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导游词范文_第1页
沂山导游词范文_第2页
沂山导游词范文_第3页
沂山导游词范文_第4页
沂山导游词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沂山导游词范文沂山导游词范文 沂山导游词范文沂山风景区 又名沂山 古称海岱 海岳 为东海 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 有 大海东来第一山 之说 素享 泰山朝 为五岳之尊 沂山为五镇之首 的盛名 古代十朝616位皇帝登封于此 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 东镇碑林 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沂山导游词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游 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沂山风景区 首先让我代表沂山风景区 管委会的全体员工 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的旅程将有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 在途中如果您有需要和帮助 请及时提出 我们将给您最满意的答复 在此 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我们将由东 镇庙景区开始向西的其他四个景区游览 东镇庙历史悠久 始建于西汉太初三年 公元前X1XX年 据史料 记载汉武帝东封沂山 于主峰玉皇顶 设 泰山祠 到隋朝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594年 诏祭沂山 并把泰山祠迁至半 山腰 到宋朝 赵匡胤于建隆三年 元公元2962年 在九龙口 现在的位 置 上重建东镇庙 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东镇庙是51985年在其旧址上重建的 主要古建有三山门 将军殿 钟楼 鼓楼 大殿 后殿 赵匡胤对于东镇庙的重建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 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 与后周大将韩通激战于穆陵关 却 屡战屡败 赵匡胤夜宿沂山山神庙 山神托梦可助其打败韩通 果然应验 赵匡胤感恩神灵相助 登基后 钦定重修沂山庙宇 重塑了东安王 金身 东镇庙至清末 光绪三十年有碑0360余幢 其中御碑16幢 形成了 全国著名的 东镇碑林 我们经过三山门 看到的第一座大殿是 将军殿 里面供奉的是 尉迟敬德 秦琼 这两位大将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时的两个护卫将军 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 由于杀人太多 经常受孤魂野鬼侵扰而长夜 难眠 两位将军知道后 自愿到门外守护 使其安睡 唐太宗为体恤部下 把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同样起到了守护 作用 自此之后 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位将军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门神 大家过了将军殿之后 请跟我由左面向后游览 古碑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古代帝王所立的碑 也就是御碑 带有龙冠 一类是各地方官员所立的碑 大多是竖向碑 一类是文 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 大多是横向碑 大家看到的这棵银杏树 高818米 胸围44米 原为两棵 西雄东雌 为宋仁宗赵祯三年0 1030年 祭祀东镇所植 此树是元朝雷击后补植 距今也已有0700多年 西边的雄树 于于81968年砍伐 打造成县城剧院整个礼堂的坐椅 大家可想一下那棵树有多么的高大 因为雄树被伐 剩下的雌树只纪花不果 然而奇事巧成 这棵雌树 于上世纪080年代顶端自生雄树 又开始结果 人称 母子连体树 大家看到树下这块碑 是山东按察司使刘时效于成化八年所立的碑 这块碑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书法价值 其字体为大草 飘逸大方而舒展 二是在于碑文内容的考证 其中的第一句是曾稽舜典肇加封 其中的意思是说刘时效 考证舜帝时便开始对沂山加封 这块诗碑是对沂山历史地位的定义 大家看前面这棵柏树是汉柏 据传此树每遇自然灾害如风灾 水灾 蝗灾来临时 就会发出一种 独特的声音 皇帝在宫殿里能听到它的吼声 这种声音只有真龙天 子才能听到 所以此树又叫 吼柏 这时皇帝就会亲自或派大臣来沂山祭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棵柏树 称为 汉柏 最早是尧松汉柏 现仅 存柏树 唐代诗人杜甫自有诗称赞此树 半枯龙骨欲摩天 得地蟠 根岁几千 高节自来擎日月 赤心终不变桑田 现存柏树虽历尽沧桑仍枝繁叶茂 使古老庙宇充满着勃勃生机 好 我们再看这一块碑 这块碑是弘治元年8 1488年 太子太保 户部尚书 谨身殿大学士 刘珝所立 此碑为大理寺少卿李守贞代祀沂山时刘所作诗序 碑文讲述了李守贞由孔子的家乡曲阜 东岳泰山 又来到东镇沂山 祭祀 然后转道东海 碑文书法艺术极高 他的变化风格独具匠心 其中包涵真 行草 隶等多种字体 更为奇特的是碑文中有 乱石铺街 法 验证了板 桥体并非郑板桥所创 在 学 东 等简体字在同一碑中出现 说明我们繁体向现 行使用文字发展过程是人们经过漫长探索而来的 大家看到碑楼里的这块御碑 高近77米 宽22米 重达919吨 下面驮碑的是龙王大太子 因为能负重所以专为帝王驮碑 这块碑从碑文上考证是明太祖洪武三年0 1370年 诏定岳镇海渎神 号碑 文字记述了朱元璋创业之初的不朽功绩 其后是太祖将岳镇海渎为 首的高山广水以山水本名称神 连同各州 府 县的城隍庙和历代 忠臣列士诏定天下祭祀 这块碑其中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此碑为宋太祖赵匡胤御制 朱元障来祭祀沂山时看到这块碑碑 石高大是赵匡胤的 西边是元朝皇帝铁穆尔的 东西两侧前人占先 所以令工匠将东为上的宋碑上的字磨掉 刻上了自已的碑文 一块石碑两个皇帝使用也是十分少见的 大家看到正中这座大殿 就是东安王殿 里面供奉的是东镇沂山之神 东安王 在民间人们称东镇爷爷 右边是甘罗 他十二岁做了宰相 其实已晚了三春 为什么说晚了 三春呢因为它九岁的时候就应该坐宰相了 结果十二岁才做了宰相 所以说他晚了三春 左边是岳良好 他八十二岁中状元 它是早三春 为什么说它是早 三春呢它应该八十五岁中状元 结果八十二岁就中了状元 所以说 它是早三春 大家可以想一下有两位名相为东安王侍奉 可知其神位是很高的 大家还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大殿是木质结构的 这些木材全部取自 东北 然后又用桐油浸过 但是在这种环境下 居然41994年建庙 到了51995年在殿梁上生出了灵芝 此事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 每年四月初八 是东镇爷爷的生日 也是东镇庙一年中最大的庙会 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来东镇庙进香 以保佑全家平安 大殿后面的这座古建是寝殿 里面供奉的是东镇娘娘 殿前东南侧的这幢 东镇沂山寝庙成记 碑中对后殿的建设有详细 的记叙 明成化八年前东安王与东镇娘娘同在大殿中供奉 古人认为 男女 之神同供奉以为渎礼 于是另建寝殿 将东镇娘娘移至寝殿供奉 大家可以看到大殿西侧这块御碑 是元朝皇帝铁穆尔于大德二年8 1 298年 所立 该碑有蒙汉两种文字 是国家一级文物 从碑上考证 在当时五岳四海都有所加封 铁穆尔下旨加封了五镇 其中加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 其中碑文中的巴斯巴文是最古老的蒙古文 说起这块御碑 还有一段故事元朝推翻宋朝后 元成宗铁穆尔到沂 山祭祀 但他来到之后 看东边高高耸立的是宋太祖的御碑 心里 很不服气 古人以东为上 他就想了一个办法 要从文字上做文章 于是将蒙文刻在上面 汉文刻在下面 体现以蒙压汉 但是当时的陪祭官是汉人 他想如果按照铁穆尔说的做 必将留下 千古骂名 便建议铁穆尔说 在此看碑的大多是汉人 不认的蒙文 不如在上 面再刻上一块小碑 所以在上面刻上了碑上碑 大元增封 东镇元 德 东安王诏 同时 陪祭官又建议说 你是真龙天子 在碑上再雕刻四条龙吧 铁穆尔也同意了 大家可以想蒙古人信奉的是雄鹰 他们的图腾应该是雄鹰而不是龙 所以说铁穆尔的愿望没有实现 但是今天从团结的角度来说 蒙文 在中间 汉文在两边 蒙汉大团结 蒙汉人民一家亲 前面这棵树是唐槐 原为三株 现仅存一株 相传此槐在为唐中宗工部尚书尹思贞所植 此树在050年代曾枯萎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香火鼎盛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此树01200余年 高大摩天 苍劲挺拔 从树底根部 又重新长出新杆 犹如群孙簇拥膝下 耐人寻味 妙趣横生 请大家跟我继续向前参观 大家看到这座是鼓楼 东面对称的那座 是钟楼 始建于元代 于41994年重修 前面这块御碑 是康熙大帝亲手所题写的 灵气所钟 碑 它高米 宽米 是康熙五十二年X 17XX年 所立 碑文的 钟 字是汇聚和专注的意思 说起 灵气所钟 还有一段 原由大家都知道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达长达2 62年 每当遇到天时不顺的年景 无论天气干旱 还是洪水泛滥 他派重 臣或道人来东镇庙祈求保佑 总有灵验 位所以他在位252年时 来 东镇庙亲书了 灵气所钟 四个大字 以感谢神灵的赐予 这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透着不可抗拒的王者气魄 左边这块御碑是乾隆所书的 大东陪岳 碑 是乾隆二十年5 1755 年 祭告沂山时所立 置于康熙所题 灵气所钟 碑左下侧 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皇帝对 太皇的敬仰之情 再次重申和定义了东镇沂山在全国名山之中的地 位 非常遗憾是的是原碑已毁于文革期间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X XX年夏天复立碑 东镇碑林 其撰文 书丹 全部出自名人之手 不但记述了历代封 建王朝致祭东镇的香火盛事 也记载了当时军事 政治和自然灾害 等状况 同时歌颂了东镇沂山奇山异水 秀丽绝佳的自然风光 碑 刻字体 正 草 隶 篆 行书 狂草均有 东镇碑林可以说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 经济 文学 书法和古 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好了 东镇庙之行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 真诚地邀请大家的再次光 临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是百丈崖景区 参观完东镇庙之后 下一个景区是到山东省最高的瀑布 百丈崖瀑布景区 由东镇庙到百丈崖景区乘车需要88分钟左右时间 我们看到前面的村子叫上寺院村 这里曾是沂了山香火盛极一时的 明道寺旧址 在此处出土了01600余年前的北魏石佛 可谓是佛教文化中的瑰宝 现存于临朐县博物馆 该寺始建于东晋 公元371 年 占地面积050多亩 是青州最大寺院 它毁于公元5845年 此寺毁掉之后 又于北宋在此建造舍利塔 此塔设计独具匠心 形 制多样 砌筑工整 雕刻玲珑 是宋代最大的舍利塔之一 在明道寺与东镇庙之间还有青竹庵 尼姑庵 凤阳寺等近十处佛道 寺院 过了南门售票处 大家看到前面有一个蓄水坝 它建于070年代中期 设计形式拱圆形 每到雨季时大水漫过坝顶 在此形成壮观的瀑布群 好了 我们已经到达百丈崖景区停车场 从停车场沿台阶路而上0450米到达百丈崖瀑布 大约需要020分钟 大家看到的石刻 沂山行 是原临朐县委书记王庆德题写的 前边路北侧岩石上的一幅石刻 是沂山上最大的石刻 它高米 宽 米 是由明朝贡生陈几先题写的 海岳 大家看前边岩石上有个大 中 字 它是明朝道人雪蓑题写的 其 意为 乐在其中 各位游客 这就是著名的百丈崖瀑布 差百丈崖瀑布落差686米 一瀑三叠 可与庐山瀑布相媲差美 我们现在看到下边的一叠 它落差868米 每到雨水季节 溪水飞流直下 俯冲谷底 汹涌澎湃 正如唐代诗 人李白所题的百丈瀑布诗百丈素崖裂 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 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 如从云汉来 临朐八景诗中有诗赞曰百丈瀑布六月寒 百丈崖瀑布还有一大奇观 每当晴日午间 瀑布水气上升 因太阳折射 形成一个圆形光圈 大如面盆 映于水崖之上 远远望去 恰似十五的明月 人称白日 见月 由于百丈崖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与当地的小气候 这里比山 外温度至少低55摄氏度 每年的十二月份至第二年的二月中旬 夏季涛涛的溪水变为冰瀑 其气势宏大 巍巍壮观 它是北方最为理想的攀冰基地 山东电视台与各个户外运动俱乐部曾多次在此举办攀岩 攀冰 速 降 溪降等大型比赛 由于百丈崖周围气温较低 崖下冰块可持续到55月份下旬 沿石阶路而上 在百丈崖北侧我们看到的是吕祖洞 此洞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取名 相传唐僖宗年间 吕洞宾 周游名山大川 选修身养性吉地 走遍江南北国 未得中意之处 一日漫游到沂山百丈崖 登高一望 风景如画 转身突见百里东镇 周围有两圈银光围绕 不仅惊喜曰 瑞气回合 吉祥之征 此乃仙 乡也 便由此洞修炼 后人为纪念取名 吕祖洞 由吕祖洞沿石阶上行0300米到达迎仙亭 也称观瀑亭 站在此亭中可以一览百丈瀑布三叠雄伟壮观的景色 继续攀登 登上崖顶就会看到玉带溪 玉带溪是为太初三年 公元前X1XX年 汉武帝东封沂山时 以祭祀 官公玉带之名御赐 在玉带溪的中部有公喜亭 相传公玉带陪汉武帝祭祀沂山时遇见道人李少君 欣喜异常 一再 称赞东镇沂山是仙乡 后人于此建亭纪念 故名公喜亭 在公喜亭北侧的山石上有一石刻 尘凡净地 四个字 公喜亭再向西前进便是法云寺景区 首先进入的是古松群景点 古松群占地面积33万余亩 海拔近0900 米 百年以上的古松数于千计 千年以上的古松十余棵 古松群景点是沂山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后于X XX年年88月份新开发的景点 其中新修石阶路公里 增加景观十余 处 沿台阶路攀援而上 进入的是奇松怪石区 映入眼帘的全是形状怪异的花岗岩 千奇百怪 姿态万千 古松自生于岩崖缝隙 或斜身外探 或依石而生 或生于两石间 犹如破石而出 其间的石阶路依山顺势 曲径通幽 可谓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穿过奇松怪石区在向阳坡上 大家看到的这棵古松就是潍坊晚报的 新闻视角中多次报道的沂山松王 它树高近88米 龄胸围米 据专家测算树龄X15XX年左右 松树是坚贞不屈的象征 大家不妨在此留影以作纪念 继续前行到岭顶 松林间有一空地 这就是齐长城观望台 大家看东面方向的山岭就是齐鲁古长城的遗址 所谓齐鲁古长城 也就是齐国与鲁国的分界线 北置齐国 南置鲁 国 那里也就是潍坊地区与临沂地区分界线 古长城在临朐达县南境 长达050余公里 由于时代变迁 渐失城防 意义 不为军事所用 任风雨剥蚀 人为破坏 现仅存遗址 但它 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华古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我们的祖先 用勤劳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 走到这儿 大家可要放慢脚步了 这里是品氧园 据中科院测定这里每立方厘米大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万的个 是普通空气中负氧离子的04400倍 氧气的最高浓度达到 因此 被称为 超洁净天然氧吧 大家可以在此深呼吸 尽情地吸氧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古松群的至高点 大家可以在此稍坐休息 让 我们看这块奇石 这块奇石叫试剑石 相传此石为仙人吕洞宾在此苦练 循天剑法 时 劈而成 故名 试剑石 好了 我们欣赏完试剑石 再往前走0500米 就会到达沂山第三大 景区法云寺 古松群的西起点 法云寺前的这座湖名叫圣水湖 这是在沂山风景区管委会投资0260万 历时近11年时间建造完成 该湖为重力石砌坝 坝高818米 总砌体达到05000方 水面X XX多平方米 蓄水达33万立方米 大家可以顺这座吊桥登上坝顶去体验一下 高峡出平湖 的感觉 游览了圣水湖 我们现在到法云寺景点参观 法云寺始建于东汉章帝元和元年 公元484年 是当时青州境内最 大的寺院 也是该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 它原名 发云寺 因处于沂山的中心四面环山 常有雾气笼罩 白云沉浮而得名 发云寺 后来又因佛家尊称曰 法 两字谐 音 后改名 法云寺 并一直沿用至今 法云寺在沂山众多寺庙 中 创建最早 兰若古老 所以人民又称之为古寺 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法云寺是41994年依据史料记载 在原址上重建的 法云寺依地形而建 座西面东 分前 中 后三座大殿 左右有偏 殿 钟鼓二楼 水榭等 进入寺庙请大家注意一下第 一 寺内不能大声喧哗 第 二 殿内的法器不能随便触摸 第 三 据说大殿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 所以我们只能大步跨过 不能 随意踩踏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法云寺内参观 首先看到的是法云寺的寺门 匾额上的 法云寺 三个大字及寺内 大殿匾额题字 都是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老先生所题 进入寺门迎面是天王殿 里边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 大家看这幅楹 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这是 对弥勒佛心胸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弥勒是梵文音译 慈氏 它的真名叫阿逸多 也就是佛经所说的 慈氏菩萨和阿逸多菩萨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并非三世佛中的弥勒佛 而是的布袋和尚契此 相传五代梁朝时 奉化有个和尚 常背一个大布袋 肚子很大 言 语无常 四处坐卧 它能预报天气 为人们说福祸 极为灵验 因 而名声很大 他在岳林寺圆寂时口中念一偈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 世人 世人自不识 人们顿时醒悟 原来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后来人们便根据他的模样 塑造了式的大肚弥勒佛 在弥勒佛的两边供奉的是四大天王 他们是佛教之中的四大天王与 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王不同 他们分别是执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 执 剑的南方增长天王 执龙的西方广目天王 执伞的北方多闻天王 他们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 在的寓意是风调雨顺 象征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在弥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韦驮韦驮与四大天王都是护法天将 共同 担任佛寺的严戒工作 保护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 佛经上说 佛曾 于法旨让韦驮保护出家人 护持佛法 韦驮是佛国中的 神形太保 以善走如飞著称 佛经上说 释迦牟尼圆寂后 有个捷疾兔偷 走了佛的两颗舍利 韦驮发现后 拼命追赶 夺回舍利 立了大功 于是让他担当保护释迦牟尼的重任 韦驮曾许愿 要在贤劫千佛中 永恒地保护佛法 为众生服务 拜完弥勒佛和韦驮菩萨 我们穿过天王殿 后边是南北配殿 北配殿供奉的是菩提达摩 也称达摩师祖 因他在少林寺首创禅祖 所以被列为初宗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从殿前的楹联中充分概括 了达摩的身世 按照禅宗的说法 达摩为二十八世 来到以后 因他是第一个把佛 教传入 所以被尊为佛师祖 他所开创的佛教宗派称为禅宗 左边供奉的是慧真 右边供奉的是 慧可 南边配殿是伽蓝殿 供奉的是伽蓝神关羽 相传关羽被杀以后 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 还我头来 还我头来 大师点化他 你过五关斩六将 这些人头 又向谁 去讨还 关羽听后 顿时觉悟 皈依了佛门 成了伽蓝神 也就是 寺院的守护神 其两边所立是关平和周仓 游览了南北配殿 登上台阶便是大雄宝殿 所谓大雄 是佛教说法 是说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