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6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6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6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6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 2012 年高考考纲 1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4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二 填空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 和归宿 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真理是 有条件的 3 认识过程具有 和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 真理 在实践中 和发展真理 三 考点解析 1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历史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即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含义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 其中只能有一 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 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 真理 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表明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 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6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 就会变成谬误 7 认识的反复性 含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 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 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 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2 8 认识的无限性 含义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 习题训练 1 下列名言中 与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包含相同或相似哲理的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不成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A B C D 2 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 矣 行之 明之 这里所讲的 行 是指 A 对事情要有耳闻 B 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要亲身实践 3 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 被称为卡西米尔力 通常情况下 这种力 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 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有了新认识 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 的一块换为硅板 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 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 力 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4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天圆地方 圆球体 扁球体 和 不规则扁球体 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体现的哲理是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 通过观察搜集材料 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 通过实 验证实组合的结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 A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6 由抗生素的发现 应用和不断升级 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 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 然的疗法 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推 动认识发展 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认识的过程是认识 实践 再认识 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 B C D 7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 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 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 屋顶上还有鸽子 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 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了 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 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选编自圣 德克 旭贝里 小王子 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 这是由于 A 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 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3 C 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 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8 泰戈尔说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9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 一概而论 B 千虑一得 C 百感交集 D 三人成虎 10 16 世纪末 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 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1 1912 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 陆桥说 却 被大多数学者斥为 荒诞的怪论 20 世纪 50 年代 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 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 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 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创新性 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 12 下列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相同的是 A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C 与之山中事 需问打樵人 D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13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 进化和 结构等 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 美国预计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 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 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B C D 14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 递次推进的 它经历了从 大 包干 到税费改革 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 从而大大促进了 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 15 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 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 与许 多省份相比 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 而且更有选择性 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 主 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 政府放手 和发动老百姓去做 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 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 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 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 不急于下结论 看准了的 则积极加以总结 肯定 予以大胆推广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 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 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 的 态度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41 14 BDABCBDABC CABBCCABBC A A BBCBBC 15 答案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 新事物 的正确认识需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