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chapter10-人力资本投资.ppt_第1页
劳动经济学chapter10-人力资本投资.ppt_第2页
劳动经济学chapter10-人力资本投资.ppt_第3页
劳动经济学chapter10-人力资本投资.ppt_第4页
劳动经济学chapter10-人力资本投资.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人力资本投资 一 人力资本概述二 教育投资分析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四 劳动力的流动 一 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研究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供给分析强调劳动者是否参加工作以及如何进行工作选择方面的决策 传统的劳动供给曲线假定劳动是同质的 这不能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 一 人力资本概述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 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年代 劳动具有异质性的特点 而且大量的劳动力供给选择要进行较大的初始投资 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既包括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又包括个人终生收入在内的理论模型和框架 这是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最大区别 一 人力资本概述 教育的属性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消费 它是消耗物质资源和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教育不是纯粹的消费 尽管也非一种纯粹的投资 它既有消费 更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和属性 按照现代人力资本类型的划分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和培训 劳动力流动和迁徙 劳动力的健康等 其中教育和培训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个人终生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阶段 早期的儿童阶段 取决于他人的决策 青少年和成年初期 在劳动力市场上所开展的业务培训和短期培训等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范畴可以按照生命周期年表来加以描述 用于孩子抚养和儿童开发上的资源代表学前投资 这些投资将与随后而来的正规教育投资相重迭 在有关职业培训与学习 寻找工作与劳动流动和工作努力等方面的投资将发生在整个就业年龄段 保健投资和其他维护健康的活动则要伴随人的终生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存量已显著上升为一个重要的部分 美国在1990年时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约为42万美元左右 其中59 的财富 即相当于人均24 8万美元 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形式 据估计加拿大 法国和日本的人均人力资本分别为15 5万 31 5万和45 8万美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 人力资本已经占到人均财富的64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二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亚当 斯密 最早在 国富论 提出这个概念 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者的技能影响个人收入 学习一种才能 须做学徒 这样费去的资本 好象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身上 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 可以和便利劳动 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 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 但这种费用 可以得到偿还 赚取利润 一 人力资本概述 奥多 舒尔茨 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和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 代表作为 论人力资本投资 其观点有 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 表现为知识 技能 体力 健康状况 价值的总和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 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性的 一 人力资本概述 加里 贝克尔他将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提出了一套理论分析框架 其代表作为 人力资本 家庭经济分析 观点如下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到将来的收益 也要考虑到现在的收益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提出了年龄 收入曲线 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 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信息的收集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 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一 人力资本概述 雅各布 明塞尔在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行为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开创了人力资本的方法 代表作为 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 其贡献如下 他最早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 最先提出了人力资本挣得函数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提出了 追赶 时期的概念 并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的影响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三 人力资本的涵义和特点 人力资本的涵义从价值的角度看 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的知识 技能 智力和健康的投入 如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 并由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产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 那么这种投入所形成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本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的特点 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和继承的属性是一种无形资本 具有时效性 具有收益递增性 具有累积性 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一 人力资本概述 四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 这一学科研究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这种活动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贝克尔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各级正规教育 在职培训活动 健康水平的提高 对孩子的培养 寻找工作的活动 劳动力迁移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投资收益的广泛性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以资本决定的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系列难解的 经济之谜 索洛在1956年发表了 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提出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劳动力的增长和资本的增长 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产出增长要大于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增长 产出增长与投入增长之差 就是著名的索洛的 残值 库兹涅茨之谜 美国在经济增长同时 净资本形成却在减少 即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出来的 一 人力资本概述 对 经济之谜 的一些解释 贝克尔指出 解决这两个谜的最大进步是认识到劳动并不能用人时衡量 因为与其他人相比 经过训练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由于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并非同较高质量的劳动力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而较高质量劳动力需要教育和培训 这种投入也就成为真正的投资 丹尼森的研究表明 在1929年 1957年期间 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五分之一是来自教育 由于工人受教育水平提高 使劳动力的平均质量提高0 97个百分点 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0 67个百分点 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 一 人力资本概述 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罗默建立的经济增长理论 知识推进型模型 除考虑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外 加进了了第三个要素 知识 认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加入 将使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解释了增长之谜 总之 解决增长与收益之间偏差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 或包含人力资本 或考察技术进步 这两种方法都建立知识积累模型 都充分强调人力资本投资 并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一 人力资本概述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成本 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 直接成本 学费 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的住宿和伙食包括任何超出不上大学的生活费用间接成本 机会成本 前提假设 除了教育外 劳动者具有同质性 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 心理成本 主要取决于主观评价 一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收益 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 教育投资的收益是一种未来的收益经济收益 从终生收入来看 由于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 非经济收益 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的广泛等 二 教育投资分析 二 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教育投资分析收入流曲线假设劳动者工作至 岁退休 并且暂不考虑 岁以后的各种福利待遇情况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收入增量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C D终生成本 收入流 A B终生收入流 18 22 0 年收入 年龄 60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结论1 其它条件不变 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 对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 反之 总成本上升 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降 2 其它条件不变 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收入差别扩大 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 即收入流的规模会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 3 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 二 教育投资分析 影响评估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的因素 1 现实生活中 能力与学校教育在获取高报酬时都能发挥作用 2 人们时常忽略了构成报酬的福利部份 或者没有考虑某些工作的心理收益 而这些工作往往能给人愉悦的感受 3 个人的职业选择问题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文凭的两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是接受高等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 因此高学历的人能获得高报酬 第二种认为学历只是一种发现哪些员工具有高生产效率的手段 即信号功能 文凭的信号功能 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 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 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信息的收益和成本 信号功能的图形解释图中 员工选择的原则是 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 对于教育成本为C 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 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 对于教育成本为C 2 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 教育年限为e 的时候差距最大 所以 只有教育成本为C 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 的教育 二 教育投资分析 关于教育与培训需求的几点推论 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目光短浅者比目光远大者上大学的可能性小 2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年轻人 3 如果上大学的成本上升 则大学入学人数会下降 4 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之间的差距扩大 则大学入学人数会增加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投资净现值 模型假设 人们在进行教育与培训选择时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 未来获得的货币数量的价值的现值叫做折现 计算公式 PV E 1 i tPV为现值 E为t年的未来收益 i年利息率 某一段时间内 T 的年收益流的现值 现值 是否 C 二 教育投资分析 经济学的净现值法 V为t年的全部预期收入 G t年的全部预期成本 净现值公式可以表示为 NPV 折成基点处的收益总和 折成基点处的成本总和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投资的净现值法 设教育年限为n年 教育收益年限为N 年利息i第t年的成本为Ct则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总成本为C第T年的教育收入为ET则接受教育的个人现值总收入为E净现值公式可以表示为 NPV E C 二 教育投资分析 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理论 其他条件相同 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多 收益时间越长 那么一项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 即投资越具有经济合理性 其他条件相同 接受教育投资的成本越低 就越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 其他条件相同 一个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就会越多 二 教育投资分析 三 教育投资的均衡 A B D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R I i1 r1 i2 r2 h1 h2 教育投资额H O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投资需求曲线 教育投资供给曲线 i3 i2 i1 o h1 h2 h3 h4 教育投资资本额H S 边际成本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资本投资均衡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教育资本投资额H B A S D C h1 h2 r2 i1 r1 i2 IR 二 教育投资分析 案例1 双胞胎 教育与收入 研究者发现 同等教育程度的同卵双胞胎的收入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总体而言 一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双胞胎相对于一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双胞胎 趋向于获得更高的收入 而且 在一对双胞胎之间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方比另一方获得更高的收入 平均而言 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 工资收入增加16 案例2 上大学是合算的吗 背景资料罗饰 女 江西籍考生 于1997年8月28日拿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的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上标明学费1800元 年 住宿费500元 年 学制4年 另有一份工作在等着她 随表姐去广东工作 底薪是1000元 月 包吃包住 她考虑 我到底是去念大学呢 还是去工作 成本与收益权衡 只考虑成本与货币收益 1 直接费用 实际费用 包括学费 购书 衣食住行和通讯等费用 但其中剔除不读大学时期内也需要发生的吃住 购置衣物等费用 上大学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折算对比表 单位 RMB元 2 机会成本 在上大学期间由于不能工作而放弃的工资报酬 假定罗饰去广东打工 第一年工资为1000元 月 年终奖1000元 以后每年工资递增100元 月 年终奖每年递增500元 放弃的工资报酬折算对比表 单位 RMB元 两项成本相加共计 23705 74 59969 50 83675 24 元 收益 1 上大学期间可能获得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大学收入折算明细表 单位 RMB元 2 预期报酬 相对于高中毕业生较高的预期未来收入的增加值 假定罗饰工作到 国家规定女性的退休年龄 55岁 试分析以下两种情况 1 假定她高中毕业后直接去广东工作 四年后21岁 此时她的月工资为1500元 以后平均每年月工资增加100元 26岁工资不再增加 月工资为2000元 到35岁升为车间主管 月工资为3000元 以后工资不再变化 2 假定她选择读大学 大学毕业后21岁 此时她参加工作的月工资报酬为2500元 以后平均每年月工资增加100元 到30岁获得升职机会 月工资直接涨为5000元 此后平均每月工资增加100元 40岁后工资不再增加 收益估计 1 中的折算现值为 738183 6元 方案 2 中的折算现值为 1447077 6元 两者相减 读大学后参加工作比高中毕业即工作多出的预期收入为708894元 结论 1 2两项收益相加 上大学的总收益为 708894 19677 07 728571 07 元 三 总结论 根据测算 上大学的总成本为83675 24元 总收益为728571 07元 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净差额为644895 83元 显然收益远大于投资 因此从经济上判断选择读大学是合算的 华尔街日报 对历史学博士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价背景 华尔街日报 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信 要求其出资帮助招收历史学研究生 在美国 历史学是一个工作前景通常较为黯淡的领域 最好的研究所的研究生工作前景也不乐观 因此 华尔街日报 决定计算历史学博士的经济价值 以决定是否向历史系提供资助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成本的计算直接成本每年6000美元 牺牲的收入15000美元每年21000美元贴现率3 成本现值114000美元风险升水109000美元总成本223000美元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收益的计算假定开始的薪金为17500美元 且34年不变 终生全部薪金是595000美元 按3 计算的现值为319000美元 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只有65 的毕业生得到教学职位 所以将收益乘以0 65得出一般学生的调整风险后的预期收益 结果为201000美元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结论 总收益201000美元 总成本223000美元 收益小于成本 历史学博士似乎是一种没有好处的投资 华尔街日报 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 决定不向历史系提供资助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计算中的错误收益应该只包括由于博士学位带来的薪金增加而不是全部薪金 应为每年2500美元 即有学位与没有学位的薪金差别 仍然使用3 的贴现率并假定薪金增加 收益的现值是44286美元 而不是3100 00美元 风险调整可能太严重 未得到教学职位的人可以在相关的行业找到职位 并仍然获得博士学位的经济收益 如果以41286美元乘以0 65 减去风险升水15500美元后 就得出调整风险后的现值为28786美元 而且这15500美元始终是从收益中减去了的 不应再加到成本上 否则就重复计算了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案例 历史学博士的经济收益 修正后的结论成本为114000美元 收益为28786美元 收益小于成本 差额为 87214美元 仍然表明历史学博士的投资很不经济 引起的争论观点一 实质上存在着使整个社会受益的外部效应 在此基础上 支持就是合理的 而不管收益率的计算如何 观点二 有些人甚至在知道不利的经济计算结果时也愿意成为历史学家 他们把历史研究看作本身可以享受的消费品 而对它给自己带来的收入影响在所不计 这种观察应使我们记住教育投资方法的局限之一 它只是着重于教育的货币方面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 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1 直接成本 包括雇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举办培训活动所需要的费用 2 机会成本 一部分是受训人员在参加培训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带来的成本 另一部分是利用有经验的员工和机器从事培训活动的成本 一 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收益 培训的最终收益表现在两方面 对企业而言 企业内员工绩效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进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受训者而言 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增加其劳动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 提高选择职业的能力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 德国模式 表现为所谓的双重学徒制 即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投资 共同做出投资决策和个人取得培训证明 日本模式 根植在生产制造系统内部 并在员工加入本企业后进行 北欧模式 政府提供技能培训 自由市场模式 政府培训项目涉及人数极少 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最困难的劳动力就业 其他项目都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 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 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 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 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二 两种在职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特殊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 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在此条件下 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 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 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 同样 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 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工资率 0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间 时间T 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边际劳动产品价值 wa wu Wu VMPu Wa VMPa Wu VMPu 三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0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间 时间T 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企业成本 个人成本 个人收益 企业收益 工资率 边际劳动产品价值 Wa VMPa Wu VMPu VMPu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