下等免解试 后来 武学 算学及地方官学等 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 考试 升补 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 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 年 国民政府公布 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 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教育部长朱家骅说 会考 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 会考制度 并非用以使任 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 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 陶行知说 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 会考所不要的 不必教 甚而至于必不教 在 学生们赶考的时候 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 不利学生健康 1936 年 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 局 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 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 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 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 中国教育史研究 现代分卷 材料三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 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 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 中学无法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 1926 年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 SAT 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1950 年 林奎斯特教授认为 SAT 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 他另起炉灶 创立了美国高 校测验 ACT 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 1960 年 ACT 正式作为一种美国 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 当今 SAT 和 ACT 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 中外考试比较 1 根据材料一 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 6 分 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 校教育的影响 4 分 2 根据材料二 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 分 概括 争论双方的理由 4 分 争论的结果如何 2 分 3 根据材料三 分别说明 SAT 和 ACT 设立的初衷 4 分 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 4 分 结 合所学知识 美国 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2 分 4 结合以上材料 请自选一个角度 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 6 分 14 答案 1 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 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 离 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 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 有助于完善 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2 会考的利弊 认为有利者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 考查学校办学业绩 认为有弊 者 是应试教育 不利国家发展 不合教育原理 不利学生健康 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 调整 3 SAT 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 ACT 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 的学习 SAT 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ACT 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 联邦制 4 评分参考 略 解析 本题以教育改革为切入点 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阐释和说明历史 现象的能力 第 1 问 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的关键句 升舍考试 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 及学业成绩 政府派员主考 学官不得参与 成绩评定分为上 中 下三等 概括得出 答案 第二小问从学校管理 人才选拔方面来分析 第 2 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是 利弊之争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双方理由 从材料二 1936 年教育部所作的调整归纳结 果 第 3 问 根据材料三信息 学业性向测验 SAT 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考查学 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 被高校使用 归纳二者的目的和主要区别 政治制度 可根据材料三 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 分析得出 第 4 问围绕考试改革 言之成理 即可 如 废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现行高考制度不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 和能力 不能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等 借鉴宋代三舍法的经验 升学考试与平 时成绩和操行相结合 有助于选拔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1 2014 嘉兴期末检测 据学者统计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 很大 如集体婚礼 西式婚礼等 但即便在大城市 丧葬旧俗依然盛行 如丧事披麻戴孝 期内不洗脸 不洗衣服等 南北各地均如此 究其原因主要是 A 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 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C 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 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1 A 解析 据题干可知 即便在大城市 丧葬旧俗依然盛行 传统婚俗沿袭 当 然受到年龄层次 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但根本原因还在于 中国经历了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 即使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传统忠孝礼节观念仍然根 深蒂固 故 A 项正确 B C D 三项错误 2 2014 绍兴期末调测 龚祥瑞在自传 盲人奥里翁 中记载 辛亥革命那一年 在我出生的那一天 旧历六月初八 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 去了 这一材料说明 A 清末已出现市民的辫子被乡勇强迫剪掉的现象 B 清末新军和军官学堂的学生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C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D 清朝末年乡勇自作主张强迫市民剪掉辫子成风 2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 辛亥革命斗争的对象是清王朝 剪辫子是反清的表现 故 A 项正确 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是在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的移风易俗措施的影响下出现的 材料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那一年 故 B C 两项错 误 D 项不能反映材料内容 排除 3 2014 天津六校联考 20 世纪 30 年代 自然 方便的握手礼节成为中国社交场合中 最常见的相见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自由平等的文明精神 B 西式礼仪被广泛接受 C 人与人的关系趋于简单 D 民主共和的精神 3 A 解析 据题干情境 自然 方便的握手礼节成为中国社交场合中最常见的相 见礼 表面上反映出西式礼仪被广泛接受 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交风气 的日渐开通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无法从握手礼节推测出人与人的关系趋于简单 C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无关 D 项错误 4 2014 商丘期末统考 1912 年 6 月 1 日 大公报 载 革命巨子 多由海外归来 草冠革履 呢服羽衣 已成惯常 互相效仿 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从根本上 说明了 A 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 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 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 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4 C 解析 材料信息 革命巨子 多由海外归来 草冠革履 呢服羽衣 已成惯常 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革命巨子 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推 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故 C 项正确 A 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 排除 B 项仅提 到西装革履的流行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 排除 5 2014 福州质量检测 1929 年 大公报 刊登一则 离婚法论 的卖书广告 称 本书共二十余万言 有学说 有法条 有判例 有轶闻 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 足 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B 北洋政府加强法制建设 C 大公报 属于政论性报刊 D 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5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离婚法论 的卖书广告 可知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中 法律意识增强 而并非政论 故 D 项正确 C 项错误 鸦片战争前后 林则徐组织人编译 各国律例 开始介绍西方法律 A 项错误 1929 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B 项错 误 6 2014 孝感一模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 啤 字 啤字是根据英 德 法文的头两 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 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 很多人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这反映了 A 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 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 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 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6 C 解析 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作为对中国传统酒文 化的补充 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故 C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已被西化 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崇洋媚外观念 的信息 故 A B D 三项错误 7 2014 永州二模 有学者认为 20 世纪初期 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 备着 而是为思考问题 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旨在说明 A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 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B 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 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C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7 B 解析 据题干 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 寓意原来人们被传统思想文 化所统治 而是 告知我们后半句才是学者所强调的 为思考问题 为走路而准备着 说明人们的思想状况 行为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故 B 项正确 A 项内容题干有所反映 但 不是作者旨在强调的内容 排除 C 项内容同题干所述不符 D 项情况发生于新中国成立 后 排除 L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 30 L2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20 世纪 20 年代 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 当时 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 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 1 而在北京和天津 这一比例高 达 5 1 甚至 6 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0 C 解析 本题以上海与北京 天津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为切入点 考查近代社 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准确把握材料含义 材料揭示了 20 世纪 20 年代 上海已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 材料 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 排除 A 项 从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看 北京 天津地区远远高 于开放程度较高的上海 但这不能说明京津民众接受外来事物的热情较高 排除 B 项 中 国电影拷贝有一定的流通税费 故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代价太高 京津民众看外 国片的几率增多 故 C 项正确 D 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不符 排除 14 I1 I2 L1 L2 N2 T2 2014 四川卷 30 分 历史叙述 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 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 从无序向有序 发展的趋势 参照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叙述 这一趋势 10 分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 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 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 10 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 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 其实 那个时候的中国 天下滔滔 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 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 欲破启锢闭 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 化 除了 中体西用 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 用 无所依托 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 力 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 新政将按计划进行 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 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 情绪主义 的产物 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 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 中体西用 的 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6 分 按照这一原则 任选材料四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4 分 14 答案 1 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 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 世 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 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 则 19 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第一次在世界范 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中叶 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 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制度化 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 易新时期的开始 2 整理 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 的变迁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 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 鸦片战争后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 文明的冲击 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 现 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 评价 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 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 件 辛亥革命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 新政 步入困境 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 以及新文化运动 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 考查经济全球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民主 革命的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第 1 问要说明 从无序向有序 发展的趋势 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化进程 工业革命 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 建立 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 范化 第 2 问 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 一是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 的知识 二是探讨因果联系即分析原因 然后 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 的原因 第 3 问根据材料四 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得出陈旭麓肯定 中体西用 的结论 从 那个时候的中国 可知他评价 中体西用 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 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 按照这一原则 材料四表格对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的评价都是错误的 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13 L1 L2 2014 天津卷 18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 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 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 奢靡风习创于盐商 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扬州地区物质繁荣 名流荟萃 周边 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以至 作事轩昂 向曰 扬气 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 阅读材料一 回答何谓 扬气 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5 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 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 短衫窄裤 头戴小 草帽 口衔烟卷 时辰表链 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 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 日用洋 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原先的 扬气 今则竟曰 洋气 了 摘编自孙燕京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 材料二中的 洋气 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从 洋气 变为 洋气 的原 因 6 分 材料三 20 世纪末 中国百姓生活中 电话从 摇着打 到 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 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 将服饰产品打 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 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 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 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 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等 3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 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 分 4 综上 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3 分 13 答案 1 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 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商品的输入 西方文化的影响 3 19 世纪后期 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 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外来影响 解析 本题以社会生活风尚变化为切入点 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阐释 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 1 问的第一小问 依据材料一的信息即可概括 第二小问的影响从奢靡生活风气对 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进行分析 第 2 问 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 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 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 的必需品 等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 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联系所学 知识 从政治 经济 文化等角度归纳即可 第 3 问 结合时代特征 从材料二信息中可以看出 19 世纪后期 中国人被动接受西 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而材料三中的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积极主 动学习西方文化并融入世界 第 4 问 从材料一及材料三中可归纳出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等因素 从材 料二中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可归纳出外来影响因素 8 2014 南通一模 在 1896 年至 1911 年间 中国新建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