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总复习06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总复习06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总复习06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总复习06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总复习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必修三总复习必修三总复习 0606 一 选择题 1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 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得到 其中的天理 2 世治而民和 志平而气正 则天地之化精 而万物之美起 世乱而民乖 志癖而气逆 则天地之化伤 气生灾害起 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 所持 态度 合乎逻辑的是 A 汉武帝 严禁传播 B 陆九渊 不谋而合 C 李贽 荒诞不经 D 黄宗羲 奉若神明 3 明清之际 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 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 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由此形成了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4 明代小说 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 向往 天不收 地不管 自由自在 的生活 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 一直耿耿于怀 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 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 自我节制 奋发立志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 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 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5 王守仁在 传习录 中说 知是心之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 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这一言论说明他 A 主张 致良知 以成 圣贤 B 提倡 格物致知 以求 理 C 宣扬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D 认为物质享受是 秉赋之自然 6 人们总是希望有 一个 好皇帝 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 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 企图用一个 明君 去代替 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 指出皇帝为天下 荼毒 者 敲剥者 大害 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 董仲舒 春秋繁露 B 顾炎武 日知录 C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D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7 齐民要术 说 舍本逐末 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 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 提出与此 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A 王祯 B 徐光启 C 李贽 D 黄宗羲 8 明人冯元仲这样称赞李贽 手辟洪蒙破混茫 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 死后名多道益彰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们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下列观点中 最可能为李贽所主张的是 A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C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D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9 明初政府规定 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死守制 五十以后不改节者 旌表门闾 免除本家差役 这项法 规反映了明代怎样的社会情况 2 A 政府重视妇女社会福利 B 政府鼓励敬老尊贤风气 C 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D 致力于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10 学者张岱年认为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但是 明清 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 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A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 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C 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 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11 王守仁 阳明 说 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 虽其言之出于孔子 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 及孔子者乎 答罗整庵少宰书 这一言论 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 B C D 12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愚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只能用扩大相权 限制君权 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 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而 18 世纪欧洲启蒙恩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发展蓝图 与欧州人相比 中国 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提不出 新的社会方案 的根本原因是 A 明清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东西方思想的交流 B 封建政府对思想舆论的极端控制与扼杀 C 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D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微弱 13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 潜书 室语 中说 自秦以来 凡为帝王者 皆贼也 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 粟 犹谓之贼 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 而反不谓之贼乎 与唐甄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A 韩非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14 长期以来 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 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 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5 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 的双关联 其上联是 朱子高于孔子 的本意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子高 其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 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 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6 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 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 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 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 儿童之谣也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 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 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 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17 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 天下之势 一离一合 一治一乱而已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3 A 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 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 C 他客观地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 D 他没有看到历史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 18 宋代 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19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有所批判继承 其表现有 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 批判理学的 天理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继承了早期儒学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 批判理学的空谈 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A B C D 20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有亡国 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亡国者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必有责焉耳矣 下列历史事件中 符合 亡天下 含义的是 A 1127 年的靖康之耻 B 1644 年的甲申之难 C 1856 年的天京变乱 D 1935 年的华北事变 21 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 向往 天不收 地不管 的生活 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 成佛后首先想 到把它打个粉碎 以下人物在个性上与其神似的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22 在天之变 日月薄蚀 四十二月日一食 五 十 六月月亦一食 食有常数 不在政治 百变千灾 皆同一状 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阐释了佛教的 生死轮回 B 宣传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C 批驳了董仲舒的 君权神授 D 与 天人感应 说针锋相对 23 王夫之指出 郡县之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 县之法 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由此可判断 A 这是王夫之抨击 孤秦 的主要依据 B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 C 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D 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 24 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史 一书中写道 明清 在这个时期 在某些方面 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 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 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 大的反动 这里的 反动 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 自由 平等 思想 25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尚书 中最早提到 民主 一词 认为 天惟时求民主 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 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 不配做民之主 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文中的 民主 实即作民之主 与君主同义 B 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 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 天人感应 思想 D 强调 主权在民 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4 26 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说 明遗民陈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 后水浒传 他说 宋江死了 以后 余下的同志 尚为宋御金 后无功 李俊率众浮海到暹罗做了国王 陈忱此举反映了 A 水浒传 故事的完整 B 清初知识分子的抗清思想 C 宋朝真实的历史 D 清初知识分子的高尚民族气节 27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 记载 著书立说顾炎武 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 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 道德观 是指 A 经世致用 保天下有责 B 忠君爱民 保国有责 C 仁孝当先 舍生取义 D 存天理 灭人欲 A B C D 28 说到徽州 我们马上就想起了徽商 徽州又以牌坊闻名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洁牌坊数量惊人 据记 载 仅仅一个歙县 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唐代 2 人 宋代 5 人 元代 21 人 明代 710 人 清代 7098 人 1905 年 古徽州最后一座牌坊 贞孝节烈坊 在徽州知府主持下建成 这座简陋的牌坊最大的特点在于它 不像以往那样是纪念某人或某个家族 而是用于旌表整个徽州府有记载的所有贞孝节烈者的总牌坊 镌 有 徽州府属贞孝节烈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 等大字 这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B 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严重 C 徽州商品经济发达 大兴土木工程 D 中国古代对妇女极其尊重 29 桐城人方东树 1825 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藏书满家好而读之 著书满家刊而传之 诚为学十之雅素 然陈编万卷 浩如烟海 苟学不知要 敝精耗神 与之毕世 验之身心性命 试之国计民生 无些生益处 此只谓之嗜好 不可谓之学 这番话表明作者 A 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 提倡崇实学风 C 潜心研究考据学 D 主张文人藏书著书 30 李贽说 商贾亦何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 经风涛之险 受辱于关吏 忍诟于市易 辛苦万状 所挟者 重 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 处财货之场而修高 明之行 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31 春秋出孔子 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 座落在武夷山的 朱熹纪念馆 殿前大门两 侧有 接伊洛之渊源 开闽海之邹鲁 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 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 C 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 D 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32 2010 年 9 月汕头英华外语学校高三月考 23 题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一书中说 易姓改号 谓之亡 国 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亡国 和 亡天下 两个概念 其中 亡天下 的确切 含义是 A 封建王朝的更替 B 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 统治者不施仁政 导致民不聊生 社会退步 D 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33 清初学者唐甄说 为政之道 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 贾不安市 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5 A 重农抑商 B 农商并重 C 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 34 2010 年 9 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 20 题 明清之际是一个 天崩地裂 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 心灵 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工 商皆民生之本 C 存天理 灭人欲 D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35 2010 年 11 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 22 题 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 反对高度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以分权于下 实现对中央的制衡 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的统治 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 A B C D 36 2010 年 11 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 51 题 唐朝以来 商业日益发展 城市走向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与 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 工商皆民生之本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魏晋时期形成的书 法的发展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A B C D 37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 他们是儒家思想更趋实事就是 与国计 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指的是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B C D 38 2010 年 11 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 17 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 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 的世俗宗教意识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 好皇帝 依靠他拯救众生 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 明君 去代 替 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 指出皇帝为天下之 屠毒 者 敲剥 者 大害 者的人 物及其著作是 A 孟轲 孟子 B 顾炎武 日知录 C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D 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9 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 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被称为 17 世纪中国的 民权宣言 这主要因为黄宗羲 A 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代表 是中国反封建的先驱 B 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主张 C 提出了 工商皆本 的主张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40 17 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 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C 3 A 4 A 5 A 6 C 7 D 8 D 9 C 10 A 11 B 12 D 13 D 14 C 15 B 16 A 17 c 18 c 19 B 20 D 21 A 22 D 23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家 王夫之的思想 王夫之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材料中认为秦 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必然 在统一之前就有郡县制 而且并没有完全取消分封制 反映出王夫之鄙视秦朝的 观点 答案 A 24 解析 根据所学 明末清初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黄宗 羲 顾炎武等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材料中 程朱学派和陆王 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反动 指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答案 C 25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尚书 是儒家经典 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方法 D 项的说 法属于启蒙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