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讲座内容)_第1页
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讲座内容)_第2页
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讲座内容)_第3页
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讲座内容)_第4页
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讲座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阳独特民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高一历史教师 林丹璇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 东邻汕头 潮州 西接汕 尾 南濒南海 北靠梅州 揭阳是粤东古邑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潮汕文化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 四 季花果飘香 人杰地灵 素有 海滨邹鲁 鱼米之乡 著名 侨乡 之美誉 境内有着 600 多万人口 居民主要是潮 客两众 民俗独特 民情奇趣成了浓郁而富有特色的潮汕文化 乔林烟花火 龙 行彩桥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 和 出花园 更是富有揭阳 特色的民间风俗 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 独特的民俗 揭阳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两千多 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格独特的民间风俗 而 其中颇具特色的主要有乔林烟花火龙 行彩桥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 和出花园 一 乔林烟花火龙 乔林烟花火龙 俗称 烧龙 是揭阳市乔林乡的一项历史颇为 久远的民俗活动 现已沿革为我市最隆重的民间艺术活动之一 乔 林烟花火龙刚强威猛 粗犷豪迈 反映的是一种扬正压邪 勇敢拼 搏 团结战斗的英雄气概 乔林乡的神龙迎春活动 历史悠久 据 揭阳县志 记载 乔 林烟花火龙始于明代磐溪都古乔 即今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 之乔东 乔西 乔南村 广东揭阳县磐东区志篇 载称 乔林的游 龙 舞龙 烧龙民俗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相传明朝年间 政治腐败 盗贼四起 有一年贼寇对乔林乡大举进犯 乔林乡族众虽奋力抵御 但渐渐力不能支 在这危急之际 林三爷之子小龙用火箭射烧盗寇 黄龙旗 敌军溃散 自此 林小龙一箭退贼兵 的传说就传开了 乡人认为 当天林小龙一箭烧去贼寇的黄龙旗 使贼寇大败而逃 使乔林寨获得平安 这是个好兆头 遂一致公议用 烧龙 的方式 来庆祝地方升平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 于是 烧龙 这 一民俗活动就一直流传下来 他们把游龙 舞龙 烧龙看成是胜利 的象征 勤劳勇敢的象征 兴旺发达的象征 乔林烟花火龙包括 游龙 舞龙 烧龙 按其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十二月就开始扎龙 次年正月初一起 便有游龙 舞龙活 动 至农历初五便对龙进行 武装 安插烟火 正月初十晚燃放烟 花火龙是春节活动的高潮 扎龙 龙分为 9 节 龙头 1 节 龙身 7 节 龙尾 1 节 用粗竹 篾扎成骨架 外贴棉丝纸 绘上龙鳞 祥云 项上画太极 龙身各 节彩上 八宝 墨画 每节各用一支长竿扎紧 并用麻绳牵连 可 以擎着游行 游龙 舞龙 由体壮青年擎着 从龙头到龙尾 每节一人 追 随着前面的 龙珠 后面配以锣鼓八音 笙歌弦乐 一路上 擎 龙者左右腾跃盘旋 来回摆动环绕 作蛟龙夺珠状 龙队所到之处 人山人海 夹道欢迎 人们纷纷鸣炮迎接 夜间游龙灯 另具特色 龙身各节点上灯烛 通体透明 色彩更加鲜艳 龙眼射出炯炯光芒 硬节明 软节暗 更似一条隐现于云雾间的蛟龙 烧龙 经过烟花专家 武装 后的彩龙 显得气宇轩昂 英 姿风发 充满生机 按传统习俗 擎龙的壮汉 当晚须斋戒沐浴 以视崇敬 擎龙者还须赤膊上阵 只穿短裤 头戴无叶小竹笠 每 条龙是由 30 多位青年组成的队伍 表演 由于结上烟花后的龙灯 比 原来重几倍 擎龙者必选最强壮青 年 龙头还须配 2 名既强壮又有经 验者 手执三股钢叉托住龙颈 燃 放烟花火龙时 烧龙埕 烧龙广场 四周人山人海 男女老少 艳装丽 服 肃静屏气 每条火龙龙头 3 人 龙尾 2 人 各节 1 人 9 节火 龙同时点燃 烟火一齐燃放 场边鞭炮齐鸣 火把引路 龙珠前导 健儿们赤膊上阵 高举烟花火龙 绕着广场游走 人越跑越快 烟 花放射 火箭冲天 啸声震耳 明珠闪烁 五彩缤纷 爆竹助威 硝烟弥漫 各节火斗放射各色火花 龙口呼呼喷出火焰 不时射出 颗颗火珠 龙目蓝光炯炯 龙尾 垂柳 沙沙作响 健儿们赤胆擎 着火龙奔跑 但见蛟龙冒烟突火 冲云穿雾 腾跃盘旋 犹如龙在 云中游 全场四周 地滚 烟花名 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 俨如一 盆盆怒放鲜花 美不胜收 又令人陡生神奇之感 乔林烟花火龙在舞动过程中有许多花样套式 展示出多姿多彩 的图形 燃放烟花火龙时 烟火点燃 如龙在云雾中翻腾 其不仅 是独特的群众性民俗舞蹈 又是集舞蹈 服饰 潮乐 武术等多种 艺术兼容并蓄综合的结晶 舞者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 凛然的神态 刚健的舞姿 粗犷的律动 直接地表达豪迈的情感和英雄气概 民 间把烟花火龙当作兴旺平安 扶正驱邪 吉祥如意的活动 充分表 现出人民群众勇敢 刚强 百折不挠的品格 二 行彩桥 揭阳的 行彩桥 是一种富有浓厚潮汕民俗文化特色的节庆活 动 行彩桥 习俗主要在两个地方流行 一是揭阳榕城 一是普 宁洪阳 因两地现今同属揭阳市 故称行彩桥为揭阳所独有 揭阳榕城 行彩桥 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 按乾隆 揭阳县 志 俗志 所载 乾隆时即有这种风俗 对于行彩桥的由来 民间 流传着两种相关传说 其中有一则为凡间传说 相传古时榕城一贫 穷人家育有一对儿女 女为长 子为次 长女出嫁后 因娘家人手 不足 发展不快 多被歧视 后常回娘家帮忙 有一年元宵节期间 回娘家 其夫与其弟在家门前的小桥上张灯结彩 以作娱乐 是年 姐喜得贵子 弟赴试中举 搭彩桥遂被视为祥瑞之举而留传下来 另一则为神话传说 据说从前有人梦见一位仙姑告诉他 某日洪水 要暴发 洪水到来之前 地上有一条五彩缤纷的桥连接天空 只要 往桥上走 便可逃过灾难 人们照仙姑的话去做 果然免遭厄运 从此以后 在这一天人们便以 行彩桥 的形式渡厄 祈求平安 每年正月初十日 榕城老城区的各座桥梁都被打扮起来 挂上 各式各样的彩灯 并在彩桥周围悬挂着成百上千幅绣有 合境平安 竹苞松茂 富贵吉祥 国泰民安 物阜民安 等 字样的标旗彩幅 桥的两侧扶手栏杆和桥头柱子上 扎满榕树枝和 竹枝 而历年来装扮得最具规模 最为引人注目也最为热闹的地方 当属石狮桥 据 揭阳县志 卷一 津梁 记载 石狮桥建于明成 化元年 1465 为知县陈爵所建 至今已有 544 年的历史 古揭 阳县治榕城是水城 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 城中河道交错 有 浮 水莲花 的美誉 自古以来 榕城 的石狮桥一直被当地人视为中心桥 这是因为古时榕城称玉窖村 南北 窖河称玉窖河 石狮桥在玉窖河的 中段 尽管城内搭的彩桥很多 石狮桥 仍是人人必行的一条彩 桥 行彩桥 分三回合进行 正月十一 行头桥 正月十五 行二桥 和正月十六 行尾桥 三个完整的阶段 正月十一日晚 上 当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人们三五成群 扶老携幼 兴致勃勃 向彩桥涌来 行头桥 时 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 拿回 家里插在门楣上 以祈带来好运 而到石狮桥行彩桥还有一项特殊 的活动 摸狮 尽管摸狮习俗自古有之 但石狮桥头的石狮相传 是专为全城镇守西来之灵气而安置的 历来被人们奉为神狮和求之 有应的灵狮 因而到这里摸狮就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而显得与众不 同 如 摸狮耳 生阿弟 摸狮鼻 写雅字 摸狮头 上 等贤 摸狮肚 娶雅妻 摸中间 嫁好安 丈夫 摸狮嘴 大富贵 摸狮脚 有钱担 摸狮尾 好结果 等等 且行彩桥时切不能回头也 不可从原桥返回 正月十五日元 宵节晚进行 行二桥 人们既 闹元宵赏花灯 又可欣赏杨锡光舞狮队的舞狮和武术表演 达到高 潮 但远远比不上十一晚热闹 而正月十六 行尾桥 由于过完 元宵节后人们已经开始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因而 行尾桥 多为 市民所淡漠而显得冷清 普宁古镇洪阳流传的 行彩桥 习俗与揭阳榕城大同小异 洪 阳的行彩桥活动目前仍以普宁老县衙前的太平桥为中心 它不像榕 城的 行彩桥 有三个回合 它目前仅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举行 在 元宵这一天晚上 人们三五成群 男女老少先后走过彩桥 意在 图个好兆头 行过太平桥 一年里便平平安安 后生仔祈望日后 娶贤妻 姑娘祈望嫁个好夫婿 妇女祈望产男孩 老者则祈求健 康长寿 小孩子则祈求长大成人 过桥的人们 也有摸石狮的习俗 但洪阳 行彩桥 所保留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不如榕城那么丰富 多彩 据了解 现在洪阳太平桥的行彩桥活动只是民众自发性地提 着花灯前往参与 虽然每年都十分热闹 但未见有搭彩桥 舞狮子 等活动 甚至连搭彩门 挂松竹枝也未重视 此外 榕城用榕树枝 和竹枝挂在彩门上供民众采摘回家插门神和家神 而洪阳所采用的 是松树枝和竹枝 最后 洪阳民众在行彩桥后要买一根 有头有尾 的竹蔗带回家 并用它去捅家里的粪便排污口或粪池 当然应该只 是象征性地做做动作而已 然后全家人分着吃 此举被当地民众 视为祈求新的一年四季 丰衣足食 生活 甜甜蜜蜜 事业 蒸蒸日上 等良好祝愿 揭阳的 行彩桥 不管是丰富还是简单 不管是榕城还是洪阳 作为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流传几百年 并一直为广大民众所青睐 三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 潮汕方言将泥塑等形式按一定比例缩小的人物造型叫 安仔 安仔灯 是用泥捏成玩偶一样 的彩色小人形 穿上用布料剪成 的衣服 摆放在灯橱里 组成一 幅幅历史 戏剧人物故事的屏灯 每年的元宵节前 位于榕城北环 城路的郑厝门楼 都要摆灯屏 从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 一连五 天 夜以继日 成为古城揭阳一道亮丽 独特的风景线 门楼郑 摆安仔灯这个习俗起于明朝 迄今为止已有四百多 年的历史 相传明朝初年 有一位叫何野云的著名法师云游至揭阳 榕城 他受郑厝族人的邀请 为其设计了一座门楼 该门楼三进厅 因堪舆属 离 位 离在八卦中属火 故中厅不能盖顶 因而这座 郑氏建筑 看起来并不完整 人们称之为 破门楼郑 相传明代隆庆年间 郑 厝门楼为了祈求财丁兴旺 子孙发达 定于正月在门楼内摆灯屏 祭祀祖宗 凡族人中新婚的 添男丁的人家 正月里都要在门楼内 摆座灯屏 添男丁的人家在祖厅上挂上一棚 安仔灯 旨在保佑儿 孙吉祥平安 繁衍昌盛 未产男孩的人家则为其创造 安丁 的环 境 以祈新的一年添丁生男孩 在每年的破门楼郑安仔灯会中 多姿多彩的安仔灯摆放在灯 橱里 组成了一幅幅历史 戏剧 人物故事的屏灯 摆放 安仔灯 的灯橱高约半米 宽约 2 米 以 竹架为框架 用彩色纸或金箔进 行装饰 亮丽迷人 橱分为三层 上层陈列有 功名财子寿 字样 的剪纸或木雕屏 中下二层则陈 列各种 安仔 如 柴房会 打金枝 桃园三结义 回寒窑 海瑞打严嵩 宝莲灯 等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开始 门楼郑的 安仔灯 从天井排到 后厅 密密麻麻 井然有序 厅堂内外张灯结彩 灯烛辉煌 许多 海内外游客争相前来观看 据说 观看的人越多 郑氏宗族就越兴 旺 一些未曾生育男孩的人家 借此机会 前来索取泥人 冀望新 的一年早获麟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郑氏族人更新观念 为 破门 楼郑安仔灯会 注入新的内涵 摆的 安仔灯 从内容到形式日臻 完美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已成了揭阳榕城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四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 是揭阳民间特有的 潮汕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 潮汕人出花园 不论男女 至 15 岁 虚岁 实际是十四周岁 那一年 孩子的父母 都要为他 她 举行 出花园 仪式 时间一般在农历三月至七月 择日举行 孩子十五岁那一年 孩子的父母亲首先把孩子的生辰八 字写在红纸上 求神问卜 选定一个与孩子的生辰八字没有冲撞的 日子作为出花园的日子 如果算命先生说该孩子出花园与孩子的生 辰八字相冲 就不宜出花园 便另举行简单仪式 但在近代 人们 一般都没有刻意去择日了 出花园的时间 大多固定在七月初七 乞巧节 举行 少数选择在七月十五 中元节 揭阳民间出花园的礼仪程序大体是 1 出花园那一天 出花园 的孩子要穿外公婆新缝制的新衣 脚着外公婆赠送的红木屐 显得 潇洒成熟 并躲在房子里 不能踏出家门 这实际是要他从这天起 不再贪玩 做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2 清早 孩子的父母便把预先准 备好的猪内脏 包括猪肠 肝 肚 肾 心 各取一点点煮成猪内 脏汤 并下点糖 让孩子吃下 寓意有两种说法 一说小孩到了 15 岁 要 换肠换肚 意思是说 要抛弃不成熟和肮脏的东西 增添 新的知识 以成人的姿态出现 二是寄意祈望小孩长大成人后有 肚内 即知书识礼 明白事理 懂得忠孝节义 待人有度 成熟 3 将三牲 猪肉 鱼 鸡鸭 果品合凑成四件 八件或十二件 陈 置在竹篾做的 湖 由竹篾拼作而 成 旧时晾晒食物的竹箕 上 请出 公婆神 俗称 公婆母 的神炉 由 父母指点出花园的孩子跪拜 拜毕 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 拜公婆神的习俗 来 源甚早 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其一 元朝时 元兵攻陷潮州之后 强迫三 家人供养一个元兵 元兵无恶不作 霸占民妇为妻 老百姓忍无可 忍 一个中秋之夜 一齐行动 都把家中的元兵打死 传说元兵阴 魂不散 时常作祟 对幼小的孩子进行报复 后来 为了孩子平安 只得承认这些阴魂为祖宗 供起他们的灵位 祭祀他们 这一天 母亲还得代表孩子带上供品 到街头巷尾的庙宇祭祀与孩子 厮守 在一起的 花公花妈 以答谢他们看护庇佑之恩 其二 阿婆 相传是古时潮汕的一位妇女 因爱惜四邻婴幼 并乐为街坊看管小 孩 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又有一套独特的本领 而深受大 家的爱戴 美名渐渐远扬 连皇帝也知道她 因当时宫中有一皇子 有说是宋仁宗 出世不久 便日夜啼哭 小生命危在旦夕 众大 臣及御医们都想不出好办法 皇帝老子更是乱了套 遂张贴皇榜招 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 应者寥寥 且俱不中用 消息很快 就传到这位潮汕妇女的耳中 她便决定上京试一试 因为皇太子也 是人 并没有什么难调教之理 况且幼儿疾病也并非可怕 说来也 巧 皇太子在她的悉心护理和调教下 病好了 人也规矩了 不再 吵闹啼哭了 皇帝一时龙颜大悦 便御驾亲临 想加封于她 正在 喂哺护理皇子的她 不知皇帝驾到 一时慌忙不知所措 情急之下 便一头躲进皇子眠床底下 顿时昏了过去 等到皇帝知晓 她已气 绝了 皇帝为彰扬她的功绩 遂嘉封她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 主管 人间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 并尊称她为 阿婆 民间俗称为 眠床 脚婆 相传阿婆是在七月初七日死的 是日按理应是忌日 但民 间却称此日为阿婆成为神的日子 即 眠床脚婆 的生日 这一天 有孩子的家庭 便将阿婆的灵 请 至家中供奉祭拜 一直供奉到 孩子虚龄十五岁 于七月初七日举行出花园时为止 出了 花园 也就不用再拜公婆母了 4 以上程序进行完毕后 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朋友 主要有供果 三牲等 一般共十二道菜 在宴席上 出花园的孩子 要吃下一只鸡的鸡头 这只鸡的鸡头是出花园者的专利 由出花园 者自吃 别人不可动 俗称 咬鸡头 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兴旺发达 出花园 咬鸡头 的传说 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 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 因买不起红鞋 便穿红皮屐 一天 他放学 回家 碰见一位老人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 旁边还有一副红联纸 一张没有字 一张写着 雄鸡头上髻 那位老人要求过路行人应对 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 对不上者仅赔他一张红对联纸 林大钦站了 一阵子 对曰 牝羊颔下须 那位老人情不禁地说 对得好 对得 好 便将公鸡送给他 林大钦抱着大公鸡回到家里 其父亲高兴极 了 暗自称赞孩子有出息 并将公鸡宰了 煮熟后 还把鸡头奖励 给林大钦 并拍拍大钦的肩膀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 玉 要好好读书 争取以后出人头地 独占鳌头 后来 大钦果然 得中状元 名扬天下 自那以后 潮汕人就认定孩子吃鸡头是个好 兆头 孩子出花园时就让他 她 咬鸡头 另外 出花园的孩子在宴席上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 出花园的 孩子要以大人相待 这一天破例让他 她 坐上宴席的正位 象征 着孩子已成了家中的栋梁 宴席间 亲朋好友要向孩子祝愿 赠寄 美好的期望 从此 孩子已经长大 可以走出花园 不再是终日在 花园里玩闹的孩童 告别了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而又懵懂无知的童 年 进入了成年 踏上了人生之路 二 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揭阳是粤东地区的新兴城市 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邑 作 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其多姿多彩和独具特色的民俗 包含着丰 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 点缀美好生活 满足人们欢乐 喜庆的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 快乐 幸福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 目标 受中华民族传统的乐感文化熏陶 无论是在 日出而作 日 落而息 的农耕时代 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市场经济时代 勤劳 的潮汕人民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辛勤劳作 迫切需要有身心得以 释放和发泄的时刻 揭阳独特的民俗以其特有的娱乐功能 满足 人们这一心理需求 欢乐和喜庆是揭阳传统民俗的主旋律 乔林烟花火龙那勇猛粗 犷 热烈奔放 气势磅礴的游龙 舞龙和烧龙活动 实现了神人同 乐 热闹非凡 使城乡沉醉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元宵节前后的行彩 桥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活动 城乡人们欢声笑语 载歌载舞 洋溢 着一片欢乐热闹 喜庆吉祥的气氛 而出花园的成人礼俗 则将城 乡家家户户点缀得喜气洋洋 揭阳独特的民俗以其精彩纷呈的娱乐活动 有效地满足了人们 欢乐 喜庆的心理需求 也有效地点缀了人们的美好生活 二 寄托人们良好的祝愿和美好的期盼 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形式憧憬未来 对生活寄托良好的祝愿和美 好的期盼 揭阳独特的民俗是人们寄托良好祝愿和美好期盼的重要 形式和途径之一 元宵节前后的行彩桥活动中 行彩桥体现了人民群众喜迎新春 祈求新年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悬挂在彩桥周围绣有 合境平安 竹苞松茂 富贵吉祥 国泰民安 物阜民安 等字样的标 旗彩幅 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摸狮如 摸狮耳 生阿弟 摸狮鼻 写雅字 摸狮头 上等贤 摸狮肚 娶雅妻 摸中间 嫁好安 丈夫 摸狮嘴 大富贵 摸狮脚 有钱担 摸狮尾 好结果 等等 都体现了人们对生 活所寄予的良好祝愿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古风民俗 寄托着人们 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这种风气自明清二代至民国三十四年 1945 年 相演几个世纪 在明代隆庆年间 郑厝门楼的先人在正月里以 摆灯屏的形式 寄托族人祈祷添丁 希望财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已有了新的内涵 现今演绎成为与全榕城人民一起迎春贺春 共同庆祝揭阳的发展 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全家吉祥如意 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 而出花园作为揭阳民间特有的成人礼俗 表现了父母对儿女 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期望 出花园的孩子已经长大 告别了无忧无虑 又懵懂无知的童年 进入了成年 踏上了人生之路 这寄托了父母 和长辈希望孩子长大成人 知书识理 懂事明理 早日成才的殷切 期望 三 有助于凝聚人心 增进团结和合 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推进人 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的和合 揭阳独特的民俗在凝聚人心 增进团结和合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乔林烟花火龙这项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活动 刚强威猛 粗犷 豪迈 反映的是一种扬正压邪 勇敢拼搏 团结战斗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乔林人民热爱生活 自信团结 拼搏有为 勇往直前的精神 风貌 敦睦乡谊 凝聚宗族 这正是乔林烟花火龙的时代精神价值 所在 历久不衰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所在 行彩桥这一民俗文化活动 吸引了四周各村的乡亲 外出工作 的游子和海外宗亲等 它就像一条绵长的看不见的纽带 连接着众 人的心 得到大家的认同 凝聚人心 增进乡谊 促进团结和合 揭阳独特的民俗活动感染和凝聚海内外乡亲 吸引他们回乡寻 根 投资置业 推动揭阳的新发展 四 有利于打造和谐开放的揭阳文化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新时期揭阳特色文化的建设 就是要 在挖掘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打造 自强自信 创业创 新 和谐开放 感恩奉献 文化 随着揭阳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 胜利召开 打造和谐开放的揭阳特色文化成为市民的共识和文化发 展的方向 打造和谐开放的揭阳文化 要坚持和谐的理念 保持开 放的态势 揭阳独特的民俗 正具有和谐宽容 开放多元 兼容并 蓄的特点 行彩桥的民俗创造了欢乐 轻松 祥和的氛围 凝聚人气 促 进和谐 对建设和谐文明新榕城有着重要的意义 破门楼郑安仔灯 会这一民俗活动 主要是兆吉祥 诵和谐 与全榕城人民共同庆祝 揭阳的新发展 共图兴旺发达 乔林烟花火龙体现出潮汕民间艺术的相互渗透 相互包容 首 先 它具有社会性 群众性 广泛性 在潮汕 特别是揭阳市区周 边老少妇孺 家喻户晓 无人不知乔林烟花火龙 民间把烟花火龙 当作兴旺平安 扶正驱邪 吉祥如意的活动 其次 它具有适应性 兼容性 综合性 烟花火龙可依场地大小 安全进行选择 一条龙 需 30 多位青年组成的队伍表演 舞动过程有许多花样套式 熔舞蹈 服饰 潮乐 武术于一体 它不仅是独特的民间艺术活动 又是多 种艺术兼容并蓄综合的结晶 第三 它涉及古代史 近代史 舞蹈 民俗学 图腾文化 音乐 武术等 风格独特 刚强威猛 动作洒 脱 干练利落 使此项民俗活动更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乔林 烟花火龙在潮汕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广为流传 揭阳独特的民俗丰富揭阳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增强揭阳文化的 魅力和生命力 对于打造和谐开放的揭阳特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 体现揭阳人民的智慧 有助于提高揭阳的知名度 在揭阳 2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揭阳人民逐步形成独特的人 文精神 并以勇于开拓 坚韧不拔 刻苦耐劳 自强不息和聪明灵 活而闻名遐迩 揭阳独特的民俗在一代代揭阳人中继承传递 推陈 出新 乔林烟花火龙中的烟花火龙 行彩桥中的搭彩桥 各种花灯 和彩灯 以及破门楼郑安仔灯会中摆放安仔灯的灯橱与展现历史 戏剧人物故事的安仔灯 都是本地民间艺术家自己精心设计和创作 的 工艺精湛 华丽璀璨 亮丽迷人 造型生动逼真 极具艺术价 值 出花园这种成人礼俗则是揭阳民间特有的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 揭阳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 是揭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 时 对于提高揭阳的知名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破门楼郑安仔灯会是揭阳榕城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在 2007 年 8 月 18 日广东省首届民间乞巧赛艺会上 破门楼郑的安仔 灯代表揭阳参赛 获得了铜奖 多姿多彩的安仔灯 走出揭阳 向 众人展示了揭阳文雅独特的古风民俗 而揭阳榕城行彩桥活动于 2007 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行彩桥作为榕城庆元宵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越来越 吸引游人 每年榕城行彩桥时 自发前往参与活动的民众以单人单 程计大约十五万人次 近两年来更是高达二三十万人次 参与人群 也由原来的榕城居民逐渐延及城郊以至全市各地 近年来更有汕头 潮州 丰顺等周边城市的民众和一些外地客人前来参与 这足以让 更多的人走进揭阳 了解揭阳 另外 众所周知 2008 年 6 月乔林烟花火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乔林烟花火龙从一个乡村的独特民间文化 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明了它具有传承弘扬的丰富文化 价值 在中国广大农村民间舞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 乔林烟花火龙参加了 2008 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文艺晚会演 出 赢得了广泛赞誉 2010 年 4 月乔林烟花火龙入选上海世博会 在 7 月将参加上海世博会 广东周 文艺展演活动 届时 乔林烟 花火龙将向全世界展示揭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乔林烟花火龙走出揭 阳 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