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1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2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3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4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癌CT结构式报告及图像后处理,医学影像科,结构式报告模板,(一)肾脏肿瘤(二)同侧肾血管(三)淋巴结(四)骨转移影像其他所见,结构式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部位:左/右肾,上极/中极/下极,腹侧/背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外凸程度50%/50%)/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不伴低密度坏死,伴/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均匀/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肾周脂肪组织和(或)肾窦脂肪组织,未超过肾周筋膜。 肿瘤侵入膈下下腔静脉(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上方)。 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侵犯静脉壁。 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侵犯同侧肾上腺。,T1a-T2b,T3a,T3b,T3c,T4,(二)同侧肾血管: 肾动脉()支, 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方向(位置关系) 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的方向(位置关系)(三)淋巴结: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肿大淋巴结部位 、数量、短径cm(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骨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 其他(影像其他所见:转移灶等),图像后处理,根据肿瘤情况,后处理图像张数为33或44,病例一,轴位左右最大径,冠状位上下最大径,矢状位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系,显示: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 同侧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同时测量肾静脉主干管径),副肾动脉,报告,肾脏肿瘤(一)部位:右肾上极及中极,腹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凸程度50%) 大小:最大径4.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2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下方向,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下方(三)淋巴结:肾周局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印象:肾Ca( T1b N0),轴位左右最大径,冠状位上下最大径,矢状位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病例二,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显示: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肾静脉管径,显示: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显示: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及短径,报告,肾脏肿瘤(一)部位:右肾上极、中极及下极,腹侧及背侧 形态: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7.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侵入肾静脉及膈下下腔静脉(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1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上方向(三)淋巴结:右肾周下腔静脉旁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短径2.7cm(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印象:肾Ca( T3b N1),A line paralleling the direction of hilar structures(renal hilar vessels, pelvis or fat) that bisects the renal parenchyma,Broken line demonstr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